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图片搞笑,为什么会九阴真经的老顽童和郭靖打不败金轮法王的般象波若功?
《九阴真经》作为“射雕三部曲”前两部中至高无上的武学宝典,“前后五绝”都受过它的影响,特别是对后五绝的武功影响更大。后五绝中的郭靖是《九阴真经》的集大成者,周伯通更是在它的影响下,武学修为精进自创了两门武功。金轮法王也是得承密宗至高无上的秘学“龙象般若功”,他天赋异禀更是前无古人的练到第十层。金庸先生在《神雕》中,将金轮与郭靖评为当代的武学大师,也是指明了这两大秘笈带给他们的是难分伯仲的内功修为。相比于郭靖与周伯通,金轮看家绝学的外放特性更为明显
我们都知道,金庸武侠里的设定是内功为上。就是说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为一流高手,则必先内功有成,然后内外兼修,臻化的内功配与精湛的外功,方能成为一代人杰。甚至更有像“小无相功”和“九阳神功”这样的高深内功,一旦大成,只要知其招数套路,天下任何外家功夫都能为其所用,而且威力更胜原版。
用内功催动外功,让外功的发挥更加凸现威力,这里面也要涉及到内功的一个外放功能。外放就是将内力的力道转化到招式的一个过程。张无忌在练成“九阳神功”之后,在未学“乾坤大挪移”这门绝学之前,他就不能将自身所蓄的力道转换成外功,施展出来。因此内功的外放功能实际上是受外功的制约,而且不同外家功夫的外放内功的特性也各不相同。有些武功讲究蓄力留力,而有些则讲究全力释放。
比如就后五绝各自看家绝学而言,一灯大师的“一阳指”极耗精力,因而最惧连续出招,连续使用小则功力全失,大则性命不保;郭靖“降龙十八掌”的精要则是讲究“有余不尽”,就是出掌留力,这点乔峰传功虚竹和洪七公传功郭靖时,都曾特别谈此要义;而黄药师桃花岛的功夫飘逸洒脱,轻灵柔巧;周伯通的“空明拳”至阴至柔,注重以“不足胜有余”。这四人的武功精要,实际上讲究的就是留力,出手给自身留有变化的余地,不能一味的出全力猛攻。因此他们外功的外放内力的特性,就显得比较含蓄。
相比于他们四人的含蓄,后五绝中最年轻的杨过,他的外放特性则霸道得多。这是由于他在山洪和海潮之中练功,不断与自然外力对抗的结果,他与海潮对抗,每一招定然都须是尽出全力,方能与之抗衡。
金轮法王“龙象般若功”的外放特性,也是十分的霸道和凶悍。他的这门神功既是一门精深的内功心法,也是一门精妙外家功夫。这样两者合一的神功,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将内功所蓄的力道完全的转换成同等力道的外功。内功蓄有千斤之力,所发出的掌力便也有千斤,因此金轮的掌力雄劲极其强悍。他修炼到第十层,具有十龙十象的巨力,每一招都重有千斤之力,威力无比。
跟金轮法王神功的外放特性相似的,当世武林之中还有裘千仞的“铁掌功”。“铁掌功”在武学诸派掌派之中向称“刚猛第一”,说的就是其引导内功的外放特性霸道强悍,每一掌掌力都能蕴含十成的功力。
因此《神雕》中,金庸先生安排跟金轮法王硬扛大战的,其实就是外家功夫的外放特性与之相近的杨过和裘千仞。阔别中原十六年后,练成第十层“龙象般若功”的金轮,使出”龙象般若掌“与慈恩(裘千仞)”铁掌“大战了一日一夜,最后以一招重撃了却其性命。小说结尾与杨过的襄阳大战,也是在各自比拼力道之后,才被神情恍惚的杨过用了三掌“黯然销魂掌”干掉。
而小说中写郭靖和周伯通对阵金轮,则就只是彼此试探功力的简单过招,并无生死搏杀的大战。这是因为在与金轮各自内功修为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郭靖和周伯通各凭自己的看家绝学出手,会稍感压力,台面上可能会不好看。比如郭靖在英雄大会与金轮两次对掌,两人的掌力比拼,由于“降龙掌”讲究留力,都要向后退让,自然而然的消解对方掌力,而尽出全力的金轮则是稳站原地,身不晃,脚不移,行若无事。周伯通面对金轮,则是不敢硬接,要用“空明拳”空柔的拳力,在半空中去消弥金轮的掌力。
但这就是不是说,周伯通和郭靖就打不过金轮呢?也不是,假如真的生死搏杀的大战,持久一战,金轮必然也会败给他俩的任何一个人。这还是因为他们外功的外放特性,一方全力一方留力的结果,金轮法王打不了真正的持久战。
真正的持久一战,耗力的金轮比败于留力的郭靖和周伯通金轮的“龙象般若功”,能将自身体内的千斤力道相同的转换成外功使出,因而他的掌力极其凶悍,每一掌都是势若雷霆。但因此每一掌也都是全力尽出,这是极耗内力的一种出手方式。他与裘千仞打了一天一夜分出胜负,这一天一夜是裘千仞持久战的极限,其实只胜了他一招的金轮,也是比他长不了多少的。
而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讲究“有余不尽”的留力,却能让他极具打持久战和拉锯战的条件。“降龙掌”的这一点精义,当年乔峰在传功虚竹之时,说得是十分的清楚。
萧峰:“‘降龙二十八掌’的精义,乃是‘有余不尽’四字,一掌之出,必须留有余力。不管对方击来的拳掌如何刚猛有力、势若雷霆,我总之应以一招行有余力。使那‘降龙二十八掌’时,心中总须想到:对方毒龙有八十条、一百条,降服了一条又有一条,去了十条,还有二十条,然我的掌力始终无尽无漏,那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新修版《天龙八部•终章》因此,倘若真的两人出现一场像金轮对阵裘千仞那样,生死搏杀的大战,相比于金轮的耗力,郭靖的留力更会让他能战得越久,而且越战越勇。刚开始,面对金轮凶悍的掌力,郭靖可能会稍感压力,但是两人内力一经消耗,在两人内功修为难分伯仲的情况下,出掌留力的郭靖,掌力始终无尽无漏,不但是立于不败之地,战到最后,可能是两天两夜,也可能是三天三夜,更能将金轮直接耗死。周伯通对阵金轮,结果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这也是金庸先生要将金轮留给杨过去解决的原因。一是照顾杨过的主角光环,二就是为了让外功的外放特性与金轮相似的杨过,去跟金轮速战速决,这样战况激烈,台面上也精彩。不然让郭靖去救郭襄,要打个两天两夜才能打败金轮,那时郭襄可能就已被火烧死了。所以说,金庸先生安排对战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对小说人物的武功设定也是前后关联,说练成《九阴真经》的郭靖周伯通打不过金轮,那是没有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怎么样才能让黄蓉嫁给欧阳锋?
武林那么大,当然多奇葩!😄,要说怎么让黄蓉嫁给欧阳峰,搞笑地说,我觉得有百种可能,千种机缘,总之就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听我一一道来,仅供大家一乐!切不可上纲上限,认为有辱经典哟!
1、黄蓉聪明绝顶,郭靖呆笨木讷,虽说性格互补,但毕竟反差太大,长此以往难免生隙,互相嫌弃!此时女方的心态一定会变,而且大概率事件是成为大叔控,一定希望找一个事业有成、实力雄厚、智商相当、冷峻酷帅的大叔,西毒欧阳峰虽然品性略有欠缺,口碑不佳,但纵观整个武林江湖,可以说是不二之选!
2、黄蓉冰雪聪明,古灵精怪,出身名门,就是一个高贵清新的小天鹅,而西毒欧阳峰最擅长的就是蛤蟆功,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也是天经地义的嘛。
3、为练九阴真经,黄蓉被欧阳峰捉去整整半年之久,这期间,二人一起昼出夜伏,互相斗智斗勇,戏耍捉弄,不打不相识,难免日久生情。
4、欧阳克欲对黄蓉行不轨,被欧阳峰发现,欧阳峰为得到九阴真经的翻译,故意英雄救美,讨好黄蓉,赢得黄蓉一片好感,正好黄蓉又处于与郭靖闹误会的失恋期,欧阳峰虽毒,但运气不错,算是乘人之危,填补了黄蓉的感情空白期。
5、黄蓉对欧阳峰故意翻译错的九阴真经:“能愈诸患,渐入神通,善用观像,我心有你......”,欧阳峰:“我心也有你”,😄
6、最后一届华山论剑,黄药师认准郭靖大气已成,老一辈不会争,郭靖必是天下第一,于是乎提议将华山论剑同时又作为比武招婿大会,并立书为证,哪知道冒出一个练错九阴真经神魂巅倒的欧阳峰用绝世乱功赢得天下第一,面对天下英雄,黄药师黄蓉不得不认命!情何以堪!
7、江湖腥风血雨,加上出现天灾大难,机缘巧合,黄蓉与欧阳峰被困桃花岛,四处一片混沌,二人认为天下已只剩下他们俩个,为了人类,为了未来,为了上帝,为了天意,只能在一起!
8、9、10、11、.............
好冷哦😯
现在都快成老头了?
谢谢邀请…
(原创答问)
首先,是否有习练未得法的因素?~题主说到的“同学”,是如何习练“站桩”的?题目只描述了“越练越老…”如何怎样练,没有说明…
笔者93-94年期间曾经学练过气功… 中间有剑指桩部分 时间12分钟左右… 然后收功… 。当时,气功老师讲解,习练气功有个说法:“练功不收功,等于白搭功!”个人体验,在习练气功的过程中,根据“口诀”导引气机巡行,整个人心身都在一种状态里… 温热感,通透感… 结束时 收功很关键,相当于锁定能量。
其次~是否有业内人引领和“心法”助力?习练功法,一般都传授者讲述习练“心法”,需要规范的习练,以免走偏…
心理学领域,时下流行一种疗法叫做“正念”~ ,引导人们关注当下,关注自身当下感受,体验此时此刻心身的“感觉”… 以及由此生发触动的情绪情感…躯体感受… 自主,顺其自然的完全投入当下…
个人经验: ~站桩,气功,正念~ 都离不开主观意识,意念 ,觉知的参与… 如果,没有与主观感受的交集,只停留于相关的被动练习,例行的当做“功课”去完成,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动作”或“体操”…
这里,想特别解释的是: 一个人的动作行为,如果仅以外在客观的作为一种方法,一个课业…的角度去完成,主观上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自己如何从中获益… ;这其中,盲目的单纯习练动作,没有自觉的投注情感和主观动能(积极性)做基础,其效果,会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最明显的,孩子们的学习~本来是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认知思维科学方法和能力,很有乐趣的事情,却被多种因素感扰影响,让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孩子“被学习”,体验到的是人生“背负”感…
第三,习练是否有过度“刻意”~ 过于追求“成功”… 或过分强化某个“结点”… 忽略了整体… ?
心理学有个“倒U曲线”理论~说的是:动机与效果… 中等强度的动机效果最好… 没有动机或强度过高的动机,都达不到理性效果… 其中,特别的“用强”,刻意的想达到“目的”… 反而形成了“压力”,欲速不达… 越想做好,反而会“出岔”… 离原本的目标越来越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丘处机能排到第一吗?
全真派的创始人王重阳有7个徒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全真七子,历史上则被道家尊为北七真。这不管在历史上还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面,都是完全对应的,在射雕英雄传里面,全真七子的塑造非常成功,出场的人物各个都性格鲜明。
全真七子也就是道家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分别是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长真子谭处端、玉阳子王处一、太古子郝大通、长生子刘处玄和马钰之妻清静散人孙不二。
作为武林人物,曾经天下第一的徒弟,他们自然有着不俗的武功,这里面,丘处机是不争的武功第一人,在整个射雕体系中,丘处机的武功名列前十毫无悬念。甚至可以说,全真派在江湖的声望,很多都是丘处机挣下的。
一开头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击败完颜洪烈的侍从和王道乾的侍从,而后以一己之力和江南七怪打个平手,其他六子则没有这样的场面。江湖人物讲究的是武功排名,作为全真派王重阳的徒弟,虽然都是授业于一人的师兄弟,但是武功肯定有高有低。
自然,丘处机无可争议的第一,其他的人只能争夺第二的名衔了,没办法,长春真人既喜欢管闲事,脾气又不好,江湖历练也足够丰富,见多识广。其他几个肯定争不过他。
射雕中,对于七子有正面描写的人物不多,不过是孙不二、马钰、丘处机、王处一几个人,其他的只是一个背景板,甚至七子之一的谭处端一出场就北欧阳锋袭杀,至此,全真七子只剩下6个。
这意味着,全真七子的排名也只能到此为止。虽然,神雕之众全真教的分量依然很足,但是谭处端的早逝让全真七子的排名无法继续。他的修为从被偷袭的那一刻就停止不前,事后的排名自然都无法客观。
对于书中没有过多描写的人物,现在是没办法来给他们排名次的,仅仅能够给出场有描写的人做一个大致的排名,不过,虽然无法给他们做出完整排名,但是找出他们之中的武功第二还是很容易的。
对于七子之中唯一的女子,孙不二武功相对一般,几次出现的台词都不多,把她理解为凑数也不为过。所以,孙不二自然无法争夺全真第二的头衔。不过没关系,她还有个丈夫,就是王重阳的大徒弟马钰,这位依然是第二人选的有力竞争者。
排除孙不二之后,七子只剩下马钰和王处一来一决高下了,先说马钰,在射雕中,他仙风道骨,一尘不染,内功精湛,不好功名,而且很少在江湖上行走,所以,江湖上名声不显,而他的真实武功也很难展露。
但是这里有个参照物,那就是江南七怪,丘处机曾经和他们打平,但是马钰对手江南七怪,则是居于下风,这也证实,如果以江南七怪作为参照物,那么马钰是不如丘处机的。
下面王处一,这位也喜欢抛头露面,和丘处机性格很像,全真派的江湖声望,一部分是王重阳的功劳,一部分是丘处机的努力,剩下的大概就要归功于王处一了,没少闯南走北的他赢得了铁脚仙的名号,这让王处一威名大躁,甚至超过了马钰。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王处一也比马钰的武功高?答案是并没有,虽然丘处机声名不错,但是他有一个短板,在赵王府的时候中毒,虽然说这是圈套,但是他事先也知道那是鸿门宴,早就处处防范了,但是还是没有躲过去。
对比马钰,丝毫没有类似的经历,这一点就能表面,即使王处一江湖声望大于马钰,他实际武功还是低于马钰,之所以这样因为马钰不好声名,作为王重阳的大徒弟,他的主要责任是先弘扬王重阳的道法,修行才是他的第一要务。
甚至,歪史以为,王重阳教学的时候有过规划,马钰侧重于修行,在于传承他的道法,而丘处机、王处一则着重于武学。
老顽童周伯通是真傻乎乎的?
清朝时郑板桥的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让很多人奉为名言,几乎成了人生哲理。射雕中的周伯通,一生活得通透,活得洒脱,一直到百岁高龄还保持着一颗童心,我想这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其实真的没必要纠结他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如果真是装的,周伯通岂不成了武侠作品中最擅长伪装之人?甚至可以说比君子剑岳不群还要胜三分了。
周伯通是贯穿双雕时代的一个重要配角,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是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角色,戏份之重要可以说仅次于两大主角郭靖和黄蓉。在郭靖一生的成长经历中,作为郭靖义兄的周伯通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郭靖有两门重要的武功对他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九阴真经就是其中之中。而九阴真经就是周伯通的顽童心态发作,出于恶作剧的目的,逼着郭靖强行记忆,在帮郭靖记忆的过程中周伯通梦中悟道,一夜之间学会了九阴真经。
从周伯通的第一场在书中出场,就做出了一个极其不符合常理的举动,那就是不顾自已作为重阳真人师弟的崇高辈份,强行要求要和郭靖结拜为兄弟。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让熟悉周伯通的人听了,特别是全真七子听了,也没有特别惊奇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对周伯通来说,这样的举动就是常规基本操作,不有值得惊奇的。
射雕中对重阳真人的师承来历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提过重阳真人是代师收徒,周伯通就开场就是重阳真人的师弟。陪伴重阳真人几十年,作为著名道家高人,又是天下第一的武术宗师,如果周伯通真是装傻,那他的心思得深沉到什么程度,才能瞒过重阳真人?
重阳真人临终前将先天功传授给了南帝,书中给的理由是重阳真人觉得周伯通已经非童子身,再加上天性好动,难以达到武学的最高境界。但重阳真人还是将事关整个武林的九阴真经交给了周伯通来处理,起码说明了重阳真人对周伯通完全是信任的。
周伯通的天性应该就是如此,疯疯癫癫,性喜胡闹,没有定性,爱玩爱闹,除了武功,在其他事情上他就和一个小孩差不多,完全就是小孩的心性。天生乐观,无忧无虑。这样的人很适合当做朋友,当做玩伴,却不适合托付重任。
周伯通虽然是小孩心性,但并不意味着他是真的傻。就拿他和瑛姑的感情来说,在开始传授瑛姑点穴之术,耳鬓厮磨之下水到渠成,有了亲密关系,开始可能确实不懂。但当事发,南帝大度地表示有意成全他和瑛姑之间的感情,他做出了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一走了之。
貌似完全没有男子的担当,但对全真教和大理段家来说,这何尝不是相对来说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难道真的娶走瑛姑让两派蒙羞?只是这样的举动对瑛姑来说过于残酷,一生所托非人,毁在了周伯通这样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手中。
上了黄药师的当被困桃花岛十五年,周伯通在无聊之下创出的左右互搏之术,堪称武侠作品中最为逆天的辅助性武学之一。自创的空明拳原理和太极拳相似,也是一门极为高明的拳法,有此天赋在,谁敢说他是真傻?最后在郭靖的点醒下得知了左右互搏的妙用,临走之际摆了黄药师一道,更是在童真之余显示了不俗的智商。
只是聪明和天性纯朴,想事简单并不冲突。如果他是装傻,从书中描述的情节来看,周伯通远离武林,和小孩都可以嬉闹玩耍十余日,他如此费心伪装到底用心何在?
重阳真人死后,全真教他的辈份最高,武功也是最高,但他在重阳真人死后,几乎没回到重阳宫,对权力没有丝毫的追求。如果所谓的装傻只是为了逃避责任,大可不必,事先挑明自已的志向,重阳真人作为道家高人,崇尚的就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怎么可能强行逼迫周伯通做自已不愿意做的事?
丘处机重武功不重修道,作为师父的重阳真人只是不喜丘处机,也并没有强行要求丘处机改变什么,更何况和自已同一辈份的周伯通。
一个人要装傻,总得有所图谋才对,周伯通一不图权,二不图色,三不图利,强行改变自己的性格伪装自已,真的以为是件很轻松的事吗?戴着面具生活活得轻松还是顺其自然,释放天性来得舒服,相信答案是唯一的。更何况周伯通武功高强,也不需要靠装傻来保全自已性命。
一个人想伪装一时容易,要伪装一世,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纵观射雕和神雕全书,周伯通的性格始终如一,如果能长达百余年都一直伪装自已,那周伯通岂不成了金书最为可怕的人物了?就像是伪君子,装一辈子就成了真的君子,装傻一辈子,就成了真傻了。何况周伯通表现出来的,只是童心,而不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