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校讯通,中国移动副卡是什么啊?
以河南为例,例如8元飞享套餐-JHK(家和卡),每月8元,包含30分钟国内主叫国内通话,在国内接听免费。每月一次性赠送主卡及每个副卡之间互拨主叫通话200分钟/月/每号码(80分钟国内主叫+120分钟省内主叫),通话时长使用完毕,按主卡套餐计费(优先级别高于V网);副卡可共享主卡套餐内的通话和流量,副卡的费用由主卡支付。您的问题未能描述清楚,若您是在使用移动业务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拨打当地10086咨询。
怎样用别人的手机取消校信通?
以河南客户为例,如果是取消校讯通,可以通过以下短信方式:
1、取消某学生校信通(立即生效):编辑短信0000到1065705000999800根据提示选择身份取消;也可编辑短信“取消+学生姓名”到1065705000999800取消对应学生取消-短信2、取消(立即生效): 取消某个学校校信通:可编辑短信“0000”到10086按系统提示操作。鉴于各省业务规定存在差异,您可以详询当地10086。
中小学教师寒假要上门家访?
今天观看宋小宝一综艺节目“熟悉的味道”时,看到宋小宝谈起老师家访的故事画面,突然想起,在如今的中国教育界,好像老师家访已经“失传”了。
我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不再家访了,我依稀记得,在我们那个年代,应该是2001年左右我正值初一,在此之前每一年老师都会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家访,老师选择家访对象时,要么是该同学成绩下降的厉害,想去了解情况,要么就是孩子犯了错误,基本是这两种情况。我依稀记得,但凡是学生都非常害怕老师家访,现在想想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渐渐式微,我们都讲对待历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教育界是这样吗?
我们总结了网友的一些观点,家长们的看法大体分为三大阵营,网友们也参与一下,看看你们支持哪个观点:
网友观点一:实地家访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现在老师们都不“敢”去家访了
持这个观点的网友认为,老师实地家访非常有必要,因为,只有真正的去学生家里才能去发现学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环境、家长问题等等,能够实际的帮助学生解决目前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成绩下滑,是因为家长还是因为某些环境、某些事情等,这些都不是通过微信、手机一两句话能够了解清楚的,况且,现在家长都忙,微信或者手机的回复都是非常应付的,对学生没有实际帮助。
而之所以家访频率变低,甚至已经没有家访了,网友总结出三个原因:
一则,现在网络上经常传出一些老师的负面新闻,要么虐待要么性侵等,导致现在家长对待老师越来越不尊重,甚至是冷漠和怀疑,这导致老师不敢不愿意去家访,就怕热脸贴了冷屁股,实在尴尬。
网友@我的明明说道,如今60%以上的家长都是瞧不起老师的,这已经不是曾经的人人尊崇老师的八零年代了,如今的家长不仅瞧不起老师,甚至都在抵制老师,这更不要谈让家长去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很多家长都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取关乎教育的知识,可以说现在是人人都是“教育专家”的时代,每个家长都会觉得在教育这块不需要老师的建议,只要老师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这才是老师需要去做的事情,老师已经开始沦为给孩子“提升成绩”的工具了,家访也只是呵呵呵呵呵了。
二则,中国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老师家访也变得非常困难。家里都是些爷爷奶奶,老师家访实在得不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长而久往老师们也就开始放弃家访了。
留守儿童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占全国总数的39.02%。从省份来看,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以上。这就导致了父母出去工作赚钱,爷爷奶奶照看孩子,但是爷爷奶奶鲜有在意孩子学习的,老师们即使去家访,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牛头不搭马嘴,说不到一块,老师也只能奈何了。
三则,现在社交软件那么多,微信QQ等各种群充斥着学校与家庭之间,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方面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网友观点二:实地家访越来越少,但是变相的家访确越来越多。
其实这个观点其实是观点一的第三条原因的总结,很多网友表示,实地家访是少了,但是其他途径的家访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非常的频繁,只是形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一则是社会的发展老师们家访也不再需要徒步去家里了,通过微信、QQ等方式,老师和家长实现了零距离突破,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些社交软件进行解决,也节约了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二则老师的管理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的松散了,越来越制度化,老师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不仅仅是课堂教孩子,课下还有补习班等,哪有时间去家访,都忙着贴补家用呢。
持这个观点的网友认为,老师的家访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是好事情。现在的老师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样不仅仅节省老师的时间还节省家长的时间,为什么不呢?
网友观点三:社会生活节奏这么快,家访一则家长嫌烦,二则老师也没有这个精力,没有什么意义。
一老师是这样表述的: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学生的求学范围基本保持在五里以内,那时候家访也方便。而如今的,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现在学生的求学范围已经扩大到十里,假使每位家长都只要一个还在,那么他们也只需要来回接送两趟孩子,而老师如果实地去家访,对于工资压力比较大的教师行业而言,如果每次家访都是开出去,对于老师而言有很大的经济负担,学校又没有这方面的补贴,但是,如果为了节约路费,骑着电瓶车去家访,一来一回也得一个小时时间成本太高了,不划算。
再者,哪个家长不要面子,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优越还好,生活差点的让老师看见岂不是很没有面子,老师会不会因此低看自家孩子,等等的家校之间的不信任也是家长开始抵触家访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关于老师是否家访争议最大的三个原因,作为家长的你,是否认同以上的观点,如果你有其他意见,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一番。
原创声明:本文系光头侠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出处。
金水区私立初中哪个好?
根据当前信息比较难以明确得出有哪个私立初中是最好的。1.首先,初中的好坏是比较主观的,不同人对学校的认知和评价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哪个私立初中是最好的。2.其次,对于私立初中,学费等方面的费用较高,家长需要考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来选择。可以透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校讯通、口碑等方式去逐一了解比较,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经验、学术成果等,也可以考虑到学校的地理位置、设施条件、兴趣班等方面,以及个人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家长群频现攀比批评或者广告?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都有利有弊,关键看你利与弊之间如何权衡。有了家长微信群太方便了:老师与家长沟通,家长与家长联系,随时可行。遇到需家长全员接受的通知,别的渠道未必有这个便捷;手机短信息、校讯通等都不如微信群。
家长群里出现攀比和广告,当教师的注意提醒就是了。你不好意思针对谁,就发公告,“约法三章”。事先声明,莫为言之不预,违规三次立即移除该群。
至于“批评”,咱也不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有错,允许家长批评指正。我们教师不是神仙,不能保证没有教育教学没有失误;同样,人家家长也不都是圣贤,咱也不能要求人家每一次批评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也可以发公告声明:对教师的工作有异议,请私聊或者打电话交流,不要在群里指责。如果真有个别家长不听劝解,也可直接把他“踢”出去。
说到“负担”,可能是出现了以下问题:
教师无心之过惹怒学生家长此类事件经媒体曝光的就有不少。如今年6月河南驻马店一小学老师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引发个别家长不满。家长声称要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告到县教体局。
还有今年9月青岛崂山区某小学泄露学生信息事件:该校要求学生家长办理银行办卡以方便交纳孩子午餐费。银行卡办理之后,班主任把学生及家长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联系方式等公布在家长微信群里,要求每位家长核对信息。此举引发家长不满。
休息时间学生和和家长乱发信息,教师不堪其扰就像《童年》里的歌词: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半夜时还在忙碌。作业不会,有的就微信群里向老师请教。
更有甚者,因为老师没有及时回复家长群里的消息,还可能遭到学生家长的抱怨。
这些都给老师带来了困扰和负担。
我看到有地方教育局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这办法很好。如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没有这项规定,拿来借鉴也不错。前面提到的这个“五要五不要”是这样的:
要文明有礼,一般不使用语音交流,不滥用私人化表情;同时,休息时间不要发,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批评表扬不发、拉票评比不发;未经区教育局许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不要发;一般性通知,原则上不点赞、不回复,避免“拍马屁群”的出现;与工作无关的言论、图片、链接等信息不要发;他人隐秘信息不要发。
目前,微信群仍然是最便捷、最有效、最实用且免费的家校沟通平台,尽管有一些弊端,教师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发现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调整、规避,而不应一关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