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手游,有哪些网游是以西游记为背景?
网易的梦幻西游,大话西游,腾讯的斗战神,QQ西游,网页版的西游就更多了,什么暗黑西游,西游记之什么什么,大圣归来,很多,还有六小龄童代言的网页西游好像叫非常英雄西游记。手游版的题材也不少。反正西游记老少皆宜,妇孺皆知的大IP,而且吴承恩明末的人,改编西游记不用找吴承恩买版权费,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所以西游题材的影视,游戏层出不穷
大圣归来究竟犯了什么众怒?
我个人认为,这款游戏之所以引发了网友的众怒,跟画面制作不精良、售价过高有着直接的原因。
游戏开发现在还火吗?
在手游的黄金岁月,每个游戏人都津津乐道地咀嚼着那些草根逆袭的故事。哪位公司年净利润超过10亿的老板曾是客服,哪位产品月流水过亿的制作人曾是厨师,《刀塔传奇》刚准备上线时曾被渠道给出“C”的评级……
但这样的故事正在慢慢消失。从2018年到现在,只有Steam上还会零星出现爆款,草根团队的手游几乎再未进入畅销榜前十,行业为梦想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更加关注现实。
这个势头早有征兆。2018年初,央视《对话》栏目曾邀请完美、盛大和游族的高层讨论游戏产业,结果当时一名CEO在观众席吐槽,他三年前在北上广看了76家团队,前段时间想交流一下,发现还存活的不到5家。有一家4款产品在跑,流水1000多万,但到账上的只有100万出头,这些钱只能填补80个研发人员的成本。他半开玩笑地和三位大佬说:“都是你们挤兑的。”
曾经凭借一个爆款逆袭,走上成功之路的莉莉丝CEO王信文也曾在公众号中写下直白的话语:
“
客观来说,现在的时间点不适合在游戏行业创业,因为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竞争也过于激烈,极少有属于创业公司的成长路径。翻开苹果收入排行榜前100,在3年内成立的新公司屈指可数。
现在的中国游戏圈,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了?
做研发:
“我手上要是有年流水几十个亿的项目,
我也能说匠心”
游戏圈变得现实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不同阶段下从业者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了。
以研发为例,从最上游的IP说起,中小团队往往渴望拿到一个不错的IP,为自己保底,他们甚至愿意为此触犯法律。葡萄君曾听过一名从业者为盗版传奇辩解:“版权这个东西就是大厂垄断和赚钱的工具,我们都是为了生存。”
而对大厂来说,IP改编已经不再是有想象力的打法,他们都开始自建IP,甚至靠IP盈利。某快消行业品牌总监告诉葡萄君,现在《阴阳师》仅一个式神的合作授权费用就要百万量级。
再说立项。一些老板往往认为新领域会是中小团队的机会,例如恺英网络CEO陈永聪看好小游戏和H5,“如果你没有钱,没有研发积累,那你就去拼创意,小游戏可能只要3个人就能开工。”
但一名小游戏公司的创始人告诉葡萄君,小游戏研发的创业成功率依然低得可怜,很多CP刚开始还有发行梦,但后来为了养活团队,渐渐连项目方向都无法把控,最终沦为外包。现在研发需求少了,甚至外包都做不下去。
而在研发过程中
国漫和日漫有哪些区别?
谢谢邀请→现在的所谓“国漫”和日漫比起来,大概是小学三好学生和博导的差距吧。
首先现在的国漫一切都是从日漫上学来的。美术风格,人物造型,性格特征,表情动作,分镜等等,一切一切都是学日漫。日漫则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自主进化和演变,是日本文化自己的东西。日漫从头到尾是为了日本社会、日本读者服务。日漫的故事剧情是来自作者对日本社会的思考和积累,日漫的各种画风是经过日本读者一次次选择留下的,日漫的各种人物性格类型是适应日本读者需求的,日漫的造型和表情动作表达方式是符合日本观众审美的。一个是自我成长,一个是寄生,本质上就不同。
现在的很多所谓国漫,其实是少数沉迷于日漫的粉丝所画的广义“同人”。也就是说,是一群被日本文化、日式审美、日式画风浸染的人,想要用这种风格生产自己的作品。所以说到底,这样的国漫就是日漫爱好者群体的自我满足。从画风到叙事到人物,说白了就是模仿日漫。最多加一点点自己的风格或者所谓的中国风元素。这一类型的国漫里,我还没见过哪个比《十二国记》更“中国”的,甚至很多还不如《中华一番》。即便是当作日本的作品投到日本漫画杂志,也会被说缺乏辨识度。
因此,现在的国漫,就好比功课学的很好的小学三好学生,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的还可以,最基本最表面的东西还是学了不少。比如说画功不错。但从哪里看出来小学没毕业呢?
首先,大多数国漫基本没想过读者的需求和审美问题。很多人物明明不是日本人,但看起来像日本人,说话神态也像日本人。哪怕是欧美人物,也像是日漫里的欧美人物。中国各地人各行各业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长什么样,会怎么打扮,会怎么说话有什么表情有什么习惯,没有人去关注这些。很多人甚至没想明白,我表现一个人的情绪,比如愤怒,到底是表现我认为的愤怒,还是日漫式的愤怒,到底是因为我觉得愤怒的人是这个神情模样,还是因为日漫里愤怒的人是这个神情模样。创作者大多数止步于自我满足和小圈子回馈,停留在日粉圈舒适区。出了圈被人说不好看,要么就贬低读者品味,要么就退回来,在圈内自舔伤口求关怀。
其次,大多数国漫没有真正的原创精神。大部分的题材是初级模仿或心理补偿。比如你搞日常超人,我也搞日常超人,你搞异世界奇遇,我也搞异世界奇遇,你搞都市异侠,我也搞都市异侠,你搞日式校园纯爱,我就搞中式校园纯爱。很多国漫都是从日漫里拿一个核心idea,然后按照中国社会特色来改一改搞一个故事出来,改不下去了就变成硬伤。这种水平就是小学生看图联想的水平。搞不下去了,就走网文漫改的路子。说到底就是没有一个坚实的原创精神在支持,没有对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作为基础。很多人张口就是题材都被以前的人画完了,我们自有国情改一改。这就是字幕组汉化思路的漫画版,用做汉化的心态搞原创。
第三,国漫缺乏真正的天才级人物,大师级人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最好的头脑都去留学了,去搞互联网搞金融了,搞动漫的人说不好听的就是学渣扎堆。这是国情,是中国被发达国家榨干高端劳动力的后果,不仅是娱乐界文艺界,很多领域都是如此,不能怪国漫。缺乏天才和大师,国漫就没有领军人物,没有大跨越式突破的可能性,只能靠慢慢打磨自己摸索,发展的速度肯定是比不过日本上个世纪下半叶的速度了。这就好比做学术,一个领域没有领军人物,只有灌水论文甚至只有交作业,绝对是没法期待什么的。
乐观来看,只要国漫能好好发展,国漫和日漫的差距应该会慢慢缩小。毕竟日本的娱乐市场和中国的有量级上差距。从电影业就能看出来。但现在看起来,国漫的发展方向恐怕就有问题,和日漫的差距恐怕还是会越拉越大。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四季是不是无望了?
提起国漫就不能不提国内的两家老牌制作公司,若森和玄机科技,相信许多人对这两家的动漫作品都耳熟能详,若森旗下有《画江湖》系列,《换世门生》等作品,玄机旗下有《秦时明月》系列,《斗罗大陆》等作品,两家公司虽然没有矛盾,但许多动漫粉丝往往会拿两家公司的作品进行比较,这些年玄机逐渐有压过若森的势头,归其原因便是若森众多作品的半路夭折!
若森旗下目前已经上映的共有六部作品,2012年的《侠岚》,2014年的《画江湖之不良人》,2015年的《画江湖之灵主》,2016年的《画江湖之杯莫停》,2017年的《画江湖之换世门生》,2018年《侠岚》融入《画江湖》系列更名《画江湖之侠岚》,同年四月份《画江湖》首部动画电影《风雨咒》召开定档发布会,动画电影于年底上映。但无论是动漫还是动画电影,若森的遭遇都令人同情,五部动漫三部被封禁没有了后续,动画电影票房只有一亿,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处于赔钱状态,本来当作救命稻草的《风雨咒》,不仅没有让若森有所好转反而可以称得上雪上加霜!
反观老对手玄机,华语动漫,巅峰力作的《秦时明月》,超高颜值,权谋史诗的《天行九歌》,超强脑洞,封神演义的《武庚纪》,东方美学,创世幻想的《天谕》,前尘巴蜀虽如梦,此生无悔入唐门的《斗罗大陆》,以上动漫描述出自玄机官方对作品的定位和我无关!可以说玄机这些作品除却《天谕》不为大众所知,其他ip均有着相当大的讨论和期待度,《天谕》即使是稍微失败也有着网易金主买单,因为这部作品本来就是为宣传网易的游戏。作为代表作品的《斗罗大陆》播放量有目共睹,《秦时明月》第五部虽说一鸽再鸽但终归有个盼头,可以说玄机的发展势头迅猛!
很多人好奇若森面临着这么多困难没有寻求改变吗?有,当然有!若森旗下除了动漫和大电影以外,有《不良人》的真人剧,虽说广受好评还原度极高,但很明显热度不如《魔道祖师》改编的《陈情令》,除此之外,还有手游,页游,H5游戏,小说和舞台剧。正如饺子导演所说国漫作品大都是在用爱发电,若森虽然有着众多发电的手段,但很明显远远不够。据内部消息透漏,若森今年准备的新作品《轨夜行》依然没有过审,若森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撤掉原来的项目组,并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前些日子若森惹上了官司!纠纷的原因是合同问题!
其实个人非常喜欢若森的作品,但无奈若森和玄机的定位不同,仔细分析两家的作品,你会发现若森的作品都是原创,事先并没有相关的IP,这样拿去过审的几率自然相对较小,像《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本来就有相关的书籍IP,它们能过审也在情理之中!随着若森的不景气,恐怕《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四季也无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