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冠状病毒初期症状,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疑似病人意思就是高度怀疑的病人,钟南山院士前2天刚刚才说,有疑似病人要及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方为上策,那疑似病人有什么症状呢?新型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发现时间很短暂,对它的了解和治疗还在观察和模索中,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前后已发布了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我们以第5版,也就是最新版为依据科普一下。
1.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项。①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或两者同时具备。
发热。以腋窝体温为标准,≥37.3℃属发热,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排除。在公众场合,用电子额温计检测也是以37.3℃为标准。目前在中山市,所有发热病人必须100%做咽拭子采样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就是用长棉签采取咽喉部分泌物作检测,由专业医生操作。
呼吸道症状如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等症状。这些呼吸道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往往与普通感冒难以区别,确诊仍需综合考虑。
其它症状包括乏力、腹泻等。
②.胸部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变,可以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出现俗称“白肺”。
③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减少。
2.上述表现中任意2条+下列流行病史中任何1条=疑似病例。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③聚集性发病。
④与新型冠状病毒者有接触史。
结言: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血液检查和胸部CT结果判断都是到医院以后,由医生所做的事情,只要有可疑新型冠状病毒接触史,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或咽痛、流涕、鼻塞等等症状,及时就医就对了。10月11日青岛新增3例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从这次事件来看,第二波疫情出现的可能性确实不小。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护,疫情还未结束,还不是放松的时候。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因为这3例本土感染者都与青岛市胸科医院密切相关,再考虑到这家医院也负责接收部分境外输入病例,我们不得不怀疑是否医院内部出现了疫情蔓延,造成了病毒从隔离区转移到了非隔离区。如果真的是这样,可能后续会有更多的感染者出现。也希望医院内部可以做好排查工作,找出病原体或者泄露原因严加管控,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再考虑到其中一名感染者是出租车司机,接触的人非常多,究竟病毒是否已经蔓延开来,我们还不得而知。未来的两三周应该是关键时期,如果后续没有新的病例出现,我们可以认为这次病毒确实强度不高。
其次,青岛在9月25日也曾排查出两例无症状与冷冻海鲜相关的感染者,虽然个人认为两次病毒传播大概率没有相互关联,但是确实青岛在近段时间出现了一次感染者数量的剧增。一方面,我们要肯定青岛当地政府的检测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提醒青岛以及其他地区的居民们,疫情还远未结束,在人多的地方能戴口罩还是建议戴口罩。
第三,因为最近刚好是十一,青岛又是国内旅游热门城市,如果青岛真的出现疫情爆发,确实是有可能导致第二轮疫情出现的。旅游行业本身需要复苏,但是作为景点管理人员和游客而言也应该把握好尺度。对于一些热门景点,尽量还是应该避免过多游客聚集的情况发生,疫情还未过去,风险仍然存在。
感染新冠肺炎后有什么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也就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因此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和咳嗽为主,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是病毒的一种,因为其外观类似皇冠,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他们的同源性高达85%以上,但是其基因特征和SARS病毒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病毒的一般特征,其内有遗传物质,外有包膜。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比较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75%的酒精不好、乙醚、含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溶剂均可有效的灭活病毒,而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传播特点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但是其主要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有报道称此病毒也可经粪口传播,但尚未确定。
易感人群是人群中所有的人,并非像有些报道所称感染的多为老年人。但是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随着感染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发现有儿童和婴幼儿你好感染者,并且已确定两例是通过母婴传播。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和感染途径,我们可以做到一些有效的预防。首先就是所有人均易感,因此不论是男女老少,还是身体好坏,都应该做好预防,预防的主要方式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聚会。
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表现根据目前的统计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也不超过14天,所以医学观察定在最长期限14天。
其临床表现初期主要以发热、干咳以及乏力为主,其中发热病例占到了98%左右,因此很多地方做筛查都会上门测量体温。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当然也有人是感染了病毒,但是并没有出现任何临床表现,但是他仍然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毒复制越来越多,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也越来越强烈,之后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以及难以纠正的内环境紊乱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还有些患者在此期间出现心脏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去观察那些很严重的患者,在整个病程过程中,其体温可能只是低热,甚至是没有明显发热,这一点值得注意。
还有些患者整个发病过程比较自然轻微,只是表现出低热,轻微的发乏力,并没有进入重症肺炎期,一周左右就自愈。但是在此期间,他仍然是具有传染性的。
根据目前的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总死亡率约为2.1%,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死亡病例多为老年人或者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
诊断标准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流程和普通疾病类似,首先是要确定一些疑似病例,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病史:在发病前14天以内,如果去过武汉或者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症状可疑的人。
临床表现:有发热,其肺部影像学表现符合肺炎的特点,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
确诊病例:
对于疑似疑似病例,其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中,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者其标本病毒基因测序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确诊,目前尚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有专家表示,核酸检测未必能完全测出,因此建议以影像学肺部CT检查作为主要诊断手段。
我个人的观点是,在没有出现最佳诊断方法之前,以综合诊断为主,对于疑似病例,应该高度警惕,也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隔离,“宁可错杀,不能放过一个”。
鉴别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刚出现的时候,武汉几名医生说此病类似SARS,但是却被派出所以造谣的名义带走,因此做好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就是肺炎,因此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肺炎进行鉴别,比如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以及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肺炎等。比如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往往血象较高,主要以单侧肺为主,咳嗽时可伴有浓痰。
其他病毒也可引起肺炎,比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引起肺炎的概率相对比较低一点,数量也比较少,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出现肺炎的概率很高,传染性也很强。对于一些症状比较接近的疾病,可以通过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预防: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隔离,比如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等。目前尚没有药物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前网络传出的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够预防病毒,因此不要轻信有任何药物能够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治疗: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钟南山院士已经表态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主要就是对症治疗,比如卧床休息、吸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电解质等内环境的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并给予一定的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病情危重,可给予呼吸机维持,控制并发症,必要时可用人工肺。
感染病毒之后其症状的轻重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病毒的数量和毒力、患者的免疫力、患者的基础疾病等,由于很多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内科基础疾病,因此老年人感染之后其死亡率也较高。对于孕妇、儿童、老人,这一类人群更应该注重防护,避免感染。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的首发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肺炎的症状。如果自行在家,可监测体温。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只要做好防护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假如不幸被感染,也不要惊慌,治病有着较高的治愈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调整心态即可。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生物原理是什么?
传染病中有三个重要的元素,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单独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这次传染源指携带病毒并能排出病毒的人或者动物。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感染的过程,具体来讲,感染过程的表现分清除病原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即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但能产生特异性免疫,这种隐性感染可见于很多传染病,如乙肝、甲肝、结核等疾病,我国是乙肝大国,很多人感染乙肝都是阴性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症状,却在查血时发现乙肝相关标志物阳性。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在专业中又称之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者侵入的病毒的数量不多、毒力较弱,被感染后对机体的损伤较轻,因此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一部分人群就称之为“隐性感染者”,这一部分人就表现为病毒核酸阳性,但他们没有或只有较轻微的症状(给我们的错觉就是他们没有患病),但由于他们的体内也存在病毒,因此他们却能传播病毒。
对于目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家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干预,因为其传染性强,而且普通大众,不论年龄、性别、种族都普遍容易被感染。因此切断疾病的传播,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手:
1、隔离传染源:对于明确的感染者,隔离不成问题,但是对于隐性感染者,因为没有发病,就不容易发病,这部分人造成的传染控制就是一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少出门、不出门,因为你也不知道你出门碰到的路人到底有没有感染这个病毒。
2、切断传播途径:由于该病毒主要通过控制传播,存在空气中,因此戴口罩就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研究发现也可能存在通过接触传播、粪便传播,因此勤洗手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预防很多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不接触传染源,加强消毒,不出门也是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预防控制疫情,需要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任何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同时也不要心存侥幸,认为我出门一小会不会被感染,少出门,做好防护措施才是避免感染的关键。
有了新冠肺炎轻微症状该怎么办?
如何在家隔离?
环境要求:
1、通风良好的单间居住
2、与病人保持1米以外床间距
3、500mg/L含氯消毒液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中物品
人员要求:
1、共享区域如卫生间、厨房等开窗通风
2、 避免与患者共用牙刷、毛巾、餐具、床单等物品。患者生活用品单人单用,需与家庭成员分开放置。
3、 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佩戴医用口罩,或者用纸巾及弯曲的手肘掩护,咳嗽和打喷嚏后立即进行双手清洁。
防护要求:
1、 与病人共处一室需佩戴N95口罩(优选策略)或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替代策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口罩使用。
2、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病人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污染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污染衣物,避免直接接触。
3、病人产生的垃圾丢入密闭垃圾袋,频繁更换,并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