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ion游戏大全,什么都记不住怎么办?
上学时,学校里不乏这样的学生,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团体活动,好像没花费太多时间,但学习成绩却非常好。而有的人整天坐在教室里,就是考不出好成绩,这并非是智商惹的祸,而是我们没有掌握简便快捷的学习方法。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杨就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他用自己的学习方法,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的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天才,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是自己拥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斯科特•杨的核心学习法~整体性学习法。
一、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知识。
整体性学习需要反复练习,方可达到熟能生巧、为我所用。开始采用这些技术可能反而降低你的学习速度,但一旦你度过了适应期,学习效率将会突飞猛进。整体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二、整体性学习的搭建
整体性学习需要搭建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那么该如何搭建呢?有以下这三个方法。
1.结构:目标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建立结构需要的技术:大量的图像、声音和情感,这些感觉又互相交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你的生活经验。比如,惰性气体在元素周期表是邻,更有趣,邻居”不也是生活中的例子吗?哪一种生活经验不含有关系呢?
2.模型:目标是压缩信息。假如说结构是整体性学习的门户,那么模型就是开门的钥匙,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它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和更间易储存。书籍的模型就是目录。
3.高速公路: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假如你正在阅读生物学课本,又与学过的商业发展史课程相比较、相联系,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能激发创造力。“跳出盒子”之外思考最恰当地描述了那些在结构之外思考的人们。
三、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开展整体性学习呢?从这6个方面开始。
1.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获取信息的三个目标:
A.简化:简化表示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比如主题句阅读。
B.容量: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得就越深。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
C.速度: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小时读完效率要高。
2.理解: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举个例子,比如你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至少你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除了这些,你还需要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它与其他公式的关系,以及怎样用它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尽管理解阶段有局限,但是这个阶段非常关键。
3.拓展: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之前你对信息的字面意思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现在你可以将这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了,在这个阶段要应用模型来简化和扩展你的结构,同时也要拓展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来(问为什么?)以及与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
A.深度拓展
(知识的背景探究) 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 何建立模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纵向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般之后就建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
B.横向拓展
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如将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件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事情联系起来。
C.纵向拓展
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纵向拓展有相当的难度,也是最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其速度要比深度拓展中探究知识的背景快得多。纵向拓展是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 比喻法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创造性思考,赋予你神奇的力量,帮助你理解知识。
每一种拓展方式,关键问题是不断地练习和知道正在创造联系是哪一种类型。你正在探究知识的基础背景吗?正在将知识与其他类似知识相联系吗?还是你正在一种知识与另种完全不相关的知识之间建起一道道高速公路?
4.纠错: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 纠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阅读那些与你观点相反书籍,以及把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等方法。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会缩短。
5.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到达此阶段,如果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 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造新的途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整习的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 那花5~10分钟罗列各种可能应用的地方,确保至少有20个用处,不要嘲笑那些看起来可笑的想法,只管顺着自己的思路写下去。如有可能,请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6.测试 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无论五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都需要进行测试。不管你何时尝试新的方法,知识都有可能发生丢失和误解的现象。测试可以让你了解弱点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它。
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会让你清楚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水平。
测试并不是什么复杂过程,但是它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请再读一遍五个阶段的定义,对照定义进行检查,这样你会更清楚自己到底处于哪个阶段。
四、整体性学习的辅助技巧
我们把整体性学习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这里面有一些学习时需要的辅助技巧,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辅助学习。
1.比喻法
在整体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类似的,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简单步骤找出一个比喻。
(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在上面例子中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2)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
(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例如,雪中行走是线性的痕迹,而脑神经却是错综复杂的网络
怎样提高比喻的速度和数量: 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抓住跳人你脑的第一个念看看这个念头哪里适合,哪里不适,把不适合的部改掉再着看。应用10岁规则。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小孩听?
2.内在化
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简单地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图像,如果知识本身就有图像时最好。具体信息的内在化效果最好,而抽象信息最适合比喻法。当然了,二者之间尚有相当大的灰色地带。
怎样进行内在化?
(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你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你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点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内在化也是个创造性的试验过程。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出完美的图像来。重要的是开始去做,在不断地优化、抛弃图像中不适合的部分,最后你一定会得到一幅记忆深刻、栩栩如生的图像。
3.示意图
用来简化信息。三种主要的图表类型: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
三种类型的适当组合可以帮助你理解几乎所有的概念,图表的唯一缺点就是它花费的时间要比比喻法和内在化更长。
A.流程图
以图表为基础的流程图适用于以下几方面。 ·绘制一系列的步骤。 绘制历史事件,创造分支将事件联系在一起, 绘制一个系统(例如函数在程序中怎样执行) 流程图的基础是从一个简单的元素开始,与之相联系的不同知识之间画出联系箭头,图表最重要的是方便你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漂亮的图画。
B.概念图
概念图将观点联系在一起,与笔记流密切相关。概念图里的关系并不是某个顺序中的不同步骤或是按日期顺序排列的观点,而是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不同观点之间画上箭头,箭头上还需要加上一些简单的话语,说明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假如我想画出小说中的角色关系,我会先把主角放在图的中间,然后其他人物以他为中心按照与主角的关系分别画
C.图像
图像不是一种专门的图表类型,不过图像构成的图表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放在这儿介绍。图像强调的是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图像比文字更加生动,容易记住。
4.信息压缩技术
信息压缩是另一种常用的储存大量随意信息的方法,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我一般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信息压缩: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压缩法。
A.记忆术
记忆术是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比如RED、NASA或USA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好的记忆术应该选择尽量简单通用的短语或单词。
B.图像联系
图像联系可以看作联想化的综合体,办法是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我学习管理学时,将五个压力模型画在一张画上,每一个与原理论的不同部分相联系。使用图像联系的另一个办法是创作一幅画而将多个信息放在其中。
首先你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替代每一个信息,然后再将这些符号放在一张图像中。
C.笔记压缩法
笔记压缩对于快速掌握大量材料是一个有用的办法。它可以作为应用其他信息压缩技术、联想法、挂钩法或其他整体习技术的起点性学。笔记压缩的目就是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的少至几页笔记。
(1)减少你能组织大量的信息。
(2更容易建立联系。信息压缩后,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课程的整个结构,让你更好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压缩笔记的步骤 (1)拿几张空白纸。准备好要压缩的笔记,这个练习可能会花费一两小时,所以要确保你有这么多时间。
(2)用最小的字,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使用尽可能少的字。
(3)接着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尽可能写小一点和写少一点,节省空间。
(4)持续上述自由写下观点的过程,直到将笔记中的每个主要观点都写了下来为止。最后你得到大约1~3张密密麻麻写满信息的纸。
(5)有时候,还可以更进一步,将上面压缩后的内容加工、修饰得更有条理,更好看一些。
综上所述,拥有了整体性学习的方法,就等于拥有了快速学习和理解能力,真正做到学到得多,花费时间更少。
《如何高效学习》之读书笔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可删除。
恋活是什么游戏?
恋活是知名日本游戏厂商illusion在2018年推出的开放式角色扮演恋爱养成游戏,该游戏于2019年6月正式登陆Steam平台。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男主在校园中冒险,与校园里的妹子互动、养成和约会,而本作中自定义妹子的形象是主打特色。
假面骑士build未出现的形态?
.假面骑士系列进入新十年后,官方非常聪看遍假面骑士buildTV未登场形态 能力都是BUG 可惜战兔不用明的开始给骑士们设定了各种丰富的形态一方面增加剧情本身的集数和看点,另一方面也帮助官方卖玩具赚钱,build作为最经典的代表,因为TV剧情幅度有限,很多有趣的形态都没有展现出来,本次我们就来看看那些TV中未登场的形态吧。
幽灵磁铁:
虚无的致命吸引,幽灵+磁铁。很明显是借用的ghost的力量,理论上应该是拥有ghost的虚无能力,也就是说身体至少有一部分是物理攻击全部无视的,而另外的磁铁很明显跟ghost的牛顿魂效果差不多,依靠战兔的物理知识水平,玩一玩引力和斥力还是相当轻松的。
企鹅滑板:
冰之滑行艺术,企鹅+滑板。腾讯专属形态,看来战兔一直没用这个形态是因为没钱充QQ会员了,当然这是玩笑话企鹅给build应该会提供柔术的格斗方式,而滑板很明显就是提供高机动了,该形态下build拥有高速运动的随时随地的飘逸攻击能力。
独角兽橡皮擦:
一角消去,独角兽+橡皮擦。独角兽的输出能力非常高,很明显是一点突破的高破坏力效果,这一点可以参考w剧场版26个盖亚记忆体中,E哥曾经利用独角兽记忆体一拳击倒翔太郎的joker形态。橡皮擦红爹用过,撤退专用的满装瓶子,能把自己擦掉从而达到撤退的目的。
甲虫照相机
很明显这两个瓶子是借鉴的甲斗和decade这两位前辈形态而搭配出来的,常理来看是独角仙的硬甲壳效果和强大的力量,照相机和灯泡的效果应该是差不多,具体的不太清楚,反正肯定不会是甲斗+decade的力量,那天才形态都别上了,用这形态足够了,不过可以肯定这形态不会吃瘪。
狗话筒
急躁的大爆音,狗的攻击方式自然不用多说,话筒肯定不是用来采访的,而是通过话筒来释放音波攻击的,可能因为攻击效果对儿童在声音方面有影响,所以就没有实装在TV中,两者结合,就是典型的狗吠型大噪音。
蛋糕圣诞老人:
这形态挺搞笑,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形态还是正规60个满装瓶子中的....是该说evolto本身脑回路有问题呢?还是说东映的设定有瑕疵呢?具体的满装瓶子是圣诞老人+蛋糕,很好奇这形态具体的攻击模式是什么,毕竟圣诞节那集这形态都没有登场。估计不是扔礼物就是拿蛋糕砸脸。
鹿金字塔
王家的守护神,鹿肯定是以装机的方式攻击的,金字塔实在是想象不到到底是怎么样的形态,说不定没准是扔沙子的效果吧。
蜘蛛冰箱
这个形态很好理解,蜘蛛单纯的做成了蜘蛛网,拥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和粘着性,这一点在战兔和evol的交战中有所表现,危险双兔形态利用蜘蛛满装瓶发射过蛛网,而且成功控制住了evol。冰箱自然不用说了,冷冻的效果,某种意义上就是冰系形态。
学习动画制作需要看那些书?
近几年,有关动画方面的书籍和教材层出不穷。(本文作者:丸子)
面对众多的资源,作为刚刚接触动画的本科生,该如何选择?
本期,学术趴将为大家推荐10本经典且全面的书籍,希望能为大家在学习动画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
·01·
《从铅笔到像素—数字动画经典教程》
作者:托尼·怀特
译者:彭月橙
推荐理由:这本书可以说是动画领域的“一站式”教材,系统且完整的介绍了动画师想知道的一切。动画导演托尼·怀特在这本书中分享了他积累了30多年的宝贵经验,从创意到制作再到发行,甚至细致到屏幕的宽高比等一些技术性细节。总之,无论是动画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的动画师,都可以在《从铅笔到像素》这本书中找到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满完善的动画基础理论、关键经典技术和专业的建议。
·02·
《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师生存手册》
作者:理查德·威廉姆斯
译者:邓晓娥
推荐理由:《动画人的生存手册》这本书是一本深入解析动画绘制技巧的权威教材,已被全球多家动画院校列为制定教材,作者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导演理查德·威廉姆斯。该书深入讲解了以迪斯尼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动画的创作原则、制作规律和表现技巧。作者以动画人特有的诙谐、幽默的叙述方式,配合生动的插画图例,将动画绘制中的难点轻松化解。
·03·
《分镜头脚本设计》
作者:温迪·特米勒罗
译者:王璇、赵嫣
推荐理由:《分镜头脚本设计》一书非常适合电影、动画以及游戏专业的学生使用。该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经典的入门级教材,每一章的开头都设置了“目标”板块,对读者在学习完本章之后,将获得的能力作了描述。在正文部分,作者及时在空白边做了“贴士和引用”,向读者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忠告和实用的技巧和信息。此外,每一章的内容还配备了“工具条”、“复习和练习”等板块,帮助初学者掌握制作分镜头脚本的技巧。
·04·
《准备分镜图》
作者:南希·贝曼
译者:薛蕾
推荐理由:《准备分镜图》的作者南希是一位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职业动画家、分镜图设计师、角色设计师、插画家和导演。这本书虽然叫“准备分镜图”,但除分镜外还囊括了编剧、角色设定、前期美术等内容及生产上的相互关系。本书列举了正面和反面例子用以分析,还收录了三位顶级动画角色设定大师的工作访谈实录。
·05·
《迪士尼&皮克斯故事大师讲动画剧本创作》
作者:约翰·卡尼梅克
译者:Coral Yee
推荐理由:这本书着重介绍了两位动画大师乔·格兰特和乔·兰福特(两位大师有多牛逼请自行百度)的艺术创作生涯,探讨了个人创造力与动画叙事之间的完美互动。如果你对动画编剧感兴趣,不要错过这本书。
·06·
《世界动画史》
作者:史蒂芬·卡瓦利耶
译者:陈功
推荐理由:这本书的内容和装裱完全配得上其价格。这本书以编年史的方式撰写,详细描述了世界动画的百年历史,覆盖领域广泛,有着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广度。同时,该书装裱精美,内附丰富的彩图,外有硬皮的包装,可收藏!
·07·
Oscar Secrets of winning Animation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幕后手记》
作者:奥利维耶·科特
译者:王英策、王诗戈
推荐理由:作者从世界范围内的动画短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邻居》、《苍蝇》、《平衡》、《种树的人》、《老人与海》等13部奥斯卡获奖作品。作者对这些动画人进行了深度的访谈,让读者了解到每一部伟大作品的制作过程,同时还附有彩色分镜脚本、画稿草图及幕后工作照等。
·08·
Time for Animation
《动画的时间掌握》
作者: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
译者:陈士宏
推荐理由:作者在本书中讨论了时间的掌握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涉及到了”动画的间距“、"补间动画的张数”、“画面在银幕上的持续时间”、“情节展开的节奏”等许多关于时间掌握的难点和关键课题。同时作者还着重谈到了物体运动中质量、惯性、韧性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有关力的表现等。是一本实用价值非常大的书。
·09·
The Illusion of Life:Disney Animation
《生命的幻象》
作者:弗兰克·托马斯、奥利·约翰斯顿
译者:方丽
推荐理由:两位作者在书中解答了众多受人喜爱的迪斯尼的角色是如何被赋予独特的个性的,迪斯尼的动画是怎样实现令人称奇的视觉效果的。该书是对于迪斯尼动画的研究最为全面的一本书,让读者通过对迪斯尼动画工作室发展历程的学习,了解到世界动画的发展史,是世界动画领域中的权威著作。
·10·
Art in Motion:Animation Aesthetics
作者:Maureen Furniss
推荐理由:Art in Motion这本书是推荐书目里面唯一目前没有中文版的一本书,也是十本书中最学术的一本书,是莫林·佛尼斯在1998年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针对动画思考的有效办法,就是将动画和真人实景演出(live-action)的手法做比较。这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作者对于动画的思考对很多动画研究学者都有所启发,建议有读研究生打算的同学深度阅读这本书。
推荐完毕
现在是不是油然而生一种要把这些书全部囊入书包的豪气?
摸摸腰包、看看余额,脊梁一阵凉飕飕!其实,很多书网上都有电子版哟!学术趴为大家整理了部分书目的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在后台回复“电子书”获取资源吧!
但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和丸子一样的怪癖:借的书看不了、电子版的书也看不了,就喜欢翻书的感觉、喜欢在书上做标记,喜欢看到被看完的页变脏······
So,网络资源,仅供试读学习,请购买正版!
另外,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好书推荐么?欢迎在下方留言,也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
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分享专业影评、关注理论知识、推荐创意影片、提供行业观察,有关于动画的一切有价值的内容。
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我喜欢听民谣。
最近民谣大火,民谣歌手也被推崇,这背后的原因是民谣就像民国或唐宋时期的诗赋一样,能表达作者或民谣歌手想要表达的意境,利用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21世纪的年轻人,升学压力大,竞争压力大,各种鸭梨大呀,当然需要一个情绪宣泄口,而民谣的代入感极强,与人有强烈的共鸣感,我认为每种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时期或一个的文化特色,而民谣的特点就是吉他,吉他教其他乐器更加简单易上手,不管是谁,想创作想唱歌,民谣当时是第一选择。
在我看来民谣对于其他风格的音乐,和弦较简单,没有复杂的专业和弦易或是不同种类的乐器和音,更适合大众学习。
民谣传达的思想也通俗易懂,最初的民谣是百姓们务农是来哼的旋律,唱的是乡间小事,现在变成了科技时代,我们借民谣来表达爱意,借民谣来表达自己难遇伯乐的心酸。
民谣还会给我们一种堕落诗人的浪漫情怀,民谣倡导人们不仅需要柴米油盐,更需要诗和远方,民谣让我们知道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在承受生活的压力的同时,你也有权利给自己留一方净土,保护自己心中浪漫的情怀,容许我们走进诗人的时间,去民谣中享受颓废感,去浪漫一次。
民谣会给你憧憬,就像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保护自己的诗人情怀,吹着风,裹着大皮衣,行走在沙漠中饮酒作诗,偶尔歇下来,弹几个简单的和弦,诉一诉心中的情怀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