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冯云山,有人说太平天国冯云山萧朝贵能活一个就不会有天京事变?
首先的回答是不认同。即便是冯云山和萧朝贵能活一个,也避免不了天京事变的,因为天京事变的发生有其根本的原因所在的。那就是:权力结构的不均衡。
古代统治者在设置权力结构时遵循的一般规则在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为了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往往在设置权力结构都会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君主掌握最高权力,他会加强个人权力和中央集权。最终以一定的形式让诸位大臣按照其旨意行事。而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下,君主既可以驾驭群臣,威慑权臣的叛逆野心。又有足够的权力来平定叛乱,而且还能平抑大臣之间的权力纷争,避免出现矛盾激化和加深。
因此,君主掌握最高权力对于政权内部的稳定来说是极为关键的。
以以上的基本规则,我们再来探究和分析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的话,就会发现早在事变发生之前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缺陷,而事件的发生只是一个爆发点而已。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
作为最高领袖的洪秀全未能掌握最高权力,反而是杨秀清掌握和控制了宗教神权和军政的最高权力在拜上帝会活动时期,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次子,是奉上帝的旨意下凡来解救苦难大众的,因此他努力建立个人的权威,而此时他的好友冯云山在传教时也极力树立起其作为宗教领袖的形象。最终使得洪秀全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宗教神权。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冯云山的被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冯云山被捕后。洪秀全不得不亲自赴广州解救。而就在此时。拜上帝会组织无人主持,教众发生严重混论,而在此危机关头之时,杨秀清借“天父上帝”下凡附体来传言教众,安定了人心。随后萧朝贵也假借“天兄耶稣”下凡附体来传言教众。由此使得杨秀清和萧朝贵分别树立起了代“天父传言”的形象,取得了教众的信任。此后洪秀全和冯云山也不得不承认杨和萧的神权帝位。杨、萧二人也从普通的会众变成了拜上帝会的重要领导。
杨、萧二人成了拜上帝会的领导之后也就意味着洪秀全的神权独尊的地位发生了破坏。从原先的宗教神权只属于洪秀全一人独享而变成了现今的洪、杨、萧三人分享的格局。更为严重的是杨、萧二人所假借的神权地位要远远比洪秀全的神权地位要高大。可以说早在创立拜天地会没有多久后,洪秀全就丧失了最高的神权地位,杨、萧二人的神权地位完全凌驾于洪之上。
由于宗教神权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拥有最高神权的杨秀清也顺理成章地在军政方面取得了最高的权力。我们也由此可见, 洪秀全虽是最高领袖,但并未掌握应有的大权,杨秀清掌握了最高的宗教神权和最大最多的军政大权。这种权力结构使洪无法建立起与其领袖地位相符的权威, 因此很容易造成激烈的权力矛盾, 对政权带来了严重危险,最终,洪秀全不得不联系韦昌辉密谋发起事变来消灭杨秀清势力。
洪秀全以下诸王的权力不对等和不平衡虽然起义的初期,杨秀清取得了最高的宗教神权隔阂军政大大权,但是在洪秀全以下的五王在权力之间还是能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的。然而随着起义的进一步发展,冯云山、萧朝贵等人的牺牲。使得五王之间的权力之间的制约机制也被打破,最终杨秀清包揽了冯云山和萧朝贵留下的大权,而这也使得杨的权力进一步的扩大,这是韦昌辉和石达开等王所无法企及的。
总之,在极度缺乏对杨秀清权力的制约下,注定了太平天国必然产生严重的权力矛盾并最终激化。个人认为天京事变的产生也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冯云山实力排名?
第一 东王杨秀清,因为杨秀清封的是东王9000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二 西王萧朝贵他被封为西王8000岁,
第三 南王冯云山他被封为南王7000岁,
第四 北王韦昌辉他被封为北王6000岁。
冯云山武功如何?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南王,也是读书人出身根本就不会武功,太平天国除了杨秀清和韦昌辉以外其余的都不会武功,冯云山被封为南王不久就战死沙场,南王冯云山已死太平天国就少了一个栋梁之才,西王萧朝贵也战死沙场,太平天国只剩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军事上依然很强盛。
冯云山是什么王?
冯云山(1815年-1852年6月10日),广东花县禾落地村(现广州市花都区)人,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所封五王之一的南王,称七千岁。
冯云山是洪秀全最早的支持者,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 太平天国最早期诸王 天王洪秀全 北王--韦昌辉 - 以罪诛,爵除。西王萧朝贵-- 长子萧有和袭爵,称幼西王八千岁。东王杨秀清--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称幼东王九千岁,以罪诛,爵除。南王冯云山 --西王二子萧有福承嗣,称幼南王七千岁。翼王:石达开 在《金陵甲癸纪事略》中曾称冯云山为“奇才”。冯云山有毅力、有能耐,极受信徒尊重,最艰苦、最基础七年的紫荆山传教,均为冯云山奔走。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的加入,也是冯的功劳。《李秀成自述》曾提到:“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论其智谋器度,实为太平天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