酒精中毒症状,酒精到底是兴奋剂还是抑制剂?
酒精既是兴奋剂也是抑制剂!重要的是在于对“度”的把握!
适量饮酒
对身体好处是能活血,对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好处,
对状态上能使人酒后侃侃而谈,说话变的思维敏捷,既能通达上级,也能体恤下属,能在酒桌上那些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想办的是都办成!
如果长期饮酒、酗酒不是抑制剂!而是“毒品”!
开始的时候醉酒后会经常出现“断片”;
头也昏昏沉沉地就像没有睡醒一样,时而伴着头疼;
生理上夫妻间也是有心而力不足;
工作起来也是无精打采,没有一点活力,死气沉沉的;
长此以往不加以克制的话,它就会像“毒品”一样,慢慢地侵害人身体的各个机能,使身体每况愈下,行动变得滞缓、眼神变得涣散;
最后侵蚀人的大脑,使人生活在听的到,看得到但抓不到的幻觉和幻听中去。
喝酒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
酒精确实是致癌物,酒精跟很多种癌症的发病都有关系,但是,关于酒精致癌剂量没有底线一说是不对的。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致癌物的定义,并不是按照致癌物质的致癌强度来定,而是根据致癌性质的证据,所以对于酒精来说,可以确定的是它的致癌性,但绝对不是说一粘酒精,就肯定致癌。
由于对这个概念不理解,很多人对酒精的致癌性也就无法理会,因为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其实也喝酒,但是并没有得癌。
那到底多少酒精会致癌呢?首先可以确认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别人这点酒量没事,不见得你就没事。但是一般说来如果男性每天酒量控制在一两白酒或者一杯红酒,问题不会太大。
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是达到每天一两白酒或者一杯红酒,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了。
所以,了解了这个知识点,过节能不能喝酒的答案就出来了。
毕竟难得过一个节,每天跟狗一样辛苦了一年,也挺不容易的,喝点酒热闹一下也不错。
但是有没有什么人需要特别注意呢?如果肝脏已经有问题了,那还是不要喝了,毕竟健康更重要,也更实惠。
还有如果是喝酒脸容易红的人,酒精的代谢有问题,在这些人中,酒精的致癌性会更明显,能不喝还是不喝吧。
除了对于致癌的担忧,某些服用药物的人,如果过量饮酒,有时会有生命危险,比如说服用一些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还有一些抗抑郁的药物,都要避免饮酒。
酒精会在人体代谢多久?
酒,特别是烈性酒,一般通过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等吸收到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宫中,并于5min即可出现于血液中,待到30—60min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可达到最高点。空腹饮酒比饱腹时的吸收率要高得多。其中胃可吸收10-20%的酒,小肠吸收75-80%。一次饮用的酒60%于一小时内吸收,两小时可全部吸收。酒精在人体内氧化和排泄速度缓慢,所以被吸收后积聚在血液和各组织中(脑组织中的酒精浓度是血液酒精浓度的10倍)。绝大多数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只有极少量(约2%~10%)酒精没有氧化分解直接经肾从尿中排出或经肺从呼吸道呼出或经皮肤汗腺随蒸发排除。因此一个人呼出气体的酒精浓度远远低于体内实际酒精的浓度。酒精代谢过程中,还会伴随发生NADH与NAD的比例改变(NAD是一个辅助因子和氢接受体)、半乳糖耐量减低,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等复杂变化,所以临床上曾有饮酒后的低血糖症及痛风病发作情况,而往往长期饮酒过量者甘油三酯水平高。
下面,详细介绍酒精的吸收、代谢过程。
第一关:酒精在胃中的吸收。
1. 酒的度数越高吸收速度越快。
(1)酒精浓度低于10%以下的酒,由于酒被胃液稀释吸收少;
(2)含酒精15%~30%的酒精性饮料吸收速度加快
(3)30%以上可引起胃粘膜出血和糜烂。
2. 不同的酒,吸收速度不一样。
(1)白酒是发酵酒,酒精以外的成分(糖蛋白、有机酸等)可抑制胃的运动和血流,使酒的吸收延迟;(2)啤酒是发泡酒含有CO2气体,刺激胃运动,促进向小肠的移行,吸收速度加快。
对策:饮酒时饮用白水(非茶水)可以降低胃内酒精的浓度,减少酒精的吸收。
3. 食物影响酒精的吸收。
胃内的食物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酒精降低了胃内酒精浓度,减少与胃粘膜的接触,酒精向小肠转移减慢,使酒精吸收延迟。食物的种类也有影响,与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的牛奶混合食用,酒精的吸收速度减慢,固体食物比液体食物排泄延迟,故酒精的吸收也缓慢。对策:在饮酒前吃一些食物尤其植物性食物垫底可以减少酒精的伤害。
第二关: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
由于小肠吸收近80%的酒精,不像胃可以施加外界因素影响吸收速度,因此我们尽量做好减少胃吸收、减慢胃向小肠开闸放酒的速度就好了!
酒精在体内的转化、清除过程,简单可作如下概况:
(1)消化道粘膜上的乙醇脱氢酶把少部分酒精转化为乙醛;
(2)大部分酒精进入肝脏,通过肝脏的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
(3)依靠乙醛脱氢酶和肝内的P450把乙醛氧化为CO2和水排出体外。
喝酒就脸红原因:
体内含有丰富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把乙醇氧化为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而乙醛脱氢酶在体内的含量具有较大个体差异,乙醛脱氢酶含量较少的人,乙醛代谢缓慢,就只能积累在体内靠P450慢慢一点一点氧化排出体外。
特别注意:乙醛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说“脸红的人能喝”是错误的。江苏省肿瘤研究所调查证明:喝酒脸红的人长期酗酒患肝癌、食道癌、结肠癌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绝大多数女性的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含量低于男性。女性过量饮酒危害更大!
酒席上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主要靠肝脏代谢,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加重了对肝脏的损伤。
对策:提醒大家尽量多摄入植物性食物,既可以降低酒精的吸收又可以减轻对肝脏的伤害。
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症怎么救?
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症怎么救
精神科并无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多考虑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时首先要戒酒,同时积极给与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戒酒:包括脱离以前熟悉的酒环境,或参加戒酒互助组织。同时参加正规工作,充实内心的空洞、失落感。2.药物治疗:①急性酒精中毒包括催吐、洗胃、生命体征的维持、加强代谢等一般性措施;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由于长期饮酒可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需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②抗酒渴求药:纳曲酮可减少患者的饮酒量和复发率,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乙酰高牛磺酸钙也有一定抗渴求作用,能减少戒酒后复发。③酒增敏剂:戒酒硫是一种阻断酒精氧化代谢的药物,能造成乙醛在体内聚积。病人如在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乙醛引起的恶心、头痛、焦虑、胸闷和心率加快等。使用戒酒硫是行为疗法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能促使病人建立对饮酒的厌恶反射。④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缓解酒精的戒断症状,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对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依赖。⑤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物:可控制酒精所致的幻觉、妄想症状,待症状控制即可考虑减药,不必长期维持治疗。
3.心理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原因复杂,对于患者来说,戒断动机是第一需要,因而所有增加动机的措施应贯穿于整个治疗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团体治疗等。
4.治疗精神障碍共病:许多酒依赖患者同时也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赵振海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酒精勾兑的白酒有害吗?
酒精勾兑的白酒对身体肯定是有危害的,这种高浓度的酒精使用过量就是毒药,它影响着脑细胞中神经元的功能,并影响着大脑对三种特殊化学物质的使用方式,这三种化学物质是氨基丁酸复合胺多巴胺,他们都是神经传递素,他们在不同的神经细胞中间传递着信号刺激或者组织这些靶细胞。
1.如果您长期饮酒,长期在高浓度的酒精刺激作用下,可以提高复合案的水平,这样就会引起一些快乐的感觉,这就是人们说为什么喝了酒以后一喝酒就会立刻兴奋快乐的原因,另一方面,氨基丁酸,通常会一直坚持,减慢大脑的运转速度,导致醉酒的感觉
2.多巴胺是另一种调解快乐感的化合物,它是也负责协调作用,这可能是为什么当酒精起作用的时候人会摇摇晃晃,同时也是为什么喝了酒以后不能开车的原因,这种多巴胺起到调节神经神经紊乱的作用,可能会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3.过量的酒精会伤及很多器官,比如说肝脏,肾脏,脑,而且身体本来就能察觉到它的毒性,少量还能忍受,如果是长期的酒精摄入过量的话,可能会出现呕吐的反应,并,当然这并不能排泄身体内过量的酒精,从侧脸来看很大多数酒精已经被身体接受了,所以接下来唯一选择的是用常规方法来缓解。
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如果酒精过量以后怎么缓解呢
1.首先第1步肯定是不能饮酒肯定是多注意休息绝对卧床可以吃点消化吸收的水果
2.多饮水,水可以稀释酒精的浓度,从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通过吸食血液慢慢排出酒精。
3.新鲜的果汁儿,新鲜的水果汁儿可以保护胃黏膜,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稀释酒精,促进酒精的排泄也可以多喝点米汤,米汤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c就可以缓解酒精的过敏作用。
4. 如果就酒精中毒比较严重,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催吐,比如用手指、筷子刺激咽喉,让酒精中毒这把喝进去的酒吐出来,可以减轻中毒症状。
5.药物缓解 如果酒精中毒比较严重,患者已经出现了昏迷状态,要注意及时送医进行洗胃,并且可以应用尼可刹米,盐酸洛贝林等药物缓解症状,也可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速尿剂促进酒精的尽快排出,减轻酒精中毒的症状。
因为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所以平时尽量少喝或者不喝酒。喝酒后要注意多喝水,多排泄,让酒精尽快的排出体内,减少酒精对于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