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股东集中减持,一直持有结果会怎样?
很多投资者较为偏爱低价股,由于每股价格较低给予自己第一感觉就是,该股风险较低,前期下跌后把风险得到有效的释放,但相比股价在100元以上个股,反而望而却步,即使从基本面,技术形态等综合分析,具备投资逻辑,但由于股价较高,担心一旦买入后个股方向出现转变,导致自己严重的亏损。
所以很多投资者疑惑投资低价股会出现什么结果,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下股价低的原因,和一直持有低价股的结果。
在计算公司市值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股价乘以股数,来代表目前公司的市值多少,在一般情况下市值的大小反应价值情况或者公司规模的大小,那低价股形成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点:
第一,本身上市初的设定,公司上市的时候,要确定大致的融资规模,融资规模确定后再次确定发行股份数量,然后通过路演确定具体上市价格,通过以上流程后,我们发现一个定量就是上市的融资规模,融资规模出台后,基本把公司目前价值规模确定,而能够变动的两个量,就是上市价格和发现股数。
如果确定了高价格发行,那发行股数自然较低,如果确定了低价格发行,那发行股数自然较高。所以上市发行价格的较低上市公司,一般发现股数较多。在打新股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明显规律,包括中签率,发行价格越高越难中签。
当然公司刚上市的偏爱哪种,也存在一点考虑 ,发行高价的公司,股份较少,这类公司上市公不愿意让股份分散在不同投资者中,发行低价股,股份较多,这类公司更倾向股票的流通行性,股份较多购买投资者较多,后期上市后股票成交较为活跃,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作为四大行之一的农业银行,在银行业的行业地位,大家普遍认可,该公司股价较低,股本较大,目前总股本在3500亿股,对于一家优质公司而言股价如此之低,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发现初期,具体参考下图发行情况:
第二,公司业绩较差,由于公司业绩较差,导致公司的股价长期处于下跌趋势过程中,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参与业绩较差的个股的投资,比如一些ST个股,平均股价相比其他个股股价处于相对较低的情况,典型的案例就是乐视网,由于公司本身的业绩问题出现大幅度下挫的情况,并且该公司目前在除权之后股价高达40多元,并且该公司的上市发行估计在29元多,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而长期下跌后,该公司股价只有1块多钱,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后得到股票股价较低的形成因素主要存在以上两点,发行规模的影响和公司业绩的影响。
持有低价股的结果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后,我们投资者在买入低价股的时候选择标的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下面具体:
第一,业绩本身无问题,主要原因是公司股本较大,这类公司大多数集中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或者主要集中在一些上市较久的上市公司中,由于上市时间较久,虽然发行价格只有几块钱,但那时候的几块钱的价值等同于目前几十块的价值。
在于当时中国行业的发展和发展初期对于资源来产品的需求等因素,在早期一批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型的行业中,比如银行,钢铁,煤炭,有色,石油能源等,由于本身这些行业当时受到当时政策的扶持,而且中国GDP增长来源主要来源于这些行情,而在90年年代的时候,中国科技行业起步较晚,很多公司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很难达到上市标准的要求。
目前十几二十年已经过去,很多行业已经变成夕阳产业,成长期已经过去,再想业绩上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已经成为过去时,除非公司选择转型带来公司的二次发展,所以目前低价股仍大多数集中在这些行业中,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目前钢铁和煤炭行业是目前集中低价股最多的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占比较高,其次还有银行,石油等行业,具体参考下图:
通过目前低价股主要集中在的行业我们发现,我们选择低价股,但要选择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只能在这些行业中选择,如果买入这些低价股的时候的往往出现的结果是:
由于公司业绩过了发展的黄金期,毫无成长性而言,但由于公司业绩稳定,并不会出现大幅度亏损的情况,主要的赚钱的与亏钱主要看市场是单边上涨还是单边下跌,在震荡行情中这些个股波动相对较小,如果持股较有耐心的时候,持股周期较长的时候,等到牛市来临后会获得一笔很好的收益,因为在牛市中的结构特点,在牛市中期市场会去挖掘低价股,或者消灭低价股。而如果想短期买入这些个股获得收益的话,概率几乎为零。
第二,基本面存在问题,公司业绩较差,很多ST个股由于长期亏损被给予风险警示,由于这些个股长年业绩较差,个股长期下跌后股价进入低价股的行列,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上图我们发现很多ST个股股价只有一元多,目前A股上市的公司中ST个股数量在140家,比如我们规定4元以下为低价股,目前ST个股股价低于4元的数量在90家,占比在64.28%,而股价高于10元的数量仅仅只有6家,所以我们在选择低价股的时候,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业绩较差的个股。
再次很多公司虽然没有出现ST警示,但仍旧是公司业绩较差,个股长期下跌,即便没有出现亏损的现象,但跟之前相比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公司市盈率在几百以上,净利润可能基本上处于亏损与不亏损的情况,如果投资这类个股的话会出现结两种结果:
第一,公司业绩继续恶化,仍旧无法出行扭亏的情况,后面面临的就是退市的局面,我们的股权就要进入三板市场交易,而且三板交易市场流动性较差,而且不能每天交易,每周交易存在天数限制。
第二,公司业绩开始出现好转,前期业绩较差主要受到的原因是行业周期的影响或者公司转型的影响,后期股价会逐步回到合理的位置,投资这类需要我们重点分析公司亏损的原因和产业周期或者经济周期,需要有着深厚财务功底和产业周期理论功底。
第三,公司业绩并无改变,上市公司通过重组来改变自身的亏损的局面,防止公司退市,买到这部分的个股投资者,在投资中纯属赌博了,赌对了大幅度获利,赌错了大幅度亏损,公司出现退市,典型的案例就是海润光伏。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后,一定要投资低价股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投资方式,而且并不一定股价越低风险就越低,相比之下有时候风险较大,如果注重业绩较好的低价股,这类个股波动率相对较小,很难获得很好的收益,而在牛市阶段中期可以考虑一些业绩较好的低价股。
在投资过程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观点,公司高估跟低估跟公司股价并无直接关系,贵州茅台股价在1000元以上,主要原因其股本较低,反而股价处于一个合理的位置。我们更看中的是公司的后期成长性,和市场的投资方向、主题,把这个理解透了,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目前处于科技牛的行情,很多科技个股股价都在100元以上,而这部分个股处于目前行业发展的方向初期,成长性较好,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有只做场内基金ETF?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专注于场内基金ETF的投资,有颇多的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首先,股票现在还是在做的,只不过从波段趋势,慢慢转向了科创投研。
然后撤了一半的资金,直接进入ETF领域,去做行业板块的热点,以及行情的轮动。
转向ETF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股票越来越难挑选和操作了。
注册制的大风口之下,个股的风险骤增,未来的大趋势已经不是炒作个股了,而是炒作板块。
个股的投资,可能也是顺着板块指数投资为主,其次就是深层次的投资研究了。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ETF投资就是最适合的投资方式了。
ETF没有选股的风险,只要找对板块投资的机会,投资对应的指数基金即可。
简单、高效、低风险,是ETF投资越来越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ETF投资的主要思路,主要分两个方向。
第一种,估值修复。
估值修复策略,偏左侧交易,偏定投思维。
寻找一些估值洼地的板块,进行投资布局。
这种板块通常是被资金遗弃的板块,因为市场的热点不在,所以就被搁置在一边了。
从潜在的价值角度来看,这些低估值的板块,是存在修复的空间。
这种投资方式,最大的优势是低风险,收益稳定。
但这类投资的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周期不确定,时间成本较高。
利用估值修复逻辑去做ETF,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左侧入场,适合有耐心的投资者。
因为根据整个行业周期来看,注定会出现均值回归,也就是估值会从低谷回到一个平均水平。
第二种,板块热点。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追板块热点,或者潜伏板块热点。
这种做法偏右侧交易,而且并不会去特意强调估值,只看大趋势大方向。
相比个股的炒作,板块的热点,往往需要比较大的利好去推动。
要么是行业发生比较大的变革,要么就是政策利好去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一个板块进入热点期的时候,整个板块会有较大的涨幅,指数也就水涨船高了。
但是,追热点的方式,也意味着风险。
当整个市场环境相对较好的时候,热点的炒作周期会比较长,整个板块的涨幅也比较大。
但当市场资金并不充足的时候,热点炒作周期也会缩短,板块行情也会呈现出脉冲后回落。
这种ETF投资的方式,就更偏向于主观交易的方式,赚的就是资金炒作的钱,而不是均值回归的价值。
讲讲ETF的实操策略,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关于建仓。
相比股票,ETF的建仓会更简单一些。
越跌越买,是ETF投资的一个主要大原则。
通常来说,股票会出现强者恒强的态势,但ETF作为行业指数,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周期轮动的。
也就是,弱的到一定程度也会上涨,强的到一定程度风险就很高。
ETF建仓,在左侧居多,而且是步步为营的建仓方式。
通常,阶段性新高出现后,板块的建仓往往以20%以上的回撤作为起点,不要做高位的入场。
这么多板块可以投资,为什么非要去冒着接飞刀的可能性追高呢?
寻找相对估值比较便宜的板块,小范围的布局,跌多了再加仓。
当然,这并不代表ETF不能在右侧上车,在上涨的过程中去买入。
上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买入,但有一个大原则,就是不要边涨边买,一次性入场为宜。
既然看好板块启动,那就在启动点介入,不要等涨上去了再大幅度介入,拉高自己的成本。
关于建仓的仓位问题,通常不超过3只ETF。
至于是宽基,还是行业主题,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来决定。
每只ETF仓位通常不超过总仓位的30%,入场建仓的底仓,往往是10%左右。
另外,ETF越跌越买的补仓方式,通常也是跌幅10%才开始补仓,而不是稍微一跌就拼命的买。
关于止盈。
ETF怎么赚钱,其实关键还是在如何止盈上面。
不止盈就没有实际的收益,一切都是白谈,是账面的浮盈。
想要做到年化20%左右的收益,那么止盈的点位就不能太低。
我个人的做法,达到10%的收益时,会优先减持1/3,去作为利润的锁定。
因为很多ETF在底部可能会出现震荡的局面,而震荡的区间,往往是在10%以上的。
如果指数继续上涨,那就5%一个台阶的减仓,把剩下的仓位切割成4-5份,也就是20-25%。
所以,理论上的止盈点,最高可以做到35%,平均的实际回报,在15-20%之间。
当然,这只是一个不错的收益预期,实际情况的收益预期,可能在10-15%之间。
很多时候,还没有把仓位全部止盈完毕,指数就又回落了,继续维持区间的震荡。
ETF的止盈,通常是阶段性的,是指数在某个大区间内的行情反复,带来的可观收益。
想要做ETF,达到年化20-30%的收益,就需要每年做2-3个波段的行情。
把握好板块的轮动,并且有效的管理仓位,做ETF是能达到低风险,稳收益的结果。
关于整个ETF的投资,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目前还不好说。
但参与ETF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点从ETF的份额上就能看出来。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借道ETF布局行情的时候,市场的稳定性就会更好,入选ETF的成分股走势,就会相对更好,因为具备更好的流动性。
总之,ETF成为更多投资者的选择,是一个大趋势,有兴趣的投资者已经可以开始研究和实践起来了。
深圳哪家工厂待遇比较好?
深圳是一座腾飞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大公司还是比较多的,很多都是全国著名的企业,那么他们的工资待遇肯定是最好的,下面就介绍一些公司吧,大家肯定也是非常的熟悉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G技术的世界领先的公司,现在虽然很多国家都在打压华为,但是他们的技术还是非常的先进呢,做通信出身,在很多领域技术都很领先,特别是目前的5G还有车载系统都是非常的出名的,所以在这样的公司待遇肯定不会低的,如果本人技术比较好的话,那肯定就都是年薪的,所以你想想待遇呢!他们工厂也是有普工的 听说普工工资也是5000起步了,如果人能够勤快一些公司肯定不会很低的!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保险公司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在我们当地的一个小城市如果你保险做的好公司都可以上万的,一个小组的领导都可以拿到一个月 十几万的月薪,是不是非常的不错,但是一定要有毅力,还有口才一定要好,这样才好开展自己的工作,脸皮一定要厚!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应该也都听说过吧,以前还是比较大的零售行业的龙头呢,目前在很多行业也都做的挺好的,不仅有零售企业,在其他领域也是做的非常不错呢,所以在这样的企业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跟华为差不多,都是做通信出身,所以在很多方面做的都是可以的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这个不用说了吧,大家都在用的微信,很多软件 很多游戏都是这家公司开发的,福利待遇一定也不会低的。
如何看待360借壳江南嘉捷上市?
(-东南偏北)
360借壳,其实就是一小群人的狂欢罢了!
我们先来看下360的交易结构图:
360董事长周鸿祎本人将持有江南嘉捷12.14%的股权,周鸿祎为实际控制人的天津奇信志成将持股占比48.74%,另一家周鸿祎实际控制的公司天津众信将持有2.82%。
奇信志成+周鸿祎+天津众信合计控制63.7%的股份,很显然,周鸿祎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
虽然消息挺大的,今天一天差不多都被这消息刷屏了,这里面其实很大程度还是有资本在推波助澜,目的也很明显其实就是为了复盘的时候多来几个涨停。
既然是一小群人的狂欢,那这次资本盛宴的受益者都有哪些呢?
1、持股被借壳公司的股民。。
很明显就已经有股民要炸了,如果按照之前顺丰的趋势,那江南嘉捷复牌后大概率也是翻倍行情,就算翻倍不了,几个涨停基本上也是妥妥的了。
2、江南嘉捷的老股东
3、参股360的A股上市公司
小散喝汤,上市公司吃肉,至于这类型的股票是不是已经提前知道消息,提前上涨就不清楚了,也没有持续关注。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资本市场的互娱罢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周鸿祎,曾经数次否认360借壳的可能。而再这此前周鸿祎也曾说过360不会做杀毒软件,最后也还是做了。从这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里根本就没有“诺言一词”,大家权当一个“娱乐”新闻看就好了。
刘强东涉嫌性侵女大学生一事会对京东股价及日后发展有多大影响?
9月2日下午,一则关于“刘强东疑似涉嫌性侵被美国警方逮捕”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3日下午,京东再度回应称,刘强东已回到中国正常开展工作。
商务变“误伤”?
京东方面的这次回复,还一改之前“受到不实指控”的对外口径,转而称刘强东被警方带走调查不久后即被释放,“没有受到任何指控”。
然而,据美国明尼阿波里斯市亨内平郡警察局信息显示,当地时间8月31日晚间23:32分,因涉嫌“构成犯罪的性行为”,一位全名为“Liu,Qiang Dong”的男子在当地被捕,并于9月1日下午4:05被释放。
截图来源:Hennepin County治安官网
对此,京东官方发布微博予以否认称,“刘强东先生在美国商务活动期间,遭遇到了失实指控,经过当地警方调查,未发现有任何不当行为,他将按照原计划继续其行程。”
随后,多家媒体比对出生日期及相关资料确认,上述“Liu,Qiang Dong”即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并从亨内平郡警署处获得了刘强东被拘捕时的照片。
截图来源于网络
截至目前,美国警署最新回应称,刘强东没有被限制出入境,不知现在人在何处,将会继续调查此案。
有分析人士认为,刘强东此次访美有着更为商业化的考量。面对着节节下跌的股价与表现不佳的财务数据,国际市场是京东近期重点。
一位名叫“一灯师傅”的新浪微博用户透露,刘强东访美期间参加了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的课程活动,走访了ECOLAB、3M和General Mills等世界500强企业,还在课堂上发表了演讲。
截图来源:新浪微博
8月29日,刘强东在美期间,彭博社发布文章称,京东将转向谷歌和其主要股东沃尔玛。在此之前的6月18日,谷歌也曾宣布将对京东投资5.5亿美元。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就刘强东涉嫌性侵事件,是否会影响京东的国际化之路询问了京东相关人员,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股价下跌 遭机构减持
其实,目前美股上市公司京东的股价看起来同样不太乐观。多名业内人士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预计受此次涉嫌性侵事件影响,下一个交易日京东股价会面临较大压力。
时光回溯到半年前,京东股价一度高达50.68美元/股,此后便不断下跌。虽在京东“6·18”购物节前后股价有所反弹,但仍然抵挡不住颓势。上周五,京东股价继续下挫,盘中低至30.52美元/股,创下了52周来的新低。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在京东股价一路下跌的过程中,遭到多家机构减持。
高瓴资本是京东上市前的股东,从2016年起,该机构就连续多个季度抛售京东股票。同花顺数据显示,2017年6月18日,高瓴资本持有7889万股京东股票。通过一年多来不断地减持,到2018年8月16日,高瓴资本仅持有2121万股京东股票,并早已退出了主要股东之列。
作为曾经的京东第三大股东,老虎基金比高瓴资本更早消失在主要股东行列。自2015年三季度老虎基金减持了18%的所持京东股份后,便在随后的多个季度持续减持。尽管在2018年年初老虎基金小幅增持京东股票,但是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以前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均在京东股价的相对高位时期抛售了部分所持股票。
除了高瓴资本、老虎基金等国内熟知的金融机构外,诸多华尔街投资机构也都有减持京东股票的行为。
来源:同花顺
富达投资(Fmr Llc)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以及共同基金公司之一,也是苹果的股东和Google的投资人。同花顺数据显示,在2017年6月18日之前,富达投资曾增持了2310万股京东股票,持股数量达4227万股。可在2018年多个季度的持股调整后,到2018年8月16日,富达投资仅持有3268万股京东股票。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基金公司——道奇·考克斯(Dodge & Cox)也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不断抛售京东股票。直到2018年第三季度,京东股票在相对低位时,才进行了小幅增持,但持股数量相比一年以前下滑了30%以上。
另外,曾在网易、汽车之家、东风集团股份等多只股票建仓的Orbis Allan Gray Ltd,也在2018年不断减持,直至退出前十大机构持仓之列。
在此之前,京东发布的公告显示,掌门人刘强东在2017年也曾减持京东股票。
多次被唱空
除了减持外,2014年在美国上市的京东几乎年年都被机构唱空。
2015年“6·18”促销活动前夕,美国投资咨询机构J Capital曾率先发难,发布名为《京东已成批发商》的做空报告,对京东未来盈利能力存疑,并认为京东存在销售额刷单行为。该机构给出“卖出”评级,目标价定位为23.36美元/股,较当时股价折价逾30%。
对此,京东回应称该报告采用大量错误的计算方式和逻辑推导,得出与事实完全不符的结论,严重地误导了投资者和公众。然而,京东的股价表现却让其十分尴尬,走势一如做空机构的预测。1年后,京东的股价曾摸至19.51美元/股,下跌近50%。
或许是看到了前一份做空报告的神奇效果。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公司(APS Asset Management,下称“APS”)也开始发布对京东看空的报告。资料显示,APS是一家创建于1995年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方向主要是亚洲资产。
2016年5月,APS公司的一位高级分析师甩出了一份长达50多页的京东做空报告,并将京东未来1-2年目标价定为12美元/股。
等到第二年的“6·18”电商大战前夕,APS再次甩出了一篇做空报告,由其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Wong Kok Hoi亲自操刀,开宗明义《这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报告称,京东的估值高达600亿美元,市盈率超过410倍,就是一个泡沫故事。京东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亚马逊。
2017年“双11”前夕,APS第三次发表看空京东的意见,认为京东无法在“双11”的价格战中与阿里巴巴相抗衡,以此判定京东缺乏增长的潜力。然而京东当年“双11”的表现却狠狠地“打脸”APS。
与此同时,令APS万分尴尬的还有京东一路上涨的股价。从APS第一次发表做空报告的24美元/股的股价算起,到2017年11月接近40美元/股,京东的股价在APS的3份做空报告中上涨了逾60%。
图为APS三次做空时间与京东股价走势关系(来源:Wind数据)
2018年初,京东股价跃至历史高位,而“屡遭打脸”的APS似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2018年京东6·18前夕,APS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Wong Kok Hoi在一场演讲中表示,“我看到的所有证据都表明,京东是一只遭到疯狂炒作的股票。”
尽管对此京东给予了及时的回应,但是公司股价却没有一如以往节节攀升,在6·18前后小幅冲高后便不断下跌,相比APS发布言论时,已经跌去了5美元。
京东的内忧
除了面临接二连三的外患,京东今年来也是内忧不断。最新一季财务报告显示,目前京东已实现连续9个季度盈利,不过就具体的营收状况而言,却不容乐观。
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实现当期营业收入为1223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净利润为4.781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相比去年同期净利润9.765亿元,下滑51.04%。每ADS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33元,同比下降50.7%。
此外,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2018年二季度京东净亏损为22.12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2.87亿元,亏损大幅升高。
由此可见,京东营收方面虽然依旧增长平稳,但是净利润却下滑明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利润下滑?
一方面,数据显示京东上半年研发与物流成本都在持续增加,尤其研发投入。财报显示,二季度公司技术研发投入为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5.46亿元人民币增长达79.8%。
另一方面,物流成本的增加在吞噬着京东的利润。据悉在过去两个季度,京东成立了物流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继京东金融、京东物流之后的第三个独立业务。截至2018年上半年,京东在中国经营有521个仓库,总建筑面积为1160万平方米,其中约250万为京东自有。
此外,京东近年来GMV(网站成交金额)增速放缓,也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一大隐患。在电商界,GMV一向为衡量平台业绩的重要标准。
京东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约30%的GMV增长,其中“618”电商狂欢节贡献了不少力量。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18”期间京东累计下单金额为1592亿元,同比增长为33%,但相比前两年的数据,2014年GMV增速达107%、2015年达84%、2016年跌到47%……
可见京东的GMV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申万宏源分析师黄倩亦在研报中指出,阿里巴巴的活跃用户增长速度虽然比京东慢很多,但它的单位GMW是京东的3倍以上,也就是意味着阿里的单位用户价值远高于京东。 而随着电商市场格局的变化,京东所要面临的市场竞争势必将愈加激烈。
线上业务,唯品会、网易考拉等新玩家已经悄然崛起,“黑马”拼多多也抱上腾讯大腿成功抢占C位,留给京东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吞噬。
线下物流业务,目前顺丰、菜鸟等快递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智慧物流,提升社会化物流的用户体验,尤其菜鸟线下网络的落地和虚拟仓配模式已经逐渐跟上京东的脚步,这意味着京东引以为豪的物流、配送服务的优势地位也出现松动。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也是京东为何从2017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阵子京东反腐风波,连续辞退了16人。其中4人因情节严重,直接被公安机关拘留,当中还包括了京东物流配送业务的几名高管。
如今这段人心惶惶的风波还未完全过去,核心人物东哥又陷入“性侵”丑闻,也不知内忧外患的京东要如何安然度过这个“本命年”(今年是狗年,京东的标志,你懂的)。你认为刘强东能hold住此次危机吗?评论中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