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的治疗偏方,都有哪些表现呢?
腱鞘炎,指的是慢性劳损或者炎症造成的肌腱和腱鞘的水肿以及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或者压迫的症状。腱鞘炎可发生在手指部,腕部,肩关节等。我们所说的“妈妈手”,“鼠标手”“手机拇”等,就是一种腱鞘炎。那么为什么会得腱鞘炎呢?最主要的还是反复的机械性刺激,反复的关节屈曲伸展动作,比如玩手机,弹钢琴,使用鼠标受压,经常抓握的工作如木工,小提琴演奏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腱鞘炎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玩手机时间过长。
腱鞘炎的病理改变早期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的炎症反应;反复的创伤可以引发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产生结缔组织增厚,粘连等变性改变。
那么得了腱鞘炎都有那些表现呢?
1、弹响:发生于手的屈肌,又叫做“弹响指”或者“扳机指”;如果发生在拇长屈肌,就叫做“弹响拇”。我们就可以听到在手指做屈曲伸展时反生清脆的咔嚓弹响。
2、疼痛:早发病的早期,疼痛并不明显,活动后会好转;如果发生慢性改变,则在手指或者腕关节活动发生弹响的同时伴随严重的疼痛,或者由于这种疼痛不能运动。如果发生在桡骨茎突的腱鞘炎,会出现握拳尺偏出现在桡骨茎突的疼痛。
3、活动受限:初期会出现晨僵,活动后会好转;慢性发展时,会产生活动度受限,不能屈曲或者伸展。
4、麻木:有时压迫到了神经,或者关节间隙变窄,会产生麻木。
5、结节:发生在近侧指间关节,远侧的掌横纹处有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随着活动能够上下移动,伴随弹响。
6、功能受限:综合以上几种症状,表现出不能正常参加日常活动或者运动,不能抓握,不能提重物,不能使用手机等等。
那么如果得腱鞘炎应该如何治疗呢?首先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使用手机等;用温水洗手,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关节的牵拉和肌肉力量的练习等。
治愈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有个解决更年期问题的好方法,中国女性却不敢用,你敢尝试吗?越来越多的人被更年期潮热、总是心跳发慌、浑身酸痛、性格大变、每个月都来“老朋友”突然不正常了等问题所折磨。
更年期的这些难受和煎熬更年期是“多事之秋”,许多疾病都有可能趁虚而入,调控不好可能引起躯体、心理的问题。更年期的人通常遭受这些问题的折磨:
1.月经不正常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伴随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雌、孕激素的规律调节,导致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导致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也可能导致经量减少或者增多甚至大出血,最后可能闭经,深受此困扰。
2.觉得热,怕热
面部一阵阵发红,突然就觉得热浪从胸部开始,涌向面部和头颈部,数分钟后可能会伴随出汗、畏寒,称之为潮热。主要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和卵泡刺激素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处于失控状态。
3.心跳发慌
很多中年女性会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也被称为更年心,常表现为心慌、胸闷、头晕、头痛、多汗、失眠、颜面潮红、血压波动、心前区疼痛等,主要是由于绝经前期或绝经期的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同时干扰了神经递质儿茶氨酚的代谢过程及正常分泌,造成血管性痉挛而形成血管系统的变化。
4.啥也没干还觉得浑身酸痛
很多女性中年人经常感到浑身酸痛,腰酸背痛其实是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而骨质流失的速度随着性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加快,也就是说很多人在这个阶段担心骨质流失快,在不停补钙一样还是会缺钙,因为补充速度赶不上流失速度。
通过了解以上这些更年期问题的原因所在不难发现,主要点就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身体一下子难以适应调整,所以才会出现以上的这些问题。所以补充雌激素可以说改善更年状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了,其中饮食和运动是最为盛行的方法,包括有人通过喝豆浆、吃豆制品来补充雌激素,只是毕竟非常有限所以收效甚微,而运动的方式则是被认为比较有效果一种,有研究人员发现农村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发生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对少,而一些喜欢运动的人更少被更年期问题困扰,因为适当有氧运动对雌激素调节是有一定好处的,而且有氧运动能够让我们心情轻松,一定程度缓解更年期的焦虑,改善骨质疏松的问题。
不过为什么不试试直接补充雌激素的方法呢?直接补充雌激素的治疗方法被称为雌激素疗法,一听到激素很多人就避之不及。实际上激素补充治疗是目前公认的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管理和激素补充治疗指南(2018版)》中早就提出。可是很多人对激素的认识依旧在激素用了会变胖,伤身体、贵等阶段,所以不敢随便尝试。
首先,激素治疗用的不是糖皮质激素,不会导致糖皮质激素那样腹部肥胖、脸变圆变肿,股骨头坏死,而补充雌激素疗法不但不会引起肥胖,反而能帮助女性维持绝经期前的身材,抑制激素下降导致的腰粗体型。
其次,更多人担心的是这激素疗法会不会很贵很麻烦,其实雌激素疗法有很多形式,有口服的、贴剂的(像膏药一样贴皮肤上)、栓剂(塞入给药)、乳膏的(涂抹使用),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而且也不算贵一个月大概就百多块钱。对更年期问题的改善肯定比其他各种更年期药要便宜有用。
说到这里“懂行”的人就要说了,这“雌激素疗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千万别乱尝试,可能会导致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这样的担心确实不是没有必要,但是我们采取雌激素疗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毕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雌激素疗法,其次需要医生进行检查评估身体状况,根据情况选择用药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不可否认子宫内膜癌曾经被认为是雌激素治疗的主要风险,因为雌激素会刺激内膜持续增长,有可能引发癌变,但是这个问题也一直被重视并得到解决,只要模拟生理周期,在雌激素急促上搭配孕激素,就能有效规避风险。所以只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并且定期复查就可以不必太多担心。
通常雌激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是绝经10年之内,或年龄小于60岁。目前因此受益的人越来越多,只是依然还有很多人了解得不多,被说对更年期的治疗,甚至一些人对更年期的一些症状发生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总结来说对于女性更年期的问题,如果深受其困扰的寻求专业医生就诊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适宜,但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把控不当家人又不理解而导致家庭不和睦。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激素疗法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已知得非常好的改善方式。
当然啦!个人建议在不排斥激素疗法的同时,更要学会多种方式来调节更年期的问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是除了雌激素疗法以外受益最多的改善方式了,也被人为是治愈自己最好最安全的方式。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女性更年期有哪些症状?
随着《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我的早更女友》等影视剧的热播,大家听熟了一个词儿——更年期。
在我们的印象里,更年期就是喜怒无常、不可理喻、说翻脸就翻脸。
如果老妈到更年期了,那可得躲着点儿,万一躲慢了,没准儿就被卷入混战啦!
到底什么是更年期呢?
更年期,是卵巢从精力充沛到逐渐衰老,最后直接宣告“退休”的过渡期,也就是女性从有生殖能力到没有生殖能力的变化过程。
据统计,我国女性更年期年龄一般是从45岁到55岁左右,平均绝经年龄是49.5岁。
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时,女性就可能出现更年期的相关症状,一般在停经一到三年内是症状最严重的阶段。
停经三年以后,症状就会减轻,甚至几乎没什么症状了,但也有人持续时间很长,十年、二十年的都有。
当然,早更可不是从45岁才开始噢,都市职场女性早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本专题最后一集就是专门为她们准备的。
这更年期最突出的特点啊,就是停经,不会再来“大姨妈”了,这算一个标志性特征。
停经前后的几年里,人都处于一种特殊状态,这个时期统称为更年期。
更年期的变化有哪些呢?
最容易感知到的是,更年期女性情绪变化大。
说着要冷静要冷静,还是不由自主发火了;一言不合就变毒舌,说话噎死人;本来好好的,说失落就失落……基本就是让人把不准她们的脉了。
最深刻的变化是,衰老。
皱纹也来了,胳膊腿也不灵光了,连记忆力好像都衰退了……机体全面退化。
那更年期算不算病啊?以前不提更年期的年代,老妈们不也都慢慢变老了吗,怎么到了现在,好像不治疗就过不去了呢?
更年期是女性变老的自然阶段,如果没有严重影响生活,也是可以自然平稳度过的。
不过,数据显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85%!
也就是说,100个更年期女性中,只有15个能像没事儿一样自然度过更年期,那么那85个又会怎么样呢?
症状相对较轻的,只是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脸上出现色斑皱纹、皮肤衰老,情绪波动大等情况。
严重一点儿的,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心血管问题也开始露出苗头,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胸口憋闷……
更年期妇女冠心病的患病率是非更年期妇女的5-6倍!
更有甚者,更年期可是肿瘤的高发期呢,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癌这些肿瘤,都喜欢在更年期的时候爆发出来。
给你看几个数据:中国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死于更年期综合症引发的重大疾病。
30%的更年期女性,患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75%的乳腺癌患者,是在更年期后发病的。
想看更多关于更年期的知识,记得关注深读视频哦。
你觉得针灸有用吗?
针灸究竟是否有效?评判一种疗法是否有效,不能依据个别人的感受、观察,更不能依据轶闻传说,而应该看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
另一方面,有可靠的原理机制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
上世纪中叶,我国大规模“针灸麻醉”临床应用,引发研究者对针灸的兴趣,带动了世界范围内颇具规模的针灸研究热。
几十年的研究结果,概括起来,除了存在争议的止痛作用,没有证据支持针灸对其他病症的治疗作用。
即使是止疼作用,针灸的有效性似乎也只有统计学意义,没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际医学界的这种研究结论不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也开始转化为卫生政策的科学基础。比如,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将针灸踢出了新修订的骨关节炎和腰疼临床指南。
针灸到底能不能止痛?国际上有关针灸的研究集中在针灸止痛效果评价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面。
对这些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显示,针灸似乎显示出一定程度上的止痛作用。
2017年发表的一项最新荟萃分析,研究者选择了39项质量较好的临床试验,共包括2万多名患者。通过比较针灸与假针灸(不管穴位,随便扎)或无针灸对照对一般的肌肉骨骼疼痛、骨关节炎、慢性头痛和颈肩疼等四种慢性疼痛的止痛作用,发现针灸与无针灸对照组比较,疼痛减轻0.5个标准差(SD)。但是,与假针灸相比,针灸治疗疼痛的减轻程度仅有0.2SD。
这个结果与之前的两项全面荟萃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
2009年一项包含13项试验3千多名患者的分析,针灸与假针灸相比疼痛减轻仅有0.17SD,而假针灸与无针灸相比疼痛减轻反而更显著,达0.42SD。
2012年的分析包含31项试验近1.8万患者,针灸与无针灸对腰痛、骨关节炎和慢性头疼疼痛的减轻也大致在0.2SD;假针灸与无针灸相比,同样获得更显著的止痛效果,在0.42~0.57SD之间。
0.5SD是个啥意思?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人们不能像量身高一样用尺子来对疼痛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目前常用的疼痛评价方法两种,一是患者自己报告疼痛的程度,另一种是观察患者的表情进行评估。
后者称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是我国最常用的疼痛评价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将观察到患者的表情与一个标有100毫米刻度的标尺对照,从而“读”出疼痛程度。
针灸相对于假针灸0.2SD的疼痛减轻程度,对应在100毫米的疼痛标尺上仅相当于5毫米,即疼痛减轻5%。
临床上,一般认为疼痛减轻10到15毫米以上才具有临床意义。
就是说,针灸的止痛作用仅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没有实际的临床价值。
针灸这种没有临床意义的止痛效果真的是“针灸”的作用吗?针灸需要针灸师施针,这种操作特点决定临床试验不能完全双盲,最多是患者不知情的单盲方法。
但是,操作中针灸师往往需要通过询问患者有没有酸麻等“得气”的感觉来确定是否刺中穴位,因而,实际上单盲也常难以保证。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宣称严格的双盲安慰剂对照针灸研究,实质上也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
比如,一项分析就发现,13项试验中的9项,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真针灸还是假针灸。
Cochrane图书馆有关针灸治疗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痛、痛经、网球肘、子宫内膜异位症、骨关节炎、肩痛、纤维肌痛和产后疼痛,以及预防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的12项系统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针灸的止痛作用基本上都没有超出安慰剂效应范围。
综合来看,针灸有没有效?
1. 没有任何证据支持针灸止痛以外所有疾病的有效性;
2.针灸或有一定程度的止痛作用,但是达不到临床意义的止痛效果。而且这种止痛效果很可能是安慰剂效应的结果。
你在农村见过医术水平最高的老中医有多厉害?
一些不显眼的小小地方,或许会有,名不经传的中医大师。说起甘肃省和玉门市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说玉门市山下面还有个玉门镇,这个过去连快速火车都不停的小地方,怕只有当地人才会知道。玉门镇有个中渠人民公社,有个当时远近闻名的女中医,这是50年前我们下乡时的事了。这个女中医估计没有什么医学文凭,但在玉门镇一代只凭掐脉搏,中草药攻克许多大医院判了死刑的病人。我们队里就有一例。张祖友,祖籍山东,1964年部队转业到兵团,那年便血,从山东济南转青岛,各种检测连病名病因都查不出诊不到。眼看人都不行了,单位派人从青岛第一人民医院接回来,派人购了棺材。听说中渠那个女中医后,死马当活马医,单位派车把他送到中渠。大夫看后只说了个“试试”。开了四副药,说不见好就别来了。谁知,才两副药下肚,病人奇迹般的不拉血了,人也有气力了。再过来的事,买的棺材别人占用了。全凭的是草药。
我当时20出头,特别o羡慕这位女中医的医术。为一睹她的风采,一次到玉门镇办事,我佯装有病,进了这穷人中医的诊所。
土房土屋,大树环绕。那是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身材欣长,长脸长发,长的清秀漂亮。不问病情,给我号脉后,只说我的胃肠不好,开了几副药,让我自己去买,收了一角钱诊费还记在帐上,应该还是官办诊所吧?没错,我家十二支腸胃溃疡是祖传,她诊的没错。
五拾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给人看病的那个漂亮的女神医与救过的无数生命注定又返天国。让人疑惑不解的是,那个半路出家的女医生,他的菩提老祖是谁?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仅仅凭号脉诊断病情并开药方治疗疑难杂症,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却少有做到。很多的医事雷声大雨点,少了名不经传,多了广告宣传与诊疗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