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变态,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一个刘备吃人肉的情节?
《三国演义》中,刘备吃人肉这一笔写得十分诡异,若不仔细理会,就被罗贯中瞒过了。为何说刘备吃人肉的情节写得很诡异呢?因为杀妻给刘备吃的猎户名叫刘安。刘安是谁,想必罗贯中是十分清楚的,他就是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因谋反而自杀的淮南王。所以,书中说刘安是刘备的同宗。
罗贯中写谁不好,随便写个人也能给刘备吃人肉,为何要写“刘安”做这件事?《三国演义》安排这样一个情节,究竟寓意着什么呢?
吕布攻占小沛,刘备匹马往山中逃难,途中遇见了孙乾。二人“寻小路投许都,路上绝粮,于村中求食”。村中人听说是刘备到来,都心甘情愿地给他提供食物,但却都是粗粮。这天,刘备到猎户刘安家投宿,刘安急忙去山上打猎,希望让刘备吃上一顿肉。刘安是刘备同宗,“遍寻野味不得,杀其妻以食之”。刘备问刘安是什么肉,刘安答道:“乃狼肉也”。
第二天,刘备去后院取马,“见杀其妻于厨下,臂上尽割其肉”。刘备这才知道,刘安杀了自己的妻子,他吃的是人肉。刘备感到很难过,为答谢刘安,便要带他前去许都。刘安以“老母见在,不可远行”为由,谢绝了刘备的好意。
刘安原本是一个懂得礼义孝道之人,对妻子的态度却比刘备还恶劣。刘备这番兵败小沛,也是不顾妻子,独自一人穿城而逃。倒是吕布很讲仁义,念在与刘备曾经拜义的情分上,吕温侯赐给糜竺一把宝剑,但凡有人闯入,立斩之。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赞道:“此是吕布好处”。
对待妻子方面,吕布确实是书中大丈夫的典范楷模,刘玄德以仁义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却视妻子如衣服。因此,罗贯中便特别写了这样的情节,与吕布照顾刘备妻子形成鲜明对照。这个情节是小说家杜撰,不见于正史记载,绝不是暗伏刘备军中曾经相互残杀以食人肉的历史,而是暗写了刘备伪君子的一面,暗示这样的人成就不了光复汉室大业。而且,汉室该亡。
《三国演义》难道不是宣扬刘氏正统的吗?为何又说罗贯中暗骂汉室该亡呢?“尊刘抑曹”是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校订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却不是这样的主题——这个问题咱们下文再来简要讨论。
刘安杀妻食肉,刘备虽然当时不知,后来知道了却不责备刘安,反倒把他当做仁义之士要带去许都,罗贯中写的这一笔就大有深意了。果然,邓艾攻打成都,刘禅准备开城投降时,刘备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将三子杀之,并割妻头,提于昭烈庙中”,刘谌大哭,眼中流血,自刎而亡。几天后,“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罗贯中在刘谌杀妻自尽殉国之后,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君臣甘屈膝,何特少忠良?可惜西川土,堪嗟北地王!哭声闻四远,血泪洒千行。妻子先诛绝,来朝汉己亡!很明确,刘安杀妻食肉便是刘谌杀妻亡国的先兆。罗贯中并没有“尊刘抑曹”,而是以刘备吃人肉而违背道义,暗伏蜀汉必亡、汉必亡的全书主题。所以,杀妻食肉的祸首就是刘安。
《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何以大青蛇开篇《三国演义》不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以“则”来讲故事的,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修订罗贯中原著,把两则合为一回,拟定了对仗回目,才是章回小说。而在两百多年前,施耐庵就以章回的形式,写了《水浒传》。所以,《水浒传》才是世界上第一部章回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第一则是“祭天地桃园结义”,这段故事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纯属演义。那么,罗贯中为何让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而不在别的地方拜把子呢?其原因十分简单,因为,罗贯中是以一条大青蛇开篇的。书中写道: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拥,倒于丹墀者无数。把大青蛇与桃园结义连起来读,就是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诗意呈现。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暗藏了刘玄德谋反,蜀汉绝非正统,历史必将进入新的时代这样的深刻主题。不幸的是,这一主题被毛纶、毛宗岗父子颠覆。
刘安,刘邦之孙,刘长之子,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刘安入长安朝见汉武帝,暗中结连丞相田蚡,又派女儿刘陵进京坐探,心怀异志。但是,经过十几年的谋划却事机不密,汉武帝察觉了刘安的阴谋,派廷尉前去捉人。刘安见阴谋败露,不等汉武帝处罚他,便先自刎身亡了。
王充在《论衡·道虚》中说:“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显然,王充是谴责刘安的,“儒书”把一个反贼吹捧为得道成仙者,实在太不应该。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就以刘安杀妻食肉这样的情节,表达了与王充相同的观点。
更有意思的是,刘安的父亲刘长在汉高祖时期(前174年),连结匈奴、闽越首领图谋叛乱,也是因为事泄被拘禁。汉文帝没有杀他,而是把这个谋逆的兄弟发配到蜀郡严道邛邮(严道县,今四川雅安)。谪徙途中,刘长饿死。
刘长之母原本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刘邦有一次经过赵国,张敖就把赵姬献给了刘邦。高祖九年(前199年),赵国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刘邦,也是因为泄密而遭到刘邦的处罚,张敖受到牵连而获罪。刘邦为此迁怒刘长的母亲,把她投入大牢。此时,赵姬已有身孕,在牢中生下刘长后自杀身亡。
历史再往前追溯,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了刘邦兵败彭城的一段故事:“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生死关头,刘家人都是不顾妻子儿女性命的。因而,罗贯中故意写“刘安”杀妻吃人肉,都是刘家的传统,这样的“汉”难道不该亡吗?
《三国志平话》以造反开篇《三国志通俗演义》有一个蓝本,就是元早期的《三国志平话》。这部说书人的平话,讲述了三国历史,开篇词这样写道:“江东吴土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
对照历史,这部平话虽然比《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靠谱,但却反映了当时的人对三国历史的看法。说书人认为,魏蜀吴三国不是来分天下的,而是来报仇的,他们的仇人就是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妻子吕后。因而,这部平话从光武帝刘秀游王莽所修御花园开始,引出了一个名叫司马仲相的秀才。这个秀才对自己的遭际十分不满,大骂秦始皇等皇帝。玉帝于是将他排队阎罗殿“报冤之殿”,代理阎王处置历史积冤。
首先喊冤的是被吕后杀掉的韩信,然后是被刘邦冤杀的英布、彭越。这三人都是汉初开国功臣,《三国志平话》中说他们都没有谋反,是被刘邦、吕后冤杀的。经过“控辩”双方一番激烈的争辩,各人写了招状,司马仲相奏报玉帝。玉帝依据司马仲相的审理结果,做了如下“判决”:
与仲相记,汉高祖负其功巨,却交三人分其汉朝天下:交韩信分中原为曹操,交彭越为蜀川刘备,交英布分江东长沙吴王为孙权,交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吕后为伏皇后。交曹操占得天时,囚其献帝,杀伏皇后报仇。为表彰司马仲相,玉帝敕命:“交仲相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
这段奇闻讲得精彩,后来,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进一步演绎,写了一个《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的故事,比原版更精彩。故事中的关羽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化身,过五关斩六将是报垓下被刘邦六将追杀之仇。《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也经常以垓下之战打比喻,但刘备身边却又与“项羽”拜了把子。
毫无疑问,《三国志平话》就是一部反汉的民间平话。这样的主题,恐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因此,这部平话以“汉帝外孙”刘渊杀晋怀帝祭刘禅庙,为汉室报仇终结。刘渊是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和亲,汉室宗亲公主的后代。
《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以《三国志平话》为蓝本,写于元代,却去掉了刘渊的故事,表露了尊汉的思想主题。但是,这个“汉”不是指的汉朝的汉,而是汉人的汉。因而,罗贯中笔下更主要的是以个体人物写三国英雄,呈现魏晋风度,即便是吕布这样反复无常之人,都有他的“好处”。
刘安杀妻食肉,刘备吃了人肉反倒赞赏刘安的做法,罗贯中不认为这是仁义之举。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引用的大量诗词,以及隐含的主题思想来看,这部书应当写于《三国志平话》诞生之后不久,属于元朝的作品。因而,刘安杀人食肉又隐含了另一层寓意……。
中国为什么不做一些关于中国神话的动画片或游戏?
中国题材的游戏其实还不少,只是能像阴阳师之类的很多人玩的比较少(我们上班组五个人俩玩阴阳师),中国游戏题材最多的是三国和金庸小说类的,刚出的时候人都很多,不耐玩啊,要不就是不思进取啊,我认为还挺好玩的有天龙八部,三国志系列,三国杀,,,动画片就更不用说了,九十年代的中国动画片是辉煌的,当时的西游记,黑猫警长,十二生肖等动画片还是很有寓意很有画面感的,现在动画片代表作喜洋洋和熊大熊二,没事干搜索一下就知道这俩动画片 害了多少小朋友,网络动画个人认为秦时明月还算不错,但是已经没有那种很适合小朋友看的动画了(巴啦啦小魔仙之类的都不想吐槽了整个一群变态舞蹈yy传)
大陆有什么精品的三国游戏吗?
三国时代发生在1700年前的中国大陆,三国故事影响力早已超出中国的范围,但是三国游戏的天花板一直是外国在保持着,有点汗颜。
从很多年前的街机游戏《三国战纪》和slg《霸王的大陆》开始,三国这个IP就被国外占领了,关键还不用给我们版权费。但比较搞笑的是,现在国内游戏大厂去用三国志这个IP,还得给岛国的光荣交版权费,这三个字版权应该是陈寿他老人家的吧。
说到《三国志》游戏,也是把持了三国游戏天花板时间最长的一款,是光荣出品看家产品,代表了slg策略游戏最高水平。他们还有一款《三国无双》系列,也代表了动作游戏的一个较高水准。不过无双在画风上,将三国文化魔改得一塌糊涂,一度将国内手游的三国风带偏,赵云出场全要带个发带,这就叫人受不了。
有人说《三国群英传》是中国人自己编的游戏,这个的确不错,可以还不是大陆出的。但是在三国游戏中,群英传是唯一曾经挑战过三国志系列的经典作品。有人喜欢1代,更多人喜欢2代,特立独行的3代也慢慢积累了众多粉丝,这些都是精品之作。4-7可以看成一代产品,只不过在慢慢修复打补丁罢了。《三国群英传8》不管大家评论怎样,这一代还是看出厂商的诚意,从美术到玩法比之以前的几代群妖传,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开篇废话又说了一堆,书归正传,咱们大陆这些年有什么好玩的精品三国游戏呢?虽然算不上天花板的制作,但还是有一些精品之作,只是可惜,因为厂商没有好好活下来,大多没有了后续之作。
首先作为河洛三部曲的《三国群侠传》就不错,这是一款三国架空剧情展开的游戏,开局就带了很大的魔幻色彩,其实这样的开局在后来的很多三国卡牌手游,都有所模仿借鉴。
《三国群侠传》完美地将RPG和即时战棋战斗结合在一起,在20年前来说这款游戏的画面还是很不错的,其实现在玩玩也挺有意思的。那个年代出品的游戏,都有着强大的玩法和剧情支撑,和现在的电影游戏完全不同,包括被吹的3A级游戏。
谈国内三国游戏,《傲世三国》不得不提,这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即时战略游戏。虽然属于对战玩法,更喜欢傲世的剧情任务。对战模式一直玩不顺手,在兵力控制上还是有点手残。
玩过很多三国游戏,感觉《傲世三国》的画风最符合中国人的三国认知,从农民的劳作、建筑的搭建,建筑的风格、武将的脸谱、声效的制作,都无所挑剔。游戏中还设计了体力参数,出城时间太久体力就会降低,直接影响战斗力,所以出征时必须带上辎重,持久战就必须有战地行营,备足了包子和酒。
《傲世三国》代表了大陆三国游戏的最高水平,可惜在时代的变革中目标软件没有坚持下来,这款有了IP雏形的经典作品也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出了两个小版本。
除此之外,可以玩的国产三国游戏还有《赵云传》,在其他的好像就只有网游了。像原来火爆一时的《热血三国》、《攻城掠地》,和三国手游里程碑级别的《率土之滨》等。虽然很多人喷手游都是氪金游戏,但是现在大陆不错的三国游戏只能算手游了。
现在国内的三国游戏厂商都在做手游,和大厂不同,小厂因为要先挣钱活下去,才有可能去沉淀下来做产品。像《帝王之路》这样的游戏,玩法很丰富,也有独到之处,但是画面和大厂的没有可比性。在如今画面开路的年代,略显得有些无力。但是只要坚持玩法为上,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帝王之路》的主线玩法是攻城国战和武将战法搭配(新增军师武将),特点是福利型游戏,红包很多不算氪金。在除了主要玩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色玩法,比如探索名胜古迹、收集古董、采药炼丹、攻打野外的名将BOSS等。整体来说,养成深度比较大,玩法持续性比较长,再加上合成战法搭配武将等,可玩性还是不错的。
大陆还有哪些精品游戏呢?没有说到的大家可以留言补充。
为什么还能在金国又生育了10多个儿女?
好的,主妇来答!
宋徽宗在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里面的知名度相当高,我个人觉得,就宋朝十八帝而言,他的知名度可以排前三。
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出镜率,恐怕大家都知道,并不是由于他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他的两件事非常出名:荒淫和亡国。
据记载,宋徽宗一共有一百六十多位妃子,光皇后就换了五个。宋徽宗在被俘之时,有封号的妃子有一百四十多人,没有封号的女官则多达五百多人。其实这还只是宋徽宗众多女人中的一部分,因为在宋徽宗退位的时候,有六千多名宫女被放出宫,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得过他的宠幸。
另外,宋徽宗经常跑去青楼与李师师相会。甚至还在皇宫与青楼之间挖了一条地道,在现在的开封城遗址中,甚至还能看到这条密道的些许痕迹。
宋徽宗如此辛苦耕耘,自然不少开花结果。
据史料统计,被俘之前,宋徽宗至少有38个儿子,33个女儿,加上入金国之后生的14名子女,全部子女至少80余人。
一,过水千山前去也——北去之路。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汴梁城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遂即贬为庶人。次年3月,金国将宋徽宗、宋钦宗,连同后妃、宗室和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歌女和熟练工匠等数千人掠往金国。在掳走这些人员的同时,金兵也不忘财物:整个汴梁被金人被洗劫一空,皇室私库和国库钱财,以及各种书籍、珍宝、工艺品和服装、仪器,都被金人带去了金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变。
作为亡国之君,宋徽宗受尽屈辱,先是他的爱妃王婉容被金国将领强行要去,紧接着众人纷纷效仿,宋徽宗的妃子和女儿数十人被强行掠夺,成为了金人床上的玩物。
宋徽宗到达金国之后,被要求着丧服去拜谒完颜阿骨打的庙宇,之后被封为昏德公,先是送到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囚禁,一路辗转,最后被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其实宋徽宗还算是幸运的,因为负责押送他的是金国元帅完颜宗望。完颜宗望是金太祖的二儿子,他骁勇善战,战功显赫,攻辽灭宋都是他一手完成的。完颜宗望虽然是军队的元帅,但是他却笃信佛法,被人称作是菩萨太子。所以在对待宋朝俘虏这件事上,完颜宗望的态度是,尽量优待,不要太为难。所以,完颜宗望还是尽量保护了宋徽宗,一路上给吃给喝还给衣服穿,这也使得宋徽宗和一些亲近的宗室成员不同以被俘的士兵或者囚犯,尚无衣食之忧。
但相对来说,别的人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比如当时的燕王。他在北去的路上因没有食物而饿死,并且死的时候,双脚连一双鞋子都没有,最后被草席卷了火化。至于说文武百官和其他工匠们,活着到达五国城的屈指可数:据记载,几千人的队伍,到达五国城的时候,宋徽宗身边的男女随从只剩下140多人了。这其中原因,除了一部分女性被金人掠去之外,大部分都是一路爱尽折磨而死去。
二,遥指乡关凄泪涟——北国受辱。
宋徽宗虽然衣食无忧,但昨日的天子,转眼成了“北朝臣”,受些羞辱和冷眼自是不可少。
她的许多妃子到了金国后,就被那些贵族掠去,成为了金国将领的女人。有些妃子虽然没有被掠去,但是比掠去更让徽宗难受,经常当着他的面被召去侍寝。另外,宋徽宗的很多女儿都嫁给了金国将领,连完颜宗望都娶了宋徽宗的爱女茂德帝姬;金国的皇帝更是偏爱宋朝公主,金太宗就娶过宋朝的公主,金熙宗更是厉害,一口气将宋徽宗九个女儿收入宫中。
金国将领之所以这么做,有两种原因:一是他们觉得取宋朝公主脸上有光,二是可以作为战胜者炫耀的资本——也就是对亡国之君宋徽宗的羞辱。
更令宋徽宗感到羞辱的是,到达宗庙之后,金人让他穿上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实际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
三,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最后,说说那14个孩子。
关于宋徽宗到底在金国生了几个孩子,宋金双方的史料记载并不一致。金人记载“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
为什么被俘期间还能生出十多个孩子,道理很简单:金国皇帝收了他的女儿,他就成为了金国的“国丈”,虽然待遇不比金国的皇族,抛开精神方面的因素,衣食住行还是比较舒适的。
宋徽宗被俘时才45岁,正值壮年。文章开头介绍了,他有很强的生育能力,退位前已有七十多个子女了。在金国的七八年间,他的身边随时也不少于几个女人。身为金国封赏的“昏德公”,他一不用办公务,二不用进行体力劳动,有吃有喝有女人,这七八年的时间还能干嘛呀?
故《金史》记载,他在五国城生育了六子八女。
那么,这个后面的“别有子女五人”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前面写了有十四个,为什么要把这五个单独拿出来提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五个孩子虽说是宋徽宗的嫔妃所生,但肯定不是宋徽宗的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非常简单,宋徽宗在金国毫无地位可言,随意一个金国王公贵族、带兵将领都可以欺凌侮辱他,他所享受的那些物质待遇,很大程度上是他带去叼女人换来的。这种情况下,宋徽宗还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吗?
而宋朝宫廷中的美女,个个金枝玉叶,相比金国皮肤粗糙的北女,当然更吸引人。于是,随便哪个金国将士某天兽性大发,就可能会去找一个徽宗的姬妾泄欲,完事送回去。
宋徽宗敢怎样?也就只能吃哑巴亏了吧。比如赵构的生母韦太后,当时在金国就被迫与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生了两个儿子,以至于完颜宗贤喝多了酒的时候,就大大咧咧地开玩笑说自己是赵构的老爹。所以,《金史》上说“别有子女五人”。
后记
宋徽宗被俘期间还能生育10多个孩子,从客观上说,是宋徽宗个人有生育能力,身边又不缺少女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他贪图享乐,忘记家国仇恨的表现。
既然回不到从前,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固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宋徽宗有那么多嫔妃,他和她们整天厮守在一起,做些“饮食男女”的事情,因而生育那么多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1135年,在做了八年多的亡国奴后,宋徽宗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7年后,宋金和议,他的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参考文献
《宋史》,《金史》
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美国思维为何如此蛮横?
美国自建国独立时期,就是主要由清教徒组成,他们有着堪称压抑到变态的教规,在建国过程中屠杀曾经帮助他们的印第安人。
此后美国政府实际的统治阶层其实是幕后的大财阀,他们掌握着美国的经济命脉,以攥取各种利益为目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并且囊括了世界各地大量人才。
随着美国的实力越发壮大,他们也有了称霸天下的资格。以财阀,军火商在幕后的推动,他们以文化,经济,军事手段不断清除打压异己。
小国家直接发动战争或者扶持叛军,将其搅乱,然后出售军火,让对方只能贱卖国家资产换取哲这些武器。
中等国家就以经济渗透的方式逐渐掌控其国家命脉,令其沦为自己的造血机器。
大国则文化入侵,输送所谓普世价值观,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可以说就是在美国军事,经济,文化三重打击下,这才最终解体。
美国的思维很简单,就是零和思维,他们认为一方收益,一方必定会遭受损失,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夺取对方的利益。比如日本,都说日本经济崩溃是因为房地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强制日本签订的广场合约,这就是变相夺取日本经济发展的果实,薅羊毛。
所以当今世界,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在中国一带一路双赢政策的对比下,他们的霸权主义思想越来越凸现劣势,很多其传统盟友也开始对其左右摇摆,甚至公开指责对方的某些行为。
如今的美国,如果还抱着霸权主义不放手,那最终必定会逐渐丧失世界影响力,最终丢掉世界第一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