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一地遭导弹袭击,美欧都在援助乌克兰?
美欧北约援助乌克兰是事实,但全是套路。俄罗斯背后的支持者,虽然都隐姓埋名不出风头,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掺杂半点水份的优质产品,不图名,不图财,不图利,只是为了打击美国霸权的嚣张气焰,把横行霸道,恃强凌弱的老球长拖下神坛,还世界人民一个公道。
欧盟北约国家援助乌克兰,都是美国下的套。美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就给欧盟北约国家承诺:把所有老旧装器装备,全部无偿援助给乌克兰,然后美国保证给欧盟北约国家,提供美国先进武器系统及战机,购买国所花的钱,乌克兰政府还得承担一部分。老旧装备用腻了的北约国家,看到“以旧换新”的诱饵,岂有不拼命抢食的道理,于是乎,欧盟北约国家清仓式援助乌克兰,结果发现上当了,却为时已晚,那些老枪早被俄乌联手销毁了,美国的先进武器交付时间,还得等到2036年,美国解除欧洲武装的这一招,真高,堪称经典。
欧盟北约援助乌克兰是上当受骗,不记名支持俄罗斯,是为了世界未来会更美好,双方的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欧盟北约国家把自己的军火库掏空了,虽然有些老旧,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得多,这下彻底沦为美国的羔羊了,美国给武器,就具有保家卫国的能力,美国不给武器,就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美国使唤了。反观俄罗斯,仅用一年时间,就把欧盟北约国家的库存销毁完了,虽然浪费了自己不少的家底,但对手的军火库基本清零了,指望美国先进武器补缺,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以后不被美国军工复合体榨干才怪。北约今天的叫嚣,仰仗的是驻欧美军,遗憾的是,美军不可能为他们卖命,所以,俄罗斯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痛揍那些不知死活的玩意,不要忍手,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
为什么网络上突然出现了铺天盖地关于俄乌冲突的带节奏的信息?
当地时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网上虚假信息也甚嚣尘上。
2月24日,“钧正平”在微博发文称,随着乌克兰局势的不断变化,关于当地局势发展情况的相关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大量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在全球关注的众多大事件发生后,都会有大量虚假信息在网上出现。这些虚假信息或来自事件关联方蓄意制造传播,或来自为谋私利的人或组织编造扩散,有的全然失真,有的真假参半,让人难以辨别。下面列举的这些假消息,千万别信!“俄罗斯空袭卢甘斯克发电厂”引起爆炸?有网友在推特上放出一段拼接而成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视频片段,据称为俄罗斯空军轰炸卢甘斯克发电厂,引发连锁反应。影片中,高楼附近发生爆炸,火光照亮整个天空。网传“俄军空袭卢甘斯克发电厂”引发爆炸连锁反应视频。经查证,该视频是对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案视频的冒用。原视频由一名为Fronta Pax的用户发布于2015年8月14日,标题为《中国天津2015爆炸》(Tianjin, China explosion 2015)。YouTube上原视频截图俄军机24日低空飞过基辅上空?推特上有网友传播一则多架飞机低空飞行的视频,称是俄空军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截至北京时间2月24日下午3点,该条推文获得上千转评赞,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在中文社交网站上,亦有多条相关视频被广泛传播。推特上“俄军机飞过基辅上空”视频截图。查证发行,原视频上传于2020年5月4日。视频标题为《2020年胜利日红场阅兵彩排,空中部分。飞机在莫斯科图西诺上空飞行》,由用户Lessony发布。据发布者介绍,该视频片段摄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斯霍德尼亚地铁站附近。可见,网传飞机低空飞行视频并非俄军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而是2020年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彩排视频。YouTube上原视频截图俄军轰炸乌克兰东南部城市马里乌波尔?微博、推特等社交平台上流传一段视频,据称是俄军在2月24日轰炸乌克兰东南部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马里乌波尔爆炸”视频截图使用InVid软件提取相关视频的关键帧后进行搜索,可以发现该视频至少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出现。TikTok用户@Kiryshkkanew在1月29日发布了此段视频,解释其为 “雷击发电厂”-(удар молнии в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ю)的画面。@Kiryshkkanew并没有言明此视频的来源。而下方评论区中有用户反映,视频反映的地点离(他/她的)家不远,且画面中显示的停车场也曾着过火,似乎对@Kiryshkkanew的消息表示了肯定。TikTok上原视频截图综合目前已有信息,可以判定此网传视频发布的时间远在俄乌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前,因此其反映的不可能是俄军在2月24日轰炸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市的画面。乌克兰疯狂拦截俄罗斯导弹?海内外社交平台上,盛传以下视频为“乌克兰疯狂拦截导弹实况”。视频中,多座大楼灯火通明,发光物体犹如流星般坠落,还伴有疑似防空警报声响起。然而,这一视频实为一款名为《战争雷霆》(War Thunder)游戏画面。YouTube上的用户Pandramodo曾上传多个游戏视频,并将这种虚拟导弹拦截系统戏称为“铁穹”(Iron Dome)。《战争雷霆》是一款由Gaijin Entertainment公司设计的线上游戏,于2012年正式推出,该游戏以二战、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多场战争为背景。《战争雷霆》中的铁穹”视频截图面对网络假新闻、假消息,该如何识别?早在2019年,《传媒茶话会》就发布《如何识别网络假新闻?这有几条干货!》一文。文章总结了假新闻的特点,为如何甄别假新闻提供了建议。
俄乌战争打了几个月了?
我认为,如果仅仅是站在俄乌冲突的角度上来看,那么俄罗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所谓导弹数量不足的问题。作为曾经的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的战争能力绝不能被低估!
只不过俄罗斯的潜在敌人非常多,他们必须要预留足够的导弹储备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更大的意外。因此我们才看到,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导弹使用非常克制。这也是造成人们误以为俄罗斯导弹数量不足的根本原因。
想打赢乌克兰,俄罗斯其实有两种选择。其一是使用核弹,其二就是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导弹攻击。
首先,不管是开战之初还是现在,亦或是今后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俄罗斯只要对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地区使用使用少量的战术核武器,那么他们就将迅速地赢得战争的胜利。不仅乌克兰会很快投降,而且俄罗斯还不会因此受到核报复。这不失为一种简单迅捷的获胜方式,只不过俄罗斯很难承受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后果。这方面咱就不展开来说了。
其次,大规模导弹袭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不仅同样能助力俄罗斯赢得胜利,而且其国际政治风险也要低很多。
通过大规模导弹袭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可以在有效地降低乌克兰政府收入的同时,大幅度地增加其民生支出。如此一来,美西方就不仅要支援乌克兰的战争费用,而且还得出钱养活乌克兰的老百姓。毫无疑问,这样的资金需求是超出美西方的承受能力的,他们肯定无法长期提供这种援助。而一旦失去了西方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乌克兰的民心,军心就会动摇,他们就会迅速走向失败。
关键是,如果俄罗斯能够审时度势,形成一种被迫反击的态势,就像现在这样,那么他们所承受的国际政治压力就会小很多。至少没有被逐出联合国,受到全世界孤立,制裁的风险。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导弹数量不是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导弹袭击打赢乌克兰。
乌克兰实力有多强大?
乌克兰作为欧洲地区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国家,曾经是苏联的联邦成员国,随着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正式宣布独立。没有想到的是,乌克兰独立30年之后,实力却不断衰退。根据媒体报道的消息,近段时间俄罗斯官员表示,乌克兰独立30年之后,实力从原来可媲美中法两国,如今衰退至第三世界国家。要知道,曾经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可是该国的军工聚集地,而且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不错,可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仅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就连美国都将触手伸到乌克兰的境内,而且为了让乌克兰销毁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国以加入北约为条件,可是已经过去数十年,乌克兰依旧没有如愿以偿。
当然,对于乌克兰实力衰退一事,外界有多种说法,比如说俄罗斯与美国联手打压乌克兰,强行占领克里米亚也是为了打压乌克兰。但是乌克兰失去了俄罗斯的帮助之后,该国的实力衰退速度属实有点快。
乌克兰独立30年之后,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反而还导致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衰退,衰退至三流国家。也可以理解为,之所以乌克兰没有加入北约,与自身实力衰退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或许美国当初看中的,正是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希望通过该国可以遏制俄罗斯的发展,但是真正受到损失的却是乌克兰。
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中使用的高超音速导弹是什么东西?
感谢头条问答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浅薄见解,请各位斧正!
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的高超音速导弹是该种武器首次使用在实战。高超音速导弹指,广义上指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绝大多数弹道导弹的最大速度也都超过5马赫,算是广义上的高超音速导弹。不过,现在提起高超音速导弹,通常只是狭义的高超音速导弹,即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可实施大幅度机动的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作为未来战争的趋势,目前世界大国争相研制,以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的“匕首”为例,具有高超音速能力的空对地导弹,据称其射程超过2000公里,能以10马赫的速度飞向目标,并且在飞行的各个阶段还能规避机动。
据维基资料,这款导弹可以攻击静态与动态目标,包括驱逐舰以及航空母舰,10倍音速下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拦截,匕首的重量是战斧导弹的三倍,速度几乎是战斧的十二倍,其巡航动能是战斧导弹的432倍,即使不爆炸,高速穿透也能摧毁目标。
2022年3月18日首次用于实战,摧毁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在Deliatyn的地下武器库,从发布的视频来看,高超音速导弹直接穿入地面后发生了大爆炸,其爆炸规模比常规导弹击中后略大一些,不过看爆炸的规模,弹药似乎没有殉爆。
匕首导弹用的是哪种超音速技术?
高超音速导弹其关键技术无疑是如何达到高超音速,一般高超音速技术有如下几种路子:
1、火箭暴力推进
2、滑翔高超音速
3、超燃冲压高超音速
首先要确定一点,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是有区别的,对于高超音速的定义是至少5倍音速以上,因此很多所谓的伪高超音速就纷纷显形了。
火箭暴力推进的缺点
火箭实现高超音速是最简单的,向太空发射卫星的火箭,至少需要将末端入轨速度达到7.8千米/秒左右,也就是海平面音速的23倍左右才能入轨,因此能发射卫星的国家统统都能达到高超音速?
滑翔高超音速的难点
因此火箭是不合格的高超音速推进发动机,不过它可以将目标弹头推进到高空,然后使用滑翔的方式抵达目标,这就是滑翔高超音速技术,这种技术使用的是控制滑翔角度与轨迹直至命中目标。
它有一个特点,门槛相对较低(没有高超音速发动机技术),但对空气动力的滑翔技术要求很高,同时蒙皮的绝热以及耐高温技术要求同样很高,因为高超音速下的极端摩擦(其实是高超音速激波加热)会让外壳升温至600度以上。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地狱级难度
冲压发动机估计大家都听过,这种结构超级简单推力却极大,并且还能适应超音速的发动机简直就是理想动力,但它的缺点是只能在超音速条件下启动。
通过进气道的压缩,经过燃烧室的气流降低到音速以下,此时喷入燃料,点燃做工,从尾喷管喷出,这就是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做功过程。一般在5倍音速下亚燃冲压发动机是可以胜任的,但到了5倍以上,压燃冲压不是无法再提高速度就是燃烧室燃烧不稳定,无法持续做功,那么必须要开发一种燃烧室内气流是超音速的发动机,这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来历。燃烧室不到一米的距离,超音速气流通过的时间也就数毫秒,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混合燃料并点燃做功,真的很难!
匕首导弹到底用了哪种发动机?
如果不是滑翔高超音速以及暴力火箭推进的话,高超音速导弹一定有个进气道,比如美国测试的X-51就是这种类型:
但从匕首的外形来看光溜溜的根本就没有放置进气道,比如米格-31上挂载的导弹:
似乎看起来实在不太像装了超然冲压发动机的导弹,不过这是发射前窗台,发射后怎样却不太清楚,假如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话,发射第一步是火箭发动机启动,将其推进到超然冲压发动机能点燃的速度,同时露出进气道,因为超然冲压发动机要使用大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
从这张来路不明的匕首导弹的结构中能看出是一种固体燃料的发动机,中间留出了进气道,从前方进入的气流在燃料柱中的孔洞经过,然后点燃与固体燃料发生氧化反应后再从尾喷口高速喷出。不过却仍然看不到进气道位于哪里,从启动结构分析,不是藏在鼻锥里(轴对称进气道,有些类似布拉姆斯导弹结构),就是藏在整流罩结构中,比如下图这样的结构。
有人说高超音速武器最难的不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而是如何制导,因为高超音速的激波加热会导致鼻锥处温度会升至数百度高温,现代能透波并且耐高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却很难找到,因此问题是实现了高超音速却发现制导这关被拦住了去路。
从后方注入制导指令是没问题的,毕竟除了鼻锥以外其他位置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但这对攻击运动目标的导弹来说,就需要发射后制导,一来距离受限,因为后方的载机雷达会受到地球曲率影响。二来也不能发射后不管,载机暴露在危险空域太久,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