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 15,歼15和超级大黄蜂性能谁好一些?
从目前三款舰载机的状态来看,航电配置最先进的是F/A-18E/F“超级大黄蜂”,歼15相比F/A-18E/F具有载弹量大、作战半径大以及机动能力上的优势,而俄罗斯海军的苏33已经没有几架了,而且不再进行升级改进,所以苏33综合来看是三款舰载机中最差劲的。
舰载机跟陆基战斗机一样,有轻、中、重型之分,通常意义上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0吨才算是重型机,美国海军的F/A-18早期型号只是一款中型舰载机,发展到F/A-18E/F后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29吨,已经算是一架准重型舰载机,不过与苏33和歼15这样的标准重型舰载机相比,F/A-18E/F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不及。
苏33舰载机最大起飞重量33吨,最大载弹量6.5吨,拥有1100千米的作战半径,我国歼15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与苏33差不多,但歼15机身采用了部分复合材料减轻了机体自重,相应地歼15的载弹量要比苏33高一些,另外歼15的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F/A-18E/F拥有8吨的理论载弹量,但其作战时通常需要挂载几个副油箱,不然其作战半径甚至不到800公里,因此其实际载弹量也就在6吨左右。
此外,F/A-18E/F的定位是战斗攻击机,F/A-18E/F这个名字中的A指的就是攻击机的意思,因此其机动能力算不上优秀,F/A-18E/F的最大过载只有7.5个G,而歼15和苏33能达到8个G以上。还有一点就是F/A-18E/F毕竟是中型机改重型机,其搭载的两台F414只是一款中推发动机,动力不如苏33和歼15。由中型改为重型的F/A-18E/F,其本身的硬件性能是不如苏33和歼15的,但F/A-18E/F的航电配置就比较突出了。
苏33最大的问题是现在已经不再进行升级,等最后这几架退役后俄罗斯海军的舰载机将全部是米格29K,苏33目前搭载的是NO11M脉冲多普勒雷达,我国歼15舰载机使用的同样是一台机械扫描脉冲多普勒雷达,不过歼15具备后发优势,其雷达性能要超过苏33,而F/A-18E/F目前使用的是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这部雷达会给F/A-18E/F在超视距空战中带来优势,此外F/A-18E/F机体进行了隐身处理,机体表面涂有吸波涂层,其RCS不到1.5平方米,这一点也是一个空战优势。
不过,我国歼15是2012年才服役的新型舰载机,目前的歼15只是基本型,接下来歼15必定会进行改进,比如为003航母准备的歼15T,航电雷达进行全新升级后,会在整体上对F/A-18E/F形成优势,而这样对航电系统的升级对我国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歼15是中国独立研究的吗?
歼15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机,用独立研究表述不太恰当,因为研发初期详细研究过乌克兰保存的T-10K-3验证机。▲歼15滑跃起飞瞬间
歼15研发起步于21世纪初,研究过用歼8作为验证机,后因低速性能不佳放弃,最终选定以国产歼11为蓝本,借鉴乌克兰保存的T-10K-3验证机,进行全新设计而来。是我国第一个全数字化设计飞机。▲我国曾研究用歼8作为舰载机验证机
歼15机长22.28m,翼展15m,机高5.92m,拥有12个武器外挂架,可挂载空空导弹、空舰导弹、火箭弹以及航空炸弹等多种武器装备,装备两台大推力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2.5吨,着舰重量22.5吨-24.5吨之间,最大飞行速度2.4M,实用升限2万米,作战航程3500公里。▲歼15总设计师孙聪
歼15采用全数字化操纵系统、综合航电屏显,信息化水平较高,研制过程中取得了10类200多项技术突破,创造了国内三代机研制记录。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优化气动布局,提高低速可操纵性歼15基本沿用了歼11优秀的气动布局,为了解决舰载机着舰速度比陆基飞机要小的问题,歼15对歼11原有气动布局进行改进。▲歼15气动布局改进方面较为明显
一、歼15增加了一对鸭翼式前翼,有效的提升飞机升阻比,改善飞机低速飞行品质。
二、增大机翼面积可有效的增加飞机翼面升力,增强舰载机短距离起飞能力,更适合滑跃式起飞方式。
三、歼15增升装置无论是面积还是可偏转角度都大幅度增加,充分的改善了飞机低速下的可操纵性,有利于舰载机安全着舰。
新技术运用,大幅提升飞机载荷歼15研制同时,我国攻克了3D金属打印电子束沉快速成型技术,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为歼15减重制造作出突出贡献。▲向为歼15事业献出生命的罗阳致敬
使用3D金属打印技术,有效的缩短了零部件只要时间,大幅度的降低了机体零部件的重量,强化了机体结构强度。歼15的机体结构重量比降到了28%左右,通常飞机机构重量比一般在30%左右。
其次,歼15首次安装了智能螺栓。飞机各连接部由上万个螺栓固定连接,关乎着飞机的安全性能。新型智能螺栓每一颗都带有传感器,可以准确的测量螺栓承受载荷,通过光纤传输到航电系统,有效的提升了飞机的安全性和大幅度的降低了重量。
官方消息称,歼31的飞机结构重量比已经降低到26.8%,这主要得益于3D打印技术和智能螺栓等“黑科技”的广泛运用,我国歼20等战机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大幅度提升飞机载荷能力。
起落架、拦阻钩皆由我国自主全新设计起落架是飞机上舰首要解决的问题,相比陆基飞机,舰载机对于起落架的抗压强度要求高出近10倍,舰载机着舰时强大的惯性、飞机重量全都压在起落架上,起落架的性能决定着舰载机能否着舰。▲歼15起落架是我国全新设计的
歼15起落架和拦阻钩皆由我国经过上万次试验改进而来,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我国在之前毫无获取途径以及经验可寻。
由此看来,歼15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款第三代舰载机,虽然借鉴了乌克兰保存的T-10K-3验证机,但包括机载设备、制造工艺、折叠机翼技术、大推力发动机、起落架以及拦阻钩在内的核心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歼15服役已经7个年头,已延伸出了电子战型号、空中伙伴加油机型号;在下一代隐形舰载机大批量入列以前,将是我国航母编队的核心装备。我们的J15战机相当于美国哪个型号战机的水平?
假军迷太多,还一台F22顶100台SU33,多亏有了互联网,让某些人看点皮毛消息就装懂。第一,这是美国人自己说的。第二,武器是上战场用来打仗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就拿老美的F15来说,它当时简直就是全身最先进的高科技,哪怕是它的座椅。 可老苏的苏27呢,甚至有些部件用的还是电子管,可造出来的战机整体战斗力和老美的不相上下,各有特色。最后,老美一直在前头牵着各国鼻子跑,向大家展示着说这是下一代主力武器,下下一代主力武器的标准是这个样子滴。看看各国现在谁还信他那套,武器研发要符合自己未来的战争环境和战斗需要,欧洲的三代半具备了某些四代机的特征,他们的四代机也会是这个思路,美国人要全球进攻,要主动进攻,他搞大航程的隐形机,你跟着凑什么热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有目的的研发适合我们的技术,借鉴美国的,比如隐形,但也不是全借鉴。 F117出来的时候老美怎么说?和现在还不是一套话么?完全隐形的战机无敌啦,随意突防啦。可他现在怎么把F22的隐身性降低了?还不是根据实际需要,完全隐形使F117放弃了机动性,而实际上所谓的完全隐形也是做不到,还是会被发现的,所以只要拥有一定的隐形能够使自己达到突袭的目的,进攻具备足够的突然性就可以。 所谓完全隐形只不过稍微增加点隐蔽时间罢了。加入我们当初跟风耗巨资研发隐形技术,可最后发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达到超级隐身,现实情况下我们手头还没有可用的装备,那是何等被动。所以如果说我们的实际作战水平的话十年应该能够赶上的差不多了,如果说技术的话可能要久些,但也不一定,毕竟歼十的最大意义就是我国航空工业的腾飞,真正进入先进行列了。
歼15在短跑道起飞满油情况下能携带多少吨弹药?
歼15舰载机是在苏27的基础上改进来的,中国的歼15虽然是从乌克兰获得的T10原型机,但是本质上还是苏27的改进型舰载机。作为舰载机,其相对于苏27最大的改进是加装了一对鸭翼,同时增大了机翼面积,这两方面的改进都是为了提高低速性能下战机的升力,因为歼15战机本身是在航母上起飞的,其最远的起飞助跑距离仅仅只有195米。怎么样快速的起飞是舰载机面临的首要问题。至于说到载弹量,则是其次要考虑的问题。那么歼15在航母上起飞的前提下载弹量到底怎样?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歼15因为是在滑跃甲板的航母上起飞,其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很小呢?
苏33的航母起飞载弹量是怎样的?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已经放弃了苏33这种重型舰载机的使用,转而使用中型机的米格29作为新的舰载机。军迷因此判定我们的中型舰载机歼15也是一款并不优秀的舰载机,其判断的依据正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无法满油满弹起飞,那么歼15具体载弹量是怎样的?这个似乎没有公开的数据,我们只能通过前苏联时期苏33舰载机的挂载能力,从而对其进行管中窥豹,窥测一下歼15的具体性能如何。在这里首先说明一下,舰载机在航母上是不是能够顺利起飞,主要看的是飞机在离舰的一瞬间能不能在尽量小的下沉距离下重新起飞。飞机因为助飞距离很短,那么载弹量和载油量一旦超过一定的极限,即便是美国的弹射型航母舰载机依然会因为速度太低而掉到海里的情况出现!而实际上即便是美国的超级大黄蜂舰载机依然存在离舰之后下沉的情况,只是下沉的距离较短而已。而苏33舰载机的下沉幅度同样的跟其挂载重量和燃油携带量有关。飞机本身的空重仅有18吨多点,如果不携带燃油和弹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携带的多了,很可能因为飞机离舰的一瞬间因为速度不够而掉高度,库兹涅佐夫航母和我国的辽宁舰以及山东见舰艏滑跃甲板距离海面的高度是25米,也就是说,只要舰载机在起飞之后掉的高度不过这个距离就可以飞起来的话,就不会掉到海里去。那么具体到短距起飞点和长距离起飞点苏33可以接受的极限起飞重量多少呢?根据俄罗斯已经解密的前苏联关于苏33舰载机在短距起飞点和长距起飞点的数据。在105米短距起飞点起飞的苏33,最大起飞重量在25吨,26.5吨,28.5吨以及31.5吨三个起飞重量的测试全都顺利起飞了。即便是在短距起飞点上起飞的苏33,也可以以最大31.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这也就解释了我国山东见舰上歼15舰载机满挂载4枚反舰导弹和4枚空空导弹的挂载方案的合理性了。如果苏33在短距起飞点可以顺利起飞的话,意味着,苏33舰载机具备最大13吨的燃油弹药携带量,这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包括超级大黄蜂之外的所有舰载机的挂载能力了。那么前苏联时期实验的苏33舰载机在不同起飞重量下的最大掉高度是多少呢?首先是25吨短距起飞点的数据,此时的苏33舰载机携带燃油4.5吨,弹药1.5吨,大概也就是四中两近六枚空空导弹的载弹量。其离舰姿态稳定,没有任何下沉。不过苏33仅仅携带4.5吨燃油的话,其作战半径最多也就500公里,很显然不能达到航母的使用要求。在26.5吨挂载的前提下,机内燃油同比例增加到了6吨,这样可以保障舰载机拥有650公里的作战半径,此时的苏33在起飞离舰瞬间的姿态也非常稳定,和25吨最大起飞重量的前提下相比几乎没有任何高度下降,属于比较安全的起飞挂载。其次是重挂载条件下的28.5吨,此时的苏33允许携带的燃油数量达到了8.5吨,几乎达到其最大9吨燃油携带量,可以实现1000公里的最大作战半径,同样挂载6枚空空导弹的前提下,苏33舰载机具备在航母前方300公里至少巡航3个小时的能力,此时的苏33已经具备了和美国F14以及超级大黄蜂弹射起飞条件下同样的作战效能。而此时苏33在航母上短距离滑跃起飞的时候,基本上还属于安全可控的范围,虽然离舰瞬间高度有下降,但是可以顺利起飞,也因此,前苏联得出结论,在短距起飞点起飞的苏33最佳起飞重量是28.5吨。而对于短距起飞点的极限测试还没有终止,苏联人又将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了31.5吨,这个重量即将达到了33吨的苏33最大起飞重量了。这一苏33无论是机内燃油还是外部挂载能力,都超过了美国的超级大黄蜂舰载机。这样的起飞重量在飞机离舰的瞬间飞行姿态已经很不稳定了,在离舰之后飞机下降高度达到了20米,基本上还有5米就要掉到海里了,虽然这样的挂载依然能够起飞,但是在短距起飞点起飞舰载机已经非常危险了。以上这几个重量试飞基本上都是在105米短距离起飞点的数据,而在长距离195米起飞点,苏联实验结果显示,苏33在以3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时,其离舰姿态基本上跟短距起飞点25吨的起飞姿态类似,飞机离舰瞬间不但没有下沉,而且飞机安全可控,也就是说,苏33具备在滑跃航母上以33吨最大起飞重量起飞的基础。从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苏33在前苏联时期已经实现了航母上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苏33的能力,苏33舰载机也并非外界议论的那样因为采用滑跃起飞方式,不能满油满弹起飞的错误结论!既然苏33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的歼15呢?歼15虽然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起飞性能超过苏33.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发展弹射型航母呢?歼15相比于苏33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飞机因为大量复合材料的使用得到了大幅度的减重。但是歼15相比苏33更大的改进是航空电子设备,这导致歼15使用复合材料减掉的重量又在航电设备上加上来了,不过歼15即便如此,依然比苏33的重量稍轻。依照目前公开的信息,我们的歼15应该采用的动力系统依然是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跟苏33相比没有本质的提升,所以歼15在山东舰和辽宁舰上的起飞性能虽然相比苏33略有提高,但是并没有本质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依照苏33舰载机的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出,歼15在近距离起飞点的最大起飞重量依然不超过29吨,而在195米重载起飞位置可以实现3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歼15的机内燃油携带量是9吨,在轻载起飞位置以28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起飞的时候,歼15可以携带6吨燃油和4吨弹药,这样的挂载能力可以考虑携带6枚以上的空空导弹或者2枚空射型反舰导弹遂行对海打击任务。而6吨的燃油携带量可以保障歼15具备最远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而在重载起飞位置,歼15的最大起飞重量几乎没有了限制,虽然达不到陆地机场的起飞自如性操作,但是已经完全实现了最大重量33吨的起飞,此时的歼15舰载机完全化身为了世界最强舰载机。不受任何限制。上面我们看到苏33的实现数据推测出的歼15的起飞和武器油料的携带能力我们发现,我国山东舰和辽宁舰以歼15为舰载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那么既然弹射型航母足够满足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了,我们为何还要发展弹射型航母呢?想必这个问题大多数读者看到这里都是心存疑虑的。以上我们仅仅讨论了舰载机的起飞性能,但是我们并没有考虑航母作战能力的问题。现代海战,信息第一,作战第二。对于航母战斗群战力发挥最重要的是预警机。尤其是固定翼预警机的存在与否几乎决定了海空战争的胜利与否。而滑跃型航母是无法起飞固定翼预警机的,这是目前需要发展弹射型航母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另外,滑跃型航母上虽然可以重载起降歼15舰载机,但是因为只有一个重载起飞位置,势必在飞机的出动效率上跟美国四条弹射器的飞机出动效率没有可比性。如果歼15全部要从195米重载起飞位置起飞,要完成14架飞机的起飞编队,最少需要30分钟的时间。而美国的弹射型航母只需要8分钟就可以完成同等数量的超级大黄蜂起飞。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十多分钟的时间或许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所以说为了出动效率考虑,也需要发展弹射型航母!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歼15舰载机还是比较保守的设计,发动机采用的依然是俄制AL31,机载雷达依然采用的是机扫雷达。比如我们熟知的涡扇10C发动机以及更加先进的相控阵雷达都没有安装,而这些先进的动力和电子设备主要安装在歼16上。将来我国的歼15战机的起飞性能和作战能力还有提高的基础,至少在未来可以将安装在歼16上的成熟产品移植到歼15上来,届时,歼15的最大动力至少提高2吨以上,探测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也将更强,说不定升级之后的歼15即便是在短距起飞点上,也可以以30吨以上的最大起飞重量起飞。届时,歼15作为全世界唯一的重型舰载机战力也将得到彻底的发挥,我国的滑跃型航母战力也将得到质的提高,达到弹射型航母战力的70%以上,将来可以考虑和弹射型航母形成双航母编队,以弹射型航母上的预警机作为指挥平台,我们的滑跃型航母的短板将会被彻底补齐!为什么歼十五上会有宝马标志?
那个并不是宝马,类似于宝马的四分圆形标志是试验机所使用的。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验的飞机会以显眼的黄色涂装和特殊标识出现。由于试验机的很多设备不同于常规战斗机,单纯依靠编号区分很容易导致地勤人员的错误整修和部件装备。
有些试验机是需要搭载某些特定设备进行实验,或者缺少了部分子系统部件。有些装备了不一样的发动机。相比于机库中的其他战机,黄色涂装带有四分圆形标志的试验机非常容易区分。
其实飞机涂装还有很有意思的事情。现代舰载机中,一般飞行员的数量要明显多于飞机数量。12架单座战斗机一般配置有18名飞行员,双座则一般有36名飞行员。多出来的飞行员是为了进行替补,在必要时替换疲劳的飞行员执行任务。除了中队指挥官,一般不会有确定的座机。在2组飞行员共用的飞机上,一般情况下会在特定一侧进行战绩涂装。如果有了轰炸任务战绩或者击落战绩,两名飞行员的战绩会被分别标志在飞机两侧。
其实,地勤人员也有机会在飞机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每架飞机的地勤人员可以将标志留在飞机起落架挡板上。一般停留在地面的飞机,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地勤人员的标志。
不同于各种花里胡哨的涂装,这些涂装除了起到辨识作用外,还可以在不增加暴露危险情况下提升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