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乌克兰准备进行反攻,乌方还有大反攻吗?
俄乌战争已持续14个多月了,但战争仍然看不到有丝毫半点停火的迹象。反而在乌东地区的各个战场不断地有双方进攻与反击的战事见诸媒体。尽管乌克兰依旧顽强抵抗和反击,而且一度把战火延伸到俄罗斯境内,甚至在昨天(5月3日)出现俄罗斯总统府克宫房顶发生无人机袭击事件。
然而,乌克兰一直是处于防守一方,鲜见有大反攻的战例。这就说明乌克兰无法实施大规模的大反攻,战事打到现在,乌方损失惨重,据报道目前主要战场巴赫穆特95%的城市(地方)已被俄军战领。而乌军(乌克兰)方面主要靠西方支撑着整个战场的残局,如果西方一旦撤出援助,乌方大厦将倾。所以说乌方大反攻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局部反攻,小规模反攻,在双方没有停战协议签署后,反之却依然存在!
乌克兰的详细情况无从证实,但从乌克兰的总人口锐减数,军事实力、部队人员的大量死伤,国民经济严重受困等方面剖析,乌克兰已全面严重下滑。所以,单就乌克兰而言,毫无大规模反击的概率。而北约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派遣部队进入乌克兰,只能以雇佣军的名义暗中参战。今天乌克兰能够支撑到现在就完全是靠西方的大量军援和雇佣军渗透。所以,乌克兰才没有彻底倒下和崩溃!大反攻谈何容易?当然,俄乌战争打到今天这个样子,双方都骑虎难下,谁也输不起。
攻克乌克兰首都基辅之后?
最终解除乌克兰武装,打下乌克兰首都基辅,然后坐下来跟乌克兰谈判,建立一个保持中立的亲俄政权,普京也不会真的想拿下乌克兰的意思。
俄罗斯并没有真的想攻打乌克兰,现在是在维和,主要是为了解除乌克兰的武装力量,让乌克兰停止加入北约国。普京就说过,进入乌克兰不侵占土地,尽量在不伤及普通老百姓的基础上摧毁乌克兰的武装力量,然后攻下乌克兰的基辅,这样就等于将乌克兰基本控制住了,到时候战争将宣布结束。现在的情况乌克兰也支撑不了多久,其他的北约国和美国虽然都在声讨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只是在解除武装力量,没有直接轰炸乌克兰,也没有造成大规模平民的伤亡。美国跟北约也抓不到机会大肆宣传,也没有理由出兵支援,不过再拖下去就很难说了。等到乌克兰的政权沦陷,乌克兰就会跟俄罗斯谈判,泽连斯基下台,有新的政权上台。然后跟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乌克兰保证今后不再加入北约,并且放弃成为有核国家。还有种可能就是俄罗斯直接吞并乌克兰,俄罗斯早就对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以及庞大的人口虎视眈眈,乌克兰的资源也是挺丰厚的,俄罗斯可以占有己有。当然这个估计不会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欧美国家肯定会出来干扰,俄罗斯将彻底被孤立,到时候在国际上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写在最后乌克兰跟俄罗斯的战争不会持续太久,俄罗斯拖不起太久,乌克兰也支撑不了多久,普京也想速战速决。最终会出现在谈判桌上,泽连斯基下台,或者不下台也行,跟俄罗斯签订和平协议,不再有加入北约的私心,再加些其他方面的条件,相信这是普京愿意看到的。乌军绝地大反攻打了一周?
乌克兰军队突然在哈尔科夫方向打出了一轮让全世界关注的大反攻。在过去几天,俄乌战局发生急剧变化,乌军在赫尔松方向发动反攻的同时,还在哈尔科夫方向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反攻。俄军在四天时间连丢三大重镇: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目前乌军现在正沿奥斯基尔河沿岸向南推进。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在9月11日发布消息称,自9月初以来,乌克兰已重新控制了3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向南、东、北三方推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11日官方账号发布视频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控制了哈尔科夫州的契卡洛夫斯克。
乌克兰武装部队在短短一周内成功地将俄军击退了70~100公里,无论是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伊久姆,还是沃尔察斯克,俄军就没有能坚持守卫一天的。有部分专家认为,乌克兰给俄罗斯军队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
不管战局最终如何,这几天的糟糕战事,暴露出俄军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确实很菜,比如说战略侦察能力和战场监控能力,全都一塌糊涂。
乌克兰调虎离山计,赫尔松虚张声势,把大量俄军调动到了南线。然后在东线凑了这么多部队,大量部队重兵部队集结在哈尔科夫和伊久姆的前沿,俄军竟然没发觉,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是军事能力低下的典型表现。
好消息是,俄罗斯最精锐的第2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已经胜利地从伊久姆移防到了顿涅茨克新“集结地”。
俄军第20集团军一天时间就丢了伊久姆,全军向后溃败,沿途扔下大量武器装备。该集团军除了擅长阅兵以外,在乌克兰前线英勇奋战,机动性极强,在半年内进行了两次“重新集结”,一次集团军指挥部被端掉,并且是俄罗斯陆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溃败的纪录保持者。
该集团军的军部,维斯瓦河第3摩托化步兵师和近卫叶利尼亚第144摩托化步兵师下属的11个营战术集群(BTG),以及各支援保障部队,毅然抛弃坛坛罐罐,扔了数百辆坦克、步战车和自行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轻车简从,争分夺秒,撕开了伊久姆东南部的乌军包围圈,成功地穿越了40公里的森林沼泽地,转进到顿涅茨克安全地带。
由于车臣部队的英勇断后和殊死抵挡,第20集团军的阅兵老爷们毫发无损,没有任何高级指挥员被俘。俄军第20集团军“重新集结”以后,目前防守已经固若金汤,优势在我,俄军必胜。
针对俄军的大溃败,以及车臣部队被俄正规军当成炮灰,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非常生气,怒火万丈。小卡说:“俄军从巴拉克莱亚、伊久姆和库皮扬斯克撤退,甚至还可能撤离整个乌东!“
小卡说:“俄军目前需要对作战方针和策略进行调整,不要再假装一切都在按既定计划进行,俄军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小卡甚至说如果俄军不改变,继续隐瞒军事错误,他要亲自找最高统帅要个说法,反映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小卡非常愤怒的原因之一,是在此次俄军溃逃中,指挥和协调出了问题,俄正规军不打招呼撒丫子就跑(例如第20集团军),把车臣部队扔下当炮灰,抖音战士们损失很大。
现在央视报道也承认,乌军的反击取得了重大战果,但央视很客气地没说俄军是大溃败。使用了俄方的“重新集结”这个词。
昨晚央视《今日关注》节目,详谈《乌军大反击连下数城 俄撤回顿巴斯以退为进?》
吴大辉和李莉两位嘉宾谈的非常精彩,这可能是俄乌以来关于战局最精彩的访谈之一。
吴大辉认为:
1、乌军的反击十分凌厉,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次反击的乌军野战能力较强,以北约训练回国的几个旅为核心,攻击能力较强。
2、俄军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哈尔科夫,从俄国防部公布战报的大屏幕背景能看出,俄军显然已经不把哈尔科夫作为战区。这里的大部分兵力完全撤离。
3、俄军总体的指挥和协调发生了问题。顿巴斯民兵和车臣武装的损失很大,小卡德罗夫已经愤怒了,俄正规军不打招呼就撤了,造成车臣部队的被动,如果没有个说法,小卡将上访抗议。
4、俄军实际上已经没有在哈尔科夫、伊久姆等地发动防守反击的力量,所谓的铁锅炖“乌军”是不成立的。俄军可能认为伊久姆等地比较鸡肋,不如加强顿巴斯的防御。
李莉认为:
1、俄军实际上是被迫撤离,但也有机会打回来,但战场是复杂的,什么情况都会发生。
2、乌军在三天时间里,每天收复1000平方公里,前进的太快了。很可能会让俄军杀个“回马枪”。乌军越往前进攻,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大,因此战局目前是胶着的,还不能早下结论。
3、俄军的以退为进的反击是可能的,但战场非常复杂,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结论,央视两位专家说“俄撤回顿巴斯以退为进”,是指俄方可以收缩战线,重点防御或进攻。并不支持“俄军故意使用拖刀计,把乌军放进来打,然后包饺子”的说法。央视很客气,尽量避免说到俄军大溃败,给俄罗斯留了颜面。
俄军已经放弃了整个哈尔科夫战区,西部军区集团指挥官被撤职。目前乌克兰军队已经进入哈尔科夫最北部地区,这里距离俄罗斯边境只有一两公里。
从俄罗斯国防部公布战报的大屏幕背景,也能看出来,俄军显然已经不再把哈尔科夫作为战区,放弃了奥斯科尔河以西的大部分哈尔科夫地区(库皮扬斯克~博罗瓦亚~奥奥斯科尔一线)。这里的俄军兵力已经完全撤离。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布消息说,由于哈尔科夫和伊久姆的大溃败,俄军驻乌克兰战区的西部军区集团指挥官罗曼·别尔德尼科夫中将已被撤职(刚刚上任17天),由中央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拉平上将接任。
俄军丢失伊久姆后,整个西侧完全暴露出来,侧翼完全暴露了,根本无兵防守,他们的后方全是乌军,留在前线就是等死,所以俄军已经土崩瓦解。由于俄军兵力空虚,西侧巨大的缺口根本就堵不住,乌军大批主力直接击破俄军防线,占领区腹地,后方腹地完全无兵防守,前线俄军就会崩溃瓦解。
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利克塞·列兹尼科夫承认这有些惊喜意外,认为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动的大反攻远远好于预期。不过,乌方还是很谨慎: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能够持续掌控被解放的领土,尤其要高度警惕俄军进行的反击。
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可以1:1交换俘虏了。在这次乌军大反攻中,俘获了大批的俄军和顿巴斯民兵,数量可能要超过马里乌波尔的被俘乌军。据乌军说:被俘的俄军如此之多,以至于连绑手的“胶带”都不够用了。
现在,俄乌双方终于可以愉快地1:1交换俘虏了。
感觉泽连斯基反攻是对俄开战?
谢谢邀请!
火候不够,国际歌词,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乌克兰只是普京垂钓的鱼饵,要牢牢抓住,一旦泽连斯基领导下的乌政府军被灭了,谁来耗死西方?鱼饵是好吃,是毫无反抗,这是自毁前程。
如果俄罗斯想迅速击垮乌克兰,可以动员百万大军,而不是区区20万军人,零打碎敲。这是诱饵,西方感觉有希望,泽连斯基感觉有西方为后台。战争层层加码,西方的血加速流淌,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拖到冬天,俄罗斯在一举歼灭乌军。俄军动员30万预备役,还有30万义务兵,还有30万白俄罗斯军人已经排兵布阵,时机就要成熟。一旦乌克兰战败,维系西方联盟的最后一根小皮筋扯断,欧盟分崩离析,北约解体,美国受重创,严重削弱,再也无力兴风作浪。这是普京的大格局,普通人不明白。
乌克兰还有实力发动春季大反攻吗?
美国与北约国家通过拉壮丁、填充北约现役军人(波兰、格鲁吉亚、英美德等),勉强拼凑了几个旅,然后对外宣布乌克兰又拥有了反攻的实力,而且,乌克兰总理、总统等一众戏子们不断强调反攻时间——不是呆就是被傻了哪有提前告诉对手反攻时间和地点的(这是美国中情局把俄罗斯当傻子了);
可是,死伤超过60万人的乌克兰军队难道还有兵力反攻吗?按照日军将领、美军退役情报官估计:乌克兰军队进行了3次军队编成,第1次正规军主体的军队到2022年7月毁灭;第2次预备役主体的军队到2022年12月毁灭。乌克兰军队从2022年圣诞节开始第3次重组军队,为今年的春季攻势做准备。但其主体是40岁到50岁的后备役老兵和不到征兵年龄的少年兵等,训练周期也只有几周,被送到战场几天就战死了”。
美军道格拉斯·马格雷格退役上校还谈及现在乌克兰军队征兵的窘境,称“将等待送披萨的少年原地拘捕送往军队”。乌克兰军队中驾驶北约提供的“海马斯”( HIMARS)火箭炮、“标枪”反坦克导弹、攻击直升机、新型坦克等最新武器的,一般认为主要是这些外国佣兵,这造成了他们的损耗增加。
俄罗斯军工体系已经完进入战时生产,这是欧洲北约国家无法比拼的实力:按照北约组织评估,北约要进入战时生产状态起码需要12-36个月!这样,巨大的人力损失、装备缺失造成乌克兰军队难以为继发动大规模的春季反攻;
发生在最近的五角大楼泄密案,暴露了乌军当前存在的三个软肋:分别是弹药短缺、野战部队训练不足与防空能力衰竭。
乌军在赫尔松、哈尔科夫与克里明纳等地的线型笨拙进攻、在北顿涅茨克和巴赫穆特组织劣势之下的残酷防御,这些都使西方军事评论界大为摇头。但这可能正是乌军作战方式的一部分;乌军的战法基于消耗、机动与重建三个要素的结合。进行持续但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消耗,既消耗俄军也消耗乌军。通过消耗积累起的压力,在俄军防御中制造漏洞,随后以机动战的思路,以轻装部队迂回俄军防线的侧翼,迫使俄军离开关键要点。而以上两种战法都无法对俄军做到一击必杀,乌军需要频繁地整补与重建在战斗中受损的部队,以保证以上消耗与机动元素持续发挥作用——哈尔科夫、赫尔松战役中,乌克兰军队只能追击有序交叉掩护的撤退俄军,却不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导致俄军从容部署,重新调整防线和进攻方向;而乌军也在追击中被优势俄军火力重创,失去精锐力量,乌克兰政府不得不多次发布动员令;况且,乌军这一战法得以奏效的原因在于西方提供情报、信息与通讯优势,以及乌军通过国家动员获得的兵力优势。在此过程中,西方提供的精确打击武器,虽然让乌军在火力战中获得了一定的加成,但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乌军。乌军的战法与北约的战法仍有巨大差异。第二阶段开始,俄军投入更多兵力和电磁干扰系统、雷达系统、网络战部队以后,西方的电磁情报和干扰能力被大幅度削弱:乌军无法控制战场主动权,只能被动的接受俄军发动的火力消耗战:将有限的人力填入俄军埋好的火力坑中;同时,俄军投入了更多的瓦格纳集团雇佣军,正规军单位采用配合模式,雇佣军集团的战术更加接近西方国家:保持接触、精确打击火力为主,有效提高杀伤力,取得更多的胜利;开战后,俄军缴获的乌军文件显示,乌军虽然以旅作为基本的战役单位,承担特定方向的战斗任务,其在具体的战术环境中,乌军的战术编组更类似于俄军的营级战术群,但规模更小。而随着战斗进行到2022年秋冬季,乌军的战术编组进一步缩小,被俄罗斯和西方称之为连级战术群(CTG)。按照常规编制,乌军一个连级战术群的理论编制只有250-450人,实际上,由于人员不足、装备匮乏,实际往往只有一两百人;与俄军之前的营级战术群不同,CTG舍弃了聊胜于无的后勤与保障单位,只依靠车辆与步兵自身携带的弹药、燃料与给养战斗,因此持续战斗时间只有24小时左右,所以只执行特定而具体的战术任务。短暂战斗之后即撤回阵地进行整补。乌军一个野战旅,一般可以同时组织2-3个CTG进行战斗。事实上,BTG与CTG都不是俄乌两军新创制的概念,都是苏军战役法中的一部分,前者在集团军与师级单位进攻时充当尖兵角色,后者则可视为苏军团级部队的斥候。无论是BTG还是CTG也都不是专属于俄乌中某一方的战斗编组。两军基层战斗编组事实上是非常接近的。“海玛斯”火箭炮与“杰达姆”卫星制导炸弹,在乌军的作战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标枪”、“毒刺”只是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但都没有改变乌军的战法。同理,“挑战者2”、“艾布拉姆斯”和“豹2”主战坦克也做不到。在乌军的战役思维下,“豹2”可能是一种更高效的突击与反装甲兵器,但本质上与T-55与T-64并无本质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提供的信息与通信装备可能影响更大一些;从这种角度来看,乌军的战法比俄军都更加接近苏联红军在二战中大部分时间的战法。要维持这种战法,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兵员、武器装备供应与后方运输线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