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副作用,我去药店买胃药奥美拉唑价格高的95元低的5元?
我也是个老胃病患者,2013年得的胃病,刚开始在医院看病,医生都是开的雷贝拉唑,50元一盒,可以用一个星期,最后自己买,可以说奥美拉唑是家里的常备药,20多元的,10多元的还有3元的都吃过。
根据我个人服药的感受 只要含量一样药,效果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现在吃的奥美拉唑都是悦康(立卫克)3元钱一瓶奥美拉唑,包括阿莫西林胶囊,也买那种每盒五板的最便宜的。
现在病人每次去医院看病,为什么医生都要给开贵药呢?前一段时间,某知名医院就爆有医生收回扣,雷贝拉唑,价格是50元每盒,医生每开1盒,自己就可以得到30元回扣,这可能就是他们每次都要开贵药的原因吧。
为什么药店同样药价格差别很大呢,因为中国人太有钱了,药店的药同一种药,其价格也分三六九等,有的人认为贵的药质量更好,便宜的认为差,所以穷人就买便宜的,有钱人就买贵的,这样满足各级消费人群的需求,其实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氟康唑是抗真菌药,主要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侵袭性念珠菌病,口咽、食道念珠菌感染,以及皮肤真菌病如足癣、体癣、花斑癣等。也用于预防复发风险高的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HIV感染患者口咽或食道念珠菌病复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念珠菌感染。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羊毛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氟康唑如何使用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以及严重程度。氟康唑消除半衰期30小时,血浆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每日一次给药,4-5天后就能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初始给药需要给一个负荷剂量,也就是常规剂量的2倍,有助于很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一般来说成人负荷剂量400mg,随后每日使用200mg。其疗程需要根据感染病原菌决定,比如隐球菌病可能需要6-8周,球孢子病需要1-2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最长28天。
使用氟康唑需要注意的问题:1.肝功能受损,特别是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可能发生严重的肝毒性,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使用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呕吐黄疸等应立即停止。
2.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剥脱性皮肤反应,如果出现皮疹损害,就应该密切监测,防止进一步损害。
3.心血管系统损害的风险,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有心脏疾病患者使用需要谨慎。
4.氟康唑是肝药酶P450同工酶2c9以及3A4的抑制剂,需要经过这些酶代谢的药物如果和氟康唑合用,会发生相互作用,会增加这些药物浓度,可能加重副作用,所以如果有合用药物,应咨询医师或药师看是否有相互作用。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
吃了几年阿托伐他汀的人,基本上属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人,因为二者都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有就是已经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等的人,用于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风险。如果是单纯的高血脂用不着吃上几年。
1、长期吃阿托伐他汀,血糖偏高的原因是什么?血脂正常了,而出现了血糖偏高,是否需要停药?这种担心主要来源于吃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有关大型临床研究证明这种发生几率仅为9%,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而在所有他汀类药物中,研究表明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大点,而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服用他汀类后,出现血糖偏高可能的机制是:他汀类药物增加其他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损伤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同时也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服用他汀后抑制了胆固醇合成酶,使体重增加。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高等剂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或80mg,瑞舒伐他汀每天20mg或40mg)比中等剂量的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高12%,说明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与他汀的剂量有关。
2、他汀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阿托伐他汀,属于降血脂药,既能够降胆固醇,也能降甘油三酯。另外,这类药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有利于降血压。也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能够减少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另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浆纤溶活性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上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尤其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还是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现有的数据表明,他汀类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获益比是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9倍,可见他汀类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而且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不仅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中等强度的他汀平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30%-50%,包括每日辛伐他汀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10mg或20mg、瑞舒伐他汀5mg或10mg、洛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2mg或4mg、普伐他汀40mg或80mg等。
3、长期吃阿托伐他汀,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需要停药吗?血脂正常,针对不同的人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一般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就算正常了,但是对于高血压合并一个高危因素的人来说,降到小于3.4也就算达标了。但如果合并有两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或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来说,需要降到小于2.6才算达标。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大于45岁或女性大于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对于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来说,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达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不建议停药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同样的道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也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2.6,也应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中等强度的他汀。而如果糖尿病患者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小于2.6才算达标。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并且有一个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者是已经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则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达标。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男性大于40 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或微量白蛋白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04 mmol / L、体重指数大于≥28 kg / m2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也是不建议停药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现有数据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通常反应较小,而且可以通过血糖控制方案减弱该反应。如果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控制饮食、适当增加降糖药的剂量,以此来消除他汀类药物使血糖升高的副作用,而不用停药。而如果是其他本身没有服用降糖药的朋友,达到降糖指标时,可以适当地服用降糖药,一般来说通过增加运动、调节饮食等措施,就能有效消除血糖偏高的这个副作用,而不是因此停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切记!
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危害?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瑞舒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与阿托伐他汀同属于第3代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应用于血脂异常、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但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副作用,瑞舒伐他汀也不例外,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肌肉损害、血糖异常,临床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应对的措施,今天跟大家来讲一讲。
瑞舒伐他汀是怎么发挥作用的?肝脏是胆固醇生产车间:人体内的胆固醇70~80%是由自身合成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肝脏里面合成的,也就是说肝脏是胆固醇合成的生产车间。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工序,其中会用到一个很重要的酶叫做HMG-CoA还原酶,这是一个限速酶,也就是说这个酶的活性高、数量多,胆固醇合成就相对多,这个酶数量少、活性低,胆固醇合成就相对少。瑞舒伐他汀在肝脏发挥作用:瑞舒伐他汀最显著、看得见的作用就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能够强效的抑制刚才讲到的这一种HMG-CoA还原酶酶的活性,所以胆固醇合成就少了。所以说肝脏是瑞舒伐他汀的主战场,也就不难理解是吃瑞舒伐他汀有可能引起肝脏损伤。长期吃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副作用?长期口服瑞舒伐他汀引起的副作用与服用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能达到疗效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大剂量。但是即使在相同服用剂量的情况下,每个人发生的副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
肝脏损害:前面提到过服用瑞舒伐他汀,有可能出现肝脏的损害,常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者胆红素升高。如果血液检查提示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的三倍,就要考虑停用瑞舒伐他汀。肌肉损害:瑞舒伐他汀对肌肉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酸痛、乏力,血液检查可能有磷酸肌酸酶升高。当磷酸肌酸酶高于正常5倍时,就应该停用瑞舒伐他汀。肌溶解导致的肾功能衰竭这种罕见副作用确实有报道,但是发生率实在太低,大多数医生都没亲见过,所以不必顾虑太多。血糖异常:部分长期服用瑞舒伐他汀的人可能出现血糖异常、新发糖尿病,但是研究发现不少新发糖尿病的人,本来就是有糖耐量异常,也就是说本来就处于处于糖尿病前期了。对于确实需要服用他汀的人来说,他汀的好处要大于糖尿病带来的坏处。所以,即使出现血糖异常,也建议继续服用他汀,并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提示匹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要明显低于其他他汀。长期服用瑞舒伐他汀应该注意什么?确实大多数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服用这种药物,用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抗炎等。长期服用有一些注意事项。
要定期复查:以上提到的这些副作用,在服用后的1~3个月发生的比较多,所以在服药后的1个月后,要进行复查。检查的项目包括血脂4项、肝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等。如果没有问题,下一次复查可以在6个月,之后每年复查一次。关于服用时间:前面提到过胆固醇的合成在夜间比较多,所以对于一些短效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短,要求在晚上服用,才能效果比较好。而瑞舒伐他汀属于长效他汀,一天当中任意时间服用都可以。但是一般来说不推荐隔日服用瑞舒伐他汀。关于与“消炎药”“西柚”同服:在不少的科普文章里面都有提到过他汀类药物不能与“消炎药”“西柚”同服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某些抗菌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会抑制肝脏P450酶3A4的活性,从而增加了他汀药物血药浓度,增加副作用。其实这个理论只适用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今天讲到的瑞舒伐他汀与P450酶3A4不相关,所以不要有这方面顾虑,也就是说可以和“消炎药”“西柚”同服。总结,瑞舒伐他汀属于第三代他汀药物,降脂效果强,并且能够抗炎、稳定斑块。与其他他汀一样,同样有肝损害、肌肉损害、血糖异常等副作用,副作用的发生主要在应用的早期,并且与剂量相关。应用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等指标,根据情况作出药物调整。一天服用一次,任意时间都可以,并且不受“消炎药、西柚”等影响。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可以把感冒药和消炎药一起吃吗?
(小木匠谢邀回答编号20180309)喜欢小木匠的话,请在右上角点个关注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白常见感冒药和消炎药到底是什么药?
市面上感冒药有很多种,有西药(感康、快克、白加黑、氨咖黄敏胶囊等),中药制剂就更多了(穿心莲,感冒灵,感冒清,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这些感冒药大部分都是复合制剂,并不是单一药物。有的感冒药本身就含有退热,止咳成分。所以选择药物联用要注意剂量叠加。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消炎药,人们通常认为的消炎药就是抗菌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而医生的理解的消炎药就是解热镇痛消炎药,与抗菌药是不一样的。
抗生素有哪些呢?β- 内酰胺类(含头孢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克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康唑,酮康唑等。
注意:不同的抗生素其杀灭细菌的种类不一样,在人体代谢位置和发挥作用的能力不一样,并且其不良反应和毒性大小也不一样,有的药影响软骨生长(左氧氟沙星等),有的有耳毒性(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有的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青霉素),有的可引起肝肾毒性等。
建议:所以请不要擅自用药(抗生素都是处方药,均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因为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所以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这些抗生素是有效果的,所以人们常常认为这些抗生素就是消炎药。
而医生理解的炎症可以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只有感染性炎症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一般需要通过血常规可以明确细菌性和病毒性,具体是哪一种细菌感染则需要进一步做细菌培养或标本涂片显微镜下找细菌。以便医生可以针对性用敏感抗生素,这样就会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超级细菌的生成。
而非感染性炎症,包括无感染性的挫伤,肌腱炎症,腱鞘炎,骨关节炎等炎症均属于非感染性炎症,是需要应用消炎镇痛药进行阻断炎症过程的,从而控制炎症,改善症状。
其中常见的消炎镇痛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止痛、抗风湿、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能损害(吲哚美辛等),比如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等)。
我们人体发热是由于炎症因子的刺激导致机体发热的,而炎症因子的产生有两种原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感染性的在应用消炎退热药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感染病因进行治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抗生素。
如果是非感染的发热比如风湿发作,术后低热等,可单用消炎止痛药,不仅可以消炎退热作用,还能止痛。
而我们生活中的感冒药是否可以和消炎药一起吃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人们经常是不合理的用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感冒,而加用抗生素的话不仅会造成容易造成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还是造成超级细菌这个社会问题的根源,而且还要承担抗生素的副作用,比如小孩要是乱用氧氟沙星等药物有可能影响软骨发育,致关节畸形等。
而一些西药感冒药中本身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如果再加用退热消炎药,超过一定的剂量则更加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所以感冒药是常见药,也有大风险,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作者是专业的医师,每天都会更新贴近生活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我将逐一回复大家,有您的关注,我科普将更有动力,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