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工业军阀,1900到1936时代背景?
1900到1936年时代背景:1900年到1911年是腐朽的清政府,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1912年到1936年是中华民国时期,却是年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表,培殖军阀,肆意掠夺,社会状况得不到根本好转。
张作霖和张作相是什么关系?
也许会有人认为张作霖和张作相是亲兄弟或者堂兄弟,可实际上张作霖和张作相只是拜把子兄弟。
张作霖生于1875年,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列强也早就已经纷沓而来,把大清打得鼻青脸肿。
乱世之中最易出现英雄和枭雄,当然也不乏狗熊,张作霖就是那个时代所诞生的一代枭雄之一。
张作霖十三岁那一年一气之下去为父亲报仇,可惜最后仇没有报成,自己反而因此踏上了逃亡之路。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逃亡,张作霖的人生才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因此辗转之下投入了宋庆的毅军。
张作霖虽然在军中没有待很久,可是他仍然因此获得了一次宝贵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军事素养。
到了1900年,张作霖依靠老丈人给他的资助,在赵家庙一带办起了保险队,而保险队就是张作霖最早的起家资本。
倘若他没有组建保险队,他就不可能会获得清朝的招抚。
倘若没有获得清朝的招抚,他后来就不可能成为奉天督军,更不可能坐拥东三省而成一方诸侯。
后来自然也不可能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位掌舵者,而且一度还有统一天下之势。
张作相就是张作霖在崛起过程之中所结识并且结拜的一个兄弟,也是张作霖崛起过程之中的一大臂膀。
张作相生于1881年,出身也和张作霖差不多,也曾为了报仇而投身于绿林之中。
他在1901年之时曾带着手下二三十人投靠了张作霖,和张作霖一块经营保险队,随后成为结拜兄弟。
1902年,张作霖凭借手中保险队而获得清朝招抚的时候,张作霖担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张作相则任哨官。
而到了1907年之时,张作霖和张作相才又和马龙潭、马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等人结拜。
张作霖和张作相为老七和老八,不过若论兄弟感情,显然还是他们二人之间的兄弟感情最为深厚。
虽然张作相的能力并非结拜兄弟当中最好的那一个,但绝对是张作霖最信任的那一个。
自从1915年之后,张作霖的起家部队第二十七师,实际上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张作相担任代理师长。
第二十七师对于张作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在他吞并第二十八师之前,是他唯一一支部队。
可是,张作霖仍然敢让张作相担任代理师长,这就是信任。
张作相是张作霖真正敢把后背交出去的人。
而当张作霖担任了东三省巡阅使之后,不仅让张作相实任第二十七师师长,也让他担任了巡阅使署参谋总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之时,张作相也再一次获张作霖之重任,担任东路第一梯队司令,后又任第三路总司令。
1925年张作相又被张作霖任命为吉林省督军兼省长,至此掌控一省之军政,但从未生过异心。
而且张作相还是一个生性宽厚之人,郭松龄反奉之后,大多数人都极力要求处死所有涉及此事之将领。
唯有张作相一人站了出来,力劝张作霖宽大处理,从而救了一大批的性命。
这也就是张作相和张作霖关系深厚,张作霖也听得进去他的话,他才劝得动张作霖,换一个人未必可行。
至少一直声称和郭松龄亦师亦友,关系好到可以同穿一条裤子的小张,就没有向张作相一样站出来。
不过,最能体现张作相此人品行以及和张作霖之间的兄弟感情的还是张作霖去世之后,谁当奉系老大这件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返回奉天的途中遭遇了埋伏,从而不幸遇难。
张作霖去世了之后,奉系诸将围绕着谁当老大这件事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锋,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第一派支持的是张学良,第二派支持的是张作相,第三派支持的则是张作霖生前的心腹杨宇霆。
张学良虽然是张作霖的儿子,可是年纪和资历毕竟摆在那儿,显然远远比不上张作相和杨宇霆。
倘若张作相和杨宇霆一心要争的话,张学良基本上就没有机会。
然而这个时候,张作相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转而支持张学良。
张作相也说出了放弃的理由:“如果老帅安去,我可以接任,但今天老帅殉国,我必推你继之。”
也正是因为有了张作相的支持,张学良才能在1928年挫败了杨宇霆而接手了奉系。
但凡张作相私心重一点,或者说和张作霖之间的兄弟感情弱一点,那么1928年之后的形势都将大不同。
拿汤玉麟来说,张作霖去世了之后,他就没少给张学良添堵。
倘若1928年站在张作相那个位置上的人是汤玉麟的话,汤玉麟就绝不会选择放弃而去支持张学良。
张作相行事,也的确磊落。
而且他还是一个极有骨气之人,日本曾几次三番想要拉拢他,但他始终都不为所动,日本人为此还一气之下炸毁了张作相父亲的坟墓。
张作相,张作相,虽未在帝王家为相,但也可谓在张家作相。
1900年美国工业时代背景?
美国在1812~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的胜利,巩固了美国的政治独立,最后解除了英国企图重新统治美国的威胁。但是,这时的美国经济落后,仍然是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这次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进行产业革命的条件趋于成熟。
表现在:①具备了独立自主地发展近代工业的政治前提。②农业繁荣,市场广阔。③可以从外来移民以及其他途径获得英国的先进技术。④这时期商业、海运业资本向工业的大转移,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开采,以及吸收外国投资,基本上解决了产业革命所必需的资金问题。⑤经济资源极其丰富。⑥自1816年开始,逐步地实行了保护工业发展的关税政策。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
清朝的这些总督中,地位最特别的是东三省总督,因为这里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它的成立比较晚,是开柳条关之后才有的。
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当然是直隶总督,这里是京畿要地。从官品上看,他是从一品,比一般的正二品总督要高一级,还常常兼北洋大臣,所以地位最高。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就干过这个职务。
其次是两江总督,在财权上最重,管辖着江苏,安徽,江西,还兼南洋大臣。曾国藩、李鸿章也干过这个职务。
接下来是两广总督跟湖广总督,地位差不多。
闽浙总督治福建、浙江两省,四川总督治四川省,这两者差不多。
面积最大的是陕西总督,因为治下有陕西、甘肃、新疆。在这个职位干过的最有名的当属左宗棠。他在的时候,陕西总督的权势又仅在两江、直隶之下了。可见,也是因人因事而异。
云贵总督可谓地位最低,也最没有存在感。
题主说的结局,应该是指未代总督吧。下面就聊聊他们。以前写文章聊过,就直接搬山过来。
第一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东三省以前是清王室的龙兴之地,清兵入关之后,这里被封锁了起来。到后面,才开始设省并且有了总督。虽然晚,但因为东三省地位独特,所以在诸总督中,地位倒是最高。最后一位总督是赵尔巽,汉军正蓝旗,著名大城市铁岭人,进士出身。
到了辛亥革命,当时的革命形势是南方热火朝天,越到北方越没气息,所以东北那一块革命党人没什么势力,赵尔巽杀了不少人,把这一块镇住了,东三省是最后降下大清黄龙旗的。
以前有亲问过,满清亡了,满清贵族为什么不去东北啊,这个情况就复杂了,论忠心度,当时的东北是具备这个条件的,但当时东北刚经历大瘟疫,估计溥仪不想去也不敢去。
虽然搞了镇压,但革命是大势,赵尔巽后面就下岗了,袁世凯请他当顾问,他没去。
最后被袁世凯忽悠着去修清史,他算是总编,不过,书没编完,他1927年就去世了,抢在去世前出了一个草稿。
现在这个清史还叫稿,不能叫清史,因为还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
直隶总督张镇芳直隶是现在河北天津以及北京这一代,京师脚下,是极为重要的岗位。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叫张镇芳,河南人,是袁世凯兄嫂的弟弟。原本直隶总督是袁世凯,因为满清要雪藏他,让他回去养老寒腿去了,张镇芳就接了班。清朝倒台后,他自然跟随袁世凯,袁世凯任命他为河南都督,是袁世凯称帝的坚定拥护者。在袁世凯去世后,又跟着张勋闹复辟,被抓起来判了一个无期徒刑 ,后面破钱免灾,出了狱,但从此远离军政,开始搞银行经商,于1933年去世,死时七十岁。
他的儿子张伯驹(过继)名气更大,中国收藏界的一哥,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最牛的事就是抢先从溥仪手中收购了大量的名画,然后捐给了博物馆。这其中有《平复帖》《游春图》等,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两江总督张勋两江总督可以说是最有钱的总督了,未代两江总督就是搞复辟的张勋。他是武昌起义后派到南京当两江总督的,还算卖命,大清国都亡了,他的手下还留着辫子,搞起了复辟,失败后逃到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运回老家江西安葬,一辈子都没有剪发。
自称: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可算是未代总督中最顽固的。
闽浙总督松寿闽浙未代总督叫松寿,满洲正白旗人,他是唯一为大清国殉死的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当时大家都劝他投降,他不听,要搞顽抗,给妇女发兵器,让大家死拼,结果旗兵不给力,激战一夜后依然失败,松寿吞金自杀。
湖广总督瑞澄最有名的湖广总督是张之洞,而未代湖广总督可以说是大清掘墓人,他叫瑞澄,满洲正黄旗人,我们知道武昌起义是一场突发事件,没有人想到会成功,就是半年前,孙中山组织的黄花岗起义就以惨烈失败而告终。
而武昌起义能成功,要多谢这位湖广总督。当时四川搞保路运动,湖北的新军很多都调到了四川,造成湖北的空虚,革命人党就准备起义了,结果制造炸药的时候,一位革命党人把烟头扔到了火药堆里,造成了爆炸,随后而来的官兵从现场一个保险柜里搜到了起义者的名单。
当时,有两个意见,一个是销毁名册以安众心,一个是按名单抓人,可是瑞澄走了一个折中,只抓了首要的几十个人,也没有公布名单,也没有销毁。这一下,反而搞得军心惶惶,因为人人都自觉被盯上了,最终导致武昌起义。
起义时,只要瑞澄坚守还有救,他偏听了小老婆的话,在墙上打了一个洞,从洞中钻出去跑到了长江的船上。
这一下,兵败如山倒。印证了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
可以说,是他的愚蠢替大清挖了最后一个大坑,后面,他逃到了上海,听说要治他的罪,又跑到日本。他这一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地一起义,管事的纷纷跑路。
等大清逊位,他回到上海,于1915年去世。
两广总督张鸣岐两广总督是压力最大的,因为太平天国、孙中山多在两广地区活动,这里是反清势力最旺盛的地区。最后一位总督叫张鸣岐,山东人,他是花了数百万走袁世凯的路子跑到广东来当总督的,武昌起义后,他也是向瑞澄学习,带着自己搜刮来的钱财跑路了,后面回国当了袁世凯的顾问,是袁世凯当皇帝的吹鼓手,最为人不耻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勾结日本当了汉奸。1945年,日本要战败了,他还组织法会,为日本人祈祷。日本战败后,据说是被骂死了,估计是自己吓死的,可以说是亡国总督中最没脸的一位。
陕甘总督升允这位的未代总督叫升允,蒙古镶黄旗人,是个顽固派,原本就当过陕甘总督,因反立宪被退休。武昌起义后,火线复职为陕甘总督,带着兵马反攻西安,准备给满清留一块东山再起的地盘,把溥仪接到西安来。西安这个地方倒合适,只是没等他成功,溥仪就退位了。溥仪退位之后,他还坚持跟革命党人死磕。此后又积极运作复辟,而且跟日本走得很近,老想着借日本的力量,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世。
从满清的角度来看,也算是相当愚忠的一位了。
四川总督赵尔丰东北人,是东三省未代总督赵尔巽的弟弟。
赵尔丰这个人还是有点才干的,他在四川干过一件大事,就是打败了英国操纵的西藏叛军,使西藏保留在中国的版图之内。当时,他还准备向西藏地区进行移民。
不过,他在任时,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他率兵镇压,人称赵屠夫,保路运动可以说是武昌起义的引子。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公审处决。其实这个人还是有历史功绩了,并非只有反动的一面。甚至他如果在保路运动之前死去,那就是跟左宗棠一样的国家英雄了。
云贵总督李经羲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他在当云贵总督时,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曾经说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结果这个讲武堂出来的人都不保大清,大多是革命党人。朱德就是这个学校出来的,还是李经羲特批入学的。而他本人算比较开明的,蔡锷在云南搞革命串联,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武昌起义后,蔡锷是把他礼送出境。到达上海时,他被人抓住剪了辫子,此后投靠袁世凯,跟赵尔巽一起成为嵩山四友。就是袁世凯的四个老伙伴。
1925年的时候,在上海去世。
这九位就是满清最后一代封疆大吏了,可谓结局各不相同,有殉死的,有被斩杀的,也有寿终的,还有当汉奸的。最让人叹息的大概就是赵尔丰吧。清朝体制内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无法人尽其才罢了。
军阀张作霖是如何发迹的?
首先告诉大家,张作霖很爱国,日本人侵华的运输线东北铁路;都是张作霖一手推动下修建的;张作霖很有正义感,共产党人李大钊就是他杀害的;张作霖非常仇恨日本人,东北铁路都是张作霖帮忙修的;张作霖“治家严谨”,公子张学铭在抗战爆发后,屁颠屁颠从国外跑到华北,参加了汪伪政府。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绝不是废话,因为张作霖的成功全靠日本人。因为张学良是爱国英雄,很多人就把张作霖说得一朵花,说他机智勇敢,智勇双全,胆大心细,随机应变,还非常果断。不但将大小土匪收拾得服服帖帖,还将日本关东军忽悠的晕头转向。
似乎张作霖当年要不被炸死,日本就没有胆量发动侵华战争,张大帅一忽悠,日本人就残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中国在20世纪初,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人物,轮不轮到张作霖。
当时民国的风云人物,除了吴佩孚是秀才,其他名将都是军校高材生。卢永祥189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冯国璋1885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段祺瑞1885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
徐树铮、孙传芳、阎锡山、蒋介石更牛,他们都毕业于亚洲最高军事学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们哪一个不比张作霖有学问,哪一个军事指挥才华不比张作霖高。他们除了吴佩孚是秀才,其余全都是军校毕业,张作霖连提鞋都不配。
但是张作霖为什么发迹了,历史上科班出身将领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张献忠、李自成、朱元璋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很时髦的政治口号。比如李自成是闯王来了不纳粮,朱元璋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张作霖一没有文化,二没有军事指挥才能,三没有政治主张,全靠阴谋诡计根本无法发迹,最多就是混个万儿八千人的土匪头子干干,最后免不了被吃掉的命运。但是张作霖的确发迹了,而且还当过民国陆军空军元帅,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张作霖能够有成就,全靠日本人。
东北枭雄那么多,为什么日本看上张作霖?第一、张作霖头脑简单,没有底线,信奉有奶就是娘的人生哲学,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果说段祺瑞之流跟日本人打交道还要有所顾忌的话,张作霖则是毫无遮掩。
第二、张作霖跟对苏联不感冒。日俄都把东北当肥肉,曾经为了东北进行过日俄战争,两国势同水火。东北枭雄,唯有张作霖敢跟老毛子叫板,在1927年还派兵突袭苏联驻华大使馆,这事也只有张作霖会做得那么绝。日本人选择东北代理人不但要乖乖听话,敢于卖国而且不能脚踩两只船,要敢对苏联亮剑。
第三、张作霖忠于溥仪。在民国军阀中张作霖是最拥护帝制的。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作霖跟着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对东北的革命党人进行打压,镇压新军将领,让东三省成为全国唯一保皇反革命党的地区1911年,张作霖又用武力挤走了坚定的革命党人、东北将领蓝天蔚。张作霖在溥仪退位逃到天津后,多次资助溥仪,还亲自拜见溥仪,给他下跪。日本想控制东北,一需要张作霖这样的没有底线者,二需要溥仪这块招牌,而张作霖对溥仪忠心耿耿,再合适不过。
日本有个基本国策那就是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而征服中国,必须以东北为跳板,跟俄罗斯的黄俄计划不谋而合。
为此日本以旅顺为基地,在1919年建立了关东军,势力染指东北。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日军眼皮底下,决不允许中国军队做大,除非这人是日本的忠实走狗。如果你是反日,想做大比登天还难。你口头媚日还不行,必须要做出实实在在的卖国行为,让日本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么张作霖出卖民族利益了吗?1917年四平至郑家屯铁路在奉天当局协助下筑成通车。
1923年四郑铁路郑洮延长线建成通车。
1928年年吉敦铁路建成通车。
1923年,四洮路全线建成通车;1924年,天图线建成通车;1926年洮昂线建成通车;1928年年吉敦铁路建成通车。
有了这些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日本就能向中国运兵,运送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有了这些铁路,日军就能疯狂攫取东北资源。
袁世凯都没有敢答应的事,张大帅都给办成了,让日本人梦想成真。张作霖真是反日先锋,史上第一爱国英雄。
那么,日本人给了张作霖什么好处。
俗话说礼尚往来,张作霖如此厚道,日本人也不含糊。1917年吉林督军孟恩远跟张作霖开打,张作霖根本不是对手,在危急关头,日本人从朝鲜紧急调兵,摆出一副决战架势,对北洋政府施压,帮助张作霖赶走了他。
1925年,郭松龄反奉势如破竹,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下野的草稿都拟好,逃亡的机票都买好,金银财宝都运走了。还是日军出面,挡住了郭军的去路,还从朝鲜调来两个师团。向张作霖提供了大量先进火炮和军事顾问,让郭松龄功亏一篑,兵败被杀。
众所周知,打仗都是打钱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银子谈什么发迹,发霉还差不多。
张作霖跟日本人合作办厂,跟日本人合资采矿,大张旗鼓给日本人在东北买地,为日本产品提供广阔市场。
要不然,张作霖凭什么兴办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建立实力比国民政府还强大的空军,难道张作霖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张作霖跟土匪之间黑吃黑不能发迹,如果没有日本人,他永远只是个座山雕,成不了东北王。
张作霖应该高唱“没有XXX,没有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