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的症状,为什么见到自己喜欢的人心理总有一总害怕的感觉?
见到喜欢的人有点害怕,从恋爱心理来看,两性关系在进入青春期后,自然会流露出对异性的喜欢。这是潜意识的东西。因为喜欢所以内心渴望得到对方对自己的认可。因为没得到认可,自己的喜欢就没了存在感。内心的紧张就在于这种心理的忐忑不安。
在求偶阶段,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在对方面前,这也是潜意识里的。这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喜欢打扮,更爱美的原因。回到动物本能,很多动物在吸引异性的时候,也是通过展示最优秀的自我来“诱惑”的。比如孔雀,它会通过开屏来吸引异性。
当人的心理产生了喜欢这种情绪的时候,就会渴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那么怎么能得到对方的喜欢?到底对方会不会喜欢自己呢?当这种潜在心理出现之后,就会紧张,不安。
当然,这种紧张不安,也包含着一点不自信。越是不自信,越是不能肯定,会不会获得对方的青睐,所以更紧张。
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建立自信。无论是自身硬件或软件,比如个人能力,穿着,谈吐等等。
其次,做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觉得自己就是棒棒哒。她一定会喜欢我的。
最后,更多地了解她。只有更了解她,她才会从你心里的神坛走到柴米油盐里。当你觉得她跟你邻家小妹一样的时候,自然就没有那种紧张感。
一个人在外地感觉特别孤独?
感谢邀答。孤独是心灵的感受,你的心在告诉你它需要慰籍。有两种东西是慰籍心灵的灵丹妙药,一是书籍,二是关系。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新的关系可能不是那么快就能建立,这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亲人和老友。现在的通讯如此方便,闲下来时的一通电话,微信的视频或聊天都可以让你感到温暖亲切。虽然亲人朋友不在你的身边,但他们的爱和牵挂一直陪伴着你。
而在漫漫长夜,一杯热茶,一本好书都可以给你温暖。书是人最好的朋友,好书可以使人不知不觉中丰盈宽阔,即可以陪伴你又可以使你变得更好。
在一个新的城市工作,慢慢的你就会结交新的朋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社交圈子有限,可以主动的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祝福你。
为什么人会对陌生的事物充满恐惧?
恐惧和孤独是两种非常强大、复杂和不愉快的情绪,正如你可能意识到的,这两种情绪都可以在身体上表现出来。例如,如果你害怕蛇,那么你就会对蛇的存在感到恐惧,然而它们也会在情感上影响到你,通常是在你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未知的情感恐惧、情感孤独以及如何克服它们。对未知的恐惧指的是纯粹基于心理障碍的恐惧,它阻止你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充分发挥你的潜力,每当你在生活中接近不熟悉的时候,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就会显现出来,并阻止你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相反,你选择什么都不做,而留在你自己的舒适区。
例如也许你已经习惯了单身,你开始接近某人,但随着关系的发展,你会感到害怕,然后退缩,你可能会想出许多借口,但阻碍你前进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害怕进入一段新的关系中未知的水域,对未知的恐惧并不是一种危险的状况,但它会阻碍你和你一生的决策。孤独可能是一种更危险的情绪状态,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抑郁和自杀,情感上的孤独不一定与身体上的孤独联系在一起,你可以独自一人,但仍然保持快乐。相反,孤独的情绪往往与个人的不安全感联系在一起,这让你认为自己与他人隔绝。
例如也许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社会排斥的人,因为你没有伴侣,这不是真的,因为很多单身人士都非常幸福,而且肯定不是被社会排斥的人,这只是一种情绪状态,那么你如何才能克服这两种精神折磨呢?好吧,第一步是确定你实际上正在遭受他们的痛苦,如果你经常被拒绝的感觉所影响或在你的生活中遇到真正的困难,那么情绪上的孤独和对未知的恐惧就会出现。一旦你发现了问题,你就可以开始采取行动了,下面列举了3条建议,可以帮助你克服这些情绪状态:
第一条:做一次你一直想做的事,也许你一直想加入当地的足球队,但是你却找借口拒绝了这个想法?好吧,现在是时候投入到这个特殊的活动中去了,这不仅需要你抓住机会克服你对未知的恐惧,而且这种情况还会让你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减少你的孤立感。
第二条:去旅行吧,如果我们诚实的话,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志向去看世界,去旅行。然而对未知的恐惧使我们陷入了一种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所以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我知道,对一些人来说,生活中的某些限制会阻止他们去旅行,然而如果你坐下来想“我真的不能去还是我只是停留在我的舒适区?”你可能会对答案感到惊讶,旅行代表着进入未知世界的巨大飞跃,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来克服你对未知的恐惧,另外你会在旅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并开始觉得自己被接受了。
第三条:自我感觉良好,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爱自己,那么要求别人爱你是否公平?如果你不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这并不奇怪,你感到被拒绝,无论你的身体状况或经济状况如何,你都需要开始积极地思考自己,一旦你开始积极地思考自己,你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自信感,这种自信将帮助你消除孤独感,让你承担更多的风险,帮助你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总之要克服任何潜在的问题,你首先需要看看你的行为,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反映了孤独或对未知的恐惧,那么你就需要做些什么。上面的文章列出了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中的3个,做一些涉及你冒险,让你遇到其他人的事情,这样你就会忘记这些曾经存在过的负面情绪。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害怕?
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我得知自己得了慢性肾炎的的时候
以前的我从还没有毕业就开始努力的工作,周六周日几乎没有的休息,别人再过大四的生活潇洒谈恋爱的时候我在加班,别人再睡懒觉的时候我还在加班,别人在寝室追剧的时候我在做兼职,我对钱的欲望很高,但并不是拜金,可能从小穷怕了,不想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没钱,更不想要毕业了还继续找父母要钱,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在外面工作,暑假也会去把爸爸的工地上,看到那些老板骂自己爸爸没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我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钻钱靠自己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
就这样一直加班工作,加上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只知道加班钻钱,从上学不请假到上班从来不请假全勤的,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公司,去年我升职了带一个全新的小组,业绩压力很大加上变革,我感冒咳嗽一个半月一直没好就买点止咳糖浆也没请假,后面因为变动我离职了刚好时间我结婚,去做婚检别人说你有点蛋白尿和血尿,我还不知道直到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去检查,医生说有可能是肾炎,从那以后我就到各个医院做检查,吃中成药,中药,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好,医生说不能劳累要多休息,现在的我就不工作了,不给自己压力,更不给负面的情绪
但是每次检查结果不好我就会哭,所以人最害怕的事莫过于得知自己生病了,很难治的的病,真的那一刻很惜命,觉得什么都可以放弃了,只有那一刻最珍惜生命,也是最害怕最无助的时候。
所以珍惜每一天,珍惜当下,生病了也不害怕心态很重要
加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共发生过几次疫情?
超过90%的年轻人不知道,除去熟知的非典和新冠,建国后还发生过七次瘟疫,每一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惨痛的经历,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聊聊跟“疫情”有关的那些事。
一、肺结核病
这个曾被西方国家冠名“死亡之首”的传染病,自然不容小觑。
如果要对肺结核追根溯源的话,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国外曾在埃及的木乃伊里有发现,国内1973年湖南文物挖掘的马王堆里也发现了同样的肺结核病症。肺结核病放在以前是一种传染能力很强的疾病,说一个数据,大家的认识可以更加直观:
在过去的200年内,全球感染肺结核的人数将近10亿,分摊到每年,就有近500万人被感染。
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也就是1949年,当年被医院记录的病例就达到了2700多万,而被感染后的死亡率约为100/10万。
最常见的是飞沫传播,病毒进入呼吸道再侵入肺部,潜伏期过后,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同时,身体就会自然发病,初期常见于脸色苍白、消瘦乏力,随后出现发热、咳嗽、咳血等症状。其实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关于肺结核的记载,华佗在《中藏经》也是第一次以“痨病”来定义肺结核,而肖邦、契诃夫、雪莱、鲁迅、林徽因等耳熟能详的名人均是感染了肺结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肺结核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肺结核病几乎是无药可治,只能眼睁睁看着身体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和药物等原因,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静养、呼吸新鲜空气、食补等方式来抵御病毒,痊愈率维持在25%上下。直到1940年以后,链霉素被科学家发现,随后再有卡介苗等药物的出现,肺结核才摆脱了“等同于死亡”的说法。
二、鼠疫
鼠疫又称“黑死病”,光从名字看,自然是跟老鼠有关,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的病毒传染,虽然最初是老鼠携带病毒,但并不能直接传染给人类。
后来医学工作者发现了病毒的传播路径,先是通过跳蚤吸食老鼠血液后,再跑到人身上,最终把“腺鼠疫”传染给人类。一旦被感染,如果病人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治疗,病毒不久之后会进入人的肺部,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原先的“腺鼠疫”变成了“肺鼠疫”,可以通过呼吸道的飞沫进行人和人的传播,并且一旦发病,病情会迅速恶化。
鼠疫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传播了,例如1855年的云南,1894年的广东。
新中国成立后,察北地区也集中发生过一次鼠疫,当时共波及了10个村子,其中确诊感染者69人,而死亡却有66人。
整个疫情从1949年7月开始,一直到当年的11月5日,当时动员了疫区及周边村落的群众积极加入到捕鼠灭蚤斗争。
一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当时通讯落后,更没有网络移动信号,只能依靠到处张贴字报,提高大家的安全警惕;另一方面给周边的所有人员安排接种疫苗,随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扩散。三、亚洲流感/香港流感
1957年,最早的流感出现在贵州地区,随后向其他省市及国外迅速蔓延,短短数月,全球就有数百万人因为感染流感而失去生命。
同年,有一个国外医学团队研制出专门对抗亚洲流感的疫苗,从而最大程度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当然,流感病毒并没完全消失,潜伏一段时间后,又进化成了H3N2,以另一个版本“东山再起”,也就是发生在1968年的香港流感。
四、血吸虫病(大肚子病)
新中国成立之前,血吸虫病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而江西地区最为严重。1919-1949年,全国因感染血吸虫病死亡就有将近3万人。
从1949到1956年,国家提出了“消灭吸血虫病”的号召,通过挖新沟填旧沟、焚烧等方式消灭老河里的钉螺,同时控制水源,最终堵住了血吸虫病的源头——钉螺。
五、天花
说到天花,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顺治帝就是感染了天花,年纪轻轻(24岁)就抱憾西去了。
顺治帝在弥留之际选择接班人时,也费了一番周折,其中就有天花的影响。
大皇子一岁就夭折,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本来想顺位传给二皇子,但有大臣建议二皇子只有一只独眼,如果让他做皇帝,光凭长相就有损皇家脸面。
再加上老臣们说二皇子没有感染过天花,如果以后被感染了,再有个意外,又会是一次权利的交替,风险系数太大。
于是,大家建议把皇位留给得过天花的三皇子玄烨,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康熙皇帝。
天花这种传染病原本一直在欧洲流行,并且治愈率很低,在没有出现特效药之前,只能寄希望于自身的免疫力。
直到1796年,国外有一位医生发现了牛痘里产生的脓液,能够治愈天花,治愈天花迎来了曙光。
也就是这次无意的发现,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天花,从此消失销声匿迹,而我国也在1961年宣布真正消灭了天花。
六、流脑
流脑,一个曾在哪里听过,却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1967年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横行,一年之内全国就有300多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了15万。
患者以青少年为主,一旦被感染,成病率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就算运气好能够活下来,也会留下终身残疾。
七、甲肝
1988年1月,甲肝突然在上海流行起来,通过调研发现,病毒来源于上海的一道家常菜。
八十年代,大家的经济都不富裕,很少有家庭能够天天吃得起肉,当时又恰逢元旦前后,上海人有吃毛蚶的习俗,所谓的毛蚶就是一种贝类。
刚开始每天的确诊人数只有100人上下,随后逐渐发展到每天三四百个,再到每天两三千人,到了1月底达到了顶峰,每天的甲肝确诊人数上升到1万例以上。
当时上海已经没有多余的床位,很多医院的走廊里都住满了病人。
从1988年1月19号到3月18号短短两个月之间,上海就有累计登记病例9万多,可见传播速度之快。
八、非典
2002年年底,非典最早出现在广东的顺德,因为把它归类到非典型的肺炎,所以才有了“非典”这个词。
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非典从广东开始向全国蔓延,随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呼吸系统疾病,一时间“白醋”、“板蓝根”被误传,出现了抢购一空的画面。
2003年4月,SARS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到2003年7月份,历经九个月的不懈努力,非典不再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SARS病毒开始销声匿迹,并成为历史。
写在最后新冠,就不用过多介绍了,我们正在经历,并还未结束。面对疾病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迅速而又坚决的行动。
所有人不能做旁观者,而要做好各自的角色,积极配合社区的防疫工作,勤洗手、常通风、戴好口罩。
纵观世界的每一次疫情,我们人类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值得庆幸的是,最终这些大大小小的疫情,无一例外都被人类所战胜,都将会成为一段历史。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情终会过去,静待春暖花开。最后,向所有的一线工作人员致敬,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