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选投票,怎么看待英国多党派发表联合声明?
英国脱欧,无论对欧盟还是对英国,都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政治危机。
英国在欧盟内的地位,不是一个一般会员国,而是曾经的欧洲三驾马车之一,也就是欧盟曾经的领导班子成员。
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成员要突然脱离欧盟,对欧盟的团结来说无异于一场政治地震。这个先例一开,欧盟内部将会面对谁一旦有些小情绪就脱离欧盟的严重危机。
换一句话说,就是打开了欧盟分裂的多米洛骨牌。这对好不容易才走向融合的欧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危机。所以欧盟无法承受这种后果,就必须在英国脱欧的问题上采取超强硬的立场和态度,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英国就只能面临两个选择,硬脱欧和软脱欧。所谓无协议脱欧其实也是硬脱欧的一部分,软脱欧英国就必须对欧盟做出巨大的让步和赔偿,目前欧盟已经开价先期支付赔偿款1000亿欧元。
这对已经不再是日不落帝国,龟缩于英伦三岛的小小英国来说,可谓是不可承受之重。那么英国剩下的另一条路就是硬脱欧。也就是不与欧盟达成协议,单方面退出。
如此一来,虽然可以以不讲理的方式拒付赔偿款,但是他在欧盟内的资产也一分钱拿不走。而且欧盟为了杀一儆百,还会对不讲信誉与规则的英国进行全面制裁。那个时候的英国,就会真的孤悬海外,与欧洲大陆绝缘,他的经济将因为突然失血和孤立陷于崩溃。
英国多党联合阻止英国硬脱欧,就是为了不让英国走入绝境。其实千错万错,就错在英国当时的执政党以及首相太过自信,放任脱欧公投的发生,一旦铸成既成事实,现在悔之晚矣。
现在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已经向特朗普表露出硬脱欧的姿态,特朗普也表示了赞赏并以英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来为他打气。特朗普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为了加速欧盟的分裂进行推波助澜。但是大多数清醒的英国人深知硬脱欧的严重后果和负面影响,一旦多党联合阻止硬脱欧达成目标,这个英国小特朗普首相的政治生命就有可能终结,随时会逼迫辞职。
特朗普的一系列神操作,怎么老让我感觉他在帮俄罗斯?分裂欧洲,不是俄罗斯喜欢干的事情么?把英国搞孤立、崩溃不也可以给俄罗斯出口闷气,一报当初英国以化武试剂嫁祸俄罗斯的一箭之仇么?特朗普到底是不是KGB间谍?且听下回分解。
红衣主教是什么?
从平信徒开始的旅程
那就好好扯淡一下教政体制问题吧,因为基督教有过东西大分裂,也有过新旧之争,咱们就拿最典型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为例,完整展示一下从下到上的晋升过程,这样就能直观的了解各职务的内容啦。
打个比方哈,在未来的某天吐槽机突然蒙主感召(概率极低),决定跟帝哥混了,这时候我就有两个选择,要么找个教堂,要么找个修道院去拜码头,表示自愿奉献我主(从小受洗的也得去,无外乎起点比我高),那边堂口负责人觉得我方方面面不像个卧底,就答应我当个普通平信徒。
咱们还得区别下平信徒和信仰主的凡人,你是有信仰凡人就该干嘛干嘛去,但你是平信徒就得给教会干活。大致上干点打扫卫生、准备道具之类工作的叫“会士”,如果干好了就可以参与圣职,比如传教员、读经员、执烛者什么的。
别拿执事不当干部混了一段平信徒后,我依然会面临两个选择,于是我又去找堂口某大佬,对他说自己已经年满25岁,连媳妇都混不上(已婚者要35岁且妻子同意),给我个“终身执事”当吧,好歹让我混口饭吃。
于是我就成了读经员什么的头目,没事还可以出去给凡人信友读个福音书、祈祷文(欧洲早期文盲多)什么的,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不穿神职衣着的情况下主持个礼拜仪式,但不能主持感恩礼拜。
这终身执事基本没啥晋升空间,早期还能跟着混个副总执事,后来教会干脆废了那个职位,也就在东正教那边还有保留。作为一个元气满满的25岁大好青年自然不肯一辈子干这玩意,于是那天我跟堂口大佬说了另外一番话。
我告诉大佬自己有颗勇敢的心,准备弄个司铎(神父)当当,大佬表示此言大善,那就没事多往我卧室跑跑,我多给你讲讲信帝哥的道理,顺便考察下你是不是真心跟咱们混(分辨圣召)。
在经过一段漫长的PY交易后,我终于感化了大佬,答应给我一次洗心革面的机会,如果堂口是教区我可以叫修生,如果是修道院就麻烦点,先叫初学生,发过誓后才能改叫修士或修女(女性的晋级之路基本就到此为止了)。
我需要在神学院(或者修道院)接受灵修、人文、哲学、神学、牧灵等全方面培训,一般至少得学7年,学习成绩过关后就可以去找主教申请当执事了。如果主教大人批准,那我就是光荣的“过渡执事”,否则就继续苦修去吧。
神父不好当过渡执事的活大致跟终身执事差不多,最多就是把更多重点放在圣职方面,熬过一年以后,我终于可以再次去找主教,申请成为真正的神父(司铎)。这时候我起码也得33岁,这就是为啥神父都不年轻的原因。
神父的主要任务有三个,首先是传道,花大力气培养我不是为了养闲汉,你得多往堂口拉人。其次是圣事与圣体,攘外必先安内,我还得维持住堂口内部稳定。第三是服事他人,简单说就是被人各种折磨。
比如躲进小黑屋听人吐槽,不能反吐槽,不能抬杠,只能猛灌心灵鸡汤,灌完还得替人保守秘密,转头去警局举报或向媒体曝光很容易被打死。心怀怨念的我决定向更高的层次进发,主教!我也可以当!
主教的前景很广阔在天主教的内部圣职里其实就执事、司铎(神父)和主教三个级别,原则上说连教皇也算是主教,主教本身就是代表高级神职人员。为了显得高级一点,我必须迈过这一关,但显然不容易。
我必须得表现出坚定跟帝哥混的姿态,还得年满35岁,又得当满5年的司铎(神父),最可怕的是学历还得过关(至少是宗教经典、神学、教会法的博士)。如果以上东西我全有的话,依然会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在教区混好了,被授予助理主教,这样就可以等上边的教区主教退休、晋升或挂掉自动晋级。要么被教区主教提名后,教皇亲自授予辅理主教、领衔主教等头衔,这个比较不好晋升。
正巧我运气好,混上了助理主教,继而又顺利提拔为教区主教(或者修道院长),这时候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了,因为我已经可以算是宗徒的继承人,对某些东西有解释权。
剩下的时间里我就熬着日子慢慢晋升,从教区主教到教区总主教,再到教省一级的总主教,这时我就是俗称的大主教啦,即使在总堂里也有足够的话语权,在往上也就是五大传统教区总主教之类的,但原则那并非晋升。
于是壮怀激烈的我决定继续攀升,向宗座进发!成为教皇!但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虽然原则上任何已受洗的成年男性天主教徒均有资格当选,但总堂玩的是秘密选举,而且已经好几百年没选出过枢机以外的教皇了,故此我得先混进枢机团。
非常给力的红衣主教枢机团成员一般是由教皇亲自任命的主教级人物,用来担任自己的助手和顾问,最初只能在罗马大区选择7个。后来随着罗马公教影响扩大,教皇的工作越来越多,枢机团的规模也就随之扩大,目前已经是217人的大团队。
因为枢机团成员的礼服是红色的,又必须是主教级别才能进入,故此他们就俗称为红衣主教。从职务上说他们依然不能摆脱主教原来的工作,反而会增加很多辅佐教皇的事物,权力并没有大多少。
但这个职务还有个别名叫“教会亲王”,他们有权力选举教皇,这就很给力了,甚至在中世纪教会内部斗争激烈时他们不止一次联合其他主教罢免过教皇,堪称真正的无冕之王,轻易不好得罪。
圣座上的风景咱们简单点说吧,我被前任教皇选进了枢机团,然后很快他就辞职了(教皇可以辞职),一群红衣主教在秘密选举中又莫名其妙的都给我投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我投资的科技公司中标了这次选举的电子计票系统。
从此我就是圣伯多禄的继承人,继承了他在罗马城殉道的精神,把终生都奉献给教会,坐上那张圣座就需要全心投入。当然,我会得到一个很长的头衔——罗马教区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长伯多禄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国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其实这个职务准确点翻译最好称为教宗,教皇有点东方化的意味,但从国际法来看,我已经具有主权豁免权和外交豁免权,确实等同于国家领导人,称之为皇也没啥错,除非还想像中世纪那样来次教俗之争,否则路就算走到尽头啦,扯淡完毕。
特拉斯为何将解决危机的责任推给英国央行?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现任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当选为英国执政的保守党新党首。这意味着,她将成为英国新任首相,唐宁街10号迎来第三位女首相。
特拉斯有意打造的个人形象,被指装扮模仿撒切尔夫人。外界有很多猜测,特拉斯会成为“铁娘子2.0”吗?
特拉斯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瞄准了眼下英国最迫在眉睫的问题——能源消费。英国燃气电价飙升300%,特拉斯把解决危机的责任,甩给英国央行。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在整个欧洲国家中,要说俄罗斯最恨之入骨的国家,应该要算是英国。为此,俄罗斯不但对英国发出导弹打击威胁,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放出狠话,即便英国使用卢布作为对俄交易货币,俄方也不会向其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当下,英国已成为了西欧国家中通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央广网报道,多家英媒日前都在报道中指出,不可遏制的能源成本上涨和通货膨胀,将彻底压垮英国各地的多个行业以及他们的供应商。英国8月份的燃料和电价与去年同期相比,飙升了300%,导致英国的多个行业,早已无力应对疫情之后的再一次打击。
对此,英国企业会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旅馆业以及零售业协会近日表示,近三分之二的会员不得不把自己店内商品价格上涨价超过300%,以应对能源价格4至5倍的上涨幅度。即便如此,也会有近三分之一的酒吧会在未来3个月内倒闭。
上述行业的遭遇,其实仅仅只是英国全部行业所遭遇到困境的一个缩影。燃料、电力、食品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不断涨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从英国近期机场、铁路、港口和环卫、甚至律师行业工人爆发罢工潮的情况看,高企的通胀率引发的经济衰退,正在导致英国正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动荡危机。
各行各业工人的罢工活动此起彼落,给原本就受到通货膨胀严重伤害的英国经济,带来更多的危机。有数据显示,受燃料和食品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将会有数百万户家庭吃不饱饭。超过23%的英国民众,表示他们因支付不起高昂的电力和燃料账单,冬天不得不住在在办公室“蹭暖气”。对此,有美国媒体直言,英国的能源危机或许比新冠疫情更加严重。
现如今,俄罗斯以“设备故障”为由,无限期暂停通过北溪 -1号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英国虽说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俄罗斯断气引发的能源价格进一步飙升,而从美国天然气运往欧洲价格也飙升了10倍,这将间接对英国能源价格形成猛烈冲击。英国当下所面临的多重危机,令伦敦市长日前哀叹称,如果政府没有妥善处理好能源危机,英国或出现国家灾难。
英国面临“国家灾难”,而那些掌管英国外交内政的伦敦政客,这时候并没有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国内危机方面,反而急于把解决危机的责任推给其他部门。据财联社报道,候任英国首相特拉斯表示,控制英国通货膨胀是该国央行的责任,降低通胀率也是央行的职责。
特拉斯作为继任英国首相,在面对国家经济深陷滞胀危机泥潭的现实,居然将解决通胀危机的责任甩给了英国央行。特拉斯此举,实际上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举动。英国想要解决当下所面临的这一系列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战争结束,撤销对俄制裁。然而英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同时还以每月1万人的规模为乌克兰培训军队。显然,英国政府此举,并非缓解乌克兰紧张局势,反而是在给战争火上浇油。
伦敦当局继续给俄乌冲突火上加油,后果就是加剧英国的通胀外籍严重程度,进一步推高该国电价、燃料和食品价格的飙升,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在即将到来的冬季中挨饿受冻。所以说,英国政府如果任由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弄不好一场国家灾难就发生了。
特蕾莎梅为什么反对英国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
第一,她不想让英国人再为这个问题矛盾和争斗了。第二,2016年的脱欧公投本来就是时任英国首先卡梅伦的一场政治豪赌,脱欧派险胜后,卡梅伦不仅辞去了首相还退出了政坛,特蕾莎梅实在不想再赌了。第三,2016年的脱欧公投脱欧派是险胜,再来一次不仅公投结果难料,但无论怎么样的结果照样还是会让英国人在此问题上争吵不休。第四,确保英国保守党的执政地位,英国工党内部支持留欧的占多数,若是进行第二次脱欧公投,英国工党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从而赢得下次英国大选。第五,保证英国政府的信誉,公投不是小孩过家家,不是闹着玩的,既然结果出来了就得遵守。2016年搞出英国脱欧公投的时任首相卡梅伦(属于保守党)和现任首相特蕾莎梅(属于保守党)都是主张留欧的。在脱欧留欧这个重大的议题上,英国两大政党保守党和工党都不敢也不会轻易站队的,无论英国保守党还是工党,都有支持留欧的也有支持脱欧的,总体而言多数工党党员支持留在欧盟,而保守党则意见比较不一。在英国的政党中,在脱欧或者留欧的议题上立场鲜明的就是1993年成立的极右翼的英国独立党,它旗帜鲜明地主张脱欧,反欧盟、反移民。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中,脱欧派险胜。
2016年的脱欧公投虽然没有强制力,然而在2018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英国政府根据脱欧公投结果制定的《退出欧盟法案》,此项法案已经被英国女王签署,根据该法案,无论是否与欧盟达成协议,英国将在2019年3月29日退出欧盟。虽然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脱欧派险胜,然而脱欧与留欧这个议题依然在撕裂着英国社会。有主张“硬脱欧”的,就是和欧盟不达成任何协议,直接脱离,作为WTO成员的双方按照WTO规则行事,这就等于把双方原本的经贸人员等各方面的纽带一刀给切掉了,这对英国与欧盟双方都是不利的。有主张“软脱欧”的,就是尽管英国不是欧盟成员了,但是英国与欧盟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协议,使得双方保持一种特殊的紧密关系。还有主张赖账的,就是2016年的脱欧公投不算数,英国可以厚着脸皮继续留在欧盟,尽管在2018年12月10日,欧洲法院裁定,英国可单方面撤销“脱欧”决定,然而英国的《退出欧盟法案》都被英国女王签署了。人数更多的就是留欧派主张的进行第二次脱欧公投,在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的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在6月26日,留欧派民众就开始发起联署签名请愿,要进行第二次公投,2016年7月9日,英国政府正式拒绝了超过400万人发起的举行第二次退欧公投的请愿。时隔两年后在2018年6月23日,伦敦暴发10万多人的请愿,要求进行第二次公投。。
脱欧与留欧不仅撕裂着英国社会,还影响着英国的统一。2016年脱欧公投的投票率为72%,就是说很多人没有参加投票的,这也是很多留欧派民众主张第二次公投的原因之一。英国主要是由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四个政治实体构成的。根据2016年脱欧公投的统计结果,在英格兰大约有46.62%的选民支持留在欧盟,在威尔士大约有47.47%的选民支持留在欧盟,北爱尔兰大约有55.78%的选民支持留在欧盟,在苏格兰大约有62%的选民主张留在欧盟。在英国的主体英格兰,乡村地区主张脱离欧盟的较多,而在与欧盟有更紧密经济联系的伦敦等大城市主张留在欧盟的较多,所以在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部分伦敦居民甚至发起“伦敦独立”的行动,想单独留在欧盟。在2016年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表示苏格兰想留在欧盟,对于脱欧公投结果难以接受。
英国人对欧洲的矛盾心态可以追溯到1337年 - 1453年间与法国断断续续打了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法国逐步统一并成为了欧洲大陆强国,而英国则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领地,从此专注于海权,发展成为海洋帝国。作为欧洲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对欧洲大陆各国开始采取了大陆均势政策,防止欧洲大陆出现霸权国家,谁弱就拉谁,谁强就打谁。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英国不仅加紧了海外扩张,成为了大英帝国(二战后大英帝国的原殖民地基本独立),对欧洲大陆更是采用大陆均势政策。
英国人欧洲大陆就是既防范还想融入,这种心态在英国加入欧盟的这几十年中都有体现。1952年,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在1958年上述六国又正式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上述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欧盟的前身)。在此期间英国两次试图加入,但是被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给干净利索地否定了,戴高乐认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是由抵触了。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英国又一次申请入伙,这次法国政府立场松动了,在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了欧共体。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加入了欧共体,然而就是戴高乐所认为的那样,英国却表现出了“三心二意”,在英国国内就存在亲欧与反欧阵营。1974年,时任英国工党领袖的哈罗德·威尔逊在竞选中提出,如果当选就会对英国的欧共体成员资格进行公投,结果在该年他如愿当选为首相,1975年,英国进行脱欧(欧共体)公投,投票率为64%,结果是三分之二的支持留在欧共体。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以说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并不是第一次,1975年那次已经公投了一次了,只不过1975年那次是由英国工党政府主持的,2016年这次是由英国保守党政府主持的,并且两次结果也不一样,1975年那次是留,2016年这次是“脱离”。可以这么说在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后,亲欧反欧或者叫留欧脱欧这个重大课题就困扰和撕裂着英国的民众和政党,无论是保守党内部还是工党内部对此均争执不休,甚至撕裂着英国的各政治实体。假如举行第二次公投,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英国内部对此还是对此争论不休,特蕾莎梅不想烦了,也不想让英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烦了,既然脱离就索性脱离吧。
英国脱欧协议达成周六10月19日闯关议会?
英国脱欧问题就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完全是一场自虐大戏。虽然英国脱欧有了一些新进展,但是前路还有坎坷,不论以何种结局收场,英国都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英国议会下院在周二晚间第一场投票以 329票支持与299票反对的结果原则上通过了脱欧协议法案。但随后举行的第二场投票又以322票反对与308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政府提交的一项程序动议,这意味着10月31日英国脱欧的计划落空。
英国首相约翰逊随后发表讲话称将暂停此项脱欧协议,这使英国脱欧又再度走向不明朗。 在英国议会否决脱欧时间表之后,英镑/美元快速贬值近140点,再次跌破1.29整数关口,美元指数短线拉升。
今年以来,受英国脱欧影响,英国黄金投资者人数暴涨了500%,而欧盟黄金投资者也明显增加。这说明英国与欧盟都对英国脱欧的影响持负面看法,说明英国脱欧给英国经济带来的风险还是较大。虽然英国脱欧的进程有可能接近结束,英国脱欧可能性偏大,但是脱欧后的效果也很难评估,事实上英国也并不乐观。
从欧盟的态度来看,在英国脱欧以后,欧盟在伦敦的一些重要金融交易都将逐渐转移至德法等国家,欧盟会再树立一个新的欧洲金融中心,这会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打击很大,因为英国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税收的重要来源,所以英镑虽然近期有所反弹,但是长期来看还是难以转强。
自从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以来,大约1万亿英镑的金融公司资产和7000个金融业工作岗位离开英国。24家全球性银行中,有3/4的机构已经宣布将对在伦敦的业务重新安排,分别迁往法兰克福、巴黎和都柏林等地。
美国银行业巨头高盛、JP摩根、摩根斯坦利和花旗集团已经将2500亿欧元的资产转移至法兰克福;瑞银集团也选择了法兰克福为其新的欧盟总部。美国银行搬到巴黎和都柏林,都柏林成为其欧洲银行业务的总部; 欧洲最大的债券回购公司BrokerTec将业务从伦敦搬到阿姆斯特丹,这意味着每天2400亿美元规模的债券回购业务将离开英国。
未来英国脱欧以后,预计流出英国的资本将超过2万亿欧元,英国金融城将面临大批金融人员失业的局面,而伦敦的汇率交易也会因欧元交易的逐渐转移而造成交易量下降,其全球第一大外汇交易市场也可能面临冲击。
因此从国际资本流出英国的规模来看,英国未来经济确实不容乐观,从中长期来看,英国有可能存在一个经济继续下滑的过程。
英国脱欧之后会成为美国制约欧盟的帮手,英国如果处理不好其与欧盟的关系,容易被欧盟边缘化。从英国的长期发展来看,一旦英国被欧盟边缘化,那么英国进一步衰落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个人并不看好英国的长期发展。
很多人说李嘉诚在英国的先期投资未来将会获利,但是这不意味着其他中国人在英国的投资就能获利,李嘉诚与英国之间有很深的背景,而且又是世界级富豪,其所具备实力与条件非他人可比,所以就一般人而言,投资英国的资产还是要慎重。
另外,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律来看,近几年又处于经济危机高发周期,在这个经济周期节点上去投资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很容易被剪羊毛。正常来说,当前的周期是逐步退出英国投资的周期,譬如逐渐减持股票与债券等资产,逐步退出房地产等投资,待下一轮经济危机或金融金融爆发,西方发达国家完成了资产挤泡沫过程之后再伺机介入更为妥当。
从汇率方面来看,若英镑再次贬值,可以中期适度做多,毕竟英国脱欧如果靴子落地会对英国与欧盟经济形成一定的利好,而英国脱欧虽然还在继续拖沓时间,但是已经向温和解决方向转化,这对英镑中期还是会有一些支撑,但长期则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