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的症状,婴儿患奶癣还能吃奶吗?
奶癣也叫湿疹,宝宝湿疹经常哭闹,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精神萎靡。那是家长对湿疹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在处理湿疹上的方式不对,延误病情,加重恶化,造成一系列后果。为了减轻宝宝患病的痛楚,应该知道正确的护理方式,那么,护理宝宝湿疹的正确方式如下。
1、不可乱用药。患处的皮肤尽量护理,不宜用药。一些药含有抗生素,对身体的伤害太大。宝宝的皮肤抵御能力较弱,稍微有些刺激即可加重病情,如果医生开了含激素的软膏,如果伤害到皮肤了可配合萱安益肤霜涂抹,湿疹痱子蚊虫叮咬都非常管用。
2、患处处理好。宝宝伤口不宜碰水,正确的方式是每天一次或者隔日一次。可以用沾湿的毛巾轻轻擦拭,最好是在宝宝睡觉时,能减少意外的擦伤。
3、饮食好习惯。辅食添加量慢慢来,每一次少量增加,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过多,加重消化功能,宝宝可能会出现呕吐、拉肚子等。喂乳的妈妈不得吃辛辣刺激食品。
4、室内温湿度合适。家庭空调温度调试好,过于燥热,促使室内细菌加速繁殖,肌肤失水,对湿疹不利。
5、床上清洁。床上大部分是毛织物和棉织物,床上易沾上灰尘,藏匿许多螨虫。多洗被单被套,避免加重宝宝患湿疹的机率。
治疗婴儿湿疹的药物又很多,土方、偏方、中药、医药等。怎么治疗婴儿湿疹才最好呢?许多家长都会给湿疹患儿擦拭一些含有激素类的药物,轻症、面积小的患处时可以用此类药膏。若症状较为严重,长期大量使用此类乳膏,则会产生过度依赖性,出现毒副作用。每个宝宝体质存在着差异,因此偏方、土方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患儿。
宝宝出现湿疹,家长要多注意护理:
1、多喝水,保持皮肤清洁。
2、宝宝衣服要纯棉、宽松舒适,保持头发清洁、不要穿得太热,以免加重湿疹。
如果是母乳喂养,乳母要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鱼虾也要适当少吃点,多吃点清热利湿的丝瓜、苦瓜、冬瓜等。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粉要适当调稀,辅食暂停蛋黄、鱼虾
4、给宝宝勤剪指甲,避免宝宝抓破引起感染。
所以,宝宝出现湿疹后,妈妈们也不要太过担心着急,小心护理,不要让宝宝抓拍皮肤。平时,妈妈也可以对宝宝进行护理。
为什么宝宝脸上长湿疹?
宝宝刚刚出生,有的小孩就容易在母乳喂养的时候出现奶癣,也叫湿疹,奶癣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在婴儿中比较常见。我儿子那个时候奶藓反复发作,我就以为奶癣就是吃奶引起的,其实奶癣是宝宝对某些物质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食物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奶癣是因风湿热邪浸淫皮肤所致。以哺乳期婴儿头面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湿性或干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
那我们对于宝宝出现奶藓怎么去预防和护理?
一:在护理湿疹宝宝时,除了要杜绝引发宝宝湿疹的过敏源外,妈妈要注意居室内的环境卫生,时常通风换气,虽然潮湿的环境并不会导致宝宝湿疹,但是潮湿、闷热会引发婴儿湿疹的加重,所以爸爸妈妈要尤为注意婴儿房内的环境与卫生。
二:宝宝衣物要勤换洗晾晒 如上文所说,潮湿闷热的环境会引发婴儿湿疹的加重。在保证宝宝不会受凉感冒的情况下,无需给宝宝穿过多的衣物,引发宝宝出汗,诱发湿疹严重,我儿子那个时候就是天气凉快点他奶藓就好了很多,一热又出现了。
三:宝宝皮肤的清洁护理 在宝宝患湿疹期间,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怕宝宝感染而不给宝宝洗澡。建议每天用温水给宝宝洗澡一次,洗后轻轻擦干宝宝肌肤,并给宝宝涂抹湿疹期间宝宝专用的润肤乳(液)。如果发现宝宝湿疹部位有液体渗出,那么可以找医生开点涂抹的药膏!
五:哺乳妈妈的饮食注意 如果妈妈母乳喂养宝宝,那么在婴儿湿疹期间,哺乳妈妈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高脂食品的摄取。另外,在宝宝患病期间,妈妈也不要停止母乳喂养,母乳能够提供给宝宝所需的营养,并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猫奶癣是什么意思?
奶癣是指小猫喝奶或拉屎的时候毛被弄脏,没及时舔干净就导致长真菌掉毛,,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大猫第一次当妈妈,或是异短波斯这些比较懒的品种,还有太早把小猫跟母猫分开,小猫吃泡软猫粮时吃完没有及时擦干嘴!都容易得奶癣,,给小猫一个干净的环境,脏的地方用碘酒或酒精清洗干净后,自己就会慢慢痊愈!
等幼猫三个月,打疫苗隔一个星期后洗完澡加上可以直接喂食幼猫猫粮,,这些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小猫有奶藓?
最好是买健康的小猫。如果你很喜欢的猫有奶癣,也不是不可以买。因为奶癣是由于猫窝比较潮湿,幼猫在吃奶或者尿尿的时候沾在自己身上,在窝里滋生造成的一种癣斑,奶癣是会随着幼猫长大而慢慢消失的,而且成年猫是不会出现奶癣的。所以,如果买了有奶癣的小猫只要注意小猫的卫生,保持小猫干燥清洁就可以了。
湿疹是怎么得的?
湿疹是个常见的皮肤病,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难缠的疾病,说它常见是因为发生几率比较高,说它难缠是因为容易复发,急性容易变慢性。
题主所说的其实就是问湿疹的原因,根在哪?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几个观点:
1,适者生存,为了生存,人体也会进化,而皮肤就是这样的一个器官,首先皮肤有保护功能,保护人的机体内部结构不受外部致病因素的侵袭,因此有着极大的修复能力。
2,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排污口,比如,小便从尿道排出,大便从肛门排出,汗液从皮肤排出。
3,皮肤的组成结构中有汗腺和皮脂腺,皮肤的表面正常PH值呈弱酸性,这个弱酸性的呈现也是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结果。人体的血液PH值是7.34–7.45,是弱碱性的,人体的的皮肤PH值是4.5-6.5之间是弱酸性,在人体皮肤的最外层就是皮脂膜,它的成分尿素,尿酸,乳酸,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盐分等;而人体的尿液PH值是5.5–6.5,你看从成分和PH值来看,是多么的相似,这些酸性成分的排出就是为了维持人体血液的弱碱性环境。
从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排泄物从汗毛孔冒出,形成了汗液,如果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必然从皮肤排泄的也多,一旦超过腺体的负荷,就一下子集中冒出,成小米粒样的表现,在这小米粒样疹子的周围皮肤也会增加负荷,形成红肿的斑块改变,皮肤的感受器受到剧烈酸性浓度的刺激就会发痒,这也是急性湿疹的表现。
那么这些酸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什么有关系?一个是来源,就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酸性的代谢产物增加;一个是消化系统,比如胰腺,肝脏等分泌的各种蛋白酶和胆汁等,过量饮食酸性的食物,或者热性的食物导致超过这些脏器的负荷(麻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含亚油酸,过多<即高油高脂>,氨基酸的肉类过多);
或者是饮食结构的不当导致削弱这些脏器的功能(冷饮,寒凉的水果导致消化系统的供血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致使脏器功能下降<中医上叫脾阳虚>),
所以说湿疹也是一样的,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在临床上也可以发现,有的人一吃麻辣的食物,湿疹就加重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如果根源不出,就会好了再犯,这是因为没有读懂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而反复发作导致我们的焦虑,再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情绪的郁闷,导致内分泌的紊乱,内分泌的紊乱又引起身体的连锁反应,导致内脏器官工作的失调,反过来加剧湿疹的发生。
当这些疹子出来后,我们的肉眼能看的见,同时因为这些高浓度的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皮肤的感受器,我们就会感觉到痒,当用手把出疹子和红肿的皮肤划破,代谢产物破溃而出,排出体外,皮肤感受器就不觉得那么痒了,所以我们会用手挠,解痒的同时皮肤受损,身体的自愈能力启动,修复皮肤;挠破,修复,继续挠破,继续修复,因此皮肤增厚,局部的正常结构在不断修复中紊乱,汗腺和皮脂腺受损,分泌不出正常的皮脂膜,因此增厚的皮肤也更容易发生皲裂。
这就是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所以说湿疹的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期,慢性期其实都是身体代谢产物的排泄和受损皮肤修复的表现。读懂信号,改变生活习惯,从根上解决。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婴儿的湿疹,这往往和婴儿的母亲有关,在母亲体内的时候,胎儿的营养都来源于母亲的血液,通过脐带供应,所以妈妈体质也导致胎儿在母体内先天的影响,出生后又以妈妈的母乳为食,母乳也是有妈妈的体质决定的,因此妈妈的身体体质很重要,或许妈妈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可能会以尿液或大便排泄明显,这个时候妈妈不一定表现出湿疹,但大小便一定是有表现的。
还有一个就是当湿疹发生后,皮肤保护功能受损,外界的花粉或者不明致敏物接触皮肤,皮肤做出激烈反应,就是过敏的表现。还是那句话,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