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饮食养生,夏季少吃3白?
三伏天,高温酷暑,对于高血压者而言,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
专家表示,温度超过32℃以上,中风几率将会高出66%,尤其是高血压者,最为危险。
因此,三伏天,高血压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控制稳定好自己的血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告诫高血压者,三伏天,少吃“3白”
1、白盐
白盐,也就是食盐,高血压者一定要少吃。
吃盐过多,会导致摄入更多的钠,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控制血压。
每日的白盐用量,要控制在6g以内。
此外,过咸食物,如酱菜、咸菜、咸鸭蛋等,也要少吃,注意清淡饮食。
2、糖
食品中的添加糖,也叫“游离糖”,会导致血压升高。
果糖摄入过多,会让心率增快,血管收缩,体内的水和钠排泄减少,血压也就会升高。
每日摄入的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不喝含糖饮料、少用精制糖。
3、肥肉
白花花的肥肉,含有较多的脂肪,不利于高血压者健康。
一旦,高血压者,吃过度的肥肉,十分容易诱发高血压并发症,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高血压者,要注意,少吃肥肉。
高血压者,三伏天,坚持早起“3慢”
1、慢起床
清晨,人体的血压易升高,一旦起床过猛,则容易引起头晕等血压升高。
此时,十分容易诱发中风、脑梗、心梗,甚至猝死的发生。
起床时,慢一点,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在慢慢起身,坐在床边1分钟,然后慢慢起身下床。
2、慢排便
清晨排便,要慢一点,切莫“过于用力”。
本身血压就高,如果再用力,会导致血压骤升的,就容易出现意外,引起中风。
因此,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排便后起身时,要慢一点,切莫起身过猛。
3、慢晨练
高血压的人,晨练不宜过早,也不宜做剧烈运动,要做一些慢动作锻炼。
血压存在晨峰现象,每天早上7-9时最易血压上升,心脑血管事件最易发生。
对于高血压者来说,运动锻炼,最好选择下午5点以后,时间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三伏天,高血压者,要注意喝好“三杯水”
第一杯:早起后,一杯温开水
清晨,人体血液比较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容易诱发高血压并发症。
因此,高血压的人,在早起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稀释血栓,有益血管、血压健康。
第二杯:两餐间,一杯淡茶水
喝茶水,可稀释血液,促进排毒,还可帮助高血压者,稳定血压。
茶水,最好放在两餐之间饮用,对于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古古丁荷叶茶,泡水喝,可消脂降压,减少血管堵塞,保护血管健康。
用古古丁、荷叶,小叶苦丁,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荷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降脂降压,预防血栓的形成。
小叶苦丁,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清热散风,可以降低血压,对高血压者有很大的好处。
古古丁泡水喝,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还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毒,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稳定血压,保护血管健康。
第三杯:睡觉前,一杯温水
睡前喝点水,不仅能够补充些水分,同时,还有助于睡眠。
而这对于夜晚的血管健康,十分有益,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睡前喝水,一小杯即可,切不可喝太多。
三伏天,高血压者,要做好四件事
第一件:勤监测,坚持服药
时间:每天6至9时,17至20时,两个血压高峰时段,各测一次。
每次测压3遍,一遍测压完成后,静待2分钟再测,取平均值。
准备:测血压前半小时,避免劳累、焦虑、激动、剧烈活动、吸烟、憋尿、饮浓茶或咖啡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一旦发现血压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切莫忽视。
三伏天,血压会有一定的降低,但是,高血压者,是否需要减少药物,需要准医嘱。
切莫擅自停药,一旦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生前壁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第二件:控好情绪,莫激动
过于激动、愤怒等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末梢动脉收缩,血压骤然升高,很容易脑血管破裂,形成中风。
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脾气暴躁,此时,一定要多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损害健康。
避免大喜大悲,尽量平心静气。
第三件:少喝酒,戒香烟
高血压的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不要喝酒。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越多者,血压水平就越高。
此外,还要少抽烟。抽烟,会加速动脉粥硬化的进程,让心跳加快,让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
如果,边喝酒,边抽烟,烟酒齐下,危害加倍。高血压者,一定要注意着一定,千万不要“放任自我”。
第四件:迈开腿,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者导致中风的一个诱因。
不运动的人相比,常运动的人,中风风险能降低 25%~30%。
要控制体重,迈开腿,多做有氧运动,可消脂,亦可降低中风风险。
高血压者,可脚掌着地,挺起胸,步速以中速为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养生期间多吃什么比较好?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养生,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夏季养生饮食。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夏季养生食谱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春季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很多朋友都比较注重养生,而关于养生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对于喜欢养生的大部分朋友来说,都喜欢通过饮食来养生。不同的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饮食养生方法,所以,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不同。那么,春季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春季饮食的六大注意事项。
1、春季重点为养肝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与冬天不同,春天需要养阳,所以需要从养肝入手。建议在春季的饮食中添加一些具有养肝、护肝、补肝的食物,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2、饮食要均衡有营养
春季饮食要均衡有营养,不要偏食、厌食,也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肝脏健康。因此建议在春季的饮食中,荤素要搭配合理,在食材的选择上,最好是容易消化的食物。
3、少吃酸味食物
在春季的饮食中,建议少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味食物吃多了容易肝火旺盛,长此以往就会伤害脾胃。建议在春季多吃些甜味食物,有助于健脾胃。
4、饮食要清淡
春季的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一些比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吃完后,容易上火,这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5、多吃新鲜蔬果
在春季饮食中,建议多吃些新鲜蔬果,这些蔬果中含有的维生素含量比较高,种类也比较丰富。而春季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吃这些新鲜的蔬果可以有效预防皮肤病。
6、注意补水
春季饮食要多注意补水,可以促进身体排毒,从而让肝脏更健康。需要注意的是春季不要喝冷水,以温开水为宜。
以上就是关于春季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的相关内容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相关内容之后,已经知道在春季饮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了,这样才更有利于春季养生。另外,春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在饮食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食物,能预防流感。
大家好,我是咕咚健康咨询师,头条关注咕咚健康,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饮食干货!。私信回复:"食谱" 。即可免费领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我们该怎样养生?
秋季养生,要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
1、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是,秋天养“收”的时候,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2、秋季进补、调养保健身体是十分必要的,进补宜“清补”。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
3、秋季运动还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4、中医理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
5、秋季多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所以,要经常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6、秋天的饮食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7、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
秋季养生误区
1、无病乱补要不得
无病乱补,不仅增加金钱的使用,又使自身身体受到损害,得不偿失。
2、虚实不分不可行
“虚者补之”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如果不是虚症病人,却用补药,就有可能会伤害身体,甚至危害生命。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若不分辨寒热,直接乱投药膳,就容易导致“雪上加霜”。
3、多多益善不科学
一般人的观点是:“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如服用过量维生素C,可能导致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4、凡补必肉行不通
动物性食物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这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然而,肉类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果老年人吃多了肉,就会不堪重负。其实,饮食清淡也可以补,蔬菜类尤其重要。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季养生4大误区 让你养生不成反受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季养生要做好的3件事 男人入秋有4个饮食禁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季养生6要诀千万别忘了
大家好,我是咕咚健康咨询师,头条关注咕咚健康,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饮食干货!。私信回复:"食谱" 。即可免费领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夏天艾灸好还是冬天艾灸好?
艾灸是现在最流行的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对治疗身体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艾灸主要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补充人体阳气,让身体更加强健的效果。冬季也是可以艾灸的,那冬天艾灸好还是夏天艾灸好?冬季艾灸什么穴位?下面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
冬天艾灸好还是夏天艾灸好
各有各的好,而不同时间对体质和疾病治疗也是有差异的,集体还是看医生后再决定。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冬季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神阙穴:最适合的穴位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位于人体“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
2.艾灸关元穴:驱寒补阳,也可以灸一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作用。
艾灸的作用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