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岁“古楠木王”被盗割,古人到底是怎么放上去的呢?
悬棺葬是一般叫法,文献中对这种葬俗至少有二三十种叫法,而且多带有神秘色彩,如“仙人葬”、“仙蜕”、“仙岩”、“仙人城”、“仙人石”、“仙人山”、“仙人屋”、“仙人船”、“沉香船”、“挂岩子”、“箱子岩”、“亲家殿”等等。
近代学者试图以科学命名,但也很不统一,有“悬棺葬”、“崖葬”、“岩葬”、“崖洞葬”、“岩洞葬”、“崖墓”、“岩墓”等名目,这些叫法大多不离“崖”、“岩”二字,突出了悬崖岩洞的特点。
关于悬棺葬的由来,有的说法不一;
1、有的说把父母的尸体放在最高的地方为至孝;
2、把棺柩放在千丈悬崖之上,是为了防止鸟兽的侵犯。为了保护祖先的遗骸,避免人、兽的侵犯才将祖先遗骸置 于高崖大洞之中。
3、以船为棺的习俗,在他们看来同他们密切相关的这只船,会把他们的灵魂载回故乡,或驶向另一个美满世界去”。
4、悬棺主人或许是氏族中的贵族或部落首领,他们为了显示在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遂死后嘱咐后人将他们的殓尸棺木放置在人际罕至的高崖之上。
5、将祖先棺木高挂于崖上是为了是为了使自己的子嗣兴旺、子孙高显。
6、把棺柩放在千丈悬崖之上,认为以先坠落者为吉祥。
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主要有“至孝”说和“子孙高显”说以及安全说。
悬棺葬的盛行悬棺葬作为一种独特的葬俗,不仅流行的时间长,而且流行的地区也很广。从夏商到明清,广泛流行于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是由东向西逐渐传播的。
据专家考证,福建武夷山悬棺距今已3000多年,为夏商时期遗留下来的;江西贵溪悬棺距今2600年,约是春秋战国之物;四川长江三峡的悬棺,时间为战国到东汉时期;贵州松桃悬棺为两晋时期的;广西安隆、湖南永顺的悬棺时间约为唐宋时期;黔南悬棺大约是明清时期的。
悬棺的放置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资料,这种葬俗,棺柩的放置方式,大约有4种情形:
第一种是崖洞式,数量最多,出现的时间也最早。
它的特点是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崖洞或岩石裂缝,略加修整,把棺柩放在里面。如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悬棺,大多属于这种方式。有的还在洞口安设木门,洞内用木板隔成椁室,架设棺木架。晚期的崖洞葬,多寻求幽险之处,不一定要求高岩临河。
第二种是将棺柩放在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台凹崖之处,不作任何掩饰。
这种方式,以长江三峡悬棺最有特色,棺柩放在悬崖峭壁的水平缝隙中。四川巫溪荆竹坝、湖北秭归棺木岩等地,至今还存有许多这种古代棺柩,在山影云雾中时隐时现,被称为一大景观。
第三种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直洞或横龛。
直洞与崖壁垂直,有的口小腹大。横龛较小,仅仅能放进一棺,而且棺的一个侧面往往暴露在外面。这种直洞与横龛,往往同时同地并存,互相参用。黔东、湘西和川南等地都有许多这种人工开凿的洞龛,有的洞龛外,还有人物、动物、花卉之类的雕刻。
第四种是名副其实的悬棺葬。
在悬崖峭壁上打孔,楔进木桩,将棺柩架在木桩上,全部暴露,从崖下可以看见棺底。
以上无论哪种形式,共同之处是都葬在悬崖峭壁,可望而不可即。近年,考古学家在武夷山调查悬棺时,见放棺之处都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只能借助望远镜观察。
哪些人能享受崖葬待遇呢?在谈到崖葬墓主人身份的时候,人们不禁肃然起敬。面对这工程艰险、耗资巨大的崖葬悬 棺,人们普遍认为,一般平民百姓是受用不起 的,只有贵族身份的人才能享用。也有人认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或是君王才能悬棺而葬。但其实,更多的则是平民百姓。
为什么说平民也可以悬棺葬呢?
1、共同信仰
所谓习俗是人们在某一地域的群体里,长期感受生活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共同信仰,从而产 生了习惯的风俗。为了践行自己钟爱的习俗,不管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都在执着地追求。
尽管 知道崖葬耗资巨大,还是为追求信仰的习俗,愿用尽所有的家财而为之。这种行为应不是特 例,而是当时社会人们生活与信仰的真实写照。
2、亲缘关系作用巨大
居住地多是崎岖险峻的地形,阻挡了外部民族对其兼并与融合,产生了封闭极强的独立地域。这里没有城邑、乡里等行政区划, 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划分不清。就是帝王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在这里都长期不能执行。
即使有贫富之分,也 都交织在亲缘之中。所以在他们聚居的山寨之 中,亲缘关系成了他们的精神主宰。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如遇红、白大事,亲朋间更是全力以赴了,完全可以替代权力和金钱,把死者的棺木放在指定的崖壁上。
3、崖墓数量代表墓主人身份
另据1500 多年前,梁陈间顾野王在《太平御览》中描 述的悬棺状况:“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不确定指的是龙虎山,但必定是一处崖葬墓群,他们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墓主人成员身份层次也应当是一致的。作为龙虎山古越族的聚居地,在春秋至战国的 500 多年间能出现如此数量众多的崖墓群,不是因为平民百姓身份的为主体是很难达到的。
古人怎样把笨重的棺柩放到上面去的呢?关于古人怎样把笨重的棺柩放到上面去的,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汇总出了这些说法。
1、民间传说
比如认为是神鹰变成黑衣力士用手托举升上陡壁的,是神巫使奇术“将棺木深夜飞升”的,是仙人化鹤而去留下的遗物等等。
2、地质变迁
以龙虎山墓葬群为例,认为古代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在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只需用船就可以把棺木运到洞口。但是,地质学家指出,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多年的时间实在太短暂,根本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地理落差,除非突然出现了地升、山体滑坡、山体异位或者大地震,而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 1 亿年前就 已经形成,在最近3000 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所以这个说法不成立。
3、水位上涨
认为每当洪水季节, 卢溪河的水位会上升很多,这样人们比较容易把棺 木放上悬崖去。但是,如果水位真能涨到五六十米 高,那周围地区肯定会发生水灾,这样人们还会有心思、有机会去放悬棺吗?
4、堆土的方法
先在悬崖下筑土堆,从土堆上把棺柩送到里面,然后再把土堆清除掉,这应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5、绳索法
用绳索从山顶上将棺柩坠下,放置到预定的位置。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临河峭壁之处,似乎也不难办到,而且可能更省力。
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用绳子将数百千克重的棺 木吊上了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之上,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就算棺木可以吊到洞口,怎样才能将它放进洞里去呢?
为了解答这个这个题,曾有专家们在江西龙虎山崖墓洞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试验的结果成功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
比如,古人能纺出这么粗的吊棺绳吗?又比如,四 川的悬棺大多都是打两个桩,然后把棺木放在桩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能用绞车把棺材吊起来,可又怎么把它放到桩上去呢?此外,在那些放置悬棺的山崖、山顶上和山洞里,专家并未发现任何安装滑轮或拖拉棺木的痕迹
随着对考古的深入研究,我们期待着考古专家能为我们彻底揭开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楠木王是什么树?
楠木树
贵州省剑河县南哨镇的“古楠木王”是一棵树龄已经达到了2600年的楠木树,被当地人视为村寨的守护神,但却在2022年2月1日被人盗割,树体遭到了严重毁坏。
放到现在得多少钱?
1796年2月9日(正月初一日),乾隆为了表示“谦虚”,让自己的执政时间不超过爷爷康熙,便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改年号为嘉庆。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后的第十五天,嘉庆下旨将和珅革职并下狱,“赏赐”白练一条,赐和珅自尽,迫不及待地扳倒了和珅,并抄没了和珅全部财产。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贪官,和珅究竟被抄没了多少财产呢?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抄没和珅财产: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几十万两;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计566万两。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铜钱,150万文;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那么大的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每支一米多高。纱缎绸罗,绫罗绸缎,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其他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器和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衣服7000件(貂皮男衣713件,貂皮女衣650余件,杂皮男衣860件,杂皮女衣437件,锦夹单纱女衣3118件,锦夹单纱男衣3808件,貂帽54顶,貂蟒袍37件,貂褂短罩48件,貂靴124双)。家人606名,妇女600名,奴才373名。换而言之,和珅所聚敛的以上财富,估值约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当时清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万两左右,和珅给自己置办的家产,超过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不过,这个说法是否可靠,则值得推敲。和珅用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能够屯聚8-11亿两白银的财富吗?其实,那时候中国的流通银两才3.6亿两左右,和珅又怎么可能聚集起这么多钱呢?据有关学者研究,如果不统计那些难以估值的古董字画,和珅的家产其实只有1000-2000万两白银。即使是1000-2000万两白银,在当时就已经是富可敌国了。要知道,雍正在位13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一番折腾,把自己都累倒了,才给国库攒下3453万两白银,和珅的钱,都够小半个国库了!笔者觉得,民间传言的8-11亿两白巨额财产太不靠谱,1000-2000万两的数字则比较可靠。和珅积攒的财富,在今天排第几如果按照1000-2000万两白银计算,放在今天大约值30-60亿元,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则大约在50-80亿元左右。
我们都知道,2018年,全球首富是美国亚马逊老板——杰夫·索贝斯,他的财富达到1284亿美元,约等于8613亿人民币。
如果从这个数据来看,和珅似乎排不上号。但是,和珅的财产都是可以直接折算,直接使用的。诸如比尔盖茨、索贝斯、马化腾,他们的财富更多的是纸面财富,不能直接折现,更不可能直接购买商品,如果和珅旗下的产业如果在现在上市,妥妥的世界第一。和珅的财富,主要是由黄金、白银和房产构成,其次还有田地、银铺、当铺这些都是当时最赚钱的行业,龙头行业,股票价值绝对不低,而且还是蓝筹股。
总之,和珅所积攒的财富,不是个人首富级别的财产,而是国家级别的。他虽然没有乱花,堪称理财高手,善于以钱生钱,但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压榨了底层人民的钱袋子,使得清朝中期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嘉庆虽然有钱了,但底层人民的生活却仍然是水深火热。
香柏木和碳化木哪个好?
香柏木更好一些
香柏木的实木家具都是比较环保健康的,当然香柏木家具也是不例外的,能够净化空气,灭菌、病毒等,还具有一定的安神补心作用,香柏木家具密度比较大,遇水不易腐烂,防臭防霉。
香柏木家具优点:
以上对于香柏木家具优点都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了。概括起来,香柏木家具的优点就是:历史比较悠久,材质比较优良,整个家具看起来比较有艺术气息,能够衬托整个环境;实木家具都是比较环保健康的,当然香柏木家具也是不例外的,能够净化空气,灭菌、病毒等,还具有一定的安神补心作用;香柏木家具密度比较大,遇水不易腐烂,防臭防霉,一般的香柏木家具都至少用三四十年。
一般用哪些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建筑?
1、小雁塔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03月0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3、大成殿
大成殿坐落在山东省曲阜城内,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
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
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
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
4、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5、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