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世纪还有人玩吗,有没有人能给我推荐几部小说?
不知道题主问的是网络小说还是文学小说,既然没有特别说明,刚好笔者又是网络小说和文学小说同时在读,那就分别开来,介绍几本笔者觉得可以读的小说,供题主和朋友们选择。
网络小说笔者从高二开始读网络小说,至今已经过去了八年的时间了,一开始的无限YY、灵异、然后盗墓、网游、到现在的历史架空、深度大作,看的少说也有几百本了。其中值得推荐的不多,但部部都是经典:
玄幻类
这个类别大神最多,经典的作品也就相应的水涨船高,如星罗密布,大家最多提到的就是五大主神笔下的系列作品,其中又以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和《大主宰》系列最能代表,但题主说他书荒了,想必也是博览群书,所以这些老书可能也都已经看过了,我就在没有介绍的必要了,那笔者就说基本题主可能没看过了……
《剑来》一书应该是现在最能代表玄幻分类的作品了(同时期的《沧元图》等书笔者还没读,不敢介绍,也绝对接受不了现在大热的无限流),作者烽火戏诸侯,笔者在他写《雪中悍刀行》的时候开始种草,一直追到现在。烽火的书看过的人都知道,一向是低开高走的代表,开书前面的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就全是在埋伏笔,以求建立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剑来》开书的前三十章,我弃书了五次还多,后来硬着头皮读了下去,读到一百多章,真实拨开云雾见天明,豁然开朗,越读越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本书了,书中人物或喜或悲都能映射到笔者的身上,让人不得不感叹总管的人物刻画能力。叙事方面,齐静春以身殉道、陈平安自碎文胆、与裴钱师徒情谊、用脚步丈量山河、剑气长城的剑仙风采,读来每每让人热泪盈眶,所以如果题主没有读过这本书,笔者在这里是强烈推荐的,但题主如果已经读过这本书,那只能当笔者白写了这么多的字。
玄幻异世
武侠类
武侠类的小说就是名副其实的吃老本,四大武侠作家也都已经是七老八十的老前辈了,武侠小说的衰落,一方面是作家的后继无人,另一方面、笔者觉得也是最重要的——观众的口味变了,换句话说,就是武侠类的小说看起来不够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无限流小说流行的原因)。
但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金庸封笔古龙逝,世间尤有《英雄志》
没错,笔者要介绍的就是这本《英雄志》,这本书我在三年前读过(当时好像还没写完,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就读的感受来说,笔者认为,此书在情节叙事的设置上、在人物命运的曲折悲情上,尤胜于金庸古龙。记得当时作者接受采访时谈到书中四位主角的最终命运——“一死一残,一疯一隐”。
题主如果对武侠小说感兴趣,《英雄志》是不二的选择。
仗剑天涯
灵异类
灵异算是个比较偏的分类了,其实说起来也就两座大山——《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现今各大小说网站上的灵异小说真的看不下去),这两本小说要笔者推荐的话,肯定是《鬼吹灯》。《盗墓笔记》更偏向于玄幻和爽文,而《鬼吹灯》就真实多了,就拿影视改编来说,所有的灵异都要改的符合科学,《鬼吹灯》作者写的都不算太扯,灵异科学化也都好改,而《盗墓笔记》就尴尬了,感觉一些情节往科学上扯就是在硬坳。所以,要读,还是读《鬼吹灯》比较好。
探索
网游类
这个类型就更偏了,面向的读者群体就更有指向化了,通常来说就是,喜欢的津津乐道,不喜欢的嗤之以鼻。简单说一下,题主如果喜欢,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如果灵异类是两座大山,那网游类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座高峰,我说的就是大神失落叶。笔者最早读的就是他的书,并且只要是说到网游,就绝对绕不开失落叶的《盗版神话》系列,这一套书提供了笔者对未来游戏的所有幻想。
未来,希望游戏不止于VR
科幻类
科幻小说在中国起步比较晚,这是所有人的共识。然而当科幻类小说和网络小说结亲之后,就产生出了一个四不像分类——末世小说,几乎所有网络科幻小说都有着末世(丧尸)的影子(并不是绝对,笔者看的也不多,不具有代表性)。而笔者又不太喜欢看这一类小说,所以接触不多,但是很巧的是笔者的一个朋友在看一本科幻,叫做《暗月纪元》,是笔者最喜欢的网络作家之一——仐三的作品,笔者试着读了一下,果然不错,但最吸引笔者的是作者关于本书的介绍和写在第一章前面的“劝退”,现进行一些引用……
开篇切入点平平无奇,整体风格暗黑,压抑。信息量大,细节多,爽感晦涩,阅读心累。做好扑街准备,慎读。特别是这些“劝退”的话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1
2
3
4
5
6
朋友们就算是不喜欢这本书,去读读一个网络作家的肺腑之言也是极好的……
末世
文学小说文学类小说就不便分类来讲了,笔者只能是看了什么,觉得好,就推荐什么,而最近一段时间主要就看了两部文学作品,分别是特德·姜的中短篇小说集《呼吸》,和《萧红作品全集》
《呼吸》
笔者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看科幻小说,刘慈欣看完了,然后就发现国产作者的书就没有能看的了,万般无奈之下开始看国外的科幻名篇,在当当上偶然发现了特德·姜的中短篇集《呼吸》,惊为天人。
在《呼吸》之前,我还读了科幻之父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和被称为科幻最经典的作品《沙丘》,这两本到现在我都还没读完,读着真的是味同嚼蜡,这么难读真的不知道是文化的差异,还是翻译者的水平太差,又或者是我的阅读审美能力太低。
而《呼吸》,我就是抱着“忍受”、“失望”的心情开始读的,然而读完书中的第一篇《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的时候,我就伏在书前五体投地了,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建立起来的世界观是直接挪用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风格,通过三个互相穿插的小故事来撑起整个叙事体系,如果要给这个故事总结出一条主旨的话,我认为可以用“救赎”二字(个人观点)。
书中第二篇短篇就是《呼吸》(这本书就是直接用这篇小说的名字来命名,应该是编者认为这篇小说是这本书最经典之作),在科幻小说中我一向是不喜欢机器人科幻这个分类(阿西莫夫大部分短篇都是关于机器人的,所以我不喜欢他),所以在看到《呼吸》小说前半段是机器人小说的风格的时候我都差点弃书了,然后考虑到这本书买的时候价格也不便宜、特德·姜评价又那么高,就强忍着读下去了,而读完之后我为自己的这一决定感到庆幸,《呼吸》小说成为了我读过所有机器人小说中写得最好的,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呼吸》小说并不是纯粹的机器人小说,里面描写的是在一个只有机器人(暂且就称其为机器人,因为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称呼)生存的星球(世界),或许称其为外星人会更加贴切,至于我为什么觉得《呼吸》小说是机器人小说呢?大家读过就知道了。
目前这本书我就读了最前面的这两个短篇,因为每读完一篇都要回味好久,甚至还得多读几遍,所以读书的进度就被拖了下来。后面还有《前路昭昭》、《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双面真像》、《大寂静》、《脐》、《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几篇短篇,笔者计划在这个月结束前读完。
最后介绍一下特德·姜这个人为什么会被我惊为天人(直接摘抄书中的简介):
特德·姜,当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专业,参加过“科幻黄埔”号角写作班。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只出版了十七个短篇或中篇小说,却让他捧回了包括星云奖、雨果奖、坎贝尔奖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
科幻
《萧红作品全集》
这本书的文学性就更强了,作者是被誉为民国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说句不害臊的话,也是笔者一直以来的梦中情人,其实要读萧红,肯定离不开那个时代东北作家群的另外几位作家,比如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也实在是萧红太过短命,年纪轻轻就与世长辞,对萧红的研究大部分都靠其友人的回忆,这里要推荐一部影片——《黄金时代》,讲的就是萧红短暂的一生。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男人:陆哲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鲁迅、骆宾基,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力极强的、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女神。
《萧红作品全集》收录了萧红一生中大部分存世的书信、戏剧、散文、长中短篇小说,其中有成名作《生死场》、奠定了萧红文坛地位的作品《呼和兰传》、以及遗留绝笔《马伯乐》。另外萧红的散文读起来也很有温度,如记载和弟弟张秀柯的相遇《初冬》一篇,读起来就让人如同亲身感受。
对萧红萧军的爱情故事感兴趣的,推荐阅读二人的书信集《为了爱的缘故》,有些篇目真是甜的齁人。
对东北作家群作家主要作品感兴趣的,推荐阅读萧军著作《八月的乡村》、和端木蕻良著作《科尔沁旗草原》(反正笔者是一直没有找到这本书,好像早就已经绝版了)。
对鲁迅与他“晚辈弟子”们的故事感兴趣的,推荐阅读《鲁迅的抬棺人》一书(笔者还没买到,当当上有卖,但是有点贵)。
萧红故居
………………………………………………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纯手打,全是个人观点及读书心得,不喜绕道……
你觉得韩剧前十名有哪些?
让我来给排排名次说说我喜欢的韩剧前十名:
1.第一部是~如蝶起舞!这部剧太暖了,看后面几集基本都是哭的稀里哗啦的,朴仁焕饰演一个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还要实现自己学习芭蕾舞梦想的爷爷,罗文姬饰演爷爷的老伴(韩剧中,最喜欢罗文姬饰演的所有奶奶的角色了,没有之一,看见她就开心),宋江饰演爷爷的芭蕾舞老师(在这部剧里,被宋江圈粉了,因为喜欢宋江又在追他的新剧~无法抗拒的他!)墙裂推荐如蝶起舞哦[中国赞][中国赞]
2.第二部是~我亲爱的朋友们!也是非常暖非常暖的一部剧,围绕着爱情友情亲情讲述了我们正在经历和以后要经历的人生!依然有我最喜欢的罗文姬,剧里有句话很精彩~~(就算70岁了,不幸福的话也要离婚!)给罗文姬饰演的角色点赞送花花🌸!
3.第三部是~请回答1988!这部剧每个角色都选的好!每个家庭都相处的很融洽!五小只的友情也让人很是羡慕,但是我最喜欢的也最心疼的是狗焕,狗焕那么喜欢德善,看到阿泽和德善在一起了真的意难平,这就是爱而不得吧!而一向腼腆内向的阿泽胜出的王道就是:喜欢就要大声说出来,说出来就有一半的可能!
4.第四部是男朋友!看请回答1988没有被阿泽的扮演者朴宝剑圈粉,而这部男朋友被朴宝剑圈粉了!真的很酥很酥!男生版的灰姑娘!最后历经很多困难圆满大结局了!good!
5.第五部是~机智的医生生活!已经追到第二部了!由有爱心的“长腿叔叔”贯穿全剧,也是叫人羡慕的非常有爱的五小只的友情!超级喜欢每集剧末都有的五小只自己组建的乐队唱的歌,最喜欢曹政爽饰演的冀俊,默默喜欢了颂华那么多年,希望编剧最后把他们写团圆了![笑][笑]
6.第六部是~棒球大联盟!一开始完全是因为喜欢南宫珉才看的,但是看了就不失望,剧情非常吸引人,每个角色选的都很合适!推荐南宫珉的另一部剧~囚犯医生!个人认为比机智的监狱生活要好看!
7.第七部是~继承者们!虽然我超级喜欢李敏镐,但是继承者们里面我最喜欢男二号~金宇彬饰演的崔英道!超级超级帅!要是个子别那么高就更好看了!我觉得180的男生就刚刚好,男生太高了可能个子矮的女生就不容易亲的到[偷笑][偷笑]
8.第八部是~天空之城!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的家长都要看看的!学习好固然很重要,身心健康最重要!里面的双胞胎儿子的爸爸~紫薯怪叔叔最可爱!
9.第九部是~顶楼!已经更新到第三季了!对于思想比较单纯的我来说,这部剧真的让我看的好累好揪心!故事一再的反转又反转!追这部剧追到现在的领悟:不要仅仅相信自己看到的!还有想不到的!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晕][晕]!最喜欢这部剧里千瑞珍的穿搭,每一套都好看(忽略千歇斯底里的表情)
10.第十部是~Mine!完全被饰演大嫂的金瑞亨圈粉!中性美也是美,同性才是真爱!金瑞亨在天空之城饰演的老师也是非常突出的,尽管这个老师是很多孩子的噩梦!怪就怪在,她演的是坏人你都愿意被她吸引!说明真的演的好!
我还喜欢宋仲基的文森佐,池昌旭的THE K2,丁一宇的搞笑一家人,李钟硕的W两个世界,金秀贤全智贤朴海镇一起演的来自星星的你,李帝勋的模范出租车…推荐哦,有时间都看看吧!
古人真的会武功吗?
谢邀@红雨说历史 。 ”武功”这个词汇出现得比想象中要晚,到明清时才出现!其实”武功”是两个词汇构成的,即“武术”与“功夫”。
但是武术出现得很早,即有战争开始,人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本领,即武术。中国武术,延衍流长,有文字记载,便已有了武术。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制止侵害。而“功夫”讲的就是一个人对武术的精湛程度了。我们知道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代武术宗师,在《水浒传》里,有一个兵器非常流行,那叫齐眉短棍。赵匡胤的“太祖拳”和“太祖棍法”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人一直有练武的传统,中国的“武”,讲究“止戈为武”,打是为了不打。蕴含了深邃的哲学道理。所以练武之人,讲究内家心法,目的就是澄澈内心,不忘练武初心啊!
练武在古代其实和读书一样,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练武耗时耗力,不事稼穑,古代粮食加工初级,营养摄取率低。说人话 就是费口粮。普通百姓之家,有个练武之人,那得好几个人供着。
所以,古人的武术比现在我们看到的武功,更讲究实用性。真正的武术绝对不像武打片里,飞山过海,动不动就过招不下百回。而真正的实战武术,基本没有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式招数,没有什么美感可言,而是在数招之内,必分胜负。
但是武术表演出现得其实也很早,在元朝戏曲兴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以表演为目的的武术。就像早期形成的舞蹈一样,目的就是为了供人欣赏。 上世纪影视化,又将表演性武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涌现了一大批功夫明星,如李小龙、成龙、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等人。
同时竞技类武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李连杰、吴京等人都是什刹海体校、全国武术冠军出身。但很可惜的是,中国武术还不是国际性竞技运动,既无世界性锦标赛,也不是奥运会项目。
而如今除了传说中的那些只见于小说中的江湖门派不辨真假外,很多带有实战和养身性质的武术门派,如太极、咏春、洪拳、蔡李佛拳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所以,古人不但会武功,而且开发了武术的要义。只不过古人的武功绝对不是你现在在武打片里看到的那种武功!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
俗话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话既适用于男人,也适用于女人。
慈禧太后通过垂帘听政,窃得大位,成了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权力巩固后,宫禁幽深、盛年寡居的寂寞生活,这位权欲勃发的太后是难以忍受的,和吕雉、武曌一样,富贵优裕之下便思淫欲,千方百计寻欢作乐。
宫禁深深,戒备森严,慈禧太后在后宫中如何寻欢,外人是无法一窥真相的。但从史料中有意无意露出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略微了解一些。
因宫中男人缺乏,慈禧太后首先瞄准的对象只能是太监。太监头子安德海和李莲英先后得宠。《清史稿》载,安德海长相俊雅,又长于媚术,以柔媚乖巧、善解人意求欢于寡居的慈禧太后。慈禧对其宠溺无比,以至有求必应,语无不纳,恩爱不逊于夫妻。
时间一久,这宫闱秽事就传的沸沸扬扬、阖宫皆知了。年轻的同治帝对母后和宦官安德海的香艳传闻异常恼火,暗中恨恨的咬牙切齿。
同治帝和仁厚慈爱的东太后慈安一向亲近,况且慈安对他有养育之恩,因此时常去找她诉说心中的烦恼。东后慈安对西太后秽乱后宫的丑闻也极为不满,亦很同情少年同治帝, 她认为若对此秽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西太后岂不就是武则天再生?日后若撒手人寰,有何脸面去见九泉下的咸丰皇帝?
清廷一贯严禁太监出宫。然而,被慈禧太后宠坏了的小情人安德海无视清宫禁令,再三请求太后批准他出宫办差,想出去撒撒野。西太后当然疼爱小安子,对其百依百顺,也就破例同意他出宫。
安德海在宫里憋久了,一出宫好比鸟儿出笼,兴奋地找不着北。他带着一班女乐,游船上还悬挂龙旗,俨然天子出巡。
同治帝和东后慈安见安德海违禁出宫,觉得报复的机会到了。同治在东后的建议下密令山东巡抚丁宝桢,如果发现安德海在山东境内有何不法之事,立刻拘捕。安德海乘坐两艘太平龙舟沿大运河大摇大摆地进入山东,船上悬挂龙凤旗帜,带着很多随从和丝竹女乐,沿途吹吹打打,招摇过市。
到他生日那天,安德海更是忘乎所以,竟陈列龙衣,令随行的红男绿女们依次参拜。在古代,这可是僭越重罪,是要砍头的。
丁宝桢一直派人暗中跟踪安德海的太平船队,对其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侦悉详情后,立刻派人扣押了得意忘形的安德海。随后,安德海被诛杀,并当街曝尸三日,故意让世人看看这位与当今太后传出绯闻的太监是何嘴脸。
随后,丁宝桢再驰报西太后。还有一说,丁宝桢陈奏安德海的种种悖逆、不法行为,西太后理亏加无奈,不敢公然护短,只得忍痛下懿旨令丁宝桢将自己的小情人就地正法。
去了个安德海 ,又来了个李莲英。李莲英绰号“皮硝李”,因穷困潦倒,曾做过硝磺贩子、补鞋匠。后来,同乡好友沈玉兰见他可怜,就将他引荐进宫,当了一名杂役太监。
李莲英聪慧机敏,办事麻利,又梳得一手好头,举凡京师贵妇们流行的发式,他一琢磨就会。慈禧太后生活奢华,非常爱美,别人给她打理的发型她都不甚满意。后经沈玉兰引荐,李莲英到慈禧那儿一试手艺,居然出手不凡,慈禧很满意,李莲英因此得宠、发迹。
李莲英情商高,善于察言观色,侍奉慈禧太后体贴入微,乃至于太后一日也离不得他。得幸走红后他异常小心谨慎 ,从不恃宠生娇,胆大妄为。慈禧日益宠爱李莲英,好多年荣宠不衰,两人形影不离,情浓的化解不开。史载,慈禧常携李莲英一起并坐听戏,凡是小李子爱吃的东西,慈禧用膳时都会特意留给他。李莲英四十岁生日时,慈禧赏赐给他大量的珍宝、蟒缎。
彼时的李莲英,在气势与地位上早已令当初的安德海望尘莫及。由于慈禧独宠他,他遂成了宫中最炙手可热之人,以至于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和各省督抚也竞相进献寿礼,争先恐后地巴结、取悦这位曾经贩硝、补鞋的皮硝李。李莲英是有清一代最具权势的大太监。他的尊崇待遇绝非一般太监所能享有的。
从相关史书中记载的只言片语上看,安德海、李莲英和慈禧太后的隐秘传闻是真实可信的。
但太监毕竟不是真男人, 只能隔鞋搔痒,解解孀居寂寞,所以民间传闻这位谙于权谋的太后和恭王奕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都传过绯闻 ,这两人都是真汉子,但西太后和他俩的荒唐故事,其真实与否,实在无从得知,只能做茶余饭后消食扯淡的野史看待了。
还有更离奇的传说。据说慈禧喜欢吃清汤卧果(一种鸡蛋羹)。而京中做这种小吃最出名的当属金华饭庄。每日清晨,宫里都会派人到宫门口的金华饭庄买四枚汤卧果,由店伙送入宫内。 金华饭庄有个姓史的小厮,生的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很是英俊,且能说会道。因经常送卧果入宫,这位史伙计渐渐与李莲英混熟了,于是常常溜进后宫,找李莲英玩耍。一日,慈禧突然出现,见李莲英身边站着一位俊朗少年,就问这人是谁?李莲英很害怕,因为私自带人入宫违反禁令,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慈禧得知后,不怒反喜,就将史某留在宫中,昼夜厮混在一起。一年后,生下一男婴,就是后来的光绪帝载湉。慈禧虽贵为太后,但毕竟是一寡妇,寡居生下孩子是不能养在宫里的。慈禧便偷偷把这孩子送到妹夫醇王载沣那里代为抚养,并将史某杀掉灭口。由此有人推测,同治帝死后,不立他的下一辈,反而立他的弟弟载湉。立子不立弟是清廷惯例,慈禧违反常规,定有其难以明说的原因,就是因为光绪载湉是他和史某生的亲儿子。
当然,这只是野史传闻,仅供娱乐,当不得真。
(插图源自网络)
你觉得古代最肉麻的诗是哪首?
前段时间流行“夸夸群”,据说夸到人肉麻。其实比起古人,尤其是那些闷骚型的古人,差远了。今天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大小杜”,撩开两个肉麻的“夸夸君”的面纱。
先说“自夸型”的老杜。
很早就知道一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候语文老师经常拿这句诗敲打我们,让不会作文害怕作文的我们多读书。这句座右铭甚至被我悄悄刻在书桌上,聊以自励。后来才知道,杜甫的这句话跟“多读书就能写好文章”一毛钱关系没有。彼时,37岁的杜甫困守长安已有三年,应试不第又不甘心的诗人为了谋取功名,精心炮制了一篇又一篇简历,四处投递,又四处碰壁。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诗人先是在简历里狠狠地自夸了一番,说自己不但读过很多书——破了万卷,文章也写得堪比曹植杨雄——如有神嘛。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诉苦,十三年来自己骑着一头毛驴,游荡在长安街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举着简历早上敲敲富人的大门,晚上追着达官贵人的高头大马,乞求有人能够赏识,可谓看尽白眼历尽酸辛。作为“诗圣”,作为被后人高山仰止般推崇的文人,杜甫身上一直披着一件霞光万丈的圣衣。可是现在,他却站在“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甩掉圣衣戚戚然打起了悲情牌。不知道这牌会不会戳中你的泪点,让你顷刻间崩溃?
再说“夸人型”的小杜。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少女的美好,没有比这句更厉害的了。可是,诗人杜牧如果真是在描写纯真的少女,倒也不负我们沉湎其中的陶醉,事实上这是诗人最不堪的一段岁月印记。
公元833年春,31岁的杜牧前往扬州任职,并在那个春风十里的繁华之地断断续续待了三年。三年里,杜牧像个纨绔子弟,不时出入青楼,过着温香软玉的闲适生活。33岁,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因为舍不得自己喜欢的一位歌女,挥笔留下了这首著名的《赠别》。
要知道这位歌女当时只有十三岁,差不多还是一个孩子。如果杜牧用情专一也就罢了,31岁在镇江遇见歌女杜秋娘,作《杜秋娘诗》,32岁在洛阳与歌女张好好不期而遇,作《张好好诗》。难怪诗人离开扬州十年之后,不自禁地感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算为自己这段荒唐岁月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