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老婆,当一个男人害怕失去一个女人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
男人真的害怕失去女人吗?除非他活的很窝囊,手里又没钱,这样的男人才知道珍惜身边的女人,害怕把女人踹了,打光棍。
别小看男人的心机,他比女人花的多
女人结婚就失去魅力了吗?
女人天生就是为魅力而生的,无论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还是三十八岁。也不分婚前和婚后,每个人生阶段有阶段独有的魅力!
首先结婚后的女人身材的比婚前女孩更圆润饱满,丰腴之美的魅力展现无遗!
小女孩婚前由于缺乏爱的滋润,就像二月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清新、紧致、苗条、鲜嫩,矜持的而又迫切的等待爱的光顾。结婚就像在乍暖还寒的早春,突然吹起的一阵暖流,吹醒了春意。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花开绽放,尽情展露自己的美。
在稳定的爱的滋润下,花苞静静的绽放孕育结籽。女人的性征再次发育。乳房比以前更丰满了,臀部也比以前更饱满圆润,更翘了。就像喝饱了水的一颗红豆,随时准备抽芽、萌发含韵藏情!又像清晨的露珠,敏感的轻轻一触碰就随之而动!又像夏日里的玫瑰,怒放不拘。又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炽烈热情,令人见之如冰雪消融。期待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
第二结婚后的女人心不再游离,步入专注,安定如铅。给男人安稳的归宿感。
每个女孩在婚前都有无数个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梦想。经常看到一个女孩静静守候在窗前,看着天空发呆,俄尔自言自语,俄尔莫名的发笑。那是她在憧憬自己的未来生活的甜蜜。或是为某一个心仪的男子痴痴挂念,抑或是为某一段心动的经历回味无穷!就像天空中游移不定的一片云,遥远而且美奂!
结婚之后的女人,得到了自己一生的归宿,自然珍爱视若掌中明珠,一刻不忍疏忽大意。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那种专注完全体现了女人娴静安然的魅力!让人一见生怜,再见心安!
”
从婚前不会做饭,经常点外卖,到婚后走出洞房的第二天清晨刹那之间就学会了持家过日子,贤惠安良!给男人感觉这个世界有她在的地方,无论天涯海角就是家的所在!
第三结婚后的女人,骨子里本有母性得到激发和释放,对生活更有爱心和信心。
鲁迅先生说过:女人骨子里有女儿性,有母性。这是上天赐予女人独有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母性的本质是无私奉献的爱。爱的付出是世界上最有感染力的魅力,她能让仇恨冰释,让痛苦安乐,让希望重生!
女人结婚后,在爱的滋润下,结晶自己生命的精华——怀孕产子。母性和母爱得到展示的机会,便一发不可收拾!由此及彼,由人及物,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对人事充满了爱心。自然也得到更多生活中美好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在漫长的岁月里川流不息,永无止境!
第四婚前的女孩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化妆打扮外在的形之美。婚后女人转向生活。蜕去外表的铅华,转向内在的人性质之美!
婚前的女人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园里,自在起舞,偶尔遇到自己喜欢的花朵就多停留几分钟,不喜欢的就一闪而过,来去自如。
婚后的女人一生只栖息在一朵——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最喜爱的最美的花。于是她就不再用心思去向外追逐寻觅,而是精心培育自己所独有的幸福!也不再煽动美丽的翅膀去面和花海互动,而是收起自己翅膀,收敛自己的容颜,留给她最爱的人珍藏。可能我们觉得婚后的女人不够惹眼,不够光彩照人。其实完全不是那样的,那是她把自己的美只留给一个人享用!从对他贴心的呵护,关爱,为他画一线娥眉,为他点一抹唇红。甚至给他在失望时一个鼓励的轻吻,一个轻柔的扣手,对他因为关心而流露出担忧的一颦眉,又释怀后的一浅笑。都远胜过粉黛的肤浅。这是从内而外的魅力的焕发!
婚姻终结了女人的少女时代,却开启了女人完美的年华。婚前的女人仅仅为人女,所以叫女孩儿,不管你年龄多大,你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婚后的女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在更多责任担负下的平台上自然就有了更多展示自我魅力的机会,从而自身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魅力也更加完美!(图片来源于网络,无意侵权,纯属娱乐,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怎样让父母支持自己的梦想?
我的选择,我的坚持
从北京到日本留学,再从日本回到北京,朱迅花了十年的时间走了一圈,现在又回到了原地。现在朱迅的上班地点变成了中央电视台,把自己归零后的朱迅开始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昔日的荣誉被她抛到了脑后。
十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朱迅在日本的十年没有看过一张中文报纸,几乎没有机会说中文,连与姐姐的日常交流都是用日语。刚刚回国进入中央电视台后,朱迅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说普通话,普通话不过关不仅阻碍了她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更影响到了主持的节目,那段时间经常挨领导的骂。深知中央电视台对主持人普通话的要求非常的高,朱迅不得不抓紧时间苦练普通话。凡事最怕认真二字,朱迅的认真努力,终于让她顺利通过了普通话这一关。练好普通话后,她在主持《正大综艺》和其他节目时受到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朱迅又回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舞台,既熟悉又陌生。这里的一切都和日本不同。在日本做主持人,稿子都是有提示牌的,而在中国则要求主持人脱稿,而且在节目中,主持人要更加灵活机动地适应主持的节目。这对朱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必须从头学起。朱迅为了能够快速地记住稿子,就利用休息时间背古文,在节目间隙背、在睡觉的时候背。看别人的节目,学习别人的经验,从自己的节目中找问题。天道酬勤,朱迅成为了《正大综艺》《周末喜相逢》《神州大舞台》等热播节目的主持人,2009年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她还获得了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这个坚强勇敢的朱迅又一次用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无悔的选择。她一直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期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优秀,期望今年的自己比去年进步了。朱迅从来不去比较自己与其他的主持人相比谁更优秀,她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好的自己。

2007年,命运跟朱迅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得过血管瘤、做过手术的她患上了甲状腺肿瘤。肿瘤可能会波及声带,这一切关乎朱迅的主持生涯。朱迅对命运的捉弄无限感慨。幸运的是,朱迅的肿瘤经检查是良性的,在家人的关爱下朱迅顺利地切除了肿瘤。

手术结束后仅20天,朱迅就忍不住开始工作。在台上的她谈笑风生,一下台,声音立刻变得微弱无力。录制节目时,还不时地询问自己的声音是否听起来正常。为了不影响自己主持节目的状态,朱迅甚至还擅自停用了几天药。
一个人的成功或许存在一些偶然性,但是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成功只会眷顾努力的人。朱迅是用自己的努力,在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幸福婚姻是心灵的港湾
朱迅从日本回到北京后,重新开始一步一步的努力,最后迎来了事业上的成功,在事业丰收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朱迅还做了两次“闪客”——闪电结婚、闪电生子。
朱迅的丈夫是《面对面》曾经的王牌主持王志,他们从认识到结婚只用了半年。朱迅最初见到王志是在电梯里看到他抱了一大摞带子上楼。在日本的朱迅曾经看到过王志主持的《东方时空》,突然见到他本人,不自觉地被这个师兄给吸引住了。

两个人正式开始交往是在中央电视台于“非典”之后举办的《我们众志成城》的晚会后,王志主动给朱迅打了第一个电话,故作镇定地说:“现在是非常时刻,所以想请你吃一顿非常的晚餐,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非常请求。”当听到朱迅轻快地回答了一声“好啊”,王志心里乐开了花,两个人开始了交往。

父亲的生病让朱迅下定决心要嫁给王志。2003年11月,朱迅的父亲患了结肠癌,而且可能会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老人家还有一个半月的生命。”朱迅听后手足无措,母亲也在一夜之间白了头,接到告急电话之后的王志乘飞机赶了回来,他找到名医为朱迅父亲做了第一次大手术。在王志的陪伴下,朱迅才设法平复自己慌乱的心,反过来去安慰更加慌乱的妈妈。

第二次手术时,朱迅要远行——赴阿根廷主持《正大综艺》的外景拍摄。她犹豫了,放心不下等待做手术的爸爸。王志安慰朱迅说:“放心吧,家里有我。”第二年的新年,朱迅父亲的手术终于成功了,家中的巨变,让这个自认为世间没有什么事不能应付的朱迅认识到,王志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王志与朱迅在老家低调结婚,婚后,王志和朱迅搬到了租来的新家——一个 40平方米的小屋。朱迅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又是幸福的,因为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可以嫁给自己爱的人。每次想起那个他们幸福的小屋,朱迅心里是满满的甜蜜。 一颗长久漂泊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不久,两人爱情的结晶——儿子王法出生了。儿子的出生让朱迅享受到了初为人母的幸福,也让她学会了耐心与宽容。

2007年年初,朱迅患了甲状腺肿瘤,忧心忡忡的朱迅住进了医院观察。小小年纪就懂事的王法竟双手合十,祈求神灵保佑妈妈。2007年5月朱迅准备手术,五一期间,朱迅还同董卿联手主持了第六届央视小品大赛,在决赛现场朱迅依旧谈笑风生,尽情展露女主持人的绰约风姿。
朱迅准备手术时,王志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在身边,但每天都要发无数的短信与病中的妻子联系,为妻子加油。朱迅心中坦然了很多,因为她相信,“有王志这个男人在身边,天塌下来自己都能挺过去。”

看到丈夫王志在自己手术前连夜赶到医院,朱迅心中满是感动。经过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名利对朱迅来说已经是过眼云烟。现在的她格外珍惜属于自己的幸福——懂事的儿子、疼爱自己的父母和丈夫。
家庭永远是朱迅心灵的港湾,在这里没有恐惧和忧虑,有的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关怀。
朱元璋杀的贪官多还是功臣多?
感谢邀请。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皇觉寺为僧人,再到随郭子兴起兵反元,再到龙登九五,他是从底层做起的皇帝,自然知道劳苦大众的不易,大明王朝建立后,贪图享乐之风渐渐弥散开来,朱元璋以查贪为由头开始了秋后算账,那么他杀的那么多大臣,究竟是贪官多还是功臣多,答案显然是杀的贪官多。首先,他杀功臣数量不在少数。蓝玉一案就牵涉甚光,也难怪朱元璋要拿蓝玉看到,对外邦妃子做不可描述的事情,私养大批养子,朱元璋的养子也不少,可是跟蓝玉一比,那数量上是有绝对的差距,朱元璋的养子都是他开疆拓土的帮手,你蓝玉一介臣子,养子的数量超过皇帝不说,蓝玉本身的军事能力也是比较过硬的,朱元璋自然会心存忌惮,如何能安枕无忧,那就是除掉隐患,于是在朱元璋执政的前几年,“洪武大案”就屡屡上演,不是我朱元璋要杀他们,而是他们太贪了,其实只是朱元璋借此机除掉功臣的借口而已。其次,贪官多是朱元璋的过错。贪官就是贪官,怎么还会为贪官说话?来看看明朝的俸银如何,一品大员1000多石,折合成现在也就年收入50万左右人民币,当然作为一品大员这足够了,因为下面的官员还会孝敬,光其他收入的来源,相信一品大员会生活滋润些,那么下面送他东西的官员怎么办,再从手下收取孝敬,逐级孝敬后,末流的从九品一年才3万不到的俸禄,还得养活衙门那些差役,门房等等,他们的生活都成问题,你还指望他们都做一个好官?那就从百姓手中谋取财物,贪污渎职自然就不可避免了,从这点而言,朱元璋这老小子确实抠门。最后,杀贪官只是幌子。朱元璋即位为帝后,便早早就立下长子朱标,为大明将来的皇帝人选,可惜这位太子爷命薄,过早的就离世了,可能是处于对长子的宠爱,也可能是出于对其他皇子的未来着想,他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指定了朱允炆作为皇太孙,将来继承大统,而朱元璋知道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群人,个个都不是神油的灯,那就帮助皇孙扫清障碍,借着清贪之名,牵连巨大,这么做防止功臣们的门生故吏,死灰复燃,结果是直接杀了十几万的贪官,换来的确实越反越贪,他则是越贪越反,所以显然被杀功臣的数量,肯定要远远低于贪官数量。这四个朝代哪个朝代妇女地位最高?
汉、唐、宋、明哪个朝代女性地位最高?当然是汉朝女性地位最高,唐、宋次之,明朝女性地位最低!明朝最低!只能和承明制的清朝去比但还比不过。别拿唐朝有武则天来证明唐朝女性地位最高,她只是特例,上下五千年就出那一个武则天,不能代表唐朝整体女性的地位高低。
也别拿女性裹脚来埋汰宋朝,宋朝女性的地位,比跟着他学裹脚的明朝女性地位强太多太多了。不整那些没用的,就从这四个朝代的女性继承权和嫁妆权来比较吧,那样最直观。汉朝又分西汉和东汉,西汉女性地位比东汉高。西汉的女性,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女儿、妻子、母亲、祖母等等,不但有财产继承权——能继承家庭财富当户主,还可能有身份继承权——能继承为国捐躯的丈夫、儿子、孙子的爵位。先看财产继承:如果某家户主亡故,他家户主的继承顺序依次是:儿子(后妻儿子优先于弃妻儿子)>父母>寡妻>女儿>孙子>曾孙>祖父母>侄子(即同胞兄弟的儿子)。前者没有或亡故时,就由后者递补,也就是说,西汉户主母亲的财产(户主)继承权排在第三,仅次于户主儿子和户主父亲;户主寡妻排在第四,户主女儿排在第五,户主祖母排在第九。如果户主只有闺女,就由闺女继承户主,但闺女出嫁后就会失去户主的身份,家产会带到夫家。如果该女不幸被丈夫休弃,或者丈夫死后,女性都可以携带自己娘家的家产和嫁妆,重新返回娘家恢复户主身份。唐宋女性虽然也可以代为户主,但只允许寡妻代位,女儿和祖母都不能,和汉朝相比,继承权明显在萎缩。如果家里有男丁,但女儿强势或者女婿有权势,女儿照样能和兄弟一样获得均分娘家财产的机会,比如卓文君。再看身份继承:西汉女性的儿子、丈夫、兄弟、父亲,如果是为国死事的烈士,那他留下来的爵位,家里的女性也能继承,继承顺序依次为:儿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寡妻>祖父>祖母>同居近亲。仍然是前者不在或亡故,就由后者递补。和户主财产继承权相比,女儿在身份爵位的继承权这块,排序靠前,仅次于儿子,接下来才是母亲、姐妹、寡妻、祖母。正是西汉的律法有这些规定,所以西汉的女性可以封侯、封君,都是独立的,而不像后世那样,只能依附丈夫或儿子获得封号。西汉女性连财产、身份都能继承了,就别说区区嫁妆,自然拥有完整的嫁妆权,不管是和离,还是被休,都有权带走自己的嫁妆。遇到丈夫犯法,被妻子举报了,当官府去抄家时,也要把妻子的财产给摘出来让带走,可见其独立性。正是因为西汉女性的权益较高,腐朽的清朝人看到后觉得不可思议,就批评西汉朝廷让女性分封的行为属于“妇人乱政之鉴也。”东汉女性的权利就不及西汉了,东汉女性虽然有财产继承,但没有身份继承,就是不能承袭爵位,但还可以获得独立的封爵——君。另外,就是东汉女性仍然有完整的嫁妆权,她的嫁妆可以给夫家用,也可以自己使用,如果和离乃至被休弃,都有权带走。到了唐朝,女性的继承权就萎缩到——只有户绝之家的女儿有财产继承权,家里有男丁的家庭,女性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只能出嫁时获得一份嫁妆,数量由父母或兄弟控制。但户绝之家的女性,也只有没出嫁的有全部继承权,一旦出嫁同样没有,直到唐文宗时代,才规定出嫁女如果平时经常照应父母,在父母亡故后可以继承娘家财产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出嫁又离婚归宗,遇到父母亡故的,那就和没出嫁的在室女一样,可以继承娘家财产。唐朝女性的嫁妆权,在大家庭同居共财时,女性对自己的嫁妆有占有权和支配权,但丈夫和兄弟析分家产后,女性的嫁妆就属于小家庭共有了,丈夫对妻子的嫁妆有绝对的支配权和处置权。当然,遇到性格高洁的君子丈夫,为了名声考虑,使用妻子嫁妆时,会考虑妻子的意见。当女性亡故后,她的嫁妆就和丈夫继承的祖产合并,等丈夫死后,作为大家庭的共产,由丈夫的诸子(含嫡子、庶子)均分,娘家是没权干涉的。宅斗小说那种娘家可以把嫁妆拉走的情况只是意淫,作者但凡去看一眼《唐律疏议》——妻虽亡没、所有资财及奴婢、妻家并不得追理——都写不出那样的桥段。唐朝女性在夫亡后改嫁,以及和丈夫和离,都能带走自己的嫁妆,有些丈夫还给三年赡养费,但如果有错被休,就不要想了。宋朝参考唐朝,所以宋朝女性地位和唐朝女性比较接近,但北宋和南宋又略有不同。北宋户绝之家的女性,只有未出嫁的在室女时,财产就由在室女全部继承;如果在室女、归宗女、出嫁女都有,财产就由在室女和归宗女均分,出嫁女没有,只有家产在千贯以上的家庭,才可以分给出嫁女一分。如果只有归宗女和出嫁女在,就是归宗女继承三分之二,出嫁女继承剩下三分之一的一半。只有出嫁女的,也是只能继承部分。只有归宗女的,如果归宗前娘家户绝,只能继承一半;如果归宗后户绝,权利等于在室女,可以继承全部。北宋女性的嫁妆权也和唐朝差不多,在共居大家庭时具有独立性,等分家后就属于小家庭的共财,女性有权支配,但不能否定丈夫对妻子嫁妆拥有的所有权。女性亡故后,嫁妆权仍归丈夫,娘家无权干涉,丈夫死后,由诸子均分。至于北宋女性能否在夫亡后携带嫁妆改嫁,就众说纷纭了,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论,因为北宋有女性带走嫁妆的例子,也有不能带走的例子。其实,从例子看,那些能够携产改嫁的女性,要么是受丈夫宠爱,要么是本人强势凶悍丈夫是个耙耳朵,所以才能通过手段带走,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整体女性。到了南宋,女性对嫁妆的所有权开始明显下降,不过,在室女的继承权有上升,也有萎缩。上升就是,律法规定,南宋女性可以和兄弟一起分产,儿子继承三分二,在室女继承三分之一,“女合得男之半”。萎缩就是,户绝之家的在室女,不能像北宋的在室女那样全部继承财产,而是继承一半,另一半入官。南宋及之后户绝家财入官的开始多起来。女性一旦嫁人,不管是嫁妆,还是继承的娘家财产,都要“同夫为主”,成为丈夫家庭中的私有财产,甚至,未婚夫都视未婚妻的嫁妆为禁脔,娘家兄弟不能用。同时,南宋又出台新规——妻子可以过继嗣子继承家业——立嗣制度,一旦户绝家庭立嗣,自然影响女儿的继承权。如果是寡妻生前立的嗣子(立继子),是等同于亲生子的,可以继承三分之二的财产,亲生的在室女继承三分之一。如果嗣子是夫妻亡故后由族人所立的嗣子(命继子),亲生的在室女可以继承四分之三,命继子只能继承四分之一。注意,此时的立嗣制度还不是强制的,到了明朝,才被朱元璋规定户绝之家强制立嗣,让女性继承权进一步被剥削。另外,南宋时期禁止女性在夫亡后携带嫁妆改嫁、或归宗回娘家、逐渐成为主流意识,清明集中就有某女夫亡无亲子带着嫁妆归宗,被官府判决不许归宗必须携带嫁妆回夫家教养庶子女的案例。当然,南宋女性和离时,仍然可以带走嫁妆,赡养费也不要想了。如果是被休的则无权带走嫁妆,不过,有些可能会得到夫家的部分补偿。明朝女性的地位,可以说是汉唐宋明四朝中最低的,生存空间也最令人窒息,别碰瓷唐宋了,连元朝都比不了。元朝的在室女和宋朝一样,是可以继承户绝之家的财产,而且还允许和离女性携带嫁妆改嫁。不过,到了元成宗大德晚期,因为社会相对稳定,开始要求贞节了,朝廷就规定,女性不管是和离、夫死寡居的,只要改嫁,嫁妆都由前夫家处置,别想带走。也就是说,明朝对待女性的财产嫁妆权,其实是全盘继承自的元朝,明朝女性要想携产改嫁,那多半得是潘金莲闺蜜那样的水平,才能成功带走嫁妆。明朝女性在娘家的继承权,因为明太祖承认奸生子的继承权,再加上强制立嗣的制度,女性的财产权就只有那点可怜的嫁妆份额。朱元璋规定;家财田产,不分妻妾婢女所有诸子,只以人数均分,奸生子“依子量与半分”;如果无子,就要过继,由过继子和奸生子“均分”;如果没有过继之人,就由奸生子“承继全分”;如果奸生子也没有时,才能由“亲女承受”。看着窒息不?在朱元璋的眼中,只要奸生子存在,户绝之家就算是明媒正娶的嫡妻生的嫡亲闺女,也没有继承权,胯下多那二两肉可真了不起啊!明朝女性到了婆家,对嫁妆也没有支配权,唐宋女性的嫁妆还只是和丈夫共享,公爹不能染指,到明朝,别说自己没资格和丈夫共享,得直接受老公爹的支配了。张江陵那样牛气的人物,唯一的闺女才嫁人,嫁妆就被公爹锁起来。霍韬直接在家训中规定,儿媳妇的嫁妆三分之二归夫家祠堂,三分之一可以给自己闺女当嫁妆。······明朝女性想带着嫁妆改嫁?不好意思,大明律有规定:改嫁者的嫁妆并听前夫之家为主。总而言之一句话,明朝女性的财产权、社会地位,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连清朝都不如,虽然清承明制,但清朝在康熙十二年有规定,和离女性可以带走嫁妆。所以勒,就只有元朝大德以后和明朝禁止女性和离带走嫁妆,但是呢,人家元朝女性可以继承娘家的户绝财产啊,不用排在过继子和奸生子的后边哦!这又把大明甩出十八条街去了,还是他最低。所以,女性地位低成那样的明朝,你有啥资格去碰瓷汉、唐、宋呢?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