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最低工资公布,上海最低工资怎么还没公布?
这问题不仅是上海普通退休老人关心的事,而且全国的退休人员都在看上海的这次具体增资方案。因为去年16次增资上海是最先发布具体方案落实措施和发放的一线特大型城市,深受广大退休人员的关注。
今年虽说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要求各省直辖市在4月底前上报中央核准。但我想由于今年第十七次增资中央要求是4.5%,与去年相比稍低点,社会上讨论又如此热烈,建议要求又繁多,为使这次增资实际更趋合理合情公正,稳妥制订分配方案也是必要的,不急,相信上海还是会走在前例的。
至于今年上海最低工资是多少,请放心,今天相关报道,将已有31个省市要继续公布提高今年的最低工资水平。以上个人见解。
2018年退休每月能拿多少钱?
各个地区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基本统一,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全国统一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各地方自行确定。
(一)基础养老金=退休该省市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养老金计算基数,一般就是该省市公布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2018年北京市是8467元,2019年是9262元,2020年是9910元。
缴费年限实际上应当具体到每一个月份,并不是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假设按31年计算。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实际缴费指数。实际缴费指数一般是按照当年的月缴费基数之和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
北京市最低缴费基数,过去有一段时间困难职工最低缴费比例按照40%的社平工资来确定的(2007年开始),这种情况下缴费12个月缴费指数只有0.4。但是,当地的社平缴费基数却一直很高,2018年就达到了8467元。
2019年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明确改用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同时,要求各地要将低于60%的最低缴费基数逐渐过渡到60%。因此北京提出了三年过渡方案,第1年提升到46%、第2年52%、第3年60%。
1992年10月之前的缴费年限一般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会具有相应的视同缴费指数。而之后的年限按照实际缴费年限,根据本人的实际缴费基数,确定实际缴费指数。早期由于社会平均工资比较低,多数人工资虽然低,但是缴费指数也不低,多数人都在1上下浮动。
假设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0.6,还有五年视同缴费年限。
31年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0.6,退休可以领取24.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平工资8467元,基础养老金是2099.82元,约是2100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形成比较复杂。1992年10月开始只有缴费基数的2%,1994年1月变为5%,1998年7月变为11%,2006年1月变为8%。相应的记账利率各年度也不同。
假设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余额共有5万元。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不同退休年龄也有不同的结果。
假设是60岁退休,每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359.71元,大约360元。
(三)过渡性养老金。北京市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较为复杂,分为两段进行。
第1部分,1992年10月到1998年6月,按照本人实际缴费指数计算。这期间的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2年10月到1998年6月缴费时间×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
实际缴费指数实际上是所有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并不是1992年到1998年期间的。也就是说,即使1992年到1998年,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比较高,也没有太大作用,要看退休前所有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值。所以,按照上面假设的0.6计算。
5.75年×1%×0.6,结果是3.4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每月292元。
第2部分是1992年10月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一计算,5年实际上就可以领取5%的社平工资,结果是423元。
综上三部分,合计是3175元。但这并不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养老金待遇,退休后养老金我们还会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年龄增长。
每一年养老金增长都是看各省市自己制定的养老金方案。北京市近年来养老金调整方案并没有太大变化,一直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进行。定额调整是50元;按缴费年限挂钩是每年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三元,不足整年的月数每月增加0.25元;按养老金水平调整,2019年是养老金等于3959元的人群额外增加65元,2020年是对低于5646元的人群额外增加65元。另外,还有对高龄老人、高级职称、工商业者的特殊照顾。
按照以上的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平均每年大约增加基本养老金208元,等到2020年就能领到3591元了。
很多老人都感谢国家的这种养老金增长政策,年纪越大还有倾斜调整增加的越多。所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非常重要,希望每一个老人都有充足的养老金,安度晚年。
2020你开工了吗?
你好,我公司2月11日准时复工,本周是我上班的第三周。
作为已经复工的一员,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上班两周以来的心路历程,供大家参考。
复工第一天公司本来要求2月10日复工,但是由于政府审核比较谨慎,10号一直未获得审批文件,不得不推迟到11日复工。
企业如果想顺利复工,首先必须获得政府的严格审核,不但要对公司的防控措施进行检测还要确保准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品。另外,公司必须提供所有员工的出行情况,确保没有到过重灾区人员。所以,一旦收到开工要求,我们可以放心返岗上班。
但是,面对传染性超过SARS的冠状病毒,看着每天都在攀升的病例人数。第一天上班的我,心里有些焦虑和紧张,担心公司发生病例,造成传染。
当时的心情就像是上战场,而不是去上班。
那是出入小区必须提供出入证或者复工证明,无形中提高了我对上班的抗拒。
到达公司后,门口正在有序地进行着体温测量和员工信息登记,每一名同事都认真地接受这检测,这让我的情绪得到一定缓解。
办公室里其他同事已经到了,正在清理办公桌,我们打着招呼后坐下,打开电脑,准备上班。但是经历过这么长假期,很难集中精力,大家都在那努力找个回状态。
为避免直接接触,公司要求尽量不要组织大范围会议。所以一天下来,大家基本上都是坐在位置上,即使出去沟通,也有意无意地避免直接接触,就像多年未见的朋友,既亲切又生疏。
第一天上班,时间过得很慢。也许是工作并不多的缘故,大家基本都是在找回曾经的工作状态,还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
值得称赞的是路上不堵车了,交通十分畅通,原来只要半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一刻钟的时间。那时还有点怀念堵车的日子,想想能摇下车窗大喊大叫也是一种自在,不像现在,开车都要带着口罩。
回到小区后出示复工证明,测量体温后进入小区。坐电梯时,小心的按着楼层按键。进屋前脱掉外套,用酒精消毒,然后才进入家中。
这就是我第一天的真实经历,现在上班第三周,再回顾第一天上班的心情,应该有些过度紧张了!公司的防控工作做的很好。每天发一个口罩,定期消毒,餐厅的饭菜也控制得很干净。
大家紧张的心情已经恢复平静,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在这样困难的时刻,与公司共度时艰!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对企业复工的看法。对国家来讲,这场病毒来势汹汹,一时间席卷全中国。为避免疫情大范围传播,各省市先后实施封城、限制出行的重大举措。经过近一个月的严防死守,疫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百姓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需要兼顾经济复苏,以恢复居民的正常生活。
对企业来讲,特别是一直在苦苦支撑的中小微实体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是致命的。服务业和餐饮业哀鸿遍野,不断有企业宣布破产或贷款维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企业破产,直接影响我们每一个的生活。
对个人来讲,如果没有足够的存款,来自生活的压力可能已经超过对疫情的焦虑。面对一家老小要吃饭,车贷房贷催还款,很多人已经无法再支撑太久。如果再不出去工作,都要借款去维持家用。
从疫情防控的进展来看,目前全国新增病例连续下降,很多地区连续数日无新增病例, 治愈病例节节攀升,上演着一个个惊人的战绩。这些足以说明,春节期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防控措施是切实有效的,疫情的传播已基本得到控制。
面对疫情,虽还未到全面解除防控、掉以轻心的时期,但也不用过度谨慎,过度防控,错失复工复产的最佳时期。在做好分区分级,精准有序的复工准备后,积极复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生产一线也是第一战线,企业复工与医院救人一样,都是在抗疫,只是战场不同!
疫情并不可怕,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将迎来最终的胜利。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该做的,承担起我们背负的责任,生活终会回到熟悉的轨道!
欢迎关注@职场践行者 做知行合一的人!
31省份最低工资表公布?
工资标准差异较大:从最低工资标准来看,全国31个省份的工资标准差异较大,最低工资从1700元到2590元不等。这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生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涨幅不同:今年各地最低工资的涨幅也有所不同,从1%到13%不等。这也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政策导向的不同。城乡差距: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数字来看,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高于农村。这反映了城乡发展差距和生活成本的不同。影响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能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社会保障:最低工资标准也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工人的社保缴费和社会救助标准。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需要,合理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31省份企退丧葬费新标准出炉?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家将推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同时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政策,同时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政策和病残津贴政策。
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非因工去世,其遗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另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继承。
据网传,人社部、财政部出台了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丧葬抚恤待遇新办法。
新办法的标准是以各省市的上年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月均值为基础,按照具体月数计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
第一,丧葬补助金的标准,是统一为上年度城镇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比如说北京市是6300元,那么丧葬补助金将是1.26万元。比起现在的5000元提升了不少。山东省的丧葬补助金标准现在只有1000元,如果按照新标准将是7000多元。
但是不仅有的地区会提升,也有的地区会下降,像宁夏自治区的丧葬补助金标准是三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四川省的标准是四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第二,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抚恤金标准依然是一次性的,不过划分了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标准。
在职职工缴费0~不满5年的,发放三个月。不过,参保缴费不足5年的在职职工,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抚恤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不能超过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
满5~不满10年的发放6个月,满10年到满15年的发放9个月。满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一年增加一个月。满30年以上的按30年计算,因此最高领取24个月。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比以前很多地区的标准都要高得多。比如说北京市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核定,浙江省是1万元起步,最高2.5万元,每缴费一年增加1000元。
退休人员,首先按照在职职工的标准计算出月数,然后每领取养老金一年,减少一个月。最低不低于9个月。
说实话,这样的变化确实有些大。一般来说,一些重大的政策变化都会有一定的过渡期,以逐渐消除政策实施后的差距。有关政策并没有进行明确,各地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进行过渡吧。
不管怎样,随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的推进,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