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战争2,有什么好看的悬疑类的小说吗?
在你无聊的时候,看一下悬疑小说,紧凑的剧情,扑面而来的紧张感,以及各种引人深思的细节,令你的呼吸不由自主的放缓。你会发现时间过得超快。
《数字城堡》
作者:丹·布朗
隐秘的情报部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巨资建造一台可以破解一切密码的机器――万能解密机。这台超级电脑帮助NSA挫败了无数恐怖分子的阴谋,但这台电脑也能截获普通人的电子邮件。这个世界已没有隐私和秘密可言……
《神秘之球》
作者:克莱顿
一群科学家在一次由美国海军主持的深海考察过程中,在一艘来自未来世界的太空船上发现了一只神秘的大球。这只大球来自何处?有何用途?自此随着研究的进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底历险,面对自身丑恶的一面,人类的无助和挣扎在作者的笔下有着淋漓的表现……
《拉普拉斯的魔女》
作者:东野圭吾
两处温泉地,相继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虽然在教授清江调查后被判定为“不可能人为”,而以意外结案。然而种种疑点和现场出现的神秘少女,令前警察武尾、地球化学教授清江和负责调查事件的中冈始终无法释怀……
《蓝色骇客》
作者:杰夫里·迪弗
代号“飞特”的骇客,擅长渗透他人电脑,入侵他人私生活,再以精确得令人不寒而栗的手法加以诱杀。对于“飞特”,警方只有求助于服刑中的天才骇客吉勒特的协助。一场真实世界里的追凶行动,成为两大超级骇客在虚拟空间的亡命对决。
《密码王朝》
作者:顷刻留风
绝妙的象征符号,举世无双的残局,变幻莫测的绳结语之中藏着超越人类整个20世纪所得的宝藏。绑架、凶案、连环谜团。她的命运是怎样与一个数世纪前失去疆土的帝国联系在一起,又为什么和那些痴迷冒险的人一起,被牢牢地锁在黄金罩子里厩……
《第13个小时》
作者:理查德?道许
在那个傍晚,尼克的妻子茱莉亚在家遭人杀害,他因而痛苦,但对警方来说,他才是嫌疑最大的人。当警方对他严刑逼供时,一神秘男子出现,给了他一块金色的怀表及一封信,并且让尼克回到了过去。尼克有十二个小时,在第十三个小时,一切都将结束……
书单内容分享:http://cloud.189.cn/t/7neM7bjQzINz
你在酒吧见过哪些令你震惊的事?
酒吧里有四个大学女生被群殴。
光看这一句话,你会觉得酒吧里打女生,这样的人太丧尽天良了吧,别忙,等说完整件事再评价不迟。
图文无关,下同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的酒吧比现在要灰色一些,酒吧里的发生的破事也比现在多。
事情的主角是某所大学同宿舍的四个女生,她们当时上大二,正是刚刚了解社会却又涉世未深的时候,大一的时候胆儿小,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会世故,大二正是胆儿肥的时候。
四个女生喝了点酒,然后又结伴到了酒吧,除了他们四个人之外,其他宿舍的人也有,不过没坐在一起,此外在酒吧外边的饭店里还有一帮同学。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在四个女生不远处有几个社会女青年,打扮得花里胡哨在那里各种摇摆,反正挺扎眼的,那时候的酒吧就是这样,和台球厅一样总是充满了类似的社会人群,我在台球厅里就亲眼目睹过好几起群殴事件,不过那几次的主角都是男的,酒吧这次的主角是女生。
也许就是酒喝多了,也许是太过于兴奋,四个女生里有一个人,暂且叫A吧,她也许有意也许无意反正就是抬起手指指着那几个“花里胡哨”告诉同伴:“你瞧那几个女的,太二了吧。”(也许是二,也许是傻,笔者记不清是哪个字了,反正是让人听了不爽的字)。
有些时候就怕空气突然凝固,就在A把话说出口的一瞬间,那几个“花里胡哨”恰巧就听到了那句话,事情开始发酵。
一个“花里胡哨”走过来,厉声发问:“你(脏话)说谁呢?”
如果这时候A怂一些,我估计也不会改变最后的结果,不过更要命的是她没怂,回了一句:“说谁管你什么事?”
“啪”!一记清脆地耳光打在了A脸上。
与此同时,A的同学连忙拉架,其余几个“花里胡哨”过来加入了战团,大学女生明显不是社会青年的对手,于是四个女生被几个“花里胡哨”噼里啪啦打了一顿。(花里胡哨太晃眼,笔者记不清有几个人,好像也有四个)
你以为这就完了?
旁边桌的其他宿舍同学倒是机灵,她们没有盲目加入对战,其中一个人跑出去喊旁边饭店里吃饭的男同学去了,于是事情从四个人挨打变成了一群人挨打。
A的男同学一听女生挨欺负了,气冲牛斗跑到酒吧里,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花里胡哨”也是有男朋友的,而且数量一般都不会少。
数量上,A的男同学多,但论战斗力明显“花里胡哨”的男友们更强,于是事情出现了英格兰球迷大战俄罗斯球迷的现象,人多的被人少的追着打。
“花里胡哨”的男友们撑场子,几个女的也没闲着,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剪刀或者是“推子”,把A同学的头发给剪成了“阴阳头”。
如果是现在,这件事十有八九会由派出所介入,然后各自验伤各自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在那个时候,占便宜的“花里胡哨”不会报警,吃亏的大学生们也不会报警,因为这种事要是定性为互殴,那参与的大学生们十有八九都至少背个处分甚至留校察看。
本来开开心心出来聚餐喝酒的大学生们只能灰溜溜撤回了学校,A同学也被同学搀扶回了宿舍。
事情还没完。
虽然此事没有报警,但在学校里沸沸扬扬传开了,几乎是公开的秘密,A同学虽然戴着帽子但难免每天被其他同学指指点点,而且同情的人少,幸灾乐祸的人多。更悲哀的是,虽然事情没有公开处理,但从此之后所有的奖项都和A同学无缘。
由于班级里的很多男生和女生也都卷了进去,这些人对A的态度也很微妙,导致哪怕大学毕业后的同学聚会A几乎都不参加。
总之一句话,A同学之后三年的大学生活和更多年的同学情谊都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其实往上追溯,所有事情的起点是什么?没犯法没伤天害理,不就是说了一个“二”嘛,这就是该件事让笔者记忆深刻的原因所在。
用流行句式表述的话,这件事对于A同学来说严重性不大,伤害性极强。
我们坚决反对“花里胡哨”和男友们动不动就打人的行径,这种行为当然是违法的。同时,我们也得承认,口嗨一时爽也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要轻易让自己陷入低层次的危险环境里,犯不上。
战争片中使馆和军事重地经常出现安全屋?
我读书的时候,学校直属于某部,性质比较特殊,同学也有进入国安系统的,所以这方面有点接触,可以略微说道一下。
“安全屋”,在美剧里面叫 safe house,咱们这儿被定义成“临时秘密安全居住地点”。
下图,电视剧《美国谍梦》中,华盛顿特区周边的“安全屋”里,潜伏在美国的苏联克格勃女主正在向上线(那个慈祥的老头头)汇报工作。
实际操作上,虽说没有影视剧中描述的那么神奇,但“安全屋”确实是真的有,还属于情报和保密活动的传统做法,被看作一个重要存在。比如,各国的情报工作者的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如何迅速判断安全屋的状态,并甩掉潜在的监视,进入安全屋;或者如何把人质或者重要的人证、保护对象隐藏在安全屋中而不露出任何蛛丝马迹。
咱们中国的这边的就不说了,比较敏感。这里就拿美国和以色列这两个情报战线上的大佬举例子讲讲。
先看美国,它有两个世界闻名的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
其中,CIA主要负责美国境外的情报收集和监视工作,很多是以民间身份潜入的,比如大学和科研机构外教、企业技术指导等(大家看看周边有没有“疑似”的?)。他们的安全屋叫做“safe house”,主要搞情报交换活动,必要时会当做临时藏身处,比如任务失败或者身份暴露后,躲避追捕,等待上级营救等等;
而FBI主要负责美国本土的反间谍、反恐和各种“维稳”活动,人员身份类似于特种警察部队,具有执法权。比如著名的俄罗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就是中了FBI设下的圈套,最后落网被捕的。除了“反间谍”,FBI还专攻各种跨国犯罪和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就涉及了针对恶性凶杀案、黑帮和贩毒集团的人证保护。这种类型的安全屋,被叫做“Witness Protection Unit”,接受保护的人一般会被安排秘密入住安全屋,直至出席法庭,公开证词时,才会现身。
总的来看,所谓的“安全屋”就是被秘密保护的民房,一般隐蔽的分散在民居内,或者某个写字楼的办公室等等。内部除了生活必需品和医疗救护设备外,多数还有一定数目的枪支弹药等各色轻武器,化妆道具,甚至是审讯设备。
这里给大家举个安全屋的真实例子。
二战后,素有“纳粹捕手”之称的以色列摩萨德特工,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多方搜捕前纳粹德国的高官,犹太人大屠杀”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阿道夫·艾希曼。终于,1960年收到了可靠线人的密电——阿道夫.艾希曼隐姓埋名的生活在阿根廷,仍然健在。
(电影《艾希曼》海报)
摩萨德老大伊赛.哈雷尔得到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决定生擒艾希曼将其押送至以色列接受审判。
然而,以色列距阿根廷相当的远,大约18000公里,即使坐飞机,最快也要2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
加之,越境抓捕这种事必须得到两国国家领导人的批准,弄不好还会酿成政治事件,造成不良国际影响。当年以色列跟阿根廷没有签署引渡条约,况且艾希曼已经换了身份,阿根廷内部反犹主义情绪也一直很高。所以,通过官版正式的途径活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终,还是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决绝的拍板——“一定把他弄来!不管死活!”
于是,哈雷尔立即组织了特遣队执行这次万里之外的超级任务。
(以色列摩萨德的logo——犹太教光明节烛台)
起初,计划的很周全。因为,此时适逢阿根廷独立150周年的庆典活动,阿根廷向以色列发出了正式的邀请函。这样,可以完美的利用以色列代表团的专机,跨越半个地球,将艾希曼带回以色列。
专机返航的时间定在了1960年的5月11日,逮捕行动敲定在了5月10日。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5月初,阿根廷的礼仪部门却突然通知以色列代表团:由于组织方面的原因,以色列代表团的抵达时间需推迟到5月19日。
特工们一下子傻了眼,延期捉捕会产生许多不确定性;而如其进行的话,如何稳妥的把他藏那么久,可是个大问题,弄不好就功亏于溃了。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事先计划好的安全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演绎整个追捕艾希曼过程的电影《最终行动》,中,摩萨德们在阿根廷的安全屋内开会的情形)
几个月前,摩萨德的特工们到达阿根廷首都后,第一件事就是设置“安全屋”。
他们利用事先伪造好的证件在一个公寓里分散居住,每人一间房。另外,他们还租了7个房间,其中代号“壁垒”的房间作为行动总指挥部,代号“宫殿”的房间作为囚禁艾希曼的地方,其余的房间备用,如果希曼逃跑或寻求阿根廷警方的保护,则当场将其击毙。
考虑再三,为了慎重起见,哈雷尔决定将行动推迟一天,于是,5月11日在艾希曼下班的路上,被摩萨德活捉。
这样,从5月11日晚到5月20号深夜,艾希曼就被关在了这个小公寓里,期间艾希曼的儿子带着警察还来附近搜查过,但都无果而终。摩萨德的安全屋隐蔽的没有露出一点马脚。
出发前,摩萨德给艾希曼“下了药”,伪装成中风病人,抬上了专机。
次年4月,以色列开始了对艾希曼的审判,同年12月25日,以反人类罪判处其绞刑。行刑后,以色列海军将艾希曼的骨灰倒入了国际公海,以防止犹太人的领土受到玷污.....
总之,除了国内保护人证的“安全屋”(“Witness Protection Unit”),在海外,各国情报机构普遍都有设置安全屋的做法。战争片和谍战片里面的safe house虽说过于神奇和夸张,但也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只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罢了。
不过,随着通讯和监控手段的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让当今特工们的任何行动,都很难做到丝毫不被监控捕捉,过去可以暗中悄悄完成的行动,现在如同暴露在阳光之下一般。此情此景下,对安全屋的要求,将会愈发的高。
牡丹江市出过哪些名人?
1、萨布素
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爱国将领,抗俄名将,民族英雄,首任黑龙江将军。 1629年生于宁古塔南马场(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卧龙乡英山村)。1664年,为宁古塔骁骑校时,曾带兵抗击沙俄入侵者。后来累迁至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1689年,清廷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水师溯流至尼布楚,以保证清朝使团的安全。康熙二十八年,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萨布素历任数十年“忠直无隐”、“家无余财”。降职后仍率卜奎(齐齐哈尔)民众治理水患。1701年,萨布素因积郁成疾,卒于黑龙江将军衙门。
2、纪亭榭
纪亭榭(公元1912~2009.12.7)黑龙江东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聂荣臻。曾任晋察冀军区团长。1939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后任察哈尔军区分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旅长、华北军区副师长。参加了大龙华战斗和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师长。后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参谋长、参谋长。1964年晋为少将。 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9年12月7日22时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3、马骏
马骏(1895-1928),又名天安,字遹泉,号淮台。回族。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人。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马骏具有出色的宣传和组织能力,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广泛组织学生,发起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青年领袖之一。
4、杨德森
杨德森,男,汉族,1957年4月6日生,黑龙江省穆棱县人,中共党员,水声工程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军委科技委海站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海军科技专业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声学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水声技术和声纳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等学术职务。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内最先从事矢量水听器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海洋信息技术、水下目标新型探测技术、潜艇等水中兵器声隐身技术特别是水下噪声振动测试及其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5、陈荣久
陈荣久(1904—1937.3),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东京城镇三家子村人。1931年参加抗日救国军,任新编五连连长。1933年2月参加抗日救国游击军第四军,任军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36年秋回国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7年3月,率150余名战士在饶河大顶子山后天津班屏岭山下阻击3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为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
1984年,在黑龙江省饶河县大顶子山北屏岭山旁修建了陈荣久烈士牺牲地标志碑,供人们缅怀和悼念抗日英雄。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6、吴克仁
吴克仁(1894--1937.11.9)字静山,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三道湾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军长。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7、姜墨林
姜墨林,1921年出生在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红土墙子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失去双亲,不到10岁就跟随哥哥下田劳动。刚满11岁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多次圆满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13岁时,调入中共游击队。1938年8月,党组织送姜墨林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他单独率领小部队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深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19岁。
8、韩庚
韩庚(Han Geng),1984年2月9日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国男演员、歌手、舞者、商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 韩庚是第一位韩国出道的中国艺人,2005年于组合Super Junior唯一中国籍成员出道。2008年担任其子组合SJ-M的队长,2009年12月21日与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解约并回国发展。2010年7月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庚心》,重新出发。9月9日首部主演电影《大武生》上映,表现获肯定。2012年7月发行第二张专辑《寒更》,并于11月12日在MTV欧洲音乐奖上获得全球最佳艺人奖。2013年3月24日获KCA美国儿童选择奖最受欢迎艺人。4月26日主演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同年参演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4》,将事业版图向国际拓展。2014年1月31日主演电影《前任攻略》上映,票房破亿。北京时间5月28日,在第22届WMA世界音乐大奖上获得“最佳男艺人”,也成为第一位获邀在WMA颁奖典礼表演的华人歌手。2015年韩庚主演的电影《万物生长》于4月17日上映并票房破亿。演艺事业外,韩庚热心公益。2011年成为lovelife公益计划内地发起人,2013年担任MTV EXIT反贩卖行动形象大使。
高级战争2哪个版本最好?
我个人认为高级战争双重打击好玩一些吧,GBA上的版本画质差了点,但也还可以,如果把一整套都玩下来会觉得剧情比较好,对于毁灭之日我只能表示...看不太懂......毕竟和前几部没什么关系的。
要说哪一个更好玩,还是推荐你玩NDS上的双重打击,相比GBA上的成熟些,新的人设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