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联盟2野火图文攻略,铁血联盟2野火异形药水怎么买?
1 可以在游戏内商城购买。2 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币可以用来购买药水,也可以通过现实货币购买虚拟币进行购买。3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游戏币购买药水,可以尝试完成游戏内的任务或者参加多人对战获得奖励。另外也可以和其他玩家进行交易获得游戏币购买药水。
中国王朝从北往南统一?
古语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每总是北方王朝最终拉开了统一之战的序幕,而鲜有南方政权能够北伐成功,最终一统天下的例子。
数十个王朝烟云过往,最终只有明朝和民国是以南统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明朝和民国最终能够打破历史的怪圈,他俩咋就这么优秀呢?
首先,咱们还是先说说为啥历史上北方政权总是那么彪悍吧。
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从来都是武统,不打仗,光靠嘴皮子是说不来统一的。
而打仗自然首先拼的是军队,谁的军队彪悍,战力强,那么打赢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因此,我们比较一下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军队就不难看出,为啥北方军队往往击败南方军队的次数多了。
北方政权,天天在被迫练兵北方政权多处于三个位置:关中、河东、河北之地,这些政权地接塞外,其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往往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最大特点就是全民皆兵,胡儿十岁能骑马,通过部落之间的厮杀,最终从火并中走出的那个巨无霸,往往成为了北方王朝的梦魇。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草原部族的游牧骑兵,看着南方的邻居小日子过得不错,自然眼红,因此每每越过边城要塞,南下干些杀人抢劫之事。
双方一年到头战争、摩擦不断,即便草原之上,部落更替频繁,匈奴、柔然、突厥、鲜卑、契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不管是谁上台,侵扰南面的大政方针从未更改,这就使得北方政权常年处于紧张的练兵状态,边境军队时刻保持实战状态。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抗争的铁血战场上,残酷的战争也为北方王朝培养了大批优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将官。
同时也使得北方军队的作战风格,在实战当中,逐渐开始胡化,扬长避短,取优补拙,最终达到简单实用的效果。
这样的军队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又配有经过战火验证过的先进装备,自然很是生猛。
而相比之下,南方就比较尴尬了。虽然秦始皇当年曾派军队平定了百越之地,但南方的烟瘴、崇山峻岭使得大片地区直到唐朝时期,还保持着荒凉的状态。
相比北面政权,南方政权所面临的敌军比较少,东面是大海,南面也是,在航海不发达的时代,遥远的国度,想要渡海攻击南方政权,无异于痴人说梦。
即便西南面的中南半岛曾产生过真腊、骠国等军事强国,但当年一个小小南诏都能在此称王称霸,爆锤四周。可见,中南半岛的王国们,对于割据南方的政权自然也很难有任何真正的威胁。
因此,南方一直都是以北方敌人的战力水平来筹备战争,北方政权在天天练兵,而南方则除了跟北方打打仗,还真没有别人跟着陪练的,那自然战力有限了(勉强跟北方持衡,这就导致理论上南方王朝,要么被北方灭,要么和北方并存)。
况且北方政权也不一定就是无敌,南方政权跟北方政权死磕,保持平衡或优势之时,更北面的游牧民族最终击败北方政权,顺势击溃南方政权的例子也是有的。
南宋打不过金,金又打不过蒙古,最后战力结果为蒙古>金>南宋,可不就一把全被收拾了嘛。
当然,也有一些时期,南方政权在一些猛人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段不一样的节奏,比如刘裕北伐,桓温北伐,元嘉北伐,都有过一顿犀利的突破。
可为何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呢?
天气是个重要因素首先说说天时,前几天去了趟广州,十月底在广州穿着短袖都冒汗,但回到北方,穿个外套,小风一吹还瑟瑟发抖。
当年北方军队向南打的话,越打越暖和,天热了大不了穿少点儿,不影响什么,而且南方的水果、植物可以吃的比较多,万一后面粮草不济,短时间内,在当地也能凑合对付一下。
但对于南方来说,向北进攻可就开启地狱模式了,越往北打,天气越冷,而且隋唐之前没有大运河的支撑,淮泗、汴水、黄河这些水道并不是一个畅通的系统。
运送粮秣之时,往往需要水+陆+水+陆,来回折腾,非常困难。
而且北方地区虽然农耕发达,但降水有限,没有南方那么多可食水果,从当年曹操一个梅子林口号能忽悠军队跑上半天,就能看出北方自然条件的窘迫。
往往战争一来,当地采取坚清壁野的做法,粮食一收割,一把火烧个赤地千里。这可就坑了,天气寒冷,当地征粮困难,就使得补给线成了南方政权北伐的命门,一旦被切,北伐局面往往直接崩盘。
当年桓温北伐,与后燕在枋头对峙,慕容垂亲率骑军断了桓温粮道,逼得桓温最终不得不焚船撤军。
地形也很重要然后再说说地形,以北攻南,南方除了长江天堑之外,很少有能够依托防守、从而阻碍大规模军队进攻的地理天堑。而且江南平原非常适合骑兵的突进,因此北方军队一旦突破长江防线,南方政权上下的心态往往就直接崩了。
而北方的地形就比较变态,你想打洛阳,那成皋、崤函、孟津、龙门是很难绕得开;
你想打长安,那么山河四塞,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必选一个;
想要去河东,巍巍太行,曾让多少军队望而却步,当年后梁朱温几次兴兵讨伐李克用,最终都是功败垂成,还不是因为太原自带山川护甲,防御力实在太彪悍的缘故。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大炮加持,地理因素确实很重要,不过最终决定战争胜利的,绝不是地理,毕竟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汤和曾入之。
险可恃而不可恃也,真正决定战争因素的,说到底还是经济,打仗拼的是实力,而实力最终的底蕴是经济。
南北经济最早的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这就使得北方地区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都是华夏经济的中心,秦汉的关中,三国的河北、隋唐的关陇、河北和中原。
经济实力的背后则是人口、钱粮、器械等一系列组成军事实力的重要要素,南方地区虽然在晋朝渡江后开始发展,但始终难以占据绝对优势。南方虽有吴、蜀,但北方也有关中、河中、河北、中原等广阔的农耕区。
因此先前南方在与北方较量之时,每每处于下风,也很正常,那么为何单单蹿出了明朝和民国这两位异类了呢?
对比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最终成为了其各自由南统北的重要原因。
明朝灭元明朝击败的元朝,自从从蒙古高原上杀出,就一路没歇停,四下出拳,一路向北向西,征服了整个中亚,东欧,凡是马鞭所及之处,便是蒙古铁蹄铮铮之所。
元朝当时的四周没敌人,无敌的感觉很落寞,也容易让人颓废,我都这么成功了,你还想让我咋滴?
花花世界,最容易腐蚀战士们的意志,因此才不到百年时间,昔日马背上的猛士就成了安乐乡里的庸才。当红巾军、朱元璋、张士诚等一系列义军起事之时,元朝军队再也无力回天。
同时,经济方面影响更大。
唐朝开始,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转移,关中之地经历千年开发已经贫瘠,国际大都市之所以繁华无匹,靠的全是各方输血,其中最大的主动脉就是朱元璋占据的江南。
这里曾是晚唐时期财政主要依靠之地,朝廷财赋仰仗东南,经过北宋时期汴梁的过渡,特别是南宋在南方的百年建设,南方经济繁盛碾压北方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虽然元朝挺能造,但南方底子就是好,经济实力雄厚,因此朱元璋占据南方之后,经济后勤方面,基本无忧。想想当年沈万三,一个人都敢承包南京城墙工程,就可以看出南方当时的有多豪。
京杭大运河在元朝时期作为大都的供血主动脉,屡经修葺,也为明朝北伐元朝之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细看徐达北伐,不难发现,军事路线基本沿着大运河的走向一路北上,因此粮秣供给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老朱跟他手下那一票弟兄都是不好惹的狠角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帮人,放到哪个时期,确实都是一群惹不起的猛人呀。
民国时期再来看看民国,民国之时,情况又有些不同了。
1912年的民国,刚开始是由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和孙中山的临时政府最终合并组成,这种媾和出来的联合体,因为理念、代表的各方利益不能融合,最终崩塌。
随着时代猛人袁世凯的离世,北洋派系的小弟们开始争权夺利,无暇南顾,也间接为南方的孙中山,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有利时机。
此时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热武器的使用,使得山川、城池变得不再重要,武器装备、人力成为了重要因素,而这些都需要钱。
恰恰南方就有钱,从明到晚清,南方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列强要求广州、厦门等地开设商埠,也间接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世界接轨,快速发展。
而民国时期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两家南北PK这么简单,各方势力背后都有列强推手,北伐军能够一路北上,与背后英美财阀、大资本家集团的帮助密不可分,而原本可以靠着日本方面抗衡老蒋的奉军,最终却因为张作霖的惨死,最终双方反目,分道扬镳。
1928年,东北易帜,民国从形式上得到统一,但这次由南到北的统一,确实有些侥幸成分在其中。
一来北面北洋军阀之间多年群殴,已经消耗了不少实力,二来东北易帜,确实是个意外惊喜,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因此民国的由南统北,除了实力,还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
有哪些让你难以忘怀的老电影?
老电影很多,小时候看得很多,女篮五号,寂静的山林,铁道游击队,红湖赤卫队,唐伯虎点秋香,红楼梦,等等等等,外国片有追捕,流浪者,简爱,远山的呼喚,第一滴血等等等等。举不胜举,年轻时代经历的事情,遇到过的人,看过的电影唱过的歌,深刻的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很怀旧。往事如烟,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珍惜我们当下拥有的一切,珍惜眼前人,珍惜现在还屬于我们的美好的大自然和每一位头条朋友们!
为何有人说隋唐文帝炀帝高祖太宗四代帝王都誓死要灭了他?
高句丽的历史很复杂,本文的高句丽是指高氏高句丽,与918年建立的王氏高句丽不是一回事,除了名称相同,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限于篇幅,本文简略地给大家梳理一下高句丽的历史,以及它与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
高句丽王朝的起源秦汉以前,东北大地上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比如秽貊、沃沮、扶余等。大约在刘邦建国前后,扶余族出现了一个牛人,叫东明,他建立了扶余国,并统一了包括辽宁、吉林和朝鲜等地。
西汉末年,扶余族又兴起了一个分支,首领叫高朱蒙,有专家考证说,高朱蒙就是扶余王室后裔。高朱蒙的势力强大后,就开始不安分,他于公元前37年,在今天的辽宁新宾县成立了高句丽王国,与扶余国分庭抗礼。
经过几百年的长期战争,在公元494年,高句丽终于灭了扶余国。
高句丽与汉民族政权的矛盾高句丽与汉民族政权的矛盾,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威胁到了汉政权的安全。
扶余国时期,一直对汉政权臣服。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东北设立了汉四郡,其中玄菟郡就负责对扶余国的管理。
高句丽建立之初,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扶余,采取了臣服汉政权的策略。东汉末年,中原大乱,根本无暇估计东北,高句丽乘势坐大。公元244年,高句丽入侵辽东,拉开了它们与汉政权冲突的帷幕。
西晋末年,中原迈入南北朝三百年的混战史,高句丽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国际空间”。永嘉五年(311年)高句丽袭取辽东西安平;永嘉七年(313年)高句丽入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建兴二年(314年)它们又南侵带方郡,占领朝鲜半岛北部。
公元404年,高句丽占领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的版图。公元494年,高句丽灭扶余;公元551年起,高句丽南侵,企图消灭百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至此,西汉在东北设立的汉四郡及辽东郡,全部落入高句丽之手。野心膨胀的高句丽再接再厉,不断向西边的汉地扩张。
开皇十七年(597年),高句丽第十九代王阳王高元,联合靺鞨突袭大隋辽西军事驻地。这件事成了汉政权,对高句丽展开大反攻的导火索。只是谁也没料到,这场拉锯战,整整持续了71年,横跨隋唐两朝。
高句丽与汉政权的百年战争史随着南北朝结束,中国又进入大一统的时期。由于南北朝时期的多民族融合,北方游牧民族对汉地的危害已经大大降低,而高句丽的咄咄逼人,成了隋唐地缘安全的心头之患。
1.隋文帝开皇东征
袭击辽西的第二年,隋文帝调动30万大军,从水路两路,分头夹击高句丽。
水路由周罗喉任水军总管,从东莱出海,目标直指高句丽国都平壤。不幸的是,隋军不熟悉海战,在大海上遇上了大风浪,战船倾覆殆尽。
陆路由汉王杨谅和上柱国王世积为主帅,大军刚走到山海关,就遇上了大麻烦。连绵不绝的大雨,把行军大路变成了沼泽,后勤补给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导致前军粮草紧缺。还没抵达目的地,大军又染上瘟疫。
一仗没打,隋军水陆两路就损失了八九成兵力。无奈之下,隋文帝下令撤军,第一次东征,高句丽人一根毫毛都没伤着。
不过,高元惮于隋朝的反击姿态,宣布臣服于大隋,并给隋文帝上了一份降表,谦虚地自称“辽东粪土臣元”。
2.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大业六年,隋炀帝给高元下了一道圣旨:既然臣服了,赶紧来给我下跪行礼,来了一切好说,不来我就派人到你土地上巡视!高元哪敢来,他本就不想臣服,还给隋炀帝回了一封傲慢无礼的国书。隋炀帝一怒之下,发动了三征高句丽的惨烈战争。
①大业八年一征高句丽
这一次隋炀帝动用了113万大军,从涿郡集中出发。隋军因为指挥失误,导致战机贻误,渡过辽河的30万大军,仅仅2700人生还。水路来护儿4万人马,在平壤城下也遭遇灭顶之灾,也只有数千人生还。
②大业九年二征高句丽
一年后,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大军刚到辽东,还没开打,隋炀帝就接到杨玄感造反的消息。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隋炀帝下令秘密撤军,刚刚运达的大量战略物资,全部丢弃。高句丽反应过来后立刻追击,杀数千隋军殿后部队。
③大业十年三征高句丽
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再次亲征。在连续打击之下,高句丽也有点顶不住压力了,高元提出投降,并将杨玄感的同谋斛斯政,送交隋炀帝。隋炀帝得意忘形,同意高句丽投降,令大军撤退。
来护儿曾经劝隋炀帝,高句丽不是真心投降,不能撤军,可是隋炀帝不听。当大军撤回后,隋炀帝诏高元入朝,高元原形毕露——不去!恼羞成怒的隋炀帝,差点四征高句丽,可惜的是,国内叛乱不止,他再也无法组织起远征大军了。
客观讲,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是导致隋朝灭亡的推手。
3.唐太宗贞观东征
时间来到三十年后的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在长安接见了新罗使者,使者向天可汗哭诉:我们想向您尽孝心,无奈被高句丽阻断道路,面临亡国之危,请天可汗做主。
于是李世民给高句丽末代王高藏,下了一道命令:停止对新罗的入侵!高藏仗着多次击败汉政权的巨大心理优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天可汗的命令。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令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率4万大军从莱州出发,从海上进攻平壤。令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率军六万大军出辽东,从陆路进攻高句丽。
这一次出征,唐军连战连捷,以死亡了两千人和八千匹马的代价,先后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虏获辽、盖、岩三州户口7万人,并斩获敌首4万余,马匹、牛羊、铁甲无数。
比较遗憾的是,随着冬季的来临,唐军只能暂停军事行动,班师回朝,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不过,唐军并未就此罢休,而是采取了不断骚扰,破坏高句丽农业生产的策略。
贞观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李勣率军突入高句丽,前后发动一百多次大小战斗。南边新罗,也趁火打劫,配合唐军行动。在持续打击下,高句丽风雨飘摇。
4.唐高宗灭高句丽
高宗年间,唐军又连年对高句丽用兵。
①永徽五年(654年)
高句丽与靺鞨联合,攻打契丹,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打败联军。
②永徽六年(655年)
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攻击高句丽。杀敌一千多人,焚烧了敌人的外城及村落。
③显庆三年(658年)
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攻打高句丽重镇赤烽,斩首四百余,捕虏百余人,又斩高句丽援军二千五百多人。
④显庆四年(659年)
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击破高句丽将领温沙门。
⑤显庆五年(660年)
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水陆十万军队,攻破高句丽的盟友百济。
⑥龙朔元年(661年)
契苾何力、苏定方、刘伯英、程名振,分兵夺路进攻高句丽。又令鸿胪卿萧嗣业,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增援。七月,苏定方在浿江击败高句丽,包围了平壤城。九月,契苾何力率军乘冰渡水,斩首高句丽军三万级,余部投降,守将泉男生孤身逃跑。
⑦龙朔二年(662年)
苏定方攻平壤失利,刘仁愿、刘仁轨率军攻克百济,打通了新罗运粮通道。
⑧龙朔三年(663年)
百济和倭国增援高句丽,刘仁轨在白江口四次击败倭军,焚烧倭船四百艘。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两位王子投降,百济彻底平定。
⑨麟德二年(665年)
岌岌可危的高句丽终于服软了,高藏派遣太子福男到长安“侍祠”。
⑩乾封二年(667年)
前一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病逝,他的两个儿子泉男生、泉男建内讧,泉男生投降大唐。李勣以辽东道大总管身份,统领灭高句丽的总决战。当年唐军攻占二十余座城池,斩敌六万余。
⑪总章元年(668年)
薛仁贵攻破高句丽的扶余城,李勣又截杀泉男建的援军三万人。泉男建率领残部,龟缩于高句丽亡国的最后一座城池平壤,唐军乘势发动最后的围攻战。
九月十二日,高句丽人僧信诚悄悄开城投降,唐军攻破平壤,俘虏了泉男建和国王高藏。至此,历时700年高氏高句丽国正式从历史上抹去。
烽火铁骑电视剧的主题曲叫什么名字?
电视剧《烽火铁骑》的主题曲是《用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用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 演唱:汪正正所属专辑:铁血女骑兵 电视剧原声带发行时间:2012-01-01歌词: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打破了她宁静的心田那野火肆虐的日子里点燃她心底仇恨的火焰就在那个寒冷阴暗的年代她失去了和平美丽的家园没有了母亲的呼唤唯有用鲜血捍卫民族的尊严啊 没有了母亲的呼唤唯有用鲜血捍卫民族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那残酷血腥的岁月里多少个家庭没有了明天那鲜血浸透的每寸土地都有那仇恨的心在呐喊就在那个群情激恨的年代中华儿女用青春和生命来唤起母亲的呼唤用无畏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