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养生,怎么才能做养生?
1、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指适应人体生物钟,改变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争取22点睡觉,6点起床。
2、饮食养生
秋季天气凉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是很容易伤肺的,因此在秋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要注意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早起可以喝一些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还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3、运动养生
适量的运动可以调整不规律的生活。运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选择,推荐慢跑、修身养性的太极拳、调节身心的瑜伽,以及具有悠久历史的华佗五禽戏……这些肢体运动,都可以在家进行,简单易行又不耗费过多体力。
4、环境养生
秋季正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所以在此季节老年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不喜欢长途旅途的舟车劳顿,可以在假期快结束时,选择市区的公园,或者开车到郊区风景区,这样既可以免去长时间旅行之苦,又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为什么中医在受到质疑的情况下?
据媒体报道:众多外国申请人在我国中医药领域提交专利申请,并有1604件获得授权,至于在国外被抢注的中医药专利就更多了。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因为被他国的专利限制或自身不能充分利用专利制度而造成市场竞争优势被大幅削弱。
为什么在外国不认可中医、不授予中医医师资质,国内还有人(包括所谓的专家)质疑中医的情况下,会有那么多“愚蠢”的外国人抢注中医药专利?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
1、中医是否有效?尚无定论。中医是几千年中国医学文化传承下来的,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伤寒论》、麻沸散等领先其他国家几个世纪,如果说没有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支持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中国社会经历重大动荡,中医学传承出现断代,同时受西方文化观念和先进科技的冲击,而且中医治疗期长,直接效果不明显,招致众多质疑。现代医学体系与中医理念不同,处处格格不入,无法以现在医学标准检测和验证中医理论。同时中医成功治疗疑难杂症的案例又层出不穷,也无法否认中医的效力。故此,有外国人和企业愿意承担风险,押宝中医,一旦日后验证有效,则获利匪浅。
2、中国没有申请专利权的传统理念,中医药方靠保密这种方式独享其利益,这属于现代法学中的“商业机密”,其完全靠不为外人知悉来保护。但是现在西方国家建立的法学制度是依靠知识产权法律来保护权利人的垄断和独享地位的,中国也已认可和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这样的法律制度意味着专利权人能得到国家法律层面的支持,而“商业秘密”不在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西方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更加严格。鉴于专利权是采用在先申请原则,所以,众多外国人无论是否实际使用,都会首先抢注专利,以占领法律高点。
3、外国人抢注专利目的复杂。一部分是自己有产品,便于销售和保护自己产品。也有很大一部分,申请专利的目的只是先占住专利。如果其他企业(大多是中国企业)在其享有专利权的国家销售类似产品,则进行诉讼维权,其真实目的是胁迫中国企业高价收购该专利,以谋取暴利。这种情况下,因为西方法律诉讼周期很长,诉讼期间有很多限制措施(如禁止销售等),中国企业往往无法承受长时间产品销售停滞的损失,面临的多是收购该专利或完全撤出市场的选择,损失重大。
总之,西方国家大量抢注中医专利,无论其目的为何,都会影响到中国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中国医学界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以保护中医这一瑰宝发扬光大。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国际交流法律事务部主任詹涵棋律师
京师咨询热线:4001-666-001
什么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中医吴兰贞,以为有42年的中医大夫,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为大家推荐中医药知识和健康常识!
不少人回家就卧在沙发里,平时懒得说话,做事没啥兴趣……这类人总会被身边的人念叨说:你怎么这么懒!
有时候,他可能不是真懒,而是虚。中医常讲,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等等,这都是中医的概念。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更别说分辨出自己哪里虚了。
冬令进补,源自于《易经》,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而“进补”这件事,则一定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循序渐进为好。
一、 血虚
您有这样的经历吗:蹲在地上两分钟,然后猛地站起来,眼前瞬间变黑一下?如果有,那么您大半是血虚啦!
血虚的表现为:
脸色苍白
唇、舌、指甲色淡
经常头晕眼花
脱发掉发
月经不规律
心慌心悸、失眠健忘
手足冰冷,容易发麻
形体消瘦
——若出现其中四项情况,建议你注意改善血虚
很多人认为血虚就是贫血,但实际二者有一定区别,很多轻症血虚者,血液检查时未必贫血;但是,严重血虚者,血检结果大都符合贫血指标。
造成血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即是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血液。
现代人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伤的太多了,这样的人,脾胃很容易受伤,往往会出现血虚。
2、思虑过重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现代人生存压力大,思虑过度,疲于挣钱、社交、奋斗,结果消耗心血,导致血虚。
3、女性失血
妇女因为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一生中失血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懂滋养,则会导致血虚。
进补推荐
1. 阿胶:滋阴补血
2. 益母草:活血化瘀
3. 桑椹:滋阴补血
4. 当归:活血补血
5. 黑木耳:润燥活血
6. 桂圆肉:益气补血
调理方法
桂圆当归鸡汤
材料:取桂圆肉20克,当归15克,鸡肉500克。
做法:先将鸡肉炖至半熟,然后再下桂圆肉、当归,与鸡肉一起炖熟后服用。
这道药膳补血作用极好,血虚的朋友可常服。
二、气虚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人,一动就会感觉很乏力,气短懒言,做什么时候都没力气,经常会感到疲劳,即便只是安静的待着整个人看上去也无精打采,这多半是气虚。
中医认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其表现有:“气”涉及五种脏腑:肺、肾、脾、心、肝
肺气虚:气短,自汗,咳喘,胸闷,易患感冒,免疫力低下,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
肾气虚:神疲乏力,小便频多清长,白带清稀,肾不纳气,呼吸浅促,舌苔淡薄等。
脾气虚:不思饮食,倦怠乏力,饭后胃脘胀满不适,形体消瘦,大便溏稀,面色萎黄,舌苔淡薄,脉弱等。
心气虚:心悸,气短,多汗,神疲乏力,劳累加重,舌淡,脉弱无力等。
阳(气)虚: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除了气虚症状,阳虚还有会畏寒肢冷,自汗,夜尿频多,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气虚同现代医学所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极为相似
气虚体质是导致多汗最常见的体质之一,在中国人中所占比例为 12. 42% 。气虚体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而容易出汗则是气虚体质的常见表现之一。
进补推荐
1. 黄芪:补肺气、脾气
2. 枸杞子:补精益气
3. 茯苓:健脾利湿
4. 香菇:健脾开胃
5. 银耳:滋阴润肺
6. 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除烦
调理方法
山药薏米芡实粥
取适量的干怀山药、薏苡仁、芡实(等量即可),一起加工成粉末,每次取适量混合的粉末,加温水调成糊状,等锅里的水开了把糊倒进去,用勺子搅拌别糊锅或沉底,再开锅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山药薏米芡实粥是受到很多知名医家推崇的食疗方,是补充气血的良药美食。坚持食用一个月,体质就会明显改善。
三、阳虚
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冬天只有手冷,那不算真正的阳虚,“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才是货真价实的阳虚。
阳虚的表现为:
脸色苍白
手脚发凉
疲倦乏力
腰膝酸软
夜尿频多
生殖及性功能减退
——阳虚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也会有阳虚的表现
进补推荐
1. 核桃肉:补肾固精
2. 枸杞子:滋补肝肾
3. 金樱子:补肾固精
4. 大枣:补中益气
5. 桂圆肉:益气补血
6. 山萸肉:补肝肾、敛精气
7. 巴戟天:温补肾阳
调理方法
干姜桂枝粥
取干姜、炙甘草各3克,桂枝10克,肉苁蓉15克,核桃肉30克,粳米1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开大火煮,水开后转小火炖半个小时即可。每天食用1~2碗。
四、阴虚
阴虚体质可以大致理解为缺水少水。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表现出一派干燥不润的症象。
阴虚的表现为:
两手心、两脚心、心胸烦热
口干咽燥、尿黄便干
头晕眼花
精神状态差
形体消瘦、爱出汗
——阴虚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会有阴虚的表现
进补推荐
1. 黑木耳:润燥活血
2. 枸杞子:补肾益精
3. 桂圆肉:益气补血
4. 莲子:益肾固精
5. 桑椹:滋阴补血
6. 大枣:补中益气
7. 薏仁:健脾渗湿
8. 茯苓:健脾祛湿
调理方法
玉竹麦冬老鸭汤
材料:玉竹60克,麦冬30克,老鸭半只约400克,猪瘦肉150克,姜4片
做法:玉竹切片;麦冬用清水稍镇泡;老鸭切块。各物一起下煲锅,加冷开水大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个小时,进饮时方调上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特别适合阴虚口渴、大量饮水都不止渴的人如糖尿病服用。
在根据体质“对号”进补之前,还要留心不可偏补。
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
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脾气”,脾胃好不好,其实就是“脾气”决定的。脾气足,则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通俗地说,就是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脾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差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所以有“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的说法。可见,你的身体好坏,首先还得脾胃说了算。
一. 自测是否脾气虚中医对脾虚的人可以总结出4大主要特征,可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脾虚:
1.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肢体倦怠;
2. 不欲饮食,腹部胀满,少气懒言;
3. 舌头颜色发淡,舌边有齿痕,舌体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苔;
4.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偏稀。
二. 3招补足"脾气"1. 山药入饮食
山药有补脾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中医上也常常用山药于治疗脾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生山药500克研细粉备用,每次煮粥用30克,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入锅内煮,煮时用筷子不停搅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状即可。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时候可以适量加点糖。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脾虚的人。
2.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是治疗脾胃虚弱的经典方。方中以党参、茯苓平补脾胃之气;白扁豆、山药之甘淡,助白术健脾,又可祛湿;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湿行气、和胃醒脾。
做法:取山药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扁豆7克、陈皮5克、砂仁5克、白术(炒)10克;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小火煮,煮沸5-8分钟即可。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成分有助于促进胃健康,用以上中药调理时加上猴头菇,也可以很好地调养脾胃。
3. 常揉两穴位
健脾可以多按“脾俞穴和足三里”。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见下图),与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穴可以帮助恢复脾的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足三里穴是古今公认的“健脾第一穴”,它在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见下图)。每天按揉两侧足三里穴,每次至少揉3分钟,力量要以有酸胀感为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有的人吃着中药却还反对中医药?
你要知道两个常识,首先,反对中医的人主张主要是废医验药,换言之我们要求废除的是中医而非中药,第二,我们这些反对中医的人大部分不会主动吃中药,但有的时候身不由己。你比如说我去年上医院看挫伤,医生给我开所谓的化瘀中药,我表示我不信中药安全性,结果对方直接一句话:那你就不必吃药了。同样,大前年我因为肺炎去看病,咳嗽不止开了苏黄止咳,我提出不吃中药只要有薄荷糖就能止咳,但家母强迫我吃,因为她是相信中药的。化瘀中药我最终没吃,挫伤自己好了,但苏黄我大部分只是装作吃了,可也有一两次因为是在家母当面,我没办法才吃了。除此以外,我十年中除了吃过一次草珊瑚(我出差时喉咙痛,但是那里太荒凉没法买到薄荷糖,草珊瑚中也有薄荷脑,我不得已以它作为代替)就再也没吃过中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