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破坏神不朽官服,单机游戏玩到啥境界才算玩到极致了?
1、星际争霸
这款游戏创造了无数的神级操作手(华丽的微操),多年前也许很多人见过一些背着盾牌(键盘)提着流星锤(鼠标)的大侠出入各个网吧,大杀四方。这款游戏的操作性太强了,完全的技术至上型游戏。
2、魔兽争霸
魔兽争霸94年出生,到03年冰封王座出世,已经大红大紫,是红极一时的网吧占领者。
3、暗黑破坏神
世界级的神作,他代表的不只是一个游戏,还是无数人童年的记忆,永远的大菠萝!
4、红色警戒2
神级单机游戏,红色警戒,不朽的传奇。
5、反恐精英
绝对的网吧霸主级游戏,局域网线上PK发展到网吧内真人PK的比比皆是。
6、使命召唤
枪战游戏的巅峰,王者之作。很多玩家对一些枪战游戏的评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使命召唤来对比,这个名词几乎已经成为枪战游戏的代名词。
7、侠盗飞车
唯一一款从来不做任务的游戏,只知道拿起枪来跟警察突突突,突突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自己被警察突突了,或者就是开着坦克横冲直撞....
8、极品飞车
这是赛车类游戏的顶峰之作,也是代表作,无法被超越的经典,在世界车迷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1995年至2012年已经出品了13代共17个作品。
9、三国群英传
这是一款三国题材的全球知名游戏,游戏的重点是战争而非内政,玩家可亲临前线,在沙场上杀敌,也可运筹帷幄,让玩家过足战争瘾。
10、帝国时代
帝国时代是97年发行的老游戏,从火热出世到今天,热度依然不减,可谓即时战略游戏中的一朵奇葩。
11、真三国无双
一款非常优秀的、日本制造的、三国题材的游戏(为什么日本对三国如此痴迷?)
12、仙剑奇侠传
国产游戏的荣光之作,被众多玩家公认为“旷世奇作”的经典中文角色扮演游戏,自1995年7月出片以来,即在各种游戏杂志的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自面世以来就长盛不衰,在中文游戏史上以惊人的生命力屹立十多年不倒,是中国游戏的里程碑!
13、实况足球
实况足球是为了满足广大足球爱好者和球迷的需求,精心打造的一款3D游戏。画面效果逼真,操作简单,深受广大足球爱好者和球迷的喜爱。
14、魔塔
提到这个,只能呵呵了~~ 无数个日夜的梦魇啊!
15、轩辕剑
大宇双剑,仙剑和轩辕剑,华人世界两大经典,为国产游戏至尊双剑!如果没有这两款世界知名游戏,国产游戏在世界眼中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16、生化危机系列
1996年首次推出,之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一举成为以丧尸等恐怖元素为主题的游戏中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个人认为独自半夜关灯戴耳机玩起来嗨到爆!
17、模拟人生
这款无限接近实际生活的游戏,燃烧的不是你的激情与热血,而是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技术无关,你的思想直接决定了游戏的成败,不可多得的好游戏。模拟人生,给“游戏”这个名词一个新的定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18、英雄无敌
英雄无敌是回合制策略游戏方面的大胆尝试,本作的面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以后的英雄无敌系列和回合制策略游戏作出了应有的榜样,此外还对魔兽系列等经典题材的游戏留下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为什么有的后人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
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除了同样是亡国之君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有很大不同。我们从历史中不难找出两人的很大差别。
南唐后主李煜是皇帝,也是词帝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本来他是当不了皇帝的,在他前面有个大哥长兄太子李弘冀,李煜还受到过李弘冀的猜忌,李煜为了避免怀疑,潜心学习诗经典籍当中。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此表明自己不问政事,只在乎山水之间也。就在大家以为这个长兄太子当定这个皇帝的时候,老天又有了安排,哎,就是一手安排,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突然病死,这个时候又有人站出来了,一个叫钟谟的大臣上疏请求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说这个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意思怎么也不应该是他当皇帝啊。但是呢,上天就是眷顾李煜,这个李璟就是喜欢他这个六子。为此大怒,将钟谟流放到饶州。将李煜立为太子。 两年以后,也就是公元961年,李璟病故,李煜在金陵也就是南京登基,这才当上了皇帝。有点不容易是吧。其实这个皇帝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好当,李煜从他父亲手里接过的也不是什么好差事,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李煜即位之初,由于李璟在位时战争不断,南唐国力已经开始衰弱,国库空虚。而且由于淮南战争的失败和李璟的病故,南唐朝野还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可以说外要面对着强敌宋,内还要安抚民心,确立威信。所以说这个南唐皇帝不好当啊。从后来李煜的一些举措来看,他确实已经做得很好了。首先,面对外敌强宋,他以柔克刚,即为之初,即决定向宋纳贡,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使用宋国的年号,而且在公元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还多次上疏宋太宗,请求他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表面上看,你肯定是觉得,哇,这个李煜也太LOW了吧。怎么也是个皇帝怎么能一点面子也不要了呢?其实不然,实际上,南唐国力弱没有宋国强大,面对强大的宋国,李煜采用的陈乔、张洎的战略方针,就是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此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的防御策略。
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国,暗中却是缮甲募兵,潜为备战。知道吧,其实人家李煜也不蠢,这叫表面笑嘻嘻,内心呢。。。。咳咳。那么对内他是怎么做的呢,李煜下诏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休息,为了货币流通,还颁发了铁钱,恢复井田制等措施安抚民心,可以说他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刚刚说了他作为皇帝,是还可以的,但人家可不仅仅只能治国哦。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琴棋书画他是样样精通,不仅于此,李煜的词可以说是在词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且多有作品流传至今,在我们的课本上经常能看到他的作品。纵观李煜的一生,南唐不亡是不可能的,他尽力了。反而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永不灭亡的,这也是人们喜欢他的重要原因。
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也只能是个艺术家赵佶 是宋神宗的的十一个儿子,是宋哲宗的弟弟,是宋朝的第八任皇帝。赵佶在位主政期间可以说是奸臣当道,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像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等奸臣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极度奢靡,荒淫无度。还专门建立了物品造作局,专供自己享受。
赵佶信奉的是道教,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建造大量道观,给道士分官阶,发放俸禄,可以说城里人可真会玩,但不是城里人就不乐意了啊,正是他的昏庸,腐朽导致了宋江,方腊的起义。
公元1120年,赵佶与金朝结盟共同夹击辽国,这一年是宣和二年,就是这么搞笑。五年后,也就是宣和七年,金兵南下攻打宋朝,这个时候呢,可能是我们的宋徽宗觉得皇帝也不过如此嘛,一点都不好玩,哎,JUST SO SO。于是在这个时候想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乎,传位于他的儿子也就是宋钦宗。那么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该怎么退敌呢,父子二人想了想,决定用道士郭京的“六甲法”战胜金军。结果神兵大败,金军攻占首都汴京。哎,意思是神仙也救不了我们的徽宗啊。父子二人被俘,押解至金国,屈辱至死。
虽然赵佶当皇帝是悲催的,狗血的,但是在艺术这一邻域可以说是有突出贡献的,占有一席之地的响当当的人物。徽宗拿手的有两样,一是绘画,一是书法。他是第一个把画家的地位提到最高的人,他设立了翰林书画院,把画画作为一种科举,可以通过绘画考试升官,他的种种举措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他本人的绘画功底也不小,可以确定的他的作品像真迹有《诗帖》 《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
,这些画的难度可不低,足见徽宗的绘画功底之深。另外他在书法方面也是很有名气,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可以说是无人能够超越,即使是现在。他书法的特点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个不懂书法的人看到也会觉得写的很好。可以说他的书法称得上是古今第一人。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像《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
都可以说是传世不朽的名作。纵观宋徽宗的一生,可以说他不是皇帝却是皇帝,是个艺术家却又不是个艺术家。这也可能是大家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的原因吧,一个政治艺术都可行,一个政治无能,艺术精湛。
致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己。表达了对陶渊明挂印弃官之后所著的《归去来兮辞》的推崇。
故事发生在东晋年间,陶渊明被委以彭泽县令之职,这对于许多官员来说是一个油水颇丰的位置,然而对于沾染魏晋风骨的陶渊明来说,却是自身职责之所在。不愿盘剥百姓的他两袖清风,并在一次督邮到县衙门的巡查索贿之后挂印弃官,并吼出了那句旷世名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根据东汉和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县官俸禄标准推断,晋朝的县令俸禄定然不止区区五斗米,故此陶渊明是在表明不会为一个县令职位去侍奉“乡里小人”的心迹。那么当陶渊明弃官回家之后,又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士族崛起并把持朝政的时代。然而陶渊明并不是士族门阀出身,并没有家族底蕴提供支持。据传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初年名将陶侃,这是一位权势和名望均极高的人物。然而陶侃并非士族,他出身贫寒,始终没有充足的庄园产业。陶家在陶侃故去之后,衰落的非常快,迅速被其他士族子弟占据了朝堂高位。
陶侃去世之后,曾留下对于寒门庶族来说颇为丰厚的家产。然而在士族林立的环境下,陶侃十七子迅速陷入了家产争夺之中。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虽出任官职多少受到曾祖父名声的影响,但其余大多没享到先辈的余荫。
归隐之前,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并不只有最末一次彭泽县令的八十余天,因此尚存部分积蓄。但积蓄终归有用完的一天,他辞官归隐之后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实还是农耕和教书。
根据《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写实描述,归隐初期的陶渊明生活状态并不算差,拥有充足的耕地,甚至还可能雇佣他人耕种的可能。只是后来,尤其是五十岁后经历了火灾、歉收等导致其房产和田产出现大幅度亏欠,生活状态趋于困苦。
另外我们通过陶渊明的诗词中,我们会发现他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躬耕经历,还有“余尝于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讲习教书的时候。故而可以断定陶渊明归隐之后,除了耕种之外还有教书的收入。
遁世修仙的隐居状况不同,陶渊明的归隐更像是提前致仕,他与外界的联系并未断绝。所以也时常会有一些友人,诸如颜延之、王弘等人接济于他。
总的来说,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后,经济条件大不如前了。但最初并不算拮据,家中还有不少房产和田产,可以通过耕种、教书维持相对滋润的生活水平。只是到了晚年出现变故,生活确实困苦了许多。
面对眼前的苟且,陶渊明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内心深处开辟了一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既代表了他自己的坚韧风骨,亦化为了中华文明的精魂,传承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徐达共有四子四女,如今他的后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日本,据说还有人自称是徐达的后人。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年仅22岁的徐达,应同乡好友朱元璋的邀请,参加了起义军,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徐达征战四方,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达一生的功绩颇多,其中最大的一件,莫过于攻克元大都,收复了丢失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正因为如此,在明朝建立后,徐达被朱元璋封为魏国公,成为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
徐达共有四子,分别是长子徐辉祖,次子徐膺绪,三子徐添福,四子徐增寿,另外,徐达还有四个女儿,其中长女就是朱棣的妻子徐皇后。
而今,徐达的后人遍布全国各地,比如在江苏如东,就有徐达二十二代的传人,并且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姓,除此之外,据说在日本,还有人自称是徐达的后人。
徐达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自草根靠着奋斗起家的典范。
徐达是安徽濠州人,他是朱元璋的同乡,都是土里刨食出身的穷苦孩子,因此,在小时候,徐达就和朱元璋的关系很好。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在回乡募兵时,邀请徐达加入,对于同乡好友的邀请,徐达是欣然前往,自此,也就开始了一生征战的生涯。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在打下和州城后,被同为起义军的孙德崖抓走,危急时刻,徐达主动提出,将自己作为人质,来换取朱元璋,朱元璋脱险后,对徐达十分感激,这件事也奠定了徐达和朱元璋的感情基础。
采石矶大战中,徐达和常遇春二人身先士卒,大败元军,并乘胜追击,攻克集庆(今南京),为朱元璋定都扫平了障碍。
洪武元年七月,徐达率军攻克通州,八月初,攻克元大都,至此,丢失了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到中原政权的掌控之中。
总之,在明朝建立前后,只要是重要的战役,均有徐达的参与,并且鲜有败绩,可以说,徐达和常遇春,是当时大明朝的“帝国双壁”。
虽然功勋盖世,但徐达向来低调,对于朱元璋这个曾经的同乡好友、如今的皇上,徐达时时刻刻都摆低姿态,这也是他能在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大清洗中活到最后的主要原因。
曾经有一次,徐达和朱元璋一块下棋,徐达故意每次都输给朱元璋,但被朱元璋发现后,便命令他必须全力应战,最终,徐达虽然赢了朱元璋,但却把棋盘上的棋子走成了“万岁”二字,令朱元璋龙颜大悦。
还有一次,朱元璋为试探徐达,故意将他灌醉,并扶他到龙椅上休息,待到半夜徐达醒来后,得知自己在龙椅上睡了半天,马上对着龙椅跪在台阶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离去。朱元璋在听说后,认为徐达“仓卒间乃有许大主张,非特恪谨”,因此对他更为信任。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达因病去世,关于徐达的死因,历史上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徐达在晚年患有背疽,此病不能吃发物,而朱元璋却赐给徐达一只蒸鹅,最终徐达在吃完后,病发身亡。
徐达究竟是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并无定论,但在他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并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荣誉。
徐达的儿子
徐达一生共有四个儿子,除三子徐添福早夭外,其余子女活到了大明立国之后。
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本名徐允恭,后为避建文帝朱允炆名讳,朱元璋亲赐“辉祖”一名,由此可见,徐辉祖深受朱元璋的喜爱。
根据史料记载,徐辉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并且颇具将帅之才,在其父徐达病亡后,徐辉祖承袭父爵,并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成为建文帝的左膀右臂。
不过,靖难之役让徐辉祖的命运因此改变,在燕王朱棣起兵后,徐辉祖选择站在了朱允炆这一边,并多次带兵迎战朱棣,但最终,朱棣打进南京,朱允炆被迫下台,不知所踪。
朱棣登基后,对于是否杀徐辉祖十分犹豫,因为徐辉祖和朱棣,不仅仅是同年的玩伴,还是亲戚,朱棣的妻子徐皇后,正是徐达的长女、徐辉祖的妹妹,因此,朱棣还得叫徐辉祖一声“大舅哥”。
最终,朱棣念及亲情,没有杀掉徐辉祖,而是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禁锢在南京的家中,永乐五年,徐辉祖郁郁而终。
在他死后,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由,命徐辉祖之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爵位,徐辉祖这一脉自此传到明末。
不过,十分讽刺的是,明朝的最后一任魏国公,也就是徐达的第十一代孙徐允爵,却在清军入关后,很快投降了满清,算是辱没了自己祖上那种气节。
次子徐膺绪
徐膺绪是徐达的侧室所生,在史料中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朱棣登基后,担任中军都督佥事一职,并在永乐十四年因病去世。
四子徐增寿
徐家一共出了两个公爵,除了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外,徐增寿也被封为定国公。
不过,徐增寿的定国公,是拿生命换来的,在朱棣起兵后,徐增寿选择了与大哥徐辉祖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坚定地站在了朱棣这一方。
包括在朱棣起兵期间,徐增寿就多次向朱棣传递京城的消息,并且,在朱棣的三个儿子,也就是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几乎被扣在北京当人质时,正是徐增寿的帮助,这三兄弟才得以脱身。
但徐增寿的举动,惹得建文帝大怒,最终,建文帝将其斩杀在朝堂之上,相比于朱棣只是将徐辉祖幽禁,朱允炆这一点做的确实不太厚道。
朱棣登基后,对自己这个小舅子的死十分悲痛,不仅将其进封定国公,还让其子徐景昌继承爵位,且世袭罔替。
徐增寿的定国公,一共传了九代,第九代定国公徐允祯,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后,由于其坚持抵抗且不愿投降,最终被大顺士兵杀害,与末代魏国公投诚满清相比,定国公一脉就显得更为壮烈一些。
徐达的女儿
徐达一共有四个女儿,除三女是侧室所生,其余的女儿均是正室所生。
长女徐皇后
徐皇后名为徐妙云(一说为徐仪华),自幼天资聪颖,并极爱读书,待嫁闺中时,就有”女诸生“的称号,深得徐达的喜爱。
在其十二岁时,便被选入宫中,侍奉马皇后,并在这期间,结识了还是燕王的朱棣,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其被册封为燕王妃,与朱棣完婚。
徐皇后共为朱棣生下三子四女,包括朱高炽、朱高煦,均是徐皇后所生。
由于朱棣的登基,所以从血缘关系上来讲,自明仁宗朱高炽开始,一直到崇祯帝朱由检,都可以算得上是徐达的后人,毕竟徐达还是朱高炽的亲姥爷。
次女、三女、四女
徐达的次女徐妙清,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桂,而三女徐妙锦,据说朱棣十分喜欢,有意纳其为妃,却被徐妙锦拒绝,最终出家为尼,四女则在史料中并未记载其名姓。
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2016年前后,江苏省如东县的一位77岁的老人,找到当地媒体,自称他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后人,并出示了他耗时十年编撰而成的《徐氏宗谱》。
这位老人名叫徐永德,是如东县的一位退休老教师,据他所讲,他是徐达的第22代传人,其祖上,按照宗谱显示,是徐达的一个孙子。
不过,宗谱上尊称这位先祖为““贵八公”,至于是徐达哪个儿子之后,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这位“贵八公”,曾经在建文帝朱允炆手下效力,并在南京城破后,由于害怕朱棣诛杀,因此带着全家一路逃亡至江苏如东。
如今在江苏如东,徐姓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姓,这位徐永德老人,也是在退休之后,凭借一己之力,走遍全国多个地区,收集整理了自己的族谱,并公之于众。
除了江苏如东之外,包括江苏省的江阴、泰兴等地,都有多个以“徐”命名的村镇,这些地方据考证,都与徐达的后人有一定的关系。
甚至包括湖南、安徽、河南几个省份,类似于“徐家庄”、“徐家村”这样的地名也为数不少,并且,在当地都有关于徐达后人的说法。
还有一个更为有意思的说法,说日本的冈村宁次,也是徐达的后人,这个说法是在他的回忆录中被提及,他称自己的祖上是徐达一个名为徐青山的后人,明朝灭亡时,此人隐姓埋名,逃亡到日本,并在当地定居,不过这种说法只是出自于冈村宁次自己口中,实际上无从考证,因此不值得相信。
小结:
作为大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的一生与朱元璋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包括他的家族,也和明朝的兴衰紧密相连,而一门出了两个国公,也是在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殊荣,只不过两个末代国公却相去甚远,经过满清一朝以及近代,徐达的后人已经遍布各地,多个地区均有徐达后人的说法,不过究竟真假程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尸骨多少年腐烂?
人死后为什么会腐烂,而活着却没事?尸骨多久腐烂,腐烂中的各种现象?保存最久最完整的古尸是谁?本篇将为你揭示这些谜底。。。(内容可能造成不适,胆小或吃饭时慎看)
在我家乡的小学后面有一片土岗,土岗上长满了大树,村里人都说那里是乱葬岗,以前是扔死人的地方,听说很多学校都会建在类似的地方。
有雾的树林
一次我和同学在树林里抓“花大姐”(斑衣蜡蝉),在一个泥土被雨水冲开的沟壑里裸露着横七竖八的树根,有一个树根下面压一个白白的东西,我们仔细一看是个骷髅头,一半在树根下面,一半露在外面。
骷髅头顶不知道被什么打破了,里面还有蛆虫在爬。那时候也不知道害怕,还想要把骷髅扒出来拿去吓唬同学。就在挖时被路过的长辈发现,把我们一帮人给骂散了,之后被大人警告后就没再去那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尸骨。
骷髅
人为什么死后会腐烂,而活着却没事?人之所以会腐烂,是因为身体上的细菌分解造成的,细菌会在人死后将尸体一步一步地吞噬干净。
细菌
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的细菌,各种好的坏的不计其数,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有着强大的免疫系统会去对付这些细菌。
免疫系统由身体内的器官和细胞等组成,细胞则不断地繁殖更新。免疫系统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弃物,清理免疫细胞和细菌病毒的战场,清除废物,让身体保持健康活力。
免疫系统就是身体的防线,一旦发现有不好的细菌病毒这样的入侵者,就会杀无赦。
人死后,身体停摆,细胞缺氧,免疫系统崩溃,这个时候各种细菌开始肆意繁殖,趁火打劫,肌体组织受到细菌和各种酶的啃噬,直到将尸体啃噬的一干二净。
尸体腐烂的时间条件尸体腐败主要是细菌作用的结果,而细菌繁殖发育的最好条件,是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环境温度在25~30℃时,最适宜于细菌的繁殖,尸体腐败进展迅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不适宜细菌的繁殖,在温度低于0℃或高于50~60℃时,细菌繁殖停止,尸体腐败变慢或停止。尸体中水分含量70%时,适宜于细菌繁殖,尸体腐败最易进行,而过于干燥放过于湿润的环境,都可使尸体腐败变缓,甚至停止。在露天尸体腐败通常是在死后的第24小时或第48小时、72小时才开始出现,首先体内大量细菌会开始分解内脏。在一周左右,人体各种组织会被细菌和蛆虫消耗得所剩无几,身体开始露出白骨,随后最多只需一个月,尸体就可以完全白骨化。
露天环境尸体腐败较快,而水中的尸体腐败较慢,埋在地下的尸体则更慢。有人实验,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尸体在空气中腐败1周的程度,相当于水中腐败2周,土内腐败8周的程度。
封棺入土的遗体,因为隔绝了外界的空气和蛆虫,腐败速度就会慢许多,一般需要两三年才会变成白骨。
干燥、冷冻或密封的环境,可保存几百年、上千年,甚至几千年。
各种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尸体腐烂的各种现象尸体腐烂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出现腹部膨胀、腐败绿斑、口鼻流出血水、腐败血管网、腐败水泡、腐败巨人观、软组织液化等现象,而法医就是根据这些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尸体腐烂程度现象
中国发掘保存最早的古尸--死于胃穿孔的凤凰山西汉男尸经过考古钻探,在湖北荆州凤凰山发现了大量秦和西汉时期的古墓,数量多达180多座,埋葬的大都是秦汉时期的王公贵族。
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对凤凰山墓群中的168号西汉墓进行了考古挖掘,在墓中发掘了大量古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
考古现场
根据墓中出土的竹牍记载,这具古尸下葬时间为公元前167年,西汉文帝十三年。古尸名为“遂”,江陵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爵位为五大夫,死亡年龄约60岁,距出土时已有2142年,要早于比较有名的马王堆古尸。
古尸被挖掘出来后,考古学家触摸其皮肤发现仍有弹性,后来古尸被紧急送到荆山卫校,进行保存解剖。
西汉男尸解剖
经观察测量,古尸外形基本完整,身长1.66米,体重52.5公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
经过研究发现,遂死于胃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同时发现他身上还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血吸虫病、胆石症、胃溃疡等多种疾病。
存于博物馆的西汉男尸
解剖完后,按照国家文物局决定实行就地保护,古尸就一直留在了荆州博物馆。古尸的内脏全部被运到武汉,放在武忠弼的解剖室内进行科学研究。
根据学者的研究,这具古尸得以保存完好的原因主要是深埋、密封和棺液的防腐作用。
如今,在荆州博物馆中,“遂”静静地躺在专门定制的有机玻璃棺材中,每天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接受着人们惊奇探询的目光。
荆州博物馆
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东方睡美人”辛追夫人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具震惊世界的女尸,遗体历经2000多年不腐,出土时全身柔软有弹性,犹如鲜尸一般。这具遗体就是鼎鼎大名的“东方睡美人”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复原蜡像
1972年1月,经国家层层审批,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专家组,对马王堆地区展开了大面积的发掘。除了挖掘出大量的珍贵文物外,墓中更出土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其全身皮肤光滑具有弹性,毫无腐朽的痕迹。因为墓中出土的印信上刻有“辛追”二字,因此取名为“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复原概述图
辛追夫人的遗体形态完整,全身上下毛发尚在,甚至连指纹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肌肉、关节部分也可以完整活动,被誉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辛追的尸体出土时,全身裹着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因为考古人员没做什么保护措施,加上包裹着的衣物太厚经过一周左右才剥离完毕。等到发现辛追栩栩如生的尸体时,已恶化了尸体的保存情况。
此图为连云港汉代女尸凌惠平
由于先前条件所困和没有保护意识,约一年后才象征地为遗体制造了一口玻璃棺。而遗体还被送往全国各地展览,往往直接就摆在桌子上露天展示,没任何的防护,群众甚至可以随便触摸,结果使保存情况极度恶化,让原先栩栩如生的尸体变得不堪入目,毁坏十分严重。
辛追夫人
直到2003年,才将辛追遗体安置到湖南省博物馆的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