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养生,如何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天,是万物休息养身的最佳时节。
顺应大自然养生,春.夏.秋要早睡早起(黎明五时起);冬季要早睡晚起(天明亮后即七点);遵循十二时辰规律,各自去自觉照办,夜晚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亥时必须要睡觉,子时(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丑时,寅时都是休息养身时段,卯时(五点至七点),是大肠经脉工作时段,为人体排毒(将小肠道传导过来的大便毒素排出体外);辰时(七点至九点)是胃经脉开始工作时段,吸收容纳食物,促进胆腑正常输送胆汁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才能正常的将营.卫提供给肝脏造血,脾气充盈,肺气足,肾精满足,人有精神才能正常工作。
冬季应多吃白萝卜类食物,一是白色养肺,二是有助于胃气下顺,帮助胃肠消化机能的增強与提高;女人多食藕类,当参类火锅;男人多吃山药类火锅;脾胃虚弱类型的,冬季多吃羊肉,牛肉,狗肉类;胃火重(便秘类型的)多吃清炖类火锅,多吃蔬菜水果。
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谢谢邀请,为往圣继绝学,弘扬传统文化,晚生土鳖君永远在路上。敬请关注“阵阵有詞”。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点来自于道家思想和《黄帝内经》。如果想了解“天人合一”,需先了解一下“道”与内经中的无上智慧。土鳖君不才,以自己的浅薄认识跟大家探讨一下上古的自然哲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这部传统医学的法典。《黄帝内经》真不是黄帝写的。据考证,这套典籍启笔于东周早期,后经战汉,定稿于东汉时期。作者也不是一个人,是由无数的道、儒、医等诸子百家的先贤,根据自己对自然、天地、生灵、万物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地打补丁式的修改完成。可以说这是一部跨越了上下百年,凝集诸子智慧,历经千锤百炼而得来的自然思想典籍,也是一部以道入医,以道救人的自然理论。由于内涵过于深邃,成书者不敢独占奇功,就以上古圣王的名讳冠名了这套典籍。为了通俗易懂,广而告之,书中还假以天师伯岐与黄帝的对话,以对话录的方式阐述医的道理。在先贤眼中,“人身即天下、天下即人身”,最后集大成者以黄帝之名冠之,也暗喻了从医者,乃执天命之业、尊圣人之言、操帝王之术的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乃行大慈悲、积大功德。《内经》共70万字,分《素问》、《灵枢》两部,其中《素问》九卷,八十一篇。主要讲解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等内容,《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除了对《素问》的补充和论证之外,又加上了腧(shu)穴、针具、刺法、诊疗原则等内容(后世流传两部皆二十四卷本,为唐、宋以后修订版本)。《素》、《灵》两部组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医学哲学系统,《素》为世界观、指导思想,为内涵,而《灵》为方法论、手段,为外延。
既然是一套哲学系统,那我们就需要顺着哲学的思维去探索《内经》。《内经》来源于上古气一元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即认为炁(气)是物质的本源,这里的炁不能简单理解为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得物质,而是构筑我们物理世界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解释,炁就是质子、电子、中微子、夸克这一类的基本粒子。炁(太极)一分为二则为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生克萌发万物。万物是炁的不同形态。(天地万物即是一炁所生、而又天地万物无非是炁。)
由于 炁 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只能通过摸索天体、时令、地理、方物的规律去掌握炁的规律。慢慢的就发现了一种普适于一切事物的约束性法则,古人就把它称之为道。( 古人对道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描述,将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用人类的语言描述出来,写就了《道德经》。 )由于道的普适性,它既可以放大到至大的宇宙空间中,也可以缩小到至小的精微空间中,(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在没有显微、解剖技术的古代,圣人们就把道推理到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内经》。
这种由外而内,由显而微的医学体系告诉我们人体机能的运行是与炁的运行规律一致的(气运),与阴阳、五行、四时、干支、星宿甚至风水等自然事物运行规律相同的。(所以说:国有国运,人有人运。“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是不无道理的。)
道统领阴阳、四时。尊道而行,人体机能则会运行的更持久,逆道而行,人体机能则运行的则会短一些。古人基于对道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人构架和气运的观察,总结出一个朴素的诊疗观点——天人合一。
怎么养生呢?
冬天主”藏”,就是要把阳气藏在肾里,不能让它跑出来。只有在冬天里把肾里的阳气藏得满满的,来年春天阳气生发,人才会有勃勃生机。
所以冬天的养生就是要把阳气藏好,不要外泄,比如:暖气不要太热,不能汗泄,不要晚上运动,不要过量运动。
另外,不要扰动阳气,比如冬天不能按摩刮痧拔罐,这些都会动摇阳藏的根本;还有就是不能伤阳,这一点现代人基本都能做到,就是别冻着,还有要少吃生冷,就是凉饮料啤酒,还有各种水果 。
按照《黄帝内经》的要求,晚上七点就该睡觉了,这恐怕挺难做到,能早点尽量早点吧,因为睡晚了也会伤阳。
总之,人到了冬天最好能像动物冬眠一样猫冬就最好了,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原则,听圣人的话是会受益的,将来慢慢会体会到。
冬天怎么运动比较养生?
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的话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
在现代养生学中,运动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几乎每个养生专家都要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邓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养生经验的老中医,自然也同意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他也指出,运动要"不使过度",过则于养生不利。
邓老认为,运动分为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其中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属于外功;而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属内功。其中,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邓老健身,以八段锦为主,每天早上一套八段锦,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落下的。他说:"八段锦作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我每天都坚持做八段锦,不但运动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八段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来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共由八节组成,再加上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以"八段锦"为名。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在此我推荐八段锦给大家参考作为冬季养生的一种运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凡体质不很虚弱、活动无明显障碍者,都可采用。对头痛、神经衰弱、冠心病、慢性气管炎、内脏下垂、脾胃虚弱、肩周炎、慢性腰背痛病症尤为适用。
除此之外,邓老还建议中老年人采用散步健身的方法。他表示:中老年人还可选择每天散步30分钟,医学上也称之为"医疗步行"。60岁以上的人,每天散步两次,每次30~40分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每天午饭前,我都会围绕我住的楼房悠闲地散步10圈。"同时,邓老还指出,运动不单是体力的,也包括"脑力运动",读书、看报纸,使脑筋"运动";思考问题、写文章,脑部也可以"运动"。老年人不妨坚持写写日记,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处。
冬季养生早睡早起好?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师许洪伟表示,说到养生,老百姓都知道要早睡早起。但有别于其他的季节,冬季养生应该要做到“早睡晚起”。立冬后万物收藏,人们要注意保护阳气,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起床到户外活动,否则就会损害身体健康。“入冬后,身体内循环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应更加注重‘养藏’阳气,作息习惯也应随季节而变。气温越来越低,过早起床锻炼弊大于益,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及肺部基础病的患者,极易引发疾病。”许洪伟说。
此外,很多老年人经常会过早起床,特别是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这类人群建议可以在床上躺着闭目养神,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起床打坐片刻,然后在室内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再者,冬季早晨气温较低,老年人要注意不要过早打开门窗,以防冷空气侵袭。晨练时间建议安排在太阳升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