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榻春风,绣榻春风古文?
绣榻春风有关诗句,例如:“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译文: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被王国维称赞他是 北宋以来?
是说的纳兰容若。
这句话出自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单独拎出这句话,特别容易被断章取义,只看字面意思,会误以为王国维说纳兰容若是北宋之后,作词最好的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先看王国维原话是怎么说的: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你看全文就知道,王国维所说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指的是,纳兰容若在填词时,所注入的真情实感。
自然的词王国维在原话中,说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又以自然之舌言情,这是因为他初入中原,还没有被汉人的不良习气沾染。
在王国维的词论中,“自然”是最核心的内涵之一。这是一种超越人世间利益关系的一种情感,从纯粹的人性、纯粹的美感审视世界,这叫以自然之眼观物。然后又把这种纯粹,用最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刻意加入典故、设置结构,这叫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为什么说是北宋以来呢?难道南宋、元、明几朝的词人就不自然了吗?确实是这样,元朝不用说,诗词已经没落了,明朝有些兴起,但总体成就不高。
南宋呢?
诗词发展到宋朝啊,就有一些变味,唐朝的诗词就非常大气,要抒情就抒情,要言志就言志,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像岑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一读,就能感受到真切自然。
宋朝就不一样了,人们喜欢用典,喜欢讲理,往往在诗词中,加入各种典故,讲一些人生道理,这不是不好,比如朱熹的哲理诗就特别能给人激励,苏轼在词中也用冯唐易老的典故,也比较自然。但这都是大文豪,他们有足够深的文字功底,才能在用典、讲理的时候,不露痕迹,有些三脚猫诗人,生搬硬套,就特别傻。
这一创作风气,到了南宋,就特别夸张了,人们已经把用典填词当做了一种理所当然,像辛弃疾这样的大词人,流传下来几百首词,没有一首不用典,比如一首《贺新郎·听琵琶》,句句用典,一首词写完,用了十多个典故,没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人,根本就读不懂。
你说辛弃疾的词好不好?那当然好。但你说辛弃疾用典是不是刻意?那肯定是刻意的。
一人而已南宋用典的创作风气,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在王国维看来,这是一种不良的创作习气,所以当关外的纳兰容若刚刚来到中原,还没有接触到这些的时候,他的词不刻意用典,不刻意打磨结构,情感自然流露,当真是一人而已!
苏轼和贺铸都写了悼念亡妻的词?
苏轼和贺铸同为北宋文学家,他们分别写的《江城子》、《鹧鸪天》悼念亡妻的词均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魄,令人扼腕唏嘘!至于水平孰高孰低,是无法分判的,只能是仁者见仁。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二人的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让读者们去比较鉴赏。
苏轼20岁考中进士,年轻有位,意气风发,曾任礼部尚书等高位官职,是当今我们的部长级的高官,晚年才因政治斗争被贬。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境界宏大,慷慨悲凉,气势恢宏。我们来欣赏一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和亡妻王弗情深意笃,恩爱有加,但年仅27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因而在十年后的梦中忽然梦到亡妻后,不禁“泪千行”!整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悼念亡妻的相思之情如滔滔水流,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摄人心魄!
贺铸虽出身贵族,然而因性格原因,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而抑郁不得志,晚年才因贵族后裔而赐五品服。据说他长相极丑,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因此在他的性格特点中既具有大气豪放,又有哀婉委约,在《鹧鸪天》这首词悼念亡妻的词中清晰的表现出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亡妻赵氏勤劳贤惠,夫妻感情深笃,,在词里,通过对谁再能夜晚挑灯给我缝补衣裳的细节描写,沉痛的表达了对与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邀请你对新婚对联?
谢友邀请!中午休息时间说说一点看法;先从句式上来说,依规则,该句应作下联为是。另外说说荷塘"月色",与动词"照"佳人,用的是否很切实准确?假如是月光的话,可就没此一说了。但"光"字平则不适宜,若要调整还是修正动词"照"了,用个"映"字咋样?
试对一幅;
百日姻缘成喜事
荷塘月色映佳人
你最喜欢的两句诗是什么?
谢邀。
这种带“最”的问题是“最”不好回答的。不过既然加上了“你”字就无所谓了。反正只是我最喜欢的,附带了太多的个人色彩,也用不着大家都喜欢。
只是人生在世几十年,一个热爱诗词的人,要在浩如烟海的珠玑中挑出最爱来,谈何容易。索性不去想它,喝一杯好茶,把岁月慢慢在脑海中过一遍。尘世如潮人如鬼,时光过隙叹千秋。诗仙也好,诗圣也罢,强汉也好,盛唐也罢,我能领略你们的风骚,却无法穿越你们的金戈铁马。万籁俱静,我能想起的还是我自己的青春文字:
转瞬间人影全无,四散归空。火堆不知道何时已扑灭,一缕青烟还未来得及飘渺,就裹入了如墨笼罩的夜色山寨之中。山风猎猎,衣袂飘飘。发丝纷飞如青蛇吐信,清香似有似无。那一晚,林青霞华服美发,无言洞箫清传情;令狐冲凝身佩剑,汹涌诗意破江湖。
我转过身,背对着火堆残骸,向着坪崖下的巴拉河长叹一声。
“你在想什么呢?”妮突然问。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皇图霸业谈笑中……”
“你真是……”妮咯咯娇笑起来,“我可是个纯正无误的女儿家啊。”清脆的笑声中,身影袅袅远去,像极了踩着凌波微步的王语嫣。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诗,作者无名编剧,平仄有些小问题,归入古风。
且端一杯,合着那空旷幽长的洞箫,与我一起吟读: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这是江湖中最霸气的一首诗,
这是家国下最逍遥的一首诗,
这是乱世中最长情的一首诗。
东方不败,虽败犹荣。
江湖渐老,老而弥新。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