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阅兵式,莫斯科红场阅兵有哪些看点?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莫斯科再次红场大阅兵,其势依旧!
真可谓″精锐尽出"气势磅礴!二战结束以来,莫斯科每年把打败德国法西斯的胜利曰作为"阅兵庆典"的"保留节目"延续至今,面对当今乱局极具现实警示意义!
此番莫斯科″军演秀"是在一个非常特珠时期背景下进行的一场由多个国家共同参加的"嘉年华",尤其是俄罗斯武装力量像上"流水席"似的一波又一波的频繁上"大餐"
把现场周围的人们仿佛带进″军工品展销市场",让人目不瑕接!(苏)俄是一个十分重视国防军事力量建设的″战斗民族",
它的重工业技术水平是其大国军事实力地位的"标配",这也是为什么苏联解体若干年后,国力削弱的俄国″衰而不亡"的原因之一。此前,
美国总统特郎普深受法国阅兵活动影响,也曾有意在华盛顿搞"阅兵仪式"后来不了了之。其实,美国人无需办此类活动"吸粉",
因为美国军队已经用"万恶的形象"频繁的对外侵略战争"树立威权",它若办阅兵活动反而显的″不伦不类"!军队是国家机器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模式道路,军事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历史上希特勒也酷爱热衷搞阅兵仪式,但终其一生除了落个千古骂名外,兴于战争亦败亡于战争!
为何世界各国军人的敬礼方式都差不多?
敬礼是军人的礼节,军人之间和下级见到上级都要敬礼,以示尊重。关于军人敬礼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在此我们就不讨论了。敬礼有举手礼、持枪礼、注目礼。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敬礼方式。如举手礼适用于军人之间、下级见到上级;持枪礼和注目礼适用于阅兵仪式(包括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检阅访问国的三军仪仗队)三军仪仗队,升国旗仪式。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的敬礼方式都差不多呢?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军队在 国际事务中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使各国的敬礼方式都差不多。例如世界各国的三军仪仗队在接受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检阅时要行持枪礼和注目礼,这种迎接外宾的行礼方式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方式,因此世界各国军人在国际交往中,敬礼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而有些国家的军人虽然在其他国家的军人交往中使用国际通用的敬礼方式,但是在其国内的敬礼方式就有区别了。以举手礼为例,国际通行的军人举手礼的敬法是:右手五指并拢并伸直,掌心向下,中指贴于帽沿终端处也就是太阴穴处,敬礼时大臂要平并与身体平行。而有些国家的军人却是掌心向前即掌心面向敬礼对象。我国军队釆用国际通行的敬礼方式。
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几个?
真正拥有核武器的只有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其它几国家象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鲜虽然有那么百十枚核弹,但他们的目底基夲上都是针对夲地区的敌对目标,对全球来说危害是可控的,毕竟他们的投郑能力有限,只能用来吓唬周边的无核国家,可以说在今天这个侦测手段非常高超的情况下,他们有时连发射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可能被大国置于死地。虽然说核武器从研发成功到现在只有美国给日本投郑了两枚,但那恐布的场面至今给人们留下了那不可磨灭的阴影。
如今能左右全球命运的只有三个国家,一,美国,二,俄罗斯,三,中国。这三个国家虽然说实力有大有小,但都据备有相互毁灭对方的能力,美俄核弹的打击能力虽然最强,但他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谁动谁先死,这个道理美俄是最清楚的,中国的核武虽说不敌美俄,但其实力不容小观。根据官方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三位一体打击体系基本完成,轰20首飞在即,其挂载能力和投送能力和美国的B一2不相上下,
在加上超强的隐身能力,足以踏遍世界各个角落,中国的海基力量这几年进步也非常大,从潜深到排水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潜深40O米到现在的600米,
从原来的排水量几千吨到现在的2万吨左右,都是世界超前的水平,现又培备了威力极大的巨浪三,潜射距离从原来的8千公里一下就提升为1,2万公里
,不出第一岛链,就可以轻松的复盖美国全境。中国陆基战略打击能力非常全面,其中针对第一岛链有东风16和东风17,打击第二岛链的有东风21D和东风26两款中程导弹,
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来犯的航母和美在亚太的军事基地。而中国大名鼎鼎的东风41,不但威力大,射程远,还能到处机动,也是一款名负其实的大杀器。
最后一款就是中国的东风5B了,它是一款我国服役超过30年的井式液体燃料战略导弹,它也是我国陆基导弹射程最远,
威力巨大的一款核武器。从目前全球拥核国家的分布来看,欧洲拥核的国家基夲和亚洲平衡,单从质量上耒说,欧洲的核力量优于亚洲,因为印,巴,朝的核武对西半球来说,基夲够不到威胁,而英,法的核武是能够威慑到亚洲的。总体来讲,核武虽然厉害,但它的用途目前来说起相亙制约作用,核武对中美俄英法来说,是相对轻为安全的,不安全的因素来源于那些既拥核又穷的的小国家,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交恶,如若一方按纳不住而使用核武,对整个地区及全球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灾难。
关于明朝永乐大帝十万人大阅兵你了解多少?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阅兵的理由大致相似。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举办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一、阅兵前的大环境
明朝推翻元朝的统治后,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朱棣登基之后,国际形势并不乐观,其一,元朝灭亡后,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仍有三个存在,朱元璋曾派遣四十万大军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庭彻底打成游牧名族,但那些曾经在元王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等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等地,这些人拼命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对态度。其二,永乐四年,帖木儿国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20万),然而在东征大明的路上,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朱棣见周边局势不稳,急需恢复对亚洲各国的震慑力。他一边派郑和下西洋,宣扬明朝的强盛,另一边派陈诚出使西域,但是很多国家对明朝的实力表示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决定举办一次阅兵活动,来宣扬大明的强盛。
二、十万人大阅兵
他邀请了27个国家,600多名使节前来参观,总共调集了10万人的军队,精心挑选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精锐,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并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先进武器装备,让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史料记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明”,“列国使节具惊”,而其中,神机营展示的火器更是威慑全场,“虎威炮”、“火龙枪”、“安南铳”、“一窝蜂”、“火龙车”等各式先进武器,看得各国使节眼花缭乱。
据史料记载,这场阅兵持续了一个多月,声势浩大轰动了整个亚洲,而就在阅兵仪式开始之前,帖木儿国的使臣在觐见的时候,怎么也不肯向朱棣磕头叩拜,但在观看了整个阅兵仪式后,不仅乖乖的叩拜了朱棣,并且将国王的坐骑献给了朱棣。可见当时的阅兵对诸国的震撼有多大。
三、阅兵收效颇佳
这次十万人的大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来自26个国家的各国使节对明朝军威之盛表达了敬畏之心,对明朝睦邻友好的国策也有积极的响应。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阅兵仪式是什么样的?
实际阅兵各国不尽相同,队列正步走能显示部队的精神面貌,但对战争义意不大,关键还是武器装备,我从没见过美国阅兵,但没有一个国家敢招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