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亚洲大学排名,2019亚洲大学排行榜出炉?
老实说,现在对大学排行榜都无感了。突然就想起一句话:排行榜太多了,大学都快不够用了。只说大家熟悉的排行榜:软科,QS,泰晤士,USNews,武书连,校友会,ESI等,几乎差不多一两个月就有一个大学排行榜出来。每个排行榜参考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都不一样,排名自然有很大差别,如果大家都只关注大学排行榜,大学的发展就将无所适从。按照排行榜来建设大学,这肯定不是大学的发展之道。
回答题目,清华大学首登榜首,我想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不管哪一个排名,这今后都有可能成为常态:首先,几大国际大学排行榜注重理工科这是共识,而清华大学在国内理工科首屈一指,部分学科或专业如计算机科学排名世界第一,另外如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现在也已是世界领先。在尖端高新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决定了清华大学的排名不断上升。
其次,前段时间公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大家应该都还有深刻印象,清华大学以297.2亿元独占鳌头,排名第二的浙江大学(191.77亿元)和第三的北京大学(190.06亿元)与他都有100多亿的差距,科研经费整体投入的巨大优势,让清华大学在整体实力无疑也更有保障。
当然清华的发展并非简单依靠高投入就可以实现突破,其本身具有的实力加上强有力的保障,无疑让他在国际上更够竞争力。
再说北京大学,个人认为,某一个大学排行榜出现几个位次的波动都属正常现象,并不代表北京大学整体实力退步了,大学排行榜基本一年一排,各排行榜参考的因素基本是一定的,但是参考因素是一个变量,简单举例来说,比如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次数等,也许这一年其他高校恰好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多,被引次数也较多,那么他的排名就可能大幅上升,相反则可能下降。但再过一年情况又可能完全不一样。另外北京大学整体实力毋容置疑,但相对更偏人文一些,这让他在高校排行榜中稍有吃亏。
比起清华北大,反倒是还有几所高校非常值得关注,比如中国科大,排名大陆高校第三,“华东五校”的国内高校第三之争恐怕又会再起波澜;另外南方科技大学排名第10,苏州大学排名第16,深圳大学排名第28等,这几所高校超过一众985高校,进步非常神速。
纵观国内高校,在2019的泰晤士高校排行榜上,绝大部分高校呈现上升趋势,个人觉得这才是有参考价值的地方,正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
2021成均馆大学亚洲排名?
2020年11月25日2021QS亚洲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成均馆大学 是韩国大学目前排名亚洲16,韩国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有:
高丽大学(2021QS亚洲第11位)
韩国科学技术院(2021QS亚洲第12位)
首尔大学(2021QS亚洲第14位)
成均馆大学(2021QS亚洲第16位)
延世大学(2021QS亚洲第21位)
汉阳大学(2021QS亚洲第24位)
浦项科技大学(2021QS亚洲第26位)
庆熙大学(2021QS亚洲第36位)
梨花女子大学(2021QS亚洲第54位)
中央大学(2021QS亚洲第65位)
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是?
北京大学
2022年11月8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第十五版亚洲地区大学排名。本次排名共涉及760所高校,较去年的687所增加10.6%,为历年最多。
北京大学首次获得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一,连续五年蝉联亚洲第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今年未能卫冕,排名下降至第二位,清华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三。
qs亚洲大学排名?
2020亚洲大学排名前十分别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排名中,浙江大学变化较为明显,由上一年的13名升至第6名。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17位,与前4所高校并列进入前20。
亚洲十大师范大学?
《QS2022年亚洲大学排行榜》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2)。2022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共有687所院校上榜,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排名。与去年的排名一样,中国大陆的院校占比最多——其687所学校中有126所上榜。印度和日本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中国内地师范院校
中国内地共有10所师范类大学上榜。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雄踞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