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 至22年来高位,怎样解读美联储宣布2018年第四次加息?
1.从2015年12月开启的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9次,联邦基准利率区间升至2.25%到2.5%.6今年的密集加息被认为是最后的尾声。
模糊来说,加息美元升值,各国货币贬值,所以,只要美国加息,各国基本上会被动生息或调控。
中国央行则先行一步。
早在美联储加息前夜(12月19日晚),央行推出新工具“特麻辣粉”——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TMLF)。这比被业界俗称为“麻辣粉”的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优惠15个基点,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资金可使用3年。
同时,央行还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以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继续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
2.美联储可以看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管家。
3.美国国债负债率一直很高。已经成为常态。只要国际结算还依旧使用美元作为主流,就不会改变和解决
美国回应将在11月再次大幅度加息?
过去一段时间,在全球进入加息通道的大背景下,包括原油在内的各种大宗商品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下跌。
尤其是进入2022年下半年之后,原油价格跌幅是非常明显的,在6月份最高峰时期,原油还达到125美元左右。
但是到了9月最低峰时期,原油价格已经下跌到82美元左右,原油跌幅超过34%。
眼看原油持续下跌,欧佩克成员国当然不干了,毕竟原油下跌他们利益就受损了,一桶油要少40块钱的利润,他们当然不乐意,于是欧佩克+就开始计划减产,按照前段时间欧佩克会议决定,预计从11月份开始他们将会减产200万桶。
受到欧佩克减产计划的影响,进入10月份之后,原油价格又开始逐渐反弹,在10月7日的时候,原油价格一路接近100美元大关。
然而从10月8日开始,原油价格整体又开始出现下跌了,到了10月17日原油价格又回落到90美元左右。
看到原油下跌,很多人都觉得欧佩克减产受挫。
但我觉得这只不过是原油的正常波动而已。
从过去一段时间原油价格的走势来看,可以说是起起伏伏,多空相互博弈。
而这种博弈更多的是美国在跟欧佩克+进行博弈。
首先对于美国来说,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的通货膨胀一直处于高位,虽然经过几轮大幅加息之后,美国的核心CPI有了明显的下降,但CPI整体水平仍然处于高位。
2022年9月份,美国的CPI仍然达到8.2%,虽然这个数值跟前期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从整体来说仍然处于比较高的位置。
较高的通货膨胀对于美国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候,美国国内的消费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颓势,物价上涨了,大家消费能力也跟着下降了。
而一直以来消费都是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消费跟不上了,美国的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假如未来通胀持续,而美国又不断加息,经济涨不动了,但物价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就有可能陷入滞涨当中。
所以一直以来美国都在寻找各种方式跟欧佩克进行对话,希望欧佩克不要减产,而是要加大原油的供应,只有原油多了,价格下降了,美国的通胀压力才会下降。
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美国通胀水平之所以属于高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源成本比较高,尤其是油价的持续上涨直接带动了物价的快速上涨。
为此美国一边跟欧佩克谈判,希望他们加大原油的供应,另一边他们还祭出了两大措施。
第1个就是持续加息。
从2022年3月份开始,美国就开启了加息通道,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5轮加息,而且一轮比一轮大,最近几轮加息都是75个基点,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而且按照目前美国的通胀水平来看,不排除未来他们还有可能进一步加息,以此来减少通胀压力。
第2个是释放原油储备。
在今年上半年原油价格持续处于快速上涨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能源署也开始不断释放原油储备,这种释放原油储备在下半年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原油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
但是对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来说,随着战略石油储备的不断释放,他们的库存量也不断在下跌,当原油储备下降到一个临界线之后,他们肯定要想方设法减少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增加原油的补给。
这也是为什么进入9月份之后,国际原油突然掉头上涨的重要动力之一。
但是对于欧佩克成员国来说,原油价格持续下降他们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所以他们肯定要想方设法去托底,而托底油价最好的措施就是减产。
所以我们看到在10月初的时候,欧佩克+成员国就决定从11月份开始减产200万桶,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减产计划应该能够实施,不会搁浅。
而且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的走势来看,我们不排除未来欧佩克+成员国还有可能继续减产。
当前在全球纷纷进入加息通道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不太乐观,根据有关经济机构的预测,进入2023年之后,包括欧美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当中,到时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量自然会减少。
当国际原油需求减少了,油价自然会下降,到时为了维护油价的稳定,为了维护欧佩克成员国的利润空间,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减产来稳定油价。
不过在国际原油需求处于疲软状态的情况下,就算欧佩克减产了,我相信短期内也不可能把油价拉高,从长期来看,未来一两年国际原油价格整体会在60美元到100美元之间震荡。
对于中国楼市有何影响?
从理论上说,美国加息可能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对中国楼市产生影响。
一个是资金流动。美国加息可能导致美国无风险利率上升和中美利差加大,进而导致资金从中国流向美国,国内流动性下降,从而导致楼市下滑。
另一个是利率渠道。如果中国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而选择跟随美国加息,将会导致购房成本抬高和需求减少,进而导致楼市下滑。
但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两方面的影响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首先,由于我国在上一轮贬值过程中收紧了资本项目管制,即使美国加息,资金大规模流出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这个渠道此路不通。
其次,美国加息之后,我国并没有跟随加息。不但没有跟随,央行反而采取了TMLF的定向降息方式,所以这条渠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由于中美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两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也不一样,目前央行的目标是更倾向于在国内稳增长,为此不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汇率。
实际上,美国加息对中国楼市的影响并不大,影响楼市的还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从最新的经济工作会议表态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相比于上年有放松,但普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而调控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个别城市会有松动,但房住不炒基调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不会放松。
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可以一起讨论~
你认为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加息?
谢邀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现在的对基准利率的调控不单单是由公开市场业务等传统货币政策解决,而是借鉴欧洲等国家建立了利率走廊机制,采取区间调控利率。借助利率走廊上下限稳定短期利率波动,固定金融市场主体预期。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公开市场操作调控流动性。目前市场利率主要参照的是银行间拆借利率,现在比较有名的是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也就是SHIBOR,银行间拆借利率反映了市场货币对流动性的现实需求情况。
央行调整基准利率的主要参考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大政方针,金融是为实体服务的,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来制定利率变动的总基调。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就表明利率不会频繁调整,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度放宽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加息可能性不大。
二是产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经济低迷时,央行就要降息,并向市场投放足量货币,激发经济活力。反之发展过快,形成泡沫,就要缩紧寸头,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比如,经过17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稳定有所回降,由于棚改货币化导致的三四线城市较大幅度增长,到2018年全国房价稳定,这就是紧缩货币政策的结果。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均衡,部分产业发展乏力比如微小企业、三农以及发展滞后的地区,而有些产业比如房地产过热形成泡沫。央行如果通过基准利率压低房价就会投鼠忌器,怕影响其他产业发展。所以现在不会直接调整基准利率,而是采取锁短放长,精准施策方法,局部调整,降低SLF利率,控制定向贷款,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贷款方式。在这种策略还能奏效之前,央行调整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国际金融政策影响,2018年9月27日美联储加息25个bp,由于可能逼迫人民币贬值,给央行加息造成一定压力,央行加息预期加大,综合考虑整体经济发展下行趋势,央行并未直接调整基准利率,而是通过回购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配合香港加息,稳住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加之凭借3万亿外汇储备,及时调整美元供需,稳定汇率。在这些方法发挥作用之前利率暂时是稳定的。
综上,利率具体什么时候调,考虑利率提升会给中国经济基本面带来消极影响,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今年实现GDP6.5%增长率从而保证2020年全年建成小康社会,利率不太会提升。
美联储9月继续降息的概率有多大?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就简述观点:
首先,美国的经济情况没有数据上看来的那么好,从历史经验看,美国经济在现有的pmi,国债利率倒挂和非农情况的同样走势下,美国过几个月后进入衰退周期的概率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联储的降息并不是不应当的,只是提前了而已,因此在随后经济情况开始恶化的背景下,美联储依然会降息。
其次,美股的情况让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降息。因为美股现在背离了基本面,所以下行空间很大,之前的上涨来自于上涨预期和降息预期拉动的,也因此,在否认降息周期开启后,美股开始了下跌。这样的下跌是对美联储的压力,让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开启降息周期。
第三是特朗普的压力,特朗普由于对于竞选的需求,因此必须保证经济和股市在低利率环境下得到支撑。而特朗普也可以通过新提名的理事,将其观点贯彻到议息会议当中。这样美联储的独立性其实并不显著了,很可能在特朗普的压力下重新开始降息周期。
也就是说,现在看美联储9月继续开启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且还可能从此开启降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