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俄对乌克兰敖德萨发动空袭,俄乌战争下一个阶段俄罗斯的目标是什么?
俄罗斯至少有三个进攻方向可以选择,但俄军兵力不足必须要改变战争模式才能进行
谢邀,现在确定俄罗斯下一阶段目标为时尚早。虽然顿巴斯战场俄军进展都还顺利,场面优势很大,但把这锅肉吃进肚子里去还需要时间。乌军在顿巴斯的三座要塞城市利西昌斯克、斯拉扬维斯克、克拉玛托斯克一个都没陷落,乌军距离彻底崩溃为时尚早。
整个顿巴斯地区,乌军还有25个旅,约7万余人乌军的顿巴斯防线整体上围绕着三个1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斯拉扬维斯克、利西昌斯克、克拉玛斯托克,以及三个5万级人口规模的小城市德鲁日基夫卡、康斯坦丁诺夫卡、巴赫穆特。俄军现在正在做的是吃掉北顿涅斯克、利西昌斯克这个突出部,接下来才是整个战役的核心,进攻围绕20号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的这几座城市。想要完成这一步,恐怕要等到8月份,甚至10月份。
俄罗斯方面最大问题在于前线兵力不足,现在俄军打得很养生。师-旅为单位,基本上打上一个月,就撤到二线休息一周到半个月。像伊久姆,之前是第四近卫装甲师在进攻,现在换成第35集团军,然后这个集团军被乌克兰网络上歼灭。以营-连为单位,那就是上班打卡制,周一到周五打,周末休息,像昨天网上的战报热点就是空袭加炮击。本身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投入兵力并不多,10万到12万规模左右,还玩这种打法,投入一线交战的兵力肯定不多。
俄军一些部队居然还可以撤回家休整,昨天克拉斯诺达尔州民众欢迎前线归来部队乌克兰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战斗力不断被削弱,呈螺旋下降态势。乌克兰政府在6月8日承认阵亡50127人,另有61451人失踪,而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斯蒂芬·特威蒂中将说,乌军已经有20万人消失。泽连斯基把每日阵亡人数从一百人提高到两百人,算上受伤的,每日大约损失500人。而英国《卫报》都不客气地打脸,说至少一千人,你没把逃兵和转进到俄罗斯战俘营的算进去。开战以来乌克兰总兵力扩大到50万人规模,三个半月蒸发掉40%,前线损失太大太快,损失多为精锐部队。顿巴斯战场现在已经是乌军的放血口,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合格的基层指挥官得不到补充,战斗力只会越来越弱。
搞笑的是,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骚操作也越来越多。像现在利西昌斯克-北顿涅斯克战场,乌克兰把压箱底的第4快速反应旅和国际佣兵团调到,这很正常,至少可以极大鼓舞士气和坚定前线信心。但骚的是他们又“空降”了一名美女议员玛利亚娜·贝苏格拉娅作为督军,一上来就接管了前线指挥权,严令不准撤退,组织反击。即使乌克兰自己的网上都说前线指挥官要疯了,斯大林也不过是不准撤退啊,你还要我们进攻?对这种自杀式的“政治命令”不满,要到抗命的地步。
乌克兰女议员玛利亚娜·贝苏格拉娅,继神童参谋长后,乌克兰又一天才军事家至于俄罗斯如果完成顿巴斯战役后,下一阶段进攻目标。个人认为有三个可能方向,第一个是尼古拉耶夫-敖德萨。波兰民族主义者始终忘不了乌克兰的利沃夫,同样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对敖德萨也情有独钟,他是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夺取该地后,仿照圣彼得堡所建,作为“通向黑海的窗口”。到一战前,敖德萨已经是沙俄帝国第四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毫不客气地激讲,如果普京夺取敖德萨,那么付出代价即使再高十倍,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者也认为是血赚不亏,甚至要好好感谢泽连斯基。而乌克兰一旦失去敖德萨,那么就要从此变成内陆国。
俄罗斯可选的三种进攻方案但最大问题是,以俄军目标的兵力投入,想要啃下敖德萨是不可能的事情。敖德萨位于战线西端,是个百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而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最多时的12万规模,防守住东部和南部“解放区”至少要4万以上,能拿出来投入西线进攻的最多也就8万人,还要分出两三万去防守侧翼、交通线,剩下的去打一座百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和一座50万人口的城市,真的只能说是洒洒水了。如果要打敖德萨,普京就先取消掉只能志愿兵参战的限制,动员一波组织三十万规模以上部队投入战场才行得通。
最近皇俄派精神领袖“斯大帅”又出来喷,他一心想要的就是总动员,一波推到敖德萨第二个进攻方向是扎波罗热 - 第聂伯罗,扎波罗热州目前80%的地区被俄罗斯占领,该州也想跟顿涅斯克等一起跳槽到俄罗斯。但扎波罗热州首府扎波罗热城还在乌克兰控制,扎波罗热城往北50公里就是乌克兰第聂伯河的水陆交通枢纽,第聂伯罗,拿下第聂伯罗对于俄罗斯来说,可以完成战前一大猜想,与乌克兰划第聂伯河而治的最关键一步。
这条进攻路线,全长不过80公里,亚速海港口城市梅利托波尔和别尔江斯克距离扎波罗热也就一百多公里,俄罗斯还可以利用海运快速往前线补给。俄军目前使用的炮海战术,弹药消耗量非常大,这显然是重大利好。缺点是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都是人口70万以上的城市,而且横跨第聂伯河两岸布局,俄军夺取其城市的西岸部分问题不大,但完全控制两岸似乎很有难度。
哈尔科夫方向俄军就放了三个旅,监视对面乌军7个旅,每天干的活就是打炮最后进攻的选择就是哈尔科夫,当年前苏联的重工业大城市,目前城市规模仅次于基辅。研发T-34、T-54、T-64、T-80U等著名坦克的莫洛佐夫设计局所在地。因而城市的人防工程都是按照核大战的标准设计建造的,虽然苏联已经轰然解体,但他遗留的防护设施依然在保护那些试图与其断绝关系的人民。进攻难度同样非常大,不过哈尔科夫距离俄乌边境线不到50公里,运输补给非常方便。这会是场充满悲情色彩的战役,苏联制造的大炮没日没夜地轰击他制造的防御设施,冲进183坦克厂的坦克,有可能是该厂工人30多年前充满热情地生产出来的。
俄军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说难听点,当年美军打萨达姆的时候,都出动30万大军呢,还有英国、澳大利亚等仆从国参战,你现在打乌克兰就靠这十万多部队?这么点兵力和本钱,很难做大事啊,难怪斯特列尔科夫要死命的喷。而且现在是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人民军为了收复家乡,在前线死命的打,他们伤亡都一半了,总共两万多部队,两千多人阵亡,八千多人受伤。打完顿巴斯大战,还想要他们打别的地方?所以第三阶段,俄罗斯不投入生力军,很难做大事情。普京虽然很努力控制战争升级,但到时候恐怕要由不得他,大概率第三阶段开始前,再试图谈判一次,投入新的兵力。
俄乌战争为何俄方还未取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9953条回答。
俄乌战争暴露了俄军外强中干的真实一面,但对于对军事比较了解的学者来说,这并不意外。
其实俄军对自己实力的下降,也是心知肚明的。
俄罗斯前国防部长曾说过,如果北约入侵俄罗斯,俄罗斯只有用核武器来自卫了。
言下之意,俄罗斯不可能通过常规战争打赢北约。
此次面对实力并不强的乌克兰,俄军旧攻不克,损兵折将,战争陷入持久战,这恐怕也是普京没有预料到的。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连续打了几次仗。
第一次是同车臣爆发了车臣战争,俄军由于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加上轻敌,被只有轻武器的车臣人拖入城市巷战,杀得落花流水,灰溜溜的撤离车臣,大败特败。
不过,俄罗斯毕竟是一支职业化军队又有,排行世界第二的庞大常规作战力量,仅仅坦克就有数万辆之多,对付人口才几十万的车臣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调整战术,采用重武器碾压的地毯式炮击轰炸战术,将车臣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最终压垮了车臣武装,获得了战争胜利。当然,俄军自己损失也非常惨重。
第三次则是打小国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战斗力同俄罗斯无法相比,却判断错误形式直接出兵攻入南奥塞梯。俄军立即调动数倍兵力反攻入南奥塞梯。格鲁吉亚是人口仅为300万的小国,国内军队战斗力低劣,当然不是俄军对手,在短短一周内从南奥塞梯境内全部溃败撤退。
不过,西方对于此战的评价很低,认为两国军队打了一场非常落后的常规武器对攻战,还停留在冷战时代的水平。
第四次就是2014年的东乌战争。俄罗斯扶持东乌独立分子建立武装以后,提供了大量重武器和军事训练。无奈东乌武装毕竟是民兵,在乌克兰正规军的重火力打击下并不是对手,节节败退。眼见自己花费巨资扶持的东乌武装就要垮台,俄军不再躲在幕后,而是出动数千精锐部队穿着没有标志的制服或者东乌武装制服,突然从侧后猛击进攻的乌克兰政府军。
乌克兰军队当时也是一片混乱,士兵连工资都上期拖欠,士气低落。由于克里米亚已经丢了,东乌又几乎独立出去,加上俄军咄咄逼人。俄罗斯很多寡头和地方势力,开始建立民兵武装以弥补正规军的不足。
今天被俄罗斯当作靶子大肆攻击的亚速营,就是当时建立的。
言归正传,俄军出兵以后,乌克兰政府军随即溃散,东乌武装控制了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部分地区,直到今天。
可以说,当时俄军战斗力是碾压乌克兰政府军,但也胜之不武,毕竟对方是连士兵微薄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军队,很多重武器已经用了30年早就应该报废。
此次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乌克兰军队在北约共享情报和提供武器的情况下,使用了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相反,强大的俄军明明实力大大强于乌克兰军队,却像蛮牛入井使不上力气。攻打基辅是全面失败了,想要速战速决也没有成功,将军就死了一堆,士兵伤亡可想而知。
现在俄军被迫陷入持久战,准备退而求其次占领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全部领土,同时打通同克里米亚的联系。
俄军在战争中表现出来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
其一是信息化作战能力低下。
美军认为现代化军队最重要的战斗力,就是信息作战能力,包括对整个战场的把握程度。
美军在信息化作战的基础上,有着很多强悍的作战战术。
比如空地掩护方面,美军从呼叫到得到空中掩护,已经缩短到15分钟以内,甚至很多时候在10分钟内。
美军的主要攻击是有空中发起的,步兵主要用于协助空袭作战,以及战场的扫尾工作。
而俄军这方面非常差,空中掩护速度缓慢且效率低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看到俄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独立作战,根本没有空中掩护,所以频繁遭遇伏击和拦截,伤亡巨大也就不稀奇。
美国空军副参谋长克林特·希诺特中将指出,俄罗斯难以维持通信和战场指挥,因此无法组织复杂的空中进攻战役。
退役法军上校米歇尔·戈雅表示,“俄空天军缺乏效率是这场冲突的令人惊讶的因素之一。”他认为,尽管俄空天军拥有在2015年干预叙利亚的经验,但与“西方空军的精确度、灵活性和互操作性”相去甚远,“军事专家已经看到俄空天军与地面部队缺乏协调的证据”。
这是对付乌克兰军队,如果遭遇美军又会如何?俄军这些重武器,岂不是全部成为活靶子?
其二是战略战术仍然停留在冷战后期。
虽然俄军这10年有了很多改进,比如编组了可以快速反应、重武器众多、模块化组合的营级战术群。
然而,实战中却发现俄军仍然主要依赖地面重武器作战。空中掩护能力低下,精确制导武器不足,而俄军又不愿意像车臣战争一样将乌克兰城市平民全部轰碎,导致作战束手束脚。
想要像美军一样避免殃及平民,进行精确打击,俄军却没有这个能力。
使用重武器打击受到舆论压力,不能放开手脚,况且乌克兰军队也化整为零,让重武器打不着。
其实目前俄军最大的问题是,他不得已的按照了乌克兰的作战模式来打,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作战模式来打。
简而言之,俄军如此强大,却被乌克兰军队牵着鼻子走。
其三政治能力低下,国际局势险恶。
俄罗斯此次开战,其实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
目前即便俄罗斯的盟友国家,也没有一个公然敢于站出来支持俄罗斯,并且提供武器弹药甚至出兵支援的。
同时对俄罗斯的制裁非常厉害,而且可能持续长达几十年,会造成严重的民生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打仗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赢,还要尽量速战速决,将所有筹码都拿到手中。
然而目前打了这么久,战事久拖不决,各种制裁压身,国际舆论沸腾,就是最不利的局面,也是打仗最要避免的局面。
即便俄军能够占领整个东乌地区,从长远来看仍然是弊大于利的。如果普京在几年后病逝或者下台,继任者会面临一个可怕的烂摊子,进退维谷。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此举也连带很多盟友左右为难,再说通俗点就是被连累了。
其实,更要重视俄乌战争的就是我军。因为我军有很多方面同俄军是比较相似的,一些武器和作战模式也比较接近。俄乌战争是我们吸取经验的最好场所,通过俄罗斯军队拙劣表现来修正我们的类似问题。
乌克兰这次偷袭俄罗斯黑海舰队会导致俄罗斯正式对乌宣战吗?
不会。
1、这次俄罗斯黑海舰队损失不大,莫斯科号被炸也没宣战,何况只是扫雷艇受损。
2、这次俄罗斯借用黑海舰队被袭,停止了乌克兰出口粮食的协议,可以说是让乌克兰和西方有苦难言,当初放开乌克兰粮食出口的理由是为了解决非洲的粮荒,而实际上最后这些粮食去了欧洲,当然这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俄罗斯还是同意了,实际上释放了和解的善意,给了联合国和土耳其面子,让他们可以继续发挥更多的作用,也树立普大帝还是能谈的态度。这次正好借黑海舰队被炸停止协议,制造了再次谈判的筹码。
3、一般来讲核大国都不采取宣战,甚至到现在俄罗斯也没有全国动员,而是部分动员,也就可以说不直接宣战。因为一旦核大国宣战就意味着可以动员任何武器,包括蘑菇弹。交战的目的很可能是灭国之战。而这次俄罗斯还是以特别军事动的名义行动,就非常灵活。 乌东四地公投入俄可以说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达到了目的,解救了顿巴斯地区的民众也可以是行动的成果,俄罗斯进退的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
结论:俄罗斯不会宣战,特别是核大国。现在俄罗斯希望停火,怎么可能现在宣战来让战争继续打下去呢?
为何苏德战争到了后期?
1943年,随着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苏德战场上的形势发生逆转,原来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不得进入战略防御,苏军终于熬过了最艰苦的时期,逐渐则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从1943年底,苏德战场上,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苏军开始变成进攻方。
可是,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德军兵力锐减,苏军兵力激增;战机和装甲集群燃油严重短缺,德军失去制空权、任由苏军坦克横冲直闯;前方德军缺少补给和弹药,苏军弹药、粮食充足的情况下;苏军伤亡仍旧居高不下,问题出在哪里?
德军困兽犹斗,斗志坚定德军在战争后期出于劣势,但是由于战争前期德军势如破竹,德军上下普遍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他们非常狂妄自大,觉得苏联人不可能打败他们,德军处于弱势是暂时的,只要能硬挺下去,说不定会咸鱼翻身,迎来转机。
战争后期,战争在德国本土进行的时候,德国官兵进行战斗,就有了保卫国土的神圣生命感。
失去了战争,他们就失去了祖国和家园,德国就等于亡国了,他们没有退路。
一旦德国战败,一战后德国接受《凡尔赛条约》的屈辱一幕,就会重新上演,德意志就会万劫不复。
由于德国入侵了苏联,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战争中德军士兵都犯下了反人类罪行;因此苏联红军对德军战俘自然要疯狂报复,手段野蛮、粗暴甚至残忍。
既然成为战俘也没有好果子吃,生不如死;还不如血战到底,垂死挣扎,保住军人最后一点尊严。
苏军急于求成在苏德战场苏联开始反攻的同时,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盟军部队也计划在法国登陆,开辟西线战场。
由于此时纳粹败局已定,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就把眼光放到了战后的利益划分,都想多占地盘,赢得话语权,多分一杯羹。
而对苏联来说,多占地方的意义,还意味着就能把这些地方变成自己的领土。
也就是说,攻城略地带来的好处巨大,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微不足道。
反正苏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最不缺的就是人;他们已经在卫国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伤亡,再多些伤亡又算得了什么?
在这个指导思想指引下,苏军跟德军的每一场战斗,都是简单粗暴、战术一成不变;都是穷追猛打,用人海战术,不怕伤亡。
面对死扛又弹尽粮绝的德国军队,围困才是上策,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取胜;但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苏联军队采取了急功近利、代价最大的攻坚战术;所以伤亡率高是非常正常的。
德军素质依然较高伟人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德国在普法战争前就普及全民教育了,1913年德国文盲率是5%, 一战后到二战前,德国更是世界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职业教育全世界搞得最好。
苏联20世纪初的文盲率是75%,比德国高了几十倍。在二战前,当德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把目标转向普及高等教育的时候,苏联政府还在全国为完成扫盲任务而努力;所以德军士兵的受教育程度比苏军战士高得多。
曾经看过《无耻混蛋》的电影,片中一位德国军官居然除了自己的母语外,还会说法语和极为熟练的英语。
二战结束后,美军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其中一名战俘在欣赏美国专业乐队演奏柴可夫斯基乐曲的时候,居然能指出其中演奏的瑕疵,让美国人惊讶不已。
德军官兵素质之高,叫人印象深刻
希特勒出身贫寒,高中都没有上过,但也学过音乐和绘画,还一度在街头卖过画。
士兵的受教育程度高,素质就高,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在高科技时代如此,在二战时期也同样如此;不然各国办那么多军校干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培养将军,一所就够了。
文化水平高的士兵,不但在维修、保养武器的时候,更加轻松自如;在使用武器的时候,也更加老到和成熟。
而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士兵,心理素质也高,军事素养高,技战术水平也高,更能领会上级的战略意图,临场发挥也最好。
他们懂得在战斗中如何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最佳,如何跟战友协调作战、如何利用地形、如何打时间差,更有效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综上所述,是苏军的战术、士兵的素质和德军的抵抗意志,让战争打得依旧非常艰苦,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造成了他们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俄罗斯没有消灭乌克兰的有生力量?
俄罗斯现在的打法就是在守卫战中,消耗乌克兰军队的有生力量!稍微懂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大级别的战役,攻击方损失的兵力一定是防守方的2到3倍!
目前,俄罗斯并未在四州投入太多的兵力。在这场防御战中,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民兵武装占据了不小的份额,他们在顿巴斯地区打了八年,还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
俄军紧急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参战,更多是一种威慑力量。因为有传闻说,美国和北约的地面部队可能会进入乌克兰!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预备队可能对此也早有准备。
长期来看,这四个州的争夺战,可能会成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