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类网游小说前十名,贾诩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毒士?
贾诩的“三国第一毒士”称号,不知道是谁“授予”的,不过确实很形象。贾诩此人智慧出众,一生数易其主,献计无算,每每用计极其阴毒,虽为主公解忧,往往荼毒生灵。贾诩在众多豪杰中间,长袖善舞,他择主,关注的第一要素就是自保,陈寿说他“经达权变”,很精准。
贾诩的“毒”表现在“毒主”、“毒计”和“毒人”三个方面。
贾诩一生中,先投董卓,后随李榷,再投段煨,又投张绣,最后投了曹操,五易其主。五人中,董卓、李榷被杀,张绣投降,段煨庸庸碌碌。除了曹操,贾诩所投之主,结局都不算太好,贾诩似乎再带“毒姓”,他跟谁,谁就被“诅咒”。
贾诩在董卓阵营时,大多时间跟随董卓的女婿牛辅,还不是核心成员,董卓的结局跟他关系不大。李榷之所以在历史上名气那么大,贾诩功不可没,他是李榷的心腹。在帮助李榷控制朝政后,李榷陷入与郭汜的狗咬狗中,贾诩虽多方调停,也没改变得了李榷的败亡。
贾诩投靠段煨显得很仓促,欠思虑,很快他就发现段煨心胸狭窄,根本不是做大事的人,又仓促间投靠了张绣。
有贾诩相助,张绣一度很凶猛,把曹操打得大败,连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死在张绣手中。第二年,贾诩再次用计,击败曹操。
虽然暂时打败曹操,但贾诩看出,张绣也不是个成大事的人,又力劝张绣投降了曹操。从此,他加入曹氏阵营,走向了康庄大道,这一年他52岁。
贾诩第二毒——毒计,杀伤力巨大陈平曾经自我反思说,自己一辈子阴谋过多,恐怕不利于子孙。其实,跟陈平比,贾诩的阴谋要比陈平厉害得多,可以用“阴毒”来形容。
他的第一次毒计,就是劝李榷郭汜,不要退回西凉,而应该杀回长安,夺回朝政控制权。李榷等在贾诩的建议下,强攻长安,入城后,大肆屠杀臣僚,包括王允在内的一批高官,全部死于李榷之手,导致长安城一片血腥!
而后,李榷控制朝政,把汉献帝玩弄于鼓掌,东汉政权再也没有恢复的可能。可以说,三国局面的形成,贾诩的“毒计”是关键,正是他导致董卓之后,朝政恢复局面彻底丧失,进而引发新的军阀混战。
贾诩的第二条毒计,就是鼓动张绣背叛曹操,弄得曹操折了一子一侄一大将,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历史的进程好悬没被改变。
贾诩的第三条毒计,就是献计曹操,以离间计,让本来亲密无间的韩遂马超,叔侄俩反面成仇,最终被曹操一一击破,西凉军阀彻底破产。西凉破灭,曹操从此北大大定,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孙刘。
贾诩三条毒计,一条灭西凉两大军阀,一条差点改变历史进程,一条要了东汉的命,杀伤力巨大!
贾诩第三毒——毒人,善阴谋自保历史上,但凡以阴毒之谋,立下大功的人,一般都很难善终。抛开报应的迷信说法,这种人往往会受到人主的猜忌,以及仇家的报复,甚至同僚的迫害,结果都不会好。
偏偏贾诩自带毒性,有免疫力,一生用尽阴谋,却能以76岁的高龄善终,其中大有诀窍。贾诩的诀窍就是善于自保,无论为谁服务,第一要则就是自身的安全。
当初他不顾段煨对他的善待,执意改投张绣,对此他自己的解释说:段煨心胸狭窄,在他手下效劳,早晚必定为其所害。我离开他他不但不会生气,反而高兴,甚至指望我为他结外援。果如他所料,他投了张绣后,段煨对他的家属,照顾有加。
贾诩多次改换门庭,他第一个要考虑的绝不是前途问题,而是自保,否则,以他的智慧,怎么会看不出李榷、段煨、张绣等人难成大事?
曹操曾经就立嗣问题,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知道这是一件惹祸上身的事,但又不愿意放弃支持曹丕的机会。于是他来了个似是而非的回答:“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袁绍、刘表当年都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内讧。曹操心领神会,贾诩既投了曹丕的票,又避免了曹操的猜忌。
如何看待贾诩的“毒”关于贾诩的“毒”,历来争议不断,有人以为其大智慧,有人诟之以阴险。其实,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儒家思想更强调五常之德,对充满权谋机巧的人,历来不大感冒,最典型的就是五代十国的冯道,被骂得体无完肤。
其实,贾诩此举不足为奇,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价值,首先要懂得自保,要有生存之道,否则,极有可能浪费了自己的一身才华,只落得个一声叹息。
当然,求自保虽不为过,但倘若败坏道德以求,那就是大问题了。贾诩的自保,有道德问题吗?
我认为没有,东汉末年,各路军阀无所谓正义邪恶,为谁效力,个人的价值取向罢了。即便李榷屠杀臣民,危害朝廷,恐怕也非贾诩所能料。
纵观贾诩一生,他有建功立业之志,却无个人野心图谋,甚至连荣华富贵都未追求。他即便获得曹氏父子的信任,也“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别人家通过姻亲相互攀附,他也从不效仿。既是他的生存智慧,同时也是他个人的价值取向,值得赞许!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贾诩不该背负“毒”名!
求一本主角带着游戏系统穿越三国里的小说?
数据三国把游戏里的设置穿越到三国,比如可以控制人,可以宝物卡化,看到武将可以取将星提升自己的属性
魏蜀吴之外的名将都有哪些?
吕布之流咱就不说了,咱说几个不是太出名的!
袁绍帐下第一龙将——麴义
东汉末年,朝廷疲弊,群雄并起。
以曹家为核心的魏国势力尚崛起之前,手握冀、幽、青、并四大州地的袁绍绝对是十八路诸侯之中的头一把交椅。
袁绍帐下猛将如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颜良、文丑,但有一员猛将虽然在历史舞台上无法“走红”,却拥有着肩比赵云、张辽的本领!
这个人就是袁绍帐下第一龙将麴义。
麴义出身军人世家,自幼便学习骑射之法,驱兵之道,成年的麴义统领骁勇善战的凉州兵勇与羌胡征战数年,有着非同一般的军事经验和娴熟的用兵技巧。
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公元191年,公孙瓒与袁绍在河北威县展开决战,由于袁绍此时的势力并不如公孙瓒那般强大,外界普遍认为袁绍一定会被打败,所以袁绍帐下的许多兵将都投靠了公孙瓒。
外加董卓在袁绍后方虎视眈眈,一旦袁绍兵败,董卓便会趁机消灭袁绍,
就在袁绍面临危及存亡之际时,麴义站了出来,麴义率领800凉州军、1000 袁绍军,利用公孙瓒轻敌的心理,采用引君入瓮的战略,一举击溃了公孙瓒三万大军!
这还没完,麴义一手带出的凉州军经过这一场惨烈的战役所剩无几,麴义抱着给“兄弟们”复仇的念头,收纳了大批的公孙瓒部队,一直追杀公孙瓒到敌军大营,砍翻了营门大旗才鸣金收兵。
袁绍得知麴义大胜,十分得瑟的亲自率军剿灭公孙瓒,谁知公孙瓒早就料到了袁绍是个好大喜功之人,袁绍刚刚出大营,公孙瓒便率军打了袁绍一个出其不意,若不是麴义率几百人马冲破了公孙瓒的包围圈,袁绍恐怕早就变成“袁家肉泥”了。
史书上说麴义居功自傲,被袁绍杀了。
曲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在我看来,应该是袁绍忌惮麴义的战功和能力,怕麴义日后会投奔其他势力,对自己造成威胁,才杀了他。不得不说,袁绍的气量比曹操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袁绍帐下虎将——文丑
《三国演义》中,大将文丑成为了关羽的垫脚石,“斩颜良诛文丑”几乎成为了网络上“关吹”们的口头禅。
实际上,关羽文丑一战,有很大的水份,要知道文丑曾经和赵云大战60回合不分胜负,怎么可能一刀就被关羽斩了?
依我看来文丑完全是吃了车轮战的亏。
文丑在和关羽交手之前,先是打退了曹操精心布置的奇袭部队,后是硬生生的抗下了张辽和徐晃的车轮战,张辽和徐晃可是曹操手下的两大王牌,但是两人用车轮战居然都打不过文丑,可见文丑的实力确实不俗。
文丑本以为打退了曹军的两员大将之后便不会有人再敢和他交战,谁知道关二爷骑着赤兔马挥着偃月刀杀了出来,文丑体力不支,外加轻敌,只三回合便被关二爷斩于马下。
文丑虽败亡,但并不能说明他是无能之辈,反之战平赵云,击败张辽、徐晃的战绩足以威震三国。
刘璋帐下第一大将——严颜
严颜在刘璋集团任巴郡太守。
在正史中,刘备派遣张飞、赵云、诸葛亮进攻刘璋,严颜死守江州宁死不降,年迈的严颜与张飞大战几十回合未分胜负!
奈何双方兵力悬殊,江州被张飞攻下之后,严颜视死如归宁死不降的精神震慑了张飞,张飞不但没有杀严颜,还将其奉为上宾款待。
(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罗贯中评价严颜“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求推荐几本比较好看的三国题材的穿越小说?
1、《重生在三国》,这部小说有点长,主角目标统一全球。主角穿越到三国,而同时有一个美女穿越到了同一时期的古欧洲帝国,他们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2、《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连载中。本书受到广大作家和读者的认同。连载中,但是接近尾声。
3、《魏侯》,这部小说拉得比较快,主角有点牛。 也算独立人物了。
4、《曹贼》,一个公安英雄死去了三国,写得不错。
5、《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主角发家比较艰辛。作者对三国历史相当熟,有自己的见解。最近没有看,不知道连载完了没有。主角附身刘封,虽然不是独立角色,可以一看。
6、《混在三国当军阀》,主角混在黄巾里面起家,很义气,很好看。这些都是篇幅比较多,比较耐看的。楼主笑纳吧!
骑马与砍杀风云三国官职表?
您好
骑马与砍杀风云三国官职表:
帝
王
公
大司马
大将军
五官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
州牧
州刺史
丞相(文)
司空(文)
太尉(文)
司徒(文)
光禄勋(文)
大司农(文)
廷尉(文)
卫尉(文)
尚书令(文)
太仆(文)
太常(文)
大鸿胪(文)
中书令(文)
御史中丞(文)
执金吾(文)
少府(文)
秘书令(文)
侍中(文)
留府长史(文)
太学博士(文)
曷者仆射(文)
都尉(文)
黄门侍郎(文)
太史令(文)
郎中(文)
从事中郎(文)
长史(文)
司马(文)
主簿(文)
谏议大夫(文)
侍郎(文)
中郎(文)
左仆射(文)
右仆射(文)
典农校尉(文)
议郎(文)
太乐令(文)
大仓令(文)
武库令(文)
卫士令(文)
大都督(武)
卫将军(武)
骠骑将军(武)
车骑将军(武)
征东将军(武)
征西将军(武)
征南将军(武)
征北将军(武)
镇东将军(武)
镇西将军(武)
镇南将军(武)
镇北将军(武)
安东将军(武)
安西将军(武)
安南将军 安北将军(武)
左将军(武)
右将军(武)
前将军(武)
后将军(武)
军师将军(武)
安国将军(武)
破虏将军(武)
讨逆将军(武)
平东将军(武)
平西将军(武)
平南将军(武)
平北将军(武)
门牙将军(武)
护军(武)
偏将军(武)
裨将军(武)
忠义校尉(武)
昭信校尉(武)
儒林校尉(武)
建议校尉(武)
奋威校尉(武)
长水校尉(武)
破贼校尉(武)
武卫校尉(武)
祝您游戏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