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枪击案,有人说芝加哥枪击案频发?
就在昨天,看着芝加哥的朋友晒出的一年一度的芝加哥飞行表演 air show, 美不胜收,让我怀念风城最美的夏季。
然而,世上没有尽善尽美。我和先生聊着:自从我们搬离后,芝加哥的枪击事件越来越多,还是离开得好,尽管没有完全太平的天下。
在北卡时,我们所住的社区是全美有名的低犯罪区,刚搬到芝加哥时还真不习惯,晚上经常被警车鸣叫声吵醒,即使住在最有名的芝加哥大学旁边。 我带女儿经常步行去社区图书馆,仅两个街区的路,一次途中竟然捡到一只子弹,拿回家先生说没有爆炸的。捡到的地方离奥巴马家仅只隔一个街。
在芝加哥大学的校区内,大白天也发生过抢劫事件,就在玻璃图书馆边上------
这么著名的大学,难不成因为安全因素就不去上了?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曾经和朋友们多次谈到这个问题:
一、对的时间出行,最好结伴不少出事的留学生是半夜外出,而且是独行侠,尤其女生。再努力用功,也要将安全放在每一位。如果夜晚必须外出。也最好结伴。
二、对的地点,避免独行全家曾经大白天开车路过黑人区,我生怕车子出故障坏在那儿,我甚至不想朝街两边看,闲散的黑人青年无所事事,衣着怪异,神情冷漠,有时成群结队。
三、不上陌生人的车伊力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的北大留学女生张莹莹事件,就是在不安全的地方上了陌生人的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知识。
四、住在安全地段美国的社区概念很重要,不同的社区差异非常大。我们曾经住在多个不同的区,差距非常明显。以前住在芝大旁边,尽管名校边,但是近黑人区,警车常鸣。现在的区,多次早出晚归,大门车库大开,全家没有一把锁,没有一点事儿。也曾去过不少朋友家,出门车、家门都不锁。
不少留学生,包括张莹莹遇害,都是在便宜、不安全的区。
五、随身带20元零钱常去时,先生让我总是带些零钱,有些乞讨者,只是想要点小钱,不想要命,然而,如果没有可能会惹怒他们,导致灾难。
其实也不必过度担忧,芝加哥大学的校警非常给力,甚至晩上可以护送刚做完实验的学生回家。
芝加哥的黑帮闻名。然而,盗亦有道,很多枪战,只是黑帮内讧,不伤无辜。
想到这些,先写下,供大家参考。
更多作者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方立在加州
美国罪恶之都是哪个城市?
美国的三大罪恶之城分别是芝加哥,纽约,拉斯维加斯。
1.芝加哥
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不仅是重要的金融和科教都市,还是美国非常重要的工业城市,这里还有着“犯罪之城”的外号,每天这座城区的夜晚就充满着警民冲突、种族冲突、枪支犯罪和现实版的枪战,而这里还盛产黑帮,也让这里的公安人员甚为头疼,美国历史上黑手党教父阿尔卡彭就在这里统治长达数十年,因为如此“罪恶之城”、“谋杀之都”逐渐覆盖掉芝加哥的其他光环。
2.纽约
疫情期间,虽然纽约市的犯罪活动有所下降,是因为居家令降低了城市犯罪率,而现在因为政府逐渐放宽限制,使谋杀、枪击、入室盗窃案件逐渐增加,让罪犯慢慢恢复了工作,截止到四月底,谋杀率同比上涨了4%,而枪击事件也比去年增加了92%。
3.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是美国内华达州的最大城市,以赌博业为主的世界知名度假胜地之一和世界十大绝美旅行地之一,以其庞大的旅游、购物、度假产业而著名,拉斯维加斯花了1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小村庄变味了一个巨型旅游城市,虽有着“世界娱乐之都”和“结婚之都”的美称,可这里也是一个充满赌场、黑帮的城市,是美国的“犯罪天堂”。
如何看待美芝加哥经历血腥独立日?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个无悬念的必然的结果。在庆典开始前总统山上出现巨幅特总画像,标注着:12万人死亡,凶手!而特总的庆典讲话,却几乎不谈疫情,主要展示的立场是,要猛烈打击摧毁美国历史的暴徒,在庆典绚烂的烟花下面,涌动的是可怕暴力的戾气,酝酿的就是更激烈对立的暴力。在美国如此疯狂的疫情下,在民众平权诉求,演变成对体制抗争运动的风暴下,特总自己已经承认:“我们已经成为全世界笑柄”的国情下,举办这场规模盛大的充满戾气的庆典,本身就是在强烈的激化社会矛盾,继续更深刻的撕裂这个因种族歧视,而严重对立的社会。特总所说的摧毁美国历史的暴徒,指的就是那些推倒代表种族歧视的,美国历史上总统的雕像,反抗现任当局在弗洛伊德事件中,纵容种族歧视政策的民众,特总要猛烈打击这些“摧毁美国历史的暴徒”!这种立场表态被台下特总拥趸们高呼USA!SUA!SUA!力挺,而场外印第安人抗议这种没意义的庆典,要求特总归还被白人殖民者抢走的包括总统山在内的土地……。如此激烈对立的社会舆情就已经预示着,芝加哥这种枪击暴力趋势必然发生。这种枪击事件酿成的悲剧,无论如何都让人悲痛惋惜,77人受伤14人死亡,为了这种混蛋的种族对立,无辜受害,对每个家庭都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已经被疫情威胁侥幸还健康的躯体,在与世无争中毫无预警无缘无故的被伤害,这就是民主标杆人权卫士下的民众,必须承受的灾难?制造这种混蛋的种族对立,引爆这种事件的元凶是谁?谁应该对这种灾难,和美国疫情,很可能已经有几十万人死亡的更大灾难负责?我们虽然不是法官无权对此做出审判,但至少任何善良的心,都会有个公正的判断。但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就在自己的人民,在如此恐怖的灾难中煎熬的情况下,政府除了以暴力猛烈打击,反抗种族歧视的“暴徒”之外,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化解缓和内部矛盾,却处心积虑的调动军事量,继续挑战他国安全,制造国际紧张局势,还在毫无意义的到处争夺霸权,总统一边气急败坏的咆哮:我们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笑柄,下一句就是:“美国正经历最伟大的复兴”!谁能整明白这位特总是什么意识形态?
芝加哥女市长为何向特朗普飙粗口?
继黑人前总统奥巴马发声后,美国芝加哥非洲裔女市长洛里·莱特福特终于也气不过,炮轰特朗普,并向其爆粗口:“我也可以打个密语,我想对特朗普说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以字母F开头,以字母U结尾。”她不满的原因是特朗普“开抢就开枪”的表态。
据报道,在“黑人被跪死事件”发生后,特朗普并没有想着如何去给民众一个交代解释,反而在面对群众游行示威时,曾经表态说,“这些暴徒玷污了对乔治·弗洛伊德(死去的黑人名字)的纪念,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任何困难,我们都能控制局面,但一旦抢劫开始,射击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特朗普的关注点永远都没有放在这件事上,或许在他认为死了个黑人不值一提。他觉得民众即便暴动,也不敢跟军队作对,也就是过家家的游戏罢了。军队一到,这些暴徒临时成立的团体将土崩瓦解。特朗普的毫无悔意,毫无人情味的言论让在美国的黑人们大失所望,而女州长此番言论,也是抱着州长官位丢掉也要跟特朗普对着干,她说特朗普此举目的是为了两极分化,破坏敌方政府的稳定。煽动种族主义情绪。
女市长对特朗普爆粗口,是因为她觉得这起暴动背后有着特朗普的影子,含沙射影说特朗普破坏竞争对手的后方稳定。
看了相关报道后,不经细思极恐!特朗普在转移民众的视线,还有打击政治对手。美国黑人男子佛洛依德之死在全美引发了示威浪潮直至示威者攻击cnn,破坏cnn玻璃。而cnn位于亚特兰大,这里是特朗普的政治对手拜登的后方,今年美国的总统不出意外,就在特朗普跟拜登之间产生。如果是特朗普引导的话,那就是“借刀杀人”的感觉!
我们都清楚,由于特朗普的抗疫不利,或者说根本不重视,截止5月31号,导致有超过181万美国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累计死亡也快逼进11万!但民众始终没办法真的对抗政府,因为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还能接受,虽然他们内心肯定对特朗普不服气。古人有云,师出有名,特朗普抗疫不利,还不能作为暴动的理由。于是白人警察间接害了黑人这起事件就是导火索,引发全美大部分州的暴动,人们把特朗普执政以来所有收到的不公平待遇,歧视等等负面情绪都爆发出来。
但这次喷子特朗普却没有再乱咬,而是一反常态的退了两步,最多在特推上说了几句威胁示威者的干话。这里面大有文章,因为特朗普有理由甩锅个这个白人警察,最后把他拿出来平息民愤,自己又能避开抗疫不利的风波,何乐而不为?所以此时此刻他并没有站出来说什么。
同时为什么示威者不攻击BBC?众所周知,BBC的影响力不比CNN差,唯一能解释的就是CNN经常炮轰特朗普,而BBC还专门给特朗普出了纪录片。此举能将cnn弄完蛋就最好,但是至少能让其伤筋动骨,也算是特朗普的警告。
面对女市长的粗口,或许特朗普的内心旁白:反了反了,这是一个糟糕的黑人市长。军队,向芝加哥进攻!不少网友也在调侃,川建国是我党最优秀的卧底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从中立角度来说,现实世界人是有立场的,美国国家主体白人建立的,承受不黑人无限制繁衍,不产生价值,在富国家都会被拖垮,未来中国也可能会发生,成年世界当政者都是为民族利益相互计算,不得不提一句,日本驱逐黑人政策值得借鉴!
女市长正义直言,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美国高官都被特朗普洗脑了。相信一点。人性本善,政府如果作为的话,就不会产生美国这两天的暴乱,美国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情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导致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只需要一根火柴就能引爆!特朗普掌上明珠美国第一千金伊万卡?
伊万卡确实够粗心的。7月底向英国新当选首相约翰逊发出贺电时,将联合王国错拼成金斯顿,引起舆论的一致嘲笑。
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上周末,美国芝加哥发生一系列枪击案,造成7人死亡,52人受伤。最严重的一起发生地点应是芝加哥西部的道格拉斯公园,当时在公园内聚会的人群遭到枪击,7人受伤,1人伤势严重。伊万卡为此连发两条推文,第一条推文表达了对代顿市及芝加哥市两地接连发生枪击案的悲恸之情,倒没什么问题。第二条推文就不怎么样了,伊万卡把发生枪击案的公园说成了操场附近,而把一系列枪击案造成的伤亡结果,即7人死亡,52人受伤全都安在了这一次枪击案上。
这次,伊万卡可不仅仅只是粗心的问题了。这么大的枪击事件,震惊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而作为总统高级助理,竟然把发案地点和伤亡人数都搞混了,这又让美国民众怎么想?这实际上就说明伊万卡对枪击造成的惨案漠不关心,在推特上发推文表达的悲痛和哀伤让人看起来不真实,是虚情假意。
对此,芝加哥市长洛丽•莱特福特坐不住了,她抨击伊万卡说:伊万卡的推特完全是一种误导,她并不在乎这类暴力事件。这位女市长其实话说的很重,把伊万卡对惨案的漠不关心及不负责任的态度都给指明了,这让美国反对持枪的民众也纷纷批评伊万卡。
和上次拼写闹乌龙不一样,这次伊万卡把事情搞混应该是性质比较严重的错误。本来,伊万卡想通过发推文表达一下痛惜之情,同时也借以提高一下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不成想,伊万卡再次弄巧成拙,反倒让她一下子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结合伊万卡在大阪峰会上多次出现在各种场合,说了不少不得体的话,引起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不满和白眼,这说明伊万卡确实还不成熟,并且个性过于张扬。伊万卡也是快奔四十岁的人了,按说应该说话得体,举止稳重了。如果伊万卡再不注意这些细节,将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这对于志在从政甚至想当总统的她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