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王小谟逝世,世界最先进的预警机是什么?
空警2000预警机
世界上目前装备预警机的国家有很多,一共有24个国家都装备这个东东。全世界的预警机数量加在一起突破了300架以上了。很多人都说:我们的空警2000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现如今,预警机已经作为大国空军的一个标配了。可以很直白地说:没有预警机的空军一定不是一个强大的空军。那么全世界所有型号的预警机之中,到底哪一款才是最先进的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说我们家的才是最先进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事实更加重要。
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问题吧:
一是,什么是预警机以及预警机发展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是,世界上所有的预警机中,到底哪一款才是最厉害的呢?
现如今预警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空军、现代空战必不可少的一项强大的利器了预警机的发展最早完全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了。当时德国人为了迫使英国早日投降,开启了著名的伦敦大轰炸。
可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伦敦大轰炸的空战期间,英国人的空军实力并不弱。很多次英国人的空军总能以少胜多,甚至是暴揍德国人的空军战机。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英国人有多厉害、德国人有多怂,关键就是在飞机的装备上面了。
舰载“预警机”AD-3W
英国人首先在自己的飞机上面装上了雷达系统,这样一来:英国的飞行员就能早发现、早开火、早进攻了。这应该就是:预警机最早的形式了,不过这个时候还不算是现代意义上真正的预警机。
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架预警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美国首先在舰载飞机上安装警戒雷达,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舰载“预警机”AD-3W。
这款预警机的母机是AD攻击机,不过由于是螺旋桨飞机,所以其航程已经载重量都是极其有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这款预警机也随之被淘汰了。
苏联时期的预警机
60年代开始,英国和苏联也相继研制出各自的预警机。可是早期的预警机只有搜索、监测功能,对于陆地上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的目标探测能力很差。
美国的E2预警机
70年代以后,随着机载雷达技术的发展,美国、英国和苏联纷纷开始研制新一代预警机。基本上都采用了能够抑制地面杂波干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了探测陆地上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
同时,机上还装有用于敌我识别、情报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导航和电子对抗的飞机电子系统,使预警机不仅能及早截获和监视低空入侵的目标,而且还能引导和指挥己方歼击机进行拦截和攻击,成为空中预警指挥中心。
说白了预警机的功能就是:探测空中目标、指挥自己的战机作战、进行敌我识别、是一款强大的空中综合指挥作战平台。
说完了预警机的发展以及功能以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世界上目前到底哪款预警机最强悍呢?前面说过了,世界上装备预警机的国家很多,可是能够单独研发并制造先进预警机的国家并不多,一共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全球加起来300多架预警机,美国人就装备了110架左右,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了;
装备预警机第二多的国家就是我们了,大概有50架左右;
第三名俄罗斯大概有30架左右,不过由于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实际使用的只有20架左右。
不得不说的是:以色列也是预警机的研发与生产大国、强国。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大概有这么几款:
美国的E-737预警机、E-767预警机和E-3预警机;
俄罗斯的A-100和A-50预警机;
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最后就是中国的空警2000和空警500预警机等。
一款预警机到底先不先进、厉不厉害的话,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预警机的母机,也就是所谓的平台了;二个是,雷达装置到底如何。
其实这很好理解:如果预警机的平台不行的话,就会严重降低预警机的滞空时间的。大家不要忘了,预警机只有长期停留在空中才能提供所有的功能。至于雷达装置就没啥好说的了,那是整个预警机的灵魂所在。
我们下面开始分析:世界上最先进的这几款预警机,到底哪个才是预警机中的王者呢?
先来说说咱们自己家的空警2000预警机。空警2000是以伊尔-76运输机为载机平台改装,加装我们自主研发的相控阵雷达、电子系统、碟形天线,超级计算机、控制台及软件等等。
那么这款预警机到底强不强呢?其实说良心话,还是有点强的,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最强的水平,为啥呢?
首先来看看这款预警机的载体——伊尔-76。这款运输机是苏联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70年代服役的产品,距离现在都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
于是乎,在航程、推重比、 发动机的先进性以及稳定性上面那都是有待商榷的。
我们预警机的发展那是经过了一段波折的,一开始我们准备引起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可是后来由于美国人的干扰和破坏,这单买卖被搅黄了。但是随后我们开始自己研制预警机了,先后研制成功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等等。
空警200
不过空警200只不过是一个过渡产品,其采用的是平衡木雷达天线,前后存在着很大的探测盲区,在空中指挥引导、远程巡逻警戒等方面较差。
空警500
空警500预警机虽然采用了主流的圆盘形三面阵数字相控阵雷达,其整个雷达监测系统确实很先进。但是其运载平台属于运9系列。可是运-9毕竟脱胎于前苏联50年代设计,还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未来我们想要在预警机上面全面成为世界第一的话:
一是要打造更加先进和强大的运载平台;
二是,自身的雷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预警机的设计和生产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了世界先进行列了。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应该还是属于美国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了。
美国人的E3预警机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型预警机;
以色列的“费尔康”707预警机。不过我想说的是: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大部分还是美国人给的而已。
大家只要记住这三点就行了:
一是,大飞机技术哪家强;
二是,雷达技术谁厉害;
三是,实战能力和水平谁高,哪款预警机参加了实战才是王道。
最后我想说,我们近些年确实是在军事技术领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由于发展得晚、又遭到了很多的技术封锁,所以在一些顶尖技术上还是与美国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如今的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应该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快、走的更加铿锵有力。手机信号塔对人体的危害?
手机辐射有害健康,或致不孕不育、脑瘤甚至癌症。
1、或致脑胶质瘤,是2B 级致癌物。手机通话时,与脑袋挨得最近,因此手机对大脑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11 年,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和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手机辐射会减弱靠近手机天线的大脑区域的葡萄糖新陈代谢。
大脑葡萄糖代谢下降表明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
2011年6月1日,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认为,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增加人类罹患脑胶质瘤的风险。世卫专家还将手机归为2B 级致癌物,和吸汽车废气、DDT、铅、福尔马林等同样有致癌风险。
2、影响深度睡眠,易造成过度疲劳。由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和乌普萨拉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的韦恩州立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入睡前使用手机的人,进入深度睡眠所花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深度睡眠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从而影响了人体夜间的自我恢复功能。
负责该研究的本格特·亚内兹教授认为,辐射可能会激活大脑的压力机制,“让人的警觉性和注意力提高,从而降低了睡意”。
另一项研究也印证了上述结果,1656名比利时青少年被观察了近一年的时间,发现其中大多数人上床以后还使用手机。该研究表明,每周睡前使用一次手机的青少年,以及那些使用次数更多的青少年,觉得自己“非常累”的人数分别是不使用手机人群的3倍和5倍。
3、可降低免疫力。为了研究手机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医学研究人员将听筒置于孕鼠耳部,完全模拟人的通话状态进行实验。
32只体重均衡的孕鼠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不接受手机电磁辐射(对照组),另三组分别接受低、中、高强度手机辐射(实验组),实验组孕鼠自受孕日起,每日接受辐射3次,连续辐射21天,待孕鼠正常分娩后,测量孕鼠及24h内新生鼠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得出的结论是:手机电磁辐射确实会损伤孕鼠及新生鼠的淋巴细胞,引起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致使免疫功能下降,且与辐射时间呈相关性。
4、引发不孕不育,或致胎儿畸形或早产。手机辐射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尤为严重,特别是对怀孕期间的女性,辐射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早产。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装在裤兜里,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
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子、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扩展资料:
防护措施
1、使用耳机。与直接将手机靠近耳朵接听相比,耳机能明显减少SAR值。因为耳机输出的是音频信号,与射频信号是分离的,在耳机线周围也不可能有共振产生。
2、手机接通瞬间离头部越远越好。由于打电话拨号或者听到振铃接听电话时,手机的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此时辐射功率最大。
3、尽量不要连续用同一只耳朵听。两只耳朵换着听,可以让耳朵得到的热量耗散,不至于使辐射积累到造成损伤的程度。
4、在信号强时再使用手机。由于手机信号越弱就越要提高发射功率,这样才能保证通话质量,而此时电磁辐射就越大。
5、手机不要放在枕边。手机在待机状态时仍和基站保持联络,也是有辐射的,尤其是发信号的时候,辐射峰值还会较大,因此晚上睡觉时不应把手机放在枕边。同理,将处于待机状态的手机挂在腰间或者胸前都是不合适的。
6、特殊人群慎用手机。例如:癫痫患者使用手机时,由于脑部周围电磁场增强,或可诱发癫痫病;装有心脏监视器的病人使用手机时,手机电磁辐射会影响心电图记录;白内障患者使用手机时,可能使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出现水肿,使病情加重。
7、不用“山寨手机”。很多“山寨手机”不进行SAR值的测试,没有入网许可证,其危害可想而知。
8、饮食也可防辐射。因为一些绿色蔬菜能够杀菌,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等,平时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 B 的食物。
比如辣椒、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绿茶中含有较多能改善机体造血功能的脂多糖,饮用绿茶也能够有效抵抗电磁辐射。
9、适当放下手机,尝试“数字戒毒”。由于沉迷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上网设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睡眠和工作,并妨碍他们与朋友和家人沟通,数百万英国人正在尝试“数字戒毒”,即指远离一切电子设备一段时间,将自己从虚幻的数字世界中解放出来。
2001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1、 王小谟 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201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 程开甲 著名物理学家,毕生在国防科学领域辛勤耕耘,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 于敏 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倡导、推动国防高科技项目尤其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 刘永坦 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奠基人。长年致力于对海远程探测技术的研究,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201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钱七虎 著名防护工程专家,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不朽功勋。201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 黄旭华 著名核潜艇专家,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开创人之一,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卓越贡献。2019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什么是有源相控阵雷达?
简单理解的话,相控阵雷达就是把近1000个小型传统雷达缩小100倍,再组装在一个平面上,而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让这1000个迷你雷达都能独立的工作,但是重点就在于怎么个工作法。
相控阵雷达的诞生自1935年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发明以后,雷达作为国防的千里眼,一直以来最直观的“进化”过程都是天线的变化。冷战结束后,战斗机的机载雷达主要采用的是抛物面天线,随着战斗机的发展,抛物面天线具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雷达要求探测的距离越远越好,一般来说,我们要想看得更远,往往会把眼睛眯起来,雷达也一样,需要收窄探测角度,来提高精准度,但是抛物面天线雷达与手电筒里的反光镜面的原理差不多,结构简单,成本也不高,这样的话,要想精度越高,天线的整体高度就要做高,整体面积也要做大,然而做高了,体积就越大,无论是战斗机还是战舰都需要预留更多的空间来安装和做扫描工作。
其次,很多时候抛物面天线在扫描一个飞行物时,搞不好转一圈下来,飞行物都飞走了,它还没转回来,这就让人尴尬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倒置卡塞格伦”双面反射面天线,应运而生,这玩意长这样。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在传统抛物面天线的基础上,把主反射面变成一个可以扭转的面,然后安装了一个栅格式的副反射面,效率变高了不说,体积也变小了。
但是,这玩意也有缺陷,可能你也看出来了,搞不好就会“侧漏”。
这个时候,平面阵列天线也诞生了,一种由数百个,甚至上万个的小单元天线,按照一定的规则,间距,均匀地组合在一个面上的天线。这就有了所谓的“阵”。
为了解决“侧漏”的弊端,就有了相参雷达,相参雷达就是通过电子设备,改变不同的信号的相位,并通过移相器,来控制波束指向,不需要能过天线机械运动来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这就是“相控”的意思。
平面阵列天线的出现,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普及,在经过一代一代的升级改造后,就形成了现在的主流雷达,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简单的理解就是,通过电子设备,并设置相关算法,来确定移相器要移动的相位,配合阵列的元数,提高天线的增益。
相控阵雷达结合了传统抛物面雷达和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阵列单元数就相当于,扩大了接受和放大波长的面积,而前放的模块,其实和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的栅格原理相同,后面才是用来接收和发射的模块。
同时,相控阵可以是线性阵,也可以是平面阵。
线性阵是把多个阵元合成一路信号,也就是“并连最路”的形式,进行统一移相,但只能是单一方向的线性移动,也称作固定式相控阵。
平面阵就是阵元中的每个小阵元都有独立的移相器,每个小阵元都是可以单独控制的混合设计天线,可以上下移动,因为电把角度小,也被称为有限电扫相控阵。
相控阵雷达就像是蜻蜓复眼,所以,相控阵雷达实际上是电扫描雷达的一种,但是真正的被广泛的应用,还是在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材料,工艺技术发展之后,才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和广泛的普及。
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相控阵雷达是军用雷达中的皇冠,也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在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尖端科技。它让所有的战机,战舰都不再是近视眼。
什么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说完了相控阵的原理,理解有源相控阵雷达就简单得多了。
有有源,就有无源,区别就是:
无源相控阵,阵列上的所有小单元天线都是一样大,而且是固定的,它们没有独立的信号放大器,只能集中的由一阵面后的一个放大器来进行统一放大,放大后再分配给小天线,发射出去,所以无源相控阵的每一个小天线收发信号的强度都差不多大,而这个的集中处理方式,使得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功率损耗也很大。
有源相控阵,阵列上的所有小单元都自带接收和发射器,能自己接收信号,也能自己用自己的放大器来把信号放大到不同的程度,每个小天线都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做不同的工作。可以同时对一个目标进行扫描,也能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扫描,还能同时进行电子干扰,远程通讯,所以它的功率损耗相对要低得多。
唯一相同的是,无源相控和有源相控的每个小天线都能发射和接收信号,也能改变相位,只不过,无源在放大信号上只能集中一个放大器来处理,而有源可以自主处理大小。
所以,有源相控阵雷达无论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要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先进且适用得多。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战舰,战斗机都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像我国的歼-20、歼-16等等。
不过,目前最强的还是战舰上的360度有源相控阵雷达,区别是三面相控技术,实现防空、反导一体、反舰、反潜、对陆等多功能,雷达有高度共用的能力,也是未来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继美苏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国家,而我国华睿1号自协芯片的研发,让我国国防电子工业告别被“卡脖子”,同时也使得我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处理数据,运算能力上与其它国家缩短了差距,不久的将来,国产机全面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指日可待。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作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抗干扰性能好,就算是某些单元件损坏,依然能继续工作,而且其扫描范围大,目标多,还能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在军用领域:
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对射程10000km和4500km,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弹道导弹进行监测,探测,还可以引导多枚导弹制导,导弹防御,形成精准打击。
带有数据连接和多传感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可以多设备,多战机,战舰之间进行通讯,星载成像等功能。
另外,还可以进行机械扫描,识别以及评估。美国的RPS-42有源相控阵雷达,甚至可以进行可见光和夜视追踪,还可以专门用来探测无人机,遥控机枪开火。
民用领域:
有源相控阵雷达如今可以对洪水进行监测,调查土壤湿度、对海洋进行监测、森林防火,进行气象探测,甚至应用于汽车雷达领域。
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其在民用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2021年5月,纳睿雷达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产品就曾亮相于深圳会展中心,获得社会人士和专家的一致肯定。写在最后: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主席就曾说过,在21世纪,美国的战斗机雷达、预警与监视飞机的雷达,都应该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而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大角度扫描,超宽带,特别是结合5G在的应用,依然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安防等领域,这就要求雷达模块能更小,更轻便,更低廉等优点。
如果说雷达是人类技术发展的缩影,而有源相控阵雷达无疑是人类技术发展里闪烁最亮的一颗星之一。
2012国家科技奖获得者?
1.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郑哲敏院士和王小谟院士
2.郑哲敏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3.王小谟院士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培养出18位我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目前他仍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谋划和推动我国预警机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