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语榜,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把中文作为主要学科?
事实上,现在确实有很多国家在中学和大学的主修或选修课程里加入了中文,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跟我们产生了经贸联系,为了能更深度更全面的融入我们的经济体系中,学习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无疑是最好的敲门砖了。语言是文化影响力的体现,而文化影响力又是一个国家整体国际影响力的一部分。之所以现在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正是因为英语系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所在。前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全球殖民扩张,后有美国的一家独大,他们几乎是全世界金融经贸的中心,英语也随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而成为了世界性语言,这也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我的世界好玩吗?
嗯...对于生存来说,只要你不作弊,珍惜这个存档,耐心去玩,就会很好玩。
我一开始是不喜欢玩我的世界的,感觉这个游戏太自由,也太孤单了,没有目标,不知所措。
我第一次接触我的世界,是在2013年左右,玩的是ipad上的版本,那时候地图还不是无限的,也没办法生成地狱。
我一直都只玩生存模式。刚开始的时候,很茫然,连挖石头之前需要造一把稿子都不知道。后面慢慢地,学会了种地,繁殖动物,还有一些基本的红石。
在我的第一个地图里,我盖了很多鸡的雕像,但不幸的是,ipad上的我的世界app,后面被我手滑删掉了,那个存档也就不见了。
后面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玩我的世界这个游戏。
很多年之后,我在某视频网站上看到了我的世界的实况视频,又渐渐想起来了这个被我遗忘的游戏。于是买了Java版本,开了一个新的存档,一边跟着网上的教学,一边在自己的地图里盖各种农场。这个存档,我从17年开始玩,一直玩到现在。在那里面,我建造了我知道的所有农场。
这是那个存档基地的大概外观,我的基地原来是个海底神殿,后面被我改造成了守卫者农场。这个基地的外观设计,是我模仿着我喜欢的一位国外up主Tizztom造的。
这是收集守卫者掉落物品的地方,在海下:
在这个世界,我还拥有一个自己建设的村庄。其实一开始是想盖一个城市的,不过不知道怎么布局。于是决定先盖一个村庄试试:
全物品仓库,依然是在海下: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生存模式下的,0作弊。我自己是觉得,玩我的世界,只要你耐心玩,不开作弊,就能拥有无限乐趣。
经常看到有人问:我的世界中,打完末影龙之后,或者获得全套钻石装之后,还能玩什么。其实那才是游戏的开始。
当你达成一个目标之后,你可能会冒出更多的目标。
我现在的目标就是造一个中世纪的城市,可能要花费很久的时间,不过结果一定是让我满意的。
我一开始不喜欢是的世界是因为这个游戏太自由,我现在爱这个游戏也是因为这个游戏太自由。
你在游戏中拥有的所有方块,都源于你在这个世界中挖到的第一个方块。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己创造的世界。
这就是我觉得我的世界好玩的原因。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有什么?
爱因斯坦用E=mc²描述宇宙而引发的慨叹“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几何学上的迷人图形曼德博集合,它的轮廓是一个几何花边,具有不可思议的和谐性和精确性。人机大战中,阿尔法狗的第37手被人类认为是“坏子”的棋,最终指向了胜利的结局!
这一切看似神秘力量操控的事件背后,都有着扎扎实实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撑。数学,这门同时寻找真相和美的学科,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们有必要认识数学的基本常识。
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数”与“形”。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给数学下过一个定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一百多年过去了,数学的发展使得数学的研究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数”与“形”的范畴,于是出现了一些其他定义。但是,我依然认为恩格斯的说法,是对数学的较好概括。这是因为,无论如何,数学首要的和基本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恩格斯的说法明确地指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伽利略说过:“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数”与“形”两个侧面。因此,数学所描述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就自然成为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的重要基础,数学为这些科学提供了描述规律的语言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工具。
19世纪末期,数学大陆不可避免地开始分裂漂移,数学世界正在经历蜕变,它正在成为一门范围过于广阔的学科,以至于任何一位数学家都不可能样样精通。作为回应,研究者们前所未有地主动增加彼此合作的机会,试图将自己的学科打造成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带着这种推动力,数学迈入了20世纪。
今天,全世界的数学家早已成千上万,每一天都有几十篇新论文发表,一些统计显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学界每4年将会产生大约100万条新的定理!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漫长历史岁月中,数学经常被用来研究和理解这个世界,但是数学模型始终建立在真实的现实,而不是某种由现实创造出来的规则之上。然而,17世纪的学者们认识到:自然根据其内在规则运转,自然被精确的数学法则控制,自然的规则可以通过重复试验的方式大白于天下。到今天,没有任何一条严谨的物理学理论敢用除了数学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进行表述。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既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的体操”,更是现代理性文化的核心。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在前几次科技革命中,数学大都起到先导和支柱作用。
我们先看两个最直观的例子直观体会一下吧:
你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看见一件衣服60元,两件就110元,但你不想买这么多,该怎么砍价?
你要明白,商场卖2件的利润肯定要超过卖1件的利润!
设一件衣服的成本价为x,一件衣服的利润为60-x,两件衣服的利润就为110-2x,因为,卖两件比卖一件衣服要赚的多。所以,110-2x≥60-x,解不等式可得x≤50,这样,你知道了成本肯定不高于50元,怎么砍就随你啦!
如果你在微信上看到一个人,离你很近,你又想知道他的位置,就先记下你和他的距离,以这个距离为半径,你的位置为圆心,在地图上画一个圆。然后你换个地方,再记下你和他的距离,也以这个距离为半径,你的位置为圆心,在地图上画一个圆。接着又换个地方,记下你和他的距离,还是以这个距离为半径,你的位置为圆心,在地图上画一个圆!
(嗯别急,到此为止了,不用画圆了啊!)现在,你画的三个圆会交合在一起,而交合的那个点就是ta的位置!
也许你会和运动结下缘分,数学仍旧是科学运动最重要的部分。时间、长度、效率、分类、有序等等都隐藏在运动元素之中。
也许你也敲打键盘,爬格文字,那么逻辑运用,观点论据,文章层次都会让笔下的描绘更加有力,所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正是如此。学好了数学,你就知道数学老师写文章是有特点的。
也许你只是一名家庭主妇,那数学就更重要了,整洁的厨房,有序的摆放,饭菜的味道调和,家居色彩的饱和度,就是养上一盆绿植,都要修剪的有模有样,这可都是懂数学的家庭主妇的标配。
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物理学、天文学、力学的任何重大发展无不与数学的进步息息相关。比如,牛顿力学,特别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依赖于微积分创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以黎曼几何为其基础。著名数学家黎曼曾经指出:“只有在微积分创立之后,物理才发展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下的科学。”
与其他基础科学相比,数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它决定了数学的其他特征,并使它区别于自然科学。
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它的应用广泛性。1+1=2不仅适用于苹果、羊、山,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个函数y=Asin c可以代表电场的电流或电压的变化规律,也可以代表某种波动的规律。许多完全不同事物提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型。
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又决定了数学的演绎性。在生物学中,要断言麻雀有胃并不难,只要解剖几个麻雀就足够了,而在数学中,要说明勾股定理成立,不能只靠验证几个直角三角形,而需要证明。当然,数学研究中,在其探索阶段或许会用到归纳的办法。但是,归纳出来的结论,不能作为定论,而只能作为一种猜测,有待于将来的证明或者否定。这就是说,数学中要确立一条规律只能依靠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能靠经验或实验数据,更不能靠人们的直觉或想当然。比如,许多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成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是不能因此而说一切偶数皆如此。又如,我们测量了很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不能因此而得出所有三角形都如此的结论,需要严格证明。
人们或许会认为,在历史上数学是重要的,但今天是高科技时代,抽象数学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恰恰相反,高科技的发展的基石是数学,而且高科技的发展才使得数学的应用达到空前的广泛。
在高科技时代,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已进入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畴,这时就更加需要数学。在这种情况下,一度被认为没有应用价值的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出人意料地在其他领域中找到了它们的原型与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恩格斯过去所说“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是线性方程组,而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零”的状况早已成为历史,数学中的许多高深理论与方法正在广泛而深
人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去。例如,分子生物学中DNA结构的研究与数学中的扭结理论有关,而理论物理中的规范场论与微分几何中的纤维丛理论紧密相关。至于现代理论物理则用到了许多当代纯数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曾经指出,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正在日益呈现出数学化的趋势。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指出,数学是今天高科技的基础。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成就首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它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然而,大家公认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归功于数学家:图灵和冯·诺依曼。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数理逻辑中就有一种理想机(后来人称图灵机),它实际上是电子计算机的雏形。
今天,IT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使我们无处不感到它的存在。然而,享用这些成果的人们却往往只看到技术成果,而看不到这些技术背后起到关键作用的数学。
这样的例子很多。医学上的CT技术,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波音777的计算机模拟设计,指纹的识别,石油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等,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成就背后,数学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数学在这些领域内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参考,而常常是问题的关键。
1985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数学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促进这种技术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基础科学,还强调指出,数学是一个大有潜力的资源,有待人们去大力开发。该委员会把数学与能源、材料等并列为必须优先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用数学模型研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用数学手段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用数学理论进行风险分析和指导金融投资,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在我国也开始受到重视。在数学中,数理统计学、优化与决策、实验设计、随机微分方程等,都是专门针对这些问题的数学理论。越来越多的数学工作者从事跟经济、管理、金融有关的研究。他们在国家的粮食产量预报、外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上,为国家的决策提出了重要参考意见。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都增设统计系,乃至金融数学系。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的深刻联系,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这方面的数学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与金融的理论研究上,数学的地位更加特殊。大家知道数学没有诺贝尔奖。但数学家却从经济学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当中,数学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1世纪初的统计数字为17/27)。美国电影《美丽的心灵》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位数学家——纳什。
一点感慨
回顾整个数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数学的发展趋向于抽象性和普遍性。最开始,美索不达米亚人(苏美尔人与巴比伦人的共同努力)发明数字符号,使数学从被计量的物体中抽象出来;欧几里得总结公理和定理的研究方法,使数学拥有了普遍性;花拉子米开创代数学又使数学从问题中抽象出来;再到韦达发起的“代数现代化”运动,数学又从日常生活的语言中抽象出来,成为一种可以通过诸如爱因斯坦“E=mc²”的公式描述世界的语言。通过抽象性和普遍性,它逐渐地拥有了简洁的力量。
作为教师的我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传授初等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训练;培育科学精神。
这里所谓的初等数学,是相对于高等数学而言的。通常,人们把微积分以后的数学称作高等数学,而把此前的数学称作初等数学;其内容应当主要是:初等代数,欧几里得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初步等等。
数学教育的现实生活的意义远远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数学的训练对青少年的心智、潜能的开发与提升,是深刻的、长远的,而且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欧几里得几何最能代表数学演绎精神和数学的教育意义的。其原型是欧几里得所编的《几何原本》,出现在公元前270年左右,它是人类文明中的一座辉煌大厦。欧几里得在这本书中构建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它的完美、严密、精巧令人赞叹不已。爱因斯坦说:“在逻辑推理上的这种令人惊叹的胜利,使得人类为他们的未来成就获得了必要的信心。”
我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看到了欧几里得几何的教育意义,他把此书翻译成中文,并在出版此书的序言中说:“精通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他的话是何等之精辟!
科学精神的培育要求科学地提出问题。一个愚蠢的问题会造成许多混乱,并且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精神包含着科学的怀疑,而怀疑正是思考的开始。马克思和笛卡儿都讲过这一点。
参考文献:北大李忠教授,数学的意义与数学教育的价值
联合国最终确定6种世界通用语言?
日语申请为什么被拒绝?原因如下:
首先要从联合国说起自从二战结束后,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重新建立以美苏英三国为主的秩序世界,于是便决定成立联合国,就战后重建问题进行商讨。自从联合国成立后。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毕竟这个世界上国家如此众多林立,有个管理组织,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也有一些局限的地方。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国旅游也成为了一种热潮,而出国旅游最主要的还是交流,所以语言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因为联合国成立前,英语体系殖民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导致英语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远超其他语言,现如今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是学习英语的,毕竟英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语言在学校里面都有,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组织,联合国也有自己的通用语言,他们分别是英语、汉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和法语,这6大语言。我们看这六大语言,都是使用人数很多或者影响力很大的语言。
其实对于一个国家,能够让自己的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使用,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而这6大世界通用语言可以说绝对有这样的影响力,看到这样的成果后,日本也提出了想要将日语成为第七大语言,但是他的申请被联合国拒绝了,联合国直接说:不可能。直接怼的日本哑口无言,让人十分信服。
第一,点就是日语本身的文字问题,大家都知道的是,日语应该是来自于中国汉字,属于汉字的演变,最早的时候是从唐朝那面学习而来的,然后根据自己的习俗等慢慢的转变,所以才有了如今的日语,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日语,还是发现有很多的文字都是我们汉语,所以没有了原创,也就失去了机会。
第二,是日语的发音问题。大家平时想必都看过日本电影吧,他们的发音十分的奇怪,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体系,所以我们听起来才会感觉到十分的奇怪,而至于日本的发音是从哪里借鉴而来的,有的人说是中国,有的说是东南亚等,反正这样的语言发音是根本不行的,怎么可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呢?难道开会的时候都是“雅蠛蝶”?
第三,是日本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日本是战败国,自己国家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军队也只剩下了自卫队,而且日本在二战犯下的很多罪行,得罪了很多的国家,这样就导致了日本的人缘十分的差,没几个国家想说日本话。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为什么有人说华语乐坛衰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状况,打开音乐软件,不知道该听什么歌,去了KTV不知道该唱什么歌。那些想听的想唱的歌曲大部分还是很多年前的,这时候大家和朋友坐在一起,就会说:“哎,现在都没有什么好听的歌了。”然后大家就会感叹一句:“华语乐坛没落了。”其实不是没有好听的歌了,只是没有能够让我们反复去听反复去唱的歌。那么华语乐坛没落了吗?看起来好像是的,那么没落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总结一下“华语乐坛没落”的原因,看完你就明白了。
高质量原创歌手减少,抄袭翻唱比比皆是
喜欢听歌的朋友们,对原创两个字绝对不会陌生。从罗大佑、李宗盛两位教父级的音乐人开始,到谢霆锋的横空出世,再到周杰伦、陶喆、林俊杰、王力宏的百花齐放,内地流行音乐的胡彦斌、朴树的大火,华语乐坛从来不缺乏原创歌手,但是在这些歌手不在巅峰以后,貌似很少再有歌手以高质量的原创而出名了,李荣浩、华晨宇、张艺兴、薛之谦算是可以撑起门面的原创歌手了,但是很难再有当时的辉煌。没有了才华横溢的原创歌手,就只好翻唱之前的经典歌曲,甚至是抄袭,一首《离人愁》抄袭了多少歌曲并凑而成,其实作者本身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懂,这样下去,怎么会有好的歌曲产生呢?
免费听歌导致忽视版权,歌手没有钱赚丧失创作动力
近几年大家会发现,各大音乐公司现在对版权十分重视,在音乐软件上很多歌曲都是需要付费来听的,不少歌迷觉得不解,为什么要付费呢?音乐不就是用来听的吗?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去餐厅吃饭需要结账,去商场买衣服需要付款,同样歌手创作歌曲也是需要赚钱的,如果不重视版权问题,那么歌手的经济收入只能依靠各种商演和参加综艺节目,这样歌手们的创作时间会大幅度减少,工作量却在增加,久而久之,对于音乐人来说,这样的发展是畸形的,和最初的职业规划是冲突的,当音乐人没有了音乐本身带来的经济收入,对音乐人是一种打击,以前靠卖唱片挣钱,现在却要靠频繁的商演挣钱,会让音乐人失去创作的动力。内地著名歌手朴树曾在某节目中直言,来参加节目就是为了赚钱,因为自己真的很缺钱了。
口水歌泛滥,观众却一直追捧
记得多年前,年轻人走在大街上哼唱的都是“只怪我们爱的那么汹涌爱的那么深”、“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而现在铺天盖地的都是“我们一起学猫叫”、“像一棵海草海草”。其实歌曲本身并没有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没有对错之分,甚至很多歌迷用这些口水歌作为背景音乐拍些生活短视频来娱乐自己,都是没有错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现在的很多听众因为受口水歌的影响,渐渐的失去了对高质量歌曲的鉴赏能力,不再像之前那样的去细心品味一首歌了。抖音短视频火了之后,很多歌曲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这些歌曲本身并不是不红,很多歌迷追捧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是这些歌曲的热度,不想被其他人说落后。《答案》这首歌在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其实有很多人听,胡彦斌第一次发抖音唱了《你要的全拿走》,被人说是翻唱,其实胡彦斌才是原唱啊,词曲都是胡彦斌自己写的,《成都》这首歌在赵雷参加《我是歌手》之前,就已经被很多人传唱了。希望观众们不要为了追求一些没必要的潮流,而失去了对高质量歌曲的鉴赏能力。
周杰伦曾经说过:“中文歌才是最屌的。”小编希望华语乐坛能够重回曾经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