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我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收吗?
去年,在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8285亿吨的情况下,中国仍然进口了1.6454亿吨,人均有粮几近600公斤。中国的人畜能吃得了那么多吗?这有些让人疑惑不解。
我相信粮食进口数量是真实的,因为那毕竟是有海关的监管,有外汇的支出,还有疫情之下战略储备的考虑。
但是,粮食产量真有那么高,而且年年都在增产吗?我是不太相信的。当然,粮食亩产增加我是相信的,毕竟平均每亩地使用的化肥量已经达到30公斤。但总产量是否达到这么高我不能确定,因为我所看到的和调查到的情况并非如此。一是很多良田种的是经济价值更高的水果、蔬菜、楼房,二是不少地荒废了,或者是本来可以种三季、两季的只种一季了,三是上报的数据都是村干部们根据上年数据填报的,四是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是买粮食吃的。
所以,无论如何,“深挖洞,广积粮”,厉行节约都是必要的。(图片源自网络)
粮食欠收国际粮价上涨?
这段时间国际粮价,的确有大幅度的上涨,但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粮食欠收。而是受疫情以及其它一些原因的影响,一些产粮国限制了粮食出口;物流成本上涨;物流受阻;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等,许多客观因素叠加造成的。
事实上,国际粮价的上涨,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有限。因为我国主要粮食,特别是口粮(水稻、小麦)年年增长,且库存充足,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而且这些主要粮食,我国的进出口量本身也不大。说白了,这些粮食我们完全能自给自足,从而受国际粮价的影响较小。
不过,我国的油料作物,饲料加工原材料存在较大的缺口,而且这部分粮食缺口,必须依赖进口才能解决。因此,我们肯定还得花高价钱进口一些这类的粮食。
而由于进口的这些类粮食价格较高,那么国内这些类粮食的种植数量,肯定就会扩大。在我们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情况下,势必就会影响到主粮的生产。如果主粮的产量减少了,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价格应该就会往上涨了。
并且国内的农资产品,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疯狂上涨,劳动力成本、机械使用成本等也在上涨,这些都会造成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粮食的价格。
此外,除了食用外,市场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比如现在粮食广泛的用于酿造、饲料加工、清洁能源的生产、化工等领域。而我们粮食产量的实际增长量,其实是低于这些需求的增加量的。说白了,别看我们粮食年年增产,但如果扣除需求实际增长量,那么这个增产,就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
鉴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今年我国的粮食价格,肯定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特别是水稻和小麦这两种有最低保护价的粮食,在这么多年来,价格一直保持基本不变,但今年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上调。
当然了,粮食价格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如果把价格调得太高,对整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因此这个上调的价格,可能也不会太大,大胆估计不会超过0.1元,但国家可能会加大对农补贴的力度。从而减小农民,因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使他们的收入趋于合理。当然,只有这样,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能提高,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得有效的保证。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07331621944705558&origin_type=&origin_id=6830837987_3507379907946804310&alkey=1306_6830837987_0_3507379907946804310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07379907946804310\",\"product_id\":\"3507331621944705558\",\"title\":\"【五常大米5kg】2021新米原粮稻花香2号大米东北长粒粳米现货包邮\",\"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258b38a94198e9b6ce1ec38c96fe16cawww800-800\",\"price\":6950,\"market_price\":7980,\"cos_fee\":146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07331621944705558&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6534,\"item_type\":4,\"cos_ratio\":21,\"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07331621944705558\",\"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优质有机东北大米\"}","commodity_id":"350737990794680431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07331621944705558&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79.8,\"price\":69.5,\"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07331621944705558\",\"shop_goods_id\":\"3507331621944705558\"}","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258b38a94198e9b6ce1ec38c96fe16ca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69.5,"promotion_id":"3507379907946804310","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五常大米5kg】2021新米原粮稻花香2号大米东北长粒粳米现货包邮"} --}
2021年是粮食多少连丰?
2021年是粮食十八连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2021年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17连丰”,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农为邦本,食为政先。
农民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
很显然,是摆脱不了的,因为植物不可能永远在温室里生长,必须要依靠阳光,对于人工种植的植物来说,只有在养殖棚内的植物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但对于农民而言,只能靠天吃饭,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农民在农村种植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露天的,当遇到雨水天气的时候能做的只有排水,但遇到恶劣天气,农民也没有任何办法,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遇到干旱天气农民可以浇水,但如果持续干旱,农民也没办法,因此,农民是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农民也只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大家觉得呢?
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格会比往年高一些吗?
“小麦价格看河南”,一直以来,在小麦市场有着这句行话,当前2020年新小麦只有少数地区收割了,比如湖北荆州地区,这也意味着2020年小麦主产区将陆续迎来收割季。从目前给出的收购价来看,新小麦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基本上处于1.05-1.08元/斤,这样的波动区间也是正常范围。由于湖北地区的小麦品质一般,价格也不具有代表性,新小麦的市场行情还存在一定的变数,毕竟河南地区的小麦还没有收割,后期还得观察其他产区的上量情况。
在今年4月底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了主粮品种的价格周报,2019年产的小麦,平均收购价为1.18元/斤。那么2020年产的新小麦,市场收购价能否比往年高?微尘微视界认为今年小麦价格难明显上涨,整体收购价将继续保持平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主产区小麦提前成熟,对品质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今年的天气也是变幻莫测,先是多地出现倒春寒,随后又出现高温天气,忽冷忽热的天气实际上是不利于小麦生长的。今年湖北地区的新小麦成熟时间相对早些,主要是因为近期气温上升较快,缩短了小麦的生长时间,会使得小麦的品质有所下降。另外部分产区出现干旱,小麦的发病情况也较为明显,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比下降时,小麦的市场收购价就很难明显提升。而且,在主产区集中售粮时,粮贩可能趁机进行压价,小麦收购价还有回落的可能性,这也是种植户需要注意的地方,尽量不集中售粮,粮源品质较好,自己又有地方储存的可以等等看。
二、临储小麦成交率上涨乏力,小麦市场依然存在较大去库存压力我国对小麦进行收储是从2004年开始的,连续的收储使得小麦库存量居高不下,虽然每年进行临储小麦拍卖,但成交情况低于市场预期,这也使得小麦市场去库存压力较大。2020年4月,临储小麦单周投放量增加至400万吨以上,单周投放量增加了100万吨左右,刚开始增加时,部分地区成交率不降反增,似乎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了。不过近期临储小麦的成交率有下降的迹象,5月6日,临储小麦计划投放413.33万吨,实际成交57.49万吨,综合成交率为13.9%,其中2013—2015年产的白小麦均零成交,湖北、陕西、山西等地的临储小麦零成交。临储小麦成交率逐步回落,侧面反映出市场趋于理性,对新小麦价格会有一定影响,至少相关行情炒作难以持续。
三、下游消费增长乏力,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偏低当前已经入夏,进入夏季气温明显提高,不过人的食欲也会逐步下降,面粉的消费量会进入传统淡季,再加上目前餐饮行业还未恢复正常,对小麦的消费量有较大影响。品质较好的小麦主要用于深加工,品质较差的小麦主要用于饲料方面,而小麦下游消费量跟不上时,深加工可能减少小麦的采购量,同时,贸易商也可能观望,用粮主体不再积极收购,那么会使得新小麦价格上涨乏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在主产区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时,不再是无限量收购,而且控制在3700万吨,一旦完成了收储量,粮库可以不再收购,对种植户来说,粮库如果不再收储,那么售粮渠道就少了,市场收购价就可能下降。
四、优质小麦价格受进口小麦冲击明显当前,小麦市场出现两个现象,一个是国内的普通小麦库存量很大,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也是小麦价格迟迟涨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优质小麦的需求量却稳步增长,特别是这两年小麦的进口量增长较为明显,2019年全年进口349万吨小麦,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12.5%。2020年前3个月,小麦的进口量达到127万吨,同比增长23.1%。进口小麦主要是优质小麦,平均进口价不足1元/斤,与国内的优质小麦价格相比,便宜了0.2—0.3元/斤。如果后期小麦的进口量进一步提升,那么今年国产优质小麦的价格也难体现优价。
总之,今年新小麦价格整体依然保持平稳,基本上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涨,更是达不到1.5元/斤,当然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跌,毕竟2020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早已发出,这个政策底对小麦价格有一定支撑。对于种植户来说,需要先留足口粮,然后根据当地的市场行情,择机出售。如果后期收割时,发现自家小麦有倒伏或者病害较多的,那就没有囤粮的必要性,反而应当趁机出手,盲目惜售只会错过售粮时机。需要提醒的是,国际粮价有上涨的空间,但小麦、水稻等主粮品种,我国已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不会跟着国际粮价上涨。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快收小麦了,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是否比往年高”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