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制作方辟谣转身费传闻,你对林黛玉了解多少?
林黛玉,苏州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父母双亡,寄居贾府。性情孤傲,感情脆弱,多疑善妒,心胸狭窄。貌美体弱,人称“多病西施”。有诗才,与宝玉私心相恋。因自感此身无靠,此病无医,悲观绝望,泪尽而逝。
林黛玉刚进贾府时,不不小心,时时在意,言谈举止十分谨慎。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后来熟悉了环境,又深受贾母的疼爱,性格便渐渐显露出来。
黛玉对于宝钗的态度最令人好笑。自从宝钗进入贾府。黛玉就把宝钗视为侵犯领地的敌人。宝钗从小就戴的金锁。金锁上有八个字与宝玉的玉上面八个字正好是一对,即“金玉良缘”。
黛玉却没有,心里酸唧唧的。有时不分场合就泼洒出来。黛玉心眼狭窄,自以为宝玉只和自己好,不想会多出薛宝钗、史湘云……视乎都比自己实力强,她们的“金玉良缘”、“麒麟之缘”比自己和宝玉的“木石前盟”更有依据。令黛玉很失落也很无奈。她除了可笑的把自己的小心眼暴露出来,把嘴磨砺了。时时袭击敢于冒犯自己的敌人,似乎在无别的方法。
宝玉是个风流哥,生活在大观园女儿国,见一个爱一个,黛玉是小心眼,见一个醋一个,言语也颇为伤人。在大观园内不注意搞好人际关系,反而四面树敌,自我孤立。林黛玉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林黛玉在贾府算是客人,虽然深受贾母的疼爱,但是她的身份也只是贾母的外甥女。不过贾府除了林黛玉,还有薛宝钗、史湘云……大家都活得很好,她却活得很累。别人都讨人喜欢,唯独她很讨人嫌。
她做客之心太重,却不懂做客之道。一味的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只在乎自己的面子,不在乎主人的面子。
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就告诉她,,家里有个惹不得的“浑世魔王”。说明人家心疼这个儿子。那个“浑世魔王”别人不惹都爱喜欢发疯。黛玉却偏偏经常把人家的宝贝儿子弄得神经短路,自己成天泪水不断,不知道的还以为人家怎么虐待她了,怎么让主人待见她。
周瑞家的辛辛苦苦送来宫花,黛玉一句客气话没有,夹枪带棒地伤人。周瑞家的可是王夫人的陪房,是王夫人的心腹。黛玉耍态度,可见不是明白人。相比之下,宝钗、湘云在贾府中却很懂事,黛玉在贾府中,受排斥完全是自己不懂处事造成的。
史湘云从小失去父母,和黛玉“同病相怜”。黛玉不但没和她搞好关系对付强敌薛宝钗。反而跟对待宝钗一样,随时口里含着暗器。原本湘云跟黛玉住一起的。觉得黛玉不好相处搬到宝钗哪里去了。这也是黛玉的可爱之处,不懂得耍心计,同时,也暴露她自卑的心,感到受排斥就自我排斥,以虚张声势,自我保护。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足以让宝玉痴上一阵子,亲戚们对她的境遇很同情,没有谁会去刺激她。黛玉就有点不识相了,不分场合地从嘴里往外扔刀子,以尖锐武器,保卫自己的自卑,动不动对宝玉发脾气,弄得宝玉多次发羊角疯。贾母、王夫人嘴上不说,心里大概也怨黛玉不识抬举,没有家教,慢慢地将她撇在一边,爱答不理了。
黛玉与宝玉相互倾慕,性情相投。爱情抓不住。套不牢,似有若无,令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百般苦恼。大观园的姐妹个个貌若天仙,才高八斗。弄得黛玉时常觉得自己身边全是敌人。
在强敌环伺的大观园中,黛玉既无外助,又无内援,明显敌不过宝钗,心里慢慢有了心病。觉得看着别人都不顺眼,经常讽刺挖苦的言语,连带宝玉一起打。如:她说宝玉把她的话当耳旁风,把宝钗的话当圣旨。
大观园的小姐们谁没有个性,宝钗度量大,常不和她计较。可史湘云和宝玉从小玩到大,难免会私下嘀咕:你跟宝玉啥关系啊,自作多情地吃起醋来。与黛玉较劲,让黛玉一肚子疙瘩越长越多。
袭人是宝玉的丫头,给黛玉逮着机会也要涮一涮。一次,袭人不小心把自己和宝玉说成“我们”,被晴雯吃了酸,夹枪带棒羞辱了一回,正气得哭。黛玉走来,拍着袭人的肩膀叫她“嫂子”。袭人不敢惹她,只能解释道:“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黛玉的话也许没有恶意,但未免太小瞧袭人了。袭人却记住这次受到的伤害,以至于她后来害怕宝玉娶黛玉,讨好王夫人,拉拢薛宝钗,撮合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让自己好放心当姨太太。
袭人虽只是个丫鬟,却是贾母派到宝玉屋里的,后来被王夫人内定为姨太太。袭人已经把宝玉当作了终身的依靠,对于谁当宝玉的夫人,她会千方百计地去施加影响。她后来果然在王夫人面前投了黛玉的否决票。
黛玉的性子倒没有故意拿腔作势,她不看谁的眉眼高底,舌头也不管得罪谁,想说就说。她如果换个方式,你有“金玉良缘”,我也有“木石前盟”。何况宝玉讲过让黛玉放心的话,为自己发了几次羊角疯,足以证明宝玉心里有她。聪明的黛玉到了感情面前却是糊涂的,爱看《西厢记》,却拘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认为无人替自己做主,将来空劳牵挂。却不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袭人作为一个丫环,都能单枪匹马追求自己的幸福,投王夫人所好,获得当姨太太的资格。林黛玉的智商不敌袭人吗?也许黛玉不屑如此,她或许明白“木石前盟”是没有结果的,又何必苦苦追求。
在红楼时代,黛玉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担当相夫教子的重任的。何况贾府这样的名门贵族。贵族阶级挑选媳妇的标准,除了门当户对,还要出得厅堂,进得厨房。要求模样好,还要有大家风范,接人待物得体,会精打细算,懂得家政管理,持家有道。如此,王夫人心里早有数。在王熙凤病休时,她就让薛宝钗熟悉贾府家政管理。薛宝钗也不负使命,把贾府管理得紧紧有条。林黛玉是绝对当不起“贤惠得体”的,她除了宝玉之外与贾府的人都是对立的,无疑就是把宝玉往外推。如此,黛玉只能“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林黛玉性情孤傲,爱赌气使小性子,这点颇不讨人喜欢。她刚奔了复丧回到贾府,宝玉将北静王所赠香串取出来,转赠黛玉。按理二人分别好几个月,有说不完的话。哪知黛玉一棍子打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弄得宝玉一时无语。
湘云做的扇套子,宝玉拿出来炫耀,却惹恼了黛玉,也给绞成两段。黛玉自己不拿针线。一年只做一个香袋。随便就绞别人的东西,把湘云气得再也不给做了。
宝玉在新建成的大观园题匾答对,大出风头,讨得贾政喜欢。出来时,便把身上所佩戴之物全打赏给了小厮。回来后,黛玉瞧见以为自己送他的荷包也送人了。赌气回房,将答应送宝玉的,做到一半的香袋拿过来就绞。宝玉来抢早就绞破了。宝玉解开衣服,拿来黛玉送的荷包解下来说:“你瞧瞧。这是什么?我哪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黛玉一时后悔,心疼刚才绞坏的香袋,又气又愧,拿起荷包来又绞。
林黛玉看重自己的东西,轻贱别人的东西,只顾自己,轻视他人。做事不分青红皂白,做错了,还恼羞成怒,宁肯一错再错,完全不计后果,这样的性格是很难与人和睦交往的。一句话只能她说,不能别人说,否则就开始耍脾气。
宝玉知道黛玉喜欢《西厢记》、《牡丹亭》,一时高兴失了轻重,影射自己和黛玉是张生和崔莺莺。他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羞红了脸,指着宝玉道:“你这个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眼圈通红转身就走。
林黛玉在潇湘馆里,宝玉从窗外窥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口内叹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心痒痒,进去又见黛玉,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荡飏,问黛玉刚才说什么,黛玉装傻,宝玉便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铺床叠被?”黛玉顿时撂下脸来,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又哭又闹,最后,弄得宝玉又赌咒又发誓才罢休。
只许自己说得,不许别人说。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黛玉自己也喜欢看,喜欢吟唱,宝玉只是开开玩笑有何不可?黛玉自己也曾把宝玉和自己比作“渔公”和“渔婆”,为何自己比得,别人就不行。
黛玉如果会想一点,这难道不是宝玉的暗示吗?或许黛玉知道这是宝玉的表态,不过这种表态太过轻率,太下流,她不满意。她要宝玉请出贾母、王夫人,在她们的面前表态。并对宝钗,湘云……说“不爱你”、“不喜欢你”、“请自重”……遗憾的是现代一夫一妻制男人都学不会,何况情种的贾宝玉。看来黛玉的小性子只好永远地使下去了。
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凑到一处也没人愿意招惹她,偏偏喜欢上,喜聚不喜散的宝玉,宝玉只要不发痴,都会一味宠着她。黛玉不要人宠她,你要来惹她,她便拿你来撒气。也是遇见宝玉这个呆子。换是别人,黛玉不敢这么任性。
黛玉这种尖酸刻薄的女孩,自身天然的美丽,大人的溺爱,男孩的钟情。有了这些她就是家中的公主,以自己为中心,别人都该给她让道……林黛玉的性格注定了她与宝玉的缘分,也注定了她的命运。
凤姐现在在美国干嘛?
凤姐真名罗玉凤,国内初代网红,去了美国至今12个年头,因为没有太高的学历、文化和技术,英语也不怎么样,在美国没有真才实学想跻身上流社会是非常困难的,她当年国内的网红,飘飘然,好高骛远,自以为是。
而今在美国只有依靠打工来维持生计,在修脚店给人修指甲、美甲打工为生,正如她自己网上直播说的:“在美国光有绿卡,没有钱不行,有钱没有绿卡在美国长期生存也不方便”。
现在看上去她身材严重发福变形;至今仍单身一人;做着修脚美甲的老本行,偶尔上网直播。这也许就是她目前的现状吧。
应该默默走开还是冲过去撕X?
发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尤其是在说自己一些“坏话”时 ,应该怎么办呢?生气、愤怒、害怕、躲,避乃至争吵、当面对质等,或像你说的冲过去干一架。我想这些都无益于解决矛盾,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态度,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气量。别人议论你,说你坏话,说明他们对你比较关注。一般的小议论,可以不用放在心上;如果别人议论的的确是自己的缺点,则应该引起注意,加以改正。其次,要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坦然心态。对于那些无中生有的议论,不必为之生气、消沉,也不要急切地申明、对质。有的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态度。尽管走自己的路,不用理睬那些“闲言碎语”,这样,背后议论说你坏话的人自觉没趣,很可能也就闭住了嘴巴。发现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议论自己,一时感到有些压力,这很正常。不过,要及时地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自我反省,坚持自己身上好的地方,改正不好的地方,这样才能完善自己。
别人在背后议论你说你坏话,说明你是受人关注的,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当别人议论你的时候,可以不以计较,善意地笑笑就过去了,你的生活照样会过得很好。
许家印还能再站起来吗?
许➕印当然问题不大啦,应该说是横大能不能度过这次危机,这些年倒下的知名企业并不少,比如乐视的“假药停”,锤子的“罗老师”,均没有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个人事业终结。所以即使横大易主,凭着许家印的交际,另起炉灶干个什么别的事儿肯定不难。
桓大现在很难从“空穴来风”到官方辟谣,对于一个经常吃瓜的朋友应该早已习以为常,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桓大问题确实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光靠信念相信桓大已经不行了。从2016年开始,桓大债务就一直猛涨且一直积累,到2020年逼近两万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据有关数据统计,越南的(一个国家)人干一年都不够这个数。
在资本市场上,有关桓大的所有汇票基本都没法儿看了,不过众多产业中,横大最赚钱的还是房子,其他大部分都是搞着玩的。但是,现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高光时刻基本已经过去,这就意味着桓大最核心的竞争力已经不再。受此负面消息影响,桓大手中的现有楼盘也将不好流动,桓大如何盘活现有资产将是一个现实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是你我这些外人看来很难解决,即使是桓大内部高层也完全没信心,在雷还没有爆出来之前,许➕印的老婆和一些高管们就提前完成了理财兑付,这意味着桓大最亲近的人都再不相信自了。大家想想,什么情况下一家知名公司高层才会狼狈成这样,吃完时代红利的桓大如何面对这次问题,应该大家都想看看。
许➕印的动作不知道为啥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为许老板担心,最应该担心的不应该是那群被坑的债主么,人家许老板早就把这盘大棋布局好了。据说横大暴雷后许老板第一反应是想申请破产,为啥呢,破产后横大债务跟他个人就没关系了,而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分红,人家许老板早就赚的盆满钵满,破产顶多就是名声受损一点。
当然,相关机构是不会这么容易就批准它破产清算的,凭啥你的屁股要别人来擦。关于高层提前兑付则是公布名原追回款项,唯独没有提及老婆那几千万。你以为现在的许老板生活很难就大错特错了,不仅许老板是富豪榜常客,人家老婆也是胡润榜前几十名大富婆呢,资产几百亿。都说横大债务缠身不赚钱,那这些人的财富又是哪里来的呢。
不过,许老板还是出来说了话,原话大概意思就是“我可以一无所有也要对得起投资者”,不知道幼儿园小朋友听了信不信这话。要真有这想法也不会等到暴雷才表决心,更不会这么多年无故分红不清理债务,高层和老婆也不会偷偷兑付。只能说人生如戏,就看谁能不要脸的死磕到底,苦了那群相信横大的普通投资者。
总之,完全不必要为老许担心,人家作为布局者会想不到各种结局,不过被掏空的横大可能确实有点危险,一切都要看他们是不是想真的解决问题。假如横大挺过来了,也将会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奇迹,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西游记唐僧含泪离开女儿国后?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唐僧与西梁女国女王之间的偶遇,成就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香艳故事,特别是加上杨洁导演的电视剧,一曲《女儿情》插曲,真可谓是惊艳了众生,颠倒了神人,用普世的人性去解读神魔世界、佛陀与芸芸众生的情爱恩怨,这也正是她的成功之处。一句话,所谓神性,仙道神佛,神格里面,注定跟肉胎凡身的世间凡夫俗子世界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达普世,德济苍生,既是为神佛。
作为佛子的唐僧与作为人间王者的西凉国女王之间的一对痴男怨女,他们的艳遇,就显得更加与众不同,加上西天拜佛求经的使命,这断故事就尤显扑朔迷离,不经令人浮想联翩,神游于九重云外。
庄周梦蝶,西梁女王到底是哪只蝴蝶?西梁女国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在女王含泪告别绝决无情的唐长老之后,她是否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归宿呢?悲剧产生后,我们国人对未来也往往有花好月圆的某种期许。
女王与唐长老破镜重圆指定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没关系,女王陛下还真就还有一段美好的姻缘。非但如此,女王还生了一大堆小宝宝,有小王子,也有小公主,可谓是儿女双全,福德满满。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亲,你且随本公子一起来看个究竟——前程往事成云烟。
第一、罕见女儿国:罗刹女的诅咒与西梁女国的悲情故事。《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处处透漏着一股邪气,繁华与浓妆艳抹的背后,总给人阴气森森的感觉,甚至不寒而栗。
我们一起来脑补,还原一下这个只有女子的国度——传说中的女儿国。
这个西牛贺洲的西陲小国,全称都是女子,没一个男性,就是传宗接代,也要靠一条神奇的河流——子母河,更诡异的是,她们只生养女孩,立国以来,就没有生养过一个男孩。
根据一个老婆婆的描述,女儿国有“三宝”:子母河,迎阳驿,落胎泉。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正好解决了人世轮替、阴阳交接的传承问题。不过,怎么看,这三个词组里都透露出一股阴森恐怖的邪气。老子《道德经》说:“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有孤阳不生的说法,这个西梁女国为什么就能如此逆天呢?这个女国到底是什么来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人物了,落胎泉就是线索,这个人就是牛魔王的结发妻子铁扇公主罗刹女。
佛陀与婆罗门的角逐:作为牺牲品的罗刹女的怨恨与诅咒。
印度佛教脱胎于婆罗门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其中有着曲折离奇的一个变幻过程。
释迦牟尼坐化菩提树下,证道成佛,是为如来,如来就是觉悟者,佛陀的意思。在当时的天竺国,并不是只有西天灵山一系,其实还有众多的本土门派,其中最显赫的,就是婆罗门,佛陀也是从中分出来的。
罗刹女原本是天竺国本土的婆罗门教派,是土生土长的纯粹的一个显赫的派系。西方雅利安人入侵,改良婆罗门教,罗刹女一系不服,被视为是另类,遭到到无情的打压围剿,印度人分几等,她们被视为是最劣等的族群。改良的婆罗门和佛陀多少都参与了打压罗刹系的事件。
铁扇公主不得不远离天竺国的中央地带,被迫搬家落户到了距离火焰山1500里的翠云洞,同时,也被按了个罗刹女的名号,另类的意思,很不好的名号。长此以往,以讹传讹,罗刹女就又被称为是“鬼母”,说她吸血食肉,是个女魔头。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曹雪芹《红楼梦》中,晴雯临死前就跟贾宝玉这个银样蜡枪头说过几个字“白担了虚名”,她跟宝二爷有名无实,都是造谣诽谤与妖言惑众。罗刹女不一样,既然你们怎么说,我还就怎么干了。
于是,罗刹女就把西梁国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女儿国,给按了一个诅咒,谁叫你们拜简塞国佛骨舍利子呢。
罗刹女给西梁国按了个子母河,放了一口落胎泉,看守的人就叫如意真仙。如意真仙跟牛魔王的关系,其实是妻家兄弟的关系,他有两个铁钩子的武器,实际就是个螃蟹精,跟罗刹女关系更亲密。
这就是西梁女国和女王的由来,这实在是个“美好”的误会,罗刹女动不得如来,也只能借此发发怨气了。这也正是西天佛祖如来最终要在火焰山下拿下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真实原因,其中,火焰山是太上老君八卦炉中掉下来的几块火砖,也显示了李老君有意化解双方这一段恩怨的意思。
第二、女王对唐僧的眷恋——御弟哥哥,你嫁不嫁?西天取经路上,对唐僧有意思的女妖精多了去了,蜇伤如来的蝎子精,咬断雷音寺香烛的金鼻白毛老鼠精,树妖神怪杏仙,等等。可是呢,真正意义上,跟唐僧成就夫妻名份的,还就只有西梁女王一个人。
女王方面,丞相提亲,驿丞做媒,三礼九聘,择黄道吉日,迎亲入门;唐僧方面,甭管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唐长老和高徒们可是都做了回应的——答应了这门亲事。亲,你看看,这可不算强取豪夺,而是双方意思的表达,也就是说,唐僧和女王的这门亲事,属于妥妥的明媒正娶的婚姻,这跟蝎子精老鼠精那一套不一样。
出家人不打诳语,东土大唐的得道高僧,唐王李世民的御赐皇弟,怎么能随便开这种玩笑呢!你说对吧?
那么问题来了,女王乃西梁国一国之主,她为什么就看中了唐僧,非他不嫁呢?不惜屈万乘至尊,以身相许,甚至拿国王宝座来做交换,如此委曲求全,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怎么两点原因:
一个是,西梁女国的处境堪忧,女王强颜欢笑的背后,是国家只有女性的凄楚,被罗刹女诅咒的凄凉境遇。
一个是,唐僧一表人才,很像她们曾经的某个先祖,也就是说,她们也曾经有过男耕女织、男欢女爱的正常人间伦理情感。
两点归结为一点,女王很需要御弟哥哥怎么个得意之人来做她的夫婿。这既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某种向往,也是对西梁国子民的一种责任——唐僧是东土大唐盛国,是天朝上国来的得道高僧,也许,借助唐僧和大唐的威力,可以改变西梁女国的不幸境况。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仙女都还眷顾人间的青蛙王子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于公于私,女王都觉得唐僧太合适不过了,要抓住这个机会。
唐僧到底有没有动情呢?金蝉子是不是真的对女王陛下不屑一顾呢?唐僧也是人,他吃过酒,说过谎话,打过胎杀过生,他破了不知道多少戒了。
唐僧使命在身,他身负唐王李世民和恩师如来佛祖的双重使命,他不得不行,不得不继续西去取经,我们也只能这样认为了。
不信你看,临走,诀别,女王最后恋恋不舍地问了唐长老一句话:“你到底嫁不嫁?”
唐僧金口难开,只回了一个字:“JIA”——“嫁”还是“驾”?我们不得而知。小白龙一声嘶鸣,载着唐玄奘一溜烟地西去了——一路向西,还是无问东西?天知道,唐长老知道。
最后,西天取经成功,唐僧成佛成圣,成为旃檀功德佛。女儿国的女王陛下又是什么结果呢?亲,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三、罗刹女的皈依与女王再嫁——相逢一笑泯恩仇。唐僧师徒取经阻路火焰山,孙悟空三掉芭蕉扇一节,牛魔王被诸天神佛围殴,牛魔王伏法,被带去西天,后来成就正果,就是大力王菩萨;罗刹女也借助传家宝芭蕉扇,紧闭洞门,静心修炼,成为佛教的守护神——十女罗刹菩萨,被法华经背书,也算功德圆满。
看来,太上老君这如意八卦炉里的火砖也不是孙悟空说踢就能随便踢下凡间成为火焰山的,这应该是道祖三清的一个意思表示,老君要通过怎么个“磨难”,给罗刹女一条出路,彻底化解罗刹女和如来佛祖的前世恩怨。能够有如此大手笔的,恐怕也就只有三清这个级别的大佬可以了,有资历,有能力。
罗刹女都修炼去了,一心清静无为,修炼道德,女儿国的诅咒自然也早就撤掉了。
自从心爱的御弟哥哥唐僧走后,西梁女王郁郁寡欢,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形容失色。
很快,魔咒消除了,整个西梁女国也开始重新焕发了青春,婚姻嫁娶,媒妁之言,接踵而来,好不惬意,毫不欢快,一时间,整个城池都洋溢在一片欢声笑语、你侬我侬之中。
女王等啊等,盼啊盼,心说:“取经人终归是要回来的,御弟哥哥不是说了嘛,顶多三两年。他取经回来,总是要路过西梁国的吧?那时候拿取经说事,拖三阻四,顾左右而言它,这回好了,看你还有什么借口!”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金蝉子十世转生的唐僧,这个所谓的御弟哥哥,整个取经计划是被佛祖精心算计好了的,一天都耽误不得,唐王都不行,而且,人家回来,已经成佛了,云里来雾里去,脚不沾地,根本就没从西梁国地界上路过。
圣僧,你修你的佛,我替你度一遭人世情爱与酸甜苦辣。看看这三界与苍生,究竟谁在度谁,又是怎么个度法——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无分别,何来西东?
女王的执念,女王的报复。
女王皇榜招亲,抛绣球,也是天意难违,她砸中了另一个李姓男子,嫁给了他。
之所以说是另一个李姓,是因为,唐三藏原本就是唐王李世民治下的洪福寺高僧,后来又被称为是御弟哥哥,按当时的世俗风情,唐僧等于是被李世民御赐了“李”姓,所以,女王自然也可以视作唐僧姓李了。
这个姓李的奇男子,就是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的祖上。为什么本公子会怎么说呢?
李思恭所在地盘,党项和华夏杂居,是怎么个族群,位置正好符合西梁女国的设定,在西域与吐蕃之间,而且,李思恭王后一族姓梁,西梁女国的女王,应该是姓梁无疑。
当时的李思恭部落,也还处于氏族社会向封建领主过渡的阶段,就是说,主体也还是母系,这样,女王跟李氏的结合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风俗相近,相处融洽。
女王和李氏的后人,被唐王册封为“夏王”,效忠唐朝,李思恭在剿灭黄巢匪乱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节度使级别的大佬,唐末割据,赵宋时代称西夏,李元昊就是西梁女王的后代。
占据河西走廊的西夏国,李元昊之后,一度发生了皇党和母党对峙的局面,这个母党就是梁姓,就是西梁女王的后裔,在当时,妻舅表兄妹结合,也是很正常的,就如同贾宝玉跟薛宝钗或是林黛玉一样。
梁姓母党能够与李姓皇党对峙,搞对抗,也可见女王后裔在该国权倾朝,嗯,该国架构模式就是双子星模式,女子说了也算,保存了母系女王为尊的明显特征。
西梁女王为唐僧这个御弟哥哥,眷顾了整个李姓,也眷顾了整个李氏王朝,真可谓是情种一枚,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立体感特强。
也不知道唐三藏在大雁塔诵经的时候,女王陛下有没有去偷偷地看过他。
女儿国国王的一生,定格在了御弟哥哥路经西梁女国的那一刹那,红鸾香帐,烛火通明不夜天;唐长老终是没有“掀起你的盖头来”,面对青灯古佛,口诵三藏真经,木鱼敲得叮当响——响彻通宵,唤醒黎明。圣僧,小生不才,斗胆替广大西游迷们问一句:“圣僧,心可安否?”——难道,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唐长老途径女儿国,跟西梁女王来了段偶遇,领了结婚证书,却又撒手而去,成佛成圣;女王念念不舍,御弟哥哥成为了旃檀功德佛,西梁女国魔咒解封,改名西梁国,招婿接纳了跟唐王御赐的御弟哥哥唐僧同一个“李”姓的男子,党项族群的首领,效命于唐王李世民治下。女王子孙从此开枝散叶,到唐末以致赵宋,她的李姓子孙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国,女王一族的梁姓和李氏一族共治天下,也显示了女王后裔的能力才干。——青灯古佛颂真言,无情岂算了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