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与养生,你对中医有何诚挚的看法?
谢邀!我爱中医源于我的父亲,我父亲是中学语文教师,退休后一心钻研中医,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和村里的小朋友玩,所以经常把他的书拿来翻一翻,小时候患点风寒感冒就是喝点生姜红糖水,腹痛腹泻就给我吃点藿香正气丸。听我父亲说,我爷爷是方圆几十里的有名中医外科郎中,可惜未得真传。
94年考取的卫校,在县医院实习一年,医学太复杂,感觉自己学的远远不够,96年又进入南昌高校学习中医专科和本科,2001年在江西某地级市人民医院学习两年,感觉西医过于简单、直观,一门心思努力钻研中医!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各有所长,西医以急救、手术为特长,中医以慢性病以及疑难杂症为特色,我经常用中医辩证的方法来治疗常见病以及杜绝没必要的医疗风险,望脸色、切脉、看舌苔必不可少,测血压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2016年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时,夜间患者家属求出诊上午在我中心输液治疗的一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刚起床大号完脸色苍白、神志语言清楚,测血压、心率均无,切脉无,嘱咐家属立即送上级医院抢救,三天后家属来我中心结账,告知抢救无效死亡。这样的例子很多!
治疗感冒发热时并不是使用几粒感冒药了事的,因为我觉得输液对病人无论从风险角度考虑还是从患者健康、经济角度考虑我取消了输液,所以在治疗感冒时我花的就诊时间比其他医生要多,必须要搞清楚患者的病情才能用好药,虽然不能100%能治好,但是我会100%用心,我喜欢使用中成药,比如风寒感冒颗粒、清开灵颗粒、莲花清瘟等!这几天接触的病人比较复杂也给自己上了一课,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知识。比如有几例不明原因的发热,除了发热以及发热引起的头痛、全身酸痛没有其他明显症状,通过辩证属风热感冒,使用莲花清瘟加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第三天才出现扁桃体化脓,急忙改用清开灵颗粒才使得病情控制!
我用中医的方法也治疗了一些疑难病人,比如过敏性鼻炎,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单纯使用中药3~5天解决问题。比如治疗带状疱疹自己配药用菜油调敷加口服中成药,即使80多岁的老太太也没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症。所以我经常使用中西互补的方法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避免医疗风险。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买中医类的书籍,看的越多感觉中医我只能算是入了门,自己还要不断努力才能对得起给予我信任的患者!
为什么那么多人诋毁?
中医养生,之所以受非议较多,主要是这些年来,被一些伪专家、半吊子专家、假专家给玩坏了。
这些人抓住中老年人怕病怕死,重视养生,又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加上钻了监管的漏洞,仗着能说会道,从不知哪里学点中医知识的皮毛,就跑出来圈人,然后靠这个赚起不义之财来。
什么张某本吃生茄子,吃生泥鳅;什么林某常专喜欢让人吃地瓜,叫喝什么活水。
还有各种保健食品、补品,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种东西卖臭了过一段肯定有有一种几种这类东西流行起来,或者干脆换个名字重新卖,又火了。比如红了多年的某某金。
这都是对中医养生的简单化,庸俗化。主导的人的唯一目的,不是真为了人们的养生,而只是为了谋财。
其实中医养生预防为主,把身体当整体来调理。讲究个方面的平衡,讲究辩证地看待各种问题。
提倡未病先防为主,倡导未老先养。这和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讲的道理是一致的:那就是,掐灭小苗头,以防出现大问题。
中医养生观,讲究天人感应,形神俱足。就是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地球生态圈子中,要因势利导,应时应节,化自然的规律和优势为已用。
中医养生观,讲究阴阳平衡,动静有常,查缺补漏,身体精气神,要合谐有度,有张有弛。
以上这些观念,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人文角度来看,都有极具智慧。
这才是中医养生的精华。
中医因为理论体系和经验为主的原因,与现代科学体系存在不少不相符的地方,很多人因此就或是否定现代科学体系和现代医学养生体系;更多的人则是全面否定中医。
其实抛开一些具体的东西看本质,中医和中医养生观是完全符合现代科学体系的。
中医养生观,你要一成不变地看问题,解决问题,就大错而特错了。张某本、林某常这些个伪专家,一张口就让你吃生茄子,吃地瓜,这本身要是懂中医养生的人就不会再看下去了。不讲条件地说绝对的话,根本与传统的医理完全悖离的。
中医养生大道理好懂,可要是真做到,是很难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乱听假冒伪专家们的说辞,不要轻信没完没了地吃什么东西会长寿。
中医养生观讲辨证地看问题,从整体来看待,来解决问题。
比如林某常过去在电视中做节目时,大加贬低白开水,说白开水是死水,提倡喝什么活水山泉水。
谁不知道喝开水的习惯让人类远离了多少肠道疾病,谁又敢喝不知安不安全的所谓山泉水?而且活水之说,完全是迷信的臆想。
喝开水,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从中医的思维方式来看,从辨证观来看,这个是最合理的方式。
如果无法做到更好的养生,那么就简单地按基本养生观来生活就好了。食物不挑,营养合理搭配,吃多少,什么时候多吃少吃,其实现在基本上形成科学共识了,也不存在中西养生观的严格区别,照做就行了。
起居有节,充足的睡眠,一天开开心心,心情好比吃啥都重要。
适当合理锻炼。
OK。
健身健康养生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健身养生健康这三者的关系?
个人认为,健身养生都是为了健康。健身的目的应该是健康而不是其他。健身养生和健康是一个领域的问题。健身领域的面不能太窄,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过度健身造成训练伤害,如健美冠军最后膝盖受损走不动路了,还不如不健身,当然完全不运动也不可能健康。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过度养生如所谓的养生专家,不吃五谷只吃果汁,结果五十才出头的就挂了,这是过度养生造成的笑话。如果完全不注意养生,通宵加班加点,胡吃海喝,或者老吃方便面和外卖,三十多岁就得了癌症病死的也有。所以养生要适度,防止养生过度,牢记养生的目的是健康长寿。有人想早死,那是活得不健康,被疾病折磨,或是东窗事发心理压力过大自杀。健身、养生和健康可以算是一个领域的,健身养生的时候不能忘记初心和目的是健康。凡事过犹不及,健身养生都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看了平台里的健身领域,全是帅哥靓妹的照片,这样吸引别人点击率高,但是容易误导年轻人片面追求💪肌肉纬度,服用激素有害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健康领域则常见生病人的照片,看着那些病理照片让人害怕。不应该只有生病的人才会关注健康的问题,其实健身的目的是健康,养生的目的也是健康。养生知识太多太复杂,有些相冲突的方法,靠自己辨别,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别人的做法只能借鉴。
总之,健康是“1”,健身养生都是“0”,没了健康,后面的0再多,结果还是0。如何从中医养生看林黛玉的早逝?
如何从中医养生看林黛玉的早逝?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高,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问题,故而现在中医养生现在很流行。
所谓养生,养就是保养,调养,养护。生就是生活,生命。养生就是通过日长的生活,来保养,调养,养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日长生活都包括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衣,食(吃,喝),住,(睡),行,(运动)。七情。
中医认为疾病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因为穿衣不当,造成外邪侵入人体而使人致病,这是外因致病。比如感冒。
因为饮食不当,造成人体疾病,这是内因。比如胃炎,血脂高。
因为住房不当,比如居住阴暗潮湿,使人患风湿性关节炎,这是外因。
因为不会睡觉,比如晚睡,晚起,人使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造成疾病,比如神经衰弱,这是内因。
因为不会运动,而使人致病,比如急性心梗。这是内因
平时很会养掮身体,身强体健,但是因狗咬致病,或因车祸致病,这是不内外因。
七情伤人,而使人致病,这是内因,比如林黛玉。
七情是如何伤人的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医认为
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忧)思为脾之志,悲为肺之志,(惊)恐为肾之志。
人逢喜事精神爽,大喜则伤心,喜则气缓,代表人物如牛皋之死,范进中举。
怒发冲冠,可见怒气之狂猛,大怒则伤肝,肝经上到头顶,怒则气上,代表人物如周瑜,金兀术。
思虑,忧愁则伤脾,思则气结,代表人物如林黛玉
悲哭,则伤肺,悲则气消。大悲则耗伤肺气,出现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
惊恐,则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所以有惊吓出尿的说法。
七情伤人最重,因为其直接作用到五脏之神的层面。
因此内经上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七情是最不可控的致病因素,出家人对七情控制很好,但是我们不可能出家啊,因此我们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只有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理解七情,才能更好的控制七情。
好了,到这里,喜欢的可赞注关注。
中医养生日益壮大?
肯定是好事。
现代医学的兴起,为人类医疗救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但也有其弊端~重治,轻防,忽视“养”。
上医治未病。
下图截取付虹医生微头条的一段话(未经作者同意引用,抱歉) : 由此可见,当今医疗领域将太多的资源集中到了“治”的领域,但并未达到理想集效果,“淹死”和“奄奄一息”者众多。
中医向来重养,当今许多中国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偿试过,甚至坚持中医养生,这是好事。作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财富,当代中国人有义务,也有必要将其发扬光大。
但也应该注意的是,中医养生泥沙俱下,少不了一些“骗子郎中”混迹其中谋利。这是中医养生市场的顽疾,既败坏中医的名声,又损害老百姓的健康。因此,应该对中医养生市场进行更好的规范和更严厉的监管。
愿中医养生能更好的造福天下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