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原因,巴以千年恩怨?
因为巴勒斯坦地区人稠地狭,水资源奇缺,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地矛盾极为突出,所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像与生俱来的天敌,为争夺在该地的生存空间和主导权,彼此争斗了千年之久。一千多年前,希伯来人(犹太人的祖先)在和巴勒斯坦人的斗争中落在下分,逐渐被逐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浪到世界各地。1946年时国联托管英国具体管辖下的巴勒斯坦地区,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当时绝大部分土地归巴勒斯坦人,犹太人星星点点地控制约6%的巴勒斯坦土地。以后的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的决议,此时犹太人已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人数达到约60.8万,巴勒斯坦人则为122.2万。根据“巴以分治”决议,“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地区的56%;“巴勒斯坦国”面积为1.115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地区的43%;面积约17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当时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拒绝联合国“巴以分治”决议的主要原因,就是一年前还不具任何建国可能性且人口远少于巴勒斯坦人的犹太人获得大部分地盘,且“巴勒斯坦国”还被分成互不相连的几块。在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中,巴勒斯坦人的领土不断遭到以色列蚕食,面积不断缩小,以色列通过多次对巴勒斯坦人的打击,又控制了巴勒斯坦人“名义”上22%土地的一半以上,以色列的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地区的93%;巴勒斯坦人通过与以色列的艰苦和谈,陆续收回了仅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这些土地是150多块大大小小几乎互不连接的地块,平均每个地块面积只有13-14平方公里,且巴勒斯坦人只能在这些地块上实行有限自治,只有民事管理权。通过以上事例说明,在美国的怂恿下,强势的以色列占领全部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巴以双方实现和解将只是一个美妙的幻影,巴以恩怨也成了不可化解的死结。
巴以激烈冲突的背后是伊朗主动出击以色列吗?
首先,关于这此加沙冲突是伊朗代理人行动的论断出自美国,美国方面还为此在中东增派了一直航母战队群和轰炸机打击编队。
但美国方面的情报,是来自以色列。是以色列情报机构给美国表示,其截获情报显示近期伊朗将在中东多地对美国的军事基地和盟友发动主动的袭击行动,以报复美国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
实际上以色列是最希望美国能够把伊朗压在地上摩擦的,所以以色列方面的情报是否属实,是否具有夸大的成分,这就值得商榷了。在伊朗问题上,以色列有夸大说辞的记录。在美国要退出伊朗核协议之前,以色列方面为了促使美国下定决心,于是对外宣称以色列拥有伊朗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违反伊朗核协议的资料。但以色列披露的资料,实际上是伊朗核协议签订之前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记录。
连美国中情局后来也表示,自签订伊朗核协议之后,迄今为止伊朗并没有违反核协议。
所以以色列的话也不能全信。
但是否这次加沙袭击真有伊朗的色彩呢,应该有,因为事件发生的时间过于蹊跷。5月2日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豁免权到期,5月3日美国对伊朗核工业进行制裁。5月5日,加沙冲突发生。
实际上中评倒觉得这是哈马斯自己内部擅自决定打击以色列以报复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整个事件并非是伊朗决策。
因为伊朗方面虽然也有警告美国和以色列的心思,但真正要实施,实际上伊朗有更好的代理人选择。黎巴嫩真主党是其中首先,也更能警示以色列。
之所以哈马斯自己跳出来其伊朗出头,是因为哈马斯需要向伊朗示忠。实际上哈马斯并非一直都和伊朗是盟友。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哈马斯误判了形式,投入了沙特阵营,将一直以来最支持自己的两个国家——伊朗、叙利亚给卖了,甚至哈马斯还派遣部队进入叙利亚参加对巴沙尔政府的战争。
哈马斯因此和伊朗的关系陷入低潮,直到2016年左右,举步维艰的哈马斯才认识到只有伊朗才会真心实意的向其资助武器,于是又悄悄和伊朗开始接触。
2017年随着哈马斯高层对伊朗的访问,哈马斯和伊朗的关系恢复正常,伊朗也答应将持续支持哈马斯,但实际上这两年来很少听到伊朗向哈马斯提供援助的消息。
哈马斯和伊朗之间有过这么一个转折,哈马斯实际上需要对伊朗效忠,以换取伊朗提供援助。为什么现在很少关注巴以冲突?
泻药,
只能说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多的集中在ISIS和叙利亚内战上,而曾经的巴以局势已经退居次席。为什么这样说,很大程度上在于最近这几年相比巴以局势的小摩擦冲突,叙利亚内战和围剿ISIS都是中东局势走向的重大问题,为此北约和俄罗斯都在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都不希望在这个中东博弈战场上落到下风。
但是最近的战事上明显的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现了不利的情况,叙利亚政府军不断的挫败反对派和境内的ISIS, ISIS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已经被打压殆尽,这对于美国而言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好事在于对于战争的投入可以缓口气;坏事在于中东的现有的太平是毛子占到了更多的利益;为此,美国就必须在弄出些响动来给该地区继续增加不稳定因素,于是乎,美国就把之前退居次席的巴以问题再次拉上了台面。
归根究底这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中东的博弈,而这些中东小国只是他们用来博弈的棋子。
欢迎讨论。
难道美国才是爆发冲突的幕后黑手?
幕后黑手就是美国呀!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局势本来在2017年前有所缓和,可是美国就是看不惯巴以和解,所以,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底公开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在2018年将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圣城耶路撒冷,此举遭到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
不但如此,特朗普还协迫其它国家也将驻以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据环球网报道,2020年9月4日,在美国的推动下,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签署了一项旨在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协议。当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字现场,特朗普竟擅自同时宣布塞尔维亚将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双方都有争议)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区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的圣地。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目前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但为了避免激化巴以矛盾,多数国家都将驻以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美国先前驻以大使馆也设在特拉维夫。
特朗普宣布将美国驻以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后,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巴以矛盾骤然紧张和激化,最终演变为近两周的火箭弹相互攻击。
因此说,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就是美国!
△特朗普宣布以色列首都是耶路撒冷
巴以冲突文学短评?
巴以冲突文学是一种关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长期冲突的文学流派。这类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历史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手法描绘战争、暴力、压迫、歧视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巴以冲突文学短评:
1. 《辛酸的果实》(The Cider House Rules) - John Irving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美国医生在巴勒斯坦的经历,展示了巴以冲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作者以幽默、讽刺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家庭、信仰等主题,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2. 《我的应许之地》(My Promised Land) - Abraham Verghese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印度医生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工作经历。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巴以冲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摧残,以及他们如何在战火中求生存、求和平的故事。
3. 《沙堡》(Sand Castle) - Richard Bausch
这部短篇小说集以女性视角关注巴以冲突,通过一系列短篇故事展示了战争对女性生活的影响。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使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鸽子与蛇》(The Pigeon and the Snake) - Amos Oz
这部小说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巴以冲突的故事。作者通过鸽子和蛇的对话,探讨了战争、和平、信仰等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类在战争中的角色和责任。
5. 《沉默的年代》(The Silent Years) - Yossi Banai
这部小说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初期的历史。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描绘,展示了巴以冲突的根源和发展过程,使读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