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画翼鸟口子全2d,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人?
千古第一伟人当然是毛泽东,毛主席毛爷爷!
首先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他的团队来自于人民,心里装着人民,他们的事业是为了解放人民,拯救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公平正义,真正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他们建立了属于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政府叫某某人民政府,政府的标语是为人民服务……!
他们带领着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顶上5000年的三座大山,彻底的改变了全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地位,打跑了①小撮混在国内的祸国殃民,乌烟胀气,滥竽充数,蛊惑民心者,然后这个国家不仅实现了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众一心,也减少了一小撮公知官僚地主劣申等集团对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阻挠、破坏的、裂解……(今天大陆如果有太多类似方方、梁艳萍、许可馨……这种人,中国发展强大就免谈吧,首先国家自己内部就被这些人给蛊惑分裂了……)。这样的成就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千古绝唱!
那个时代是一个真正的公平正义,人人感受得到,人人当家做主的真正的世外桃源,真正的共产主义!官员与人民同吃同住,知青下乡,帮助人民提高生产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等等,过去只有官僚军阀地主劣申公知等上的起学的,全国人民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了,扫除全国人民的文盲,开启人民的智慧,一个开了智的民族,绝对是一个有信仰、有抱负的、强大的、打不垮,打不倒的民族!
5000年以来,全国人民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过去被抵住猎神剥削压迫七零的社会,彻底被推翻,全国人民一条心搞经济发展,搞工业发展,过去旧中国全国人民受官僚地主剥削压迫、忍饥挨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正是因为全国人民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才敢多生孩子!那个时候家家都生四五个孩子,今天敢生五六个吗?
最重要的是他们那代人大公无私,从来不斤斤计较,精致利己!他们自己吃一辈子苦,从来没有满腹的牢骚,而是充满了荣耀和激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今天吃苦、他们奋斗的事业:是为了我们后人们不再吃苦,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再受气,不再任人大屠杀,任人宰割!就像我们的父母亲一样,自己吃苦勒紧裤腰带,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上大学一样,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精神,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后人得以发展得以安全和平的生活,得以在他们创造的工业基础之上搞科研,搞创造!他们没有觉得自己吃亏了,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吃到山珍海味就心里不平衡,没有觉得自己少了红地毯,少了别人的鼓掌和鲜花就觉得少了情调……!
他们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完全可以坐吃山空,完全可以,不需要奋斗,也不需要砸锅卖铁搞工业化……!他们干嘛这么辛苦?为了新中国,为了让权中国人民翻身他们打仗流血牺牲了一辈子!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可以名存青史了,何必还要继续辛苦下去,为中华民族搞出这么大的工业体系呢?他们完全不需要去搞,他们完全可以不用去造两弹一星,他们完全可以停下脚步,好好的享受一番了!不是吗?按照我们今天一些人的逻辑和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放下他们的事业,信仰和梦想!他们为了什么?想一想同志们,同胞们,他们为了什么?新中国建立了他们完全可以放松下来,享受了,不是吗?但为什么他们还要奋斗,还要自己受苦受罪?因为他们的伟大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境界!
愚公移山该不该移出课本?
我们看《愚公移山》,不是单纯的看这件事,而我们要学的是这种精神,愚公的做法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明白,确定是很不聪明,甚至可笑,傻,但这不是问题的实质,毛主席当年写愚公移山这篇著名的文章时,难道他不知道愚公的行为可笑吗?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还要写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呢?他在告诉我们:
1、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途中遇见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小小的积累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2、认定一个目标,是完成一个事业的起点。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3、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观念却很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有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4、告诉我们要敢于面对和正视困难,坚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排除困难,争取胜利。所以你说《愚公移山》该不该移出课本?为何能突围日军两个团3800人?
亮剑电视剧里,辛庄战斗是唯一原著没有,添加进去的一个大情节。辛庄战斗的原型,是翼中八路军七分区22团打的宋庄战斗,是宋时轮的部队,不过进入宋庄的,只有两个连。我本人当年读亮剑原著时,惊为天人,觉得这本书在主旋律框架里,能玩的这么溜,还没有惹人反感的说教,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故事会被拍成电视剧,只不过当时想的是国家队拍三大战役那样拍出来个经典,又担心那帮导演给你瞎基霸改,改的的面目全非。同时,我也想到,历史上宋庄战斗跟亮剑这个故事非常搭调,非要加东西进去的话,倒是不妨把这个事件加进去。哎,后来电视拍出来了,一看到不是国家队大投入,看上去像没什么钱的小制作,不过主演,化妆什么的,整个格调非常良心,最重要的就是没拿自己给全国人民当老师来的,瞎添东西卖私货!那么很多布景环境上的东西,投不起钱,知道个意思,也是能忍受的,一些龙套配角演技嫩点也可以捏着鼻子认,而且电视还真给宋庄战斗改成辛庄战斗加了进去,一时间,对这部剧好感爆表也就很好理解了。好了,咱们言归正传。很多人分析以当时八路的实力,和日本鬼子的凶残,电视里辛庄战斗是不可能出现这个结果的,就是里面的八路没有突围可能,当然,我也觉得这些分析没毛病,问题就在于实际情况下,战争本身就是什么结果都会出现的,宋庄战斗就是这样,在最残酷的大扫荡时期,22团两个连运动到了宋庄,宋庄算老根据地,群众基础相当好,部队进村后组织妇孺转移到别的村子去没费什么事,这就给部队争取到关键的准备时间,部队本来就很熟悉宋庄,宋庄原本就有地道之类设施,房屋因为地理优势,石材使用较多,进村后,部队带队干部就组织依托这些有利条件,修筑防御工事,带队干部带头喊出了谁多挖一锄头,就少挨一块炮弹皮!所以战士们迅速依托村庄,封堵道路,打通所有房屋院落,形成三道防线。正是这三道抢修出来的防线,发挥了极大作用。战斗开始,日军的骄横,导致了他们轻敌,一开始中了伏击,没搞清楚情况,又贸然反击报复,我军进村的两个连看记录的武器装备,因该是22团主力部队,有一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还有一门掷弹筒,战斗中一直提倡要节省弹药,但也没说弹药匮乏,尤其是屡次在近战中大规模集中使用手榴弹,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部队老兵也很多,战法犀利,连数次白刃战,都略占上风,电视里赵政委五百米外一枪打掉鬼子机枪兵,也是这场战斗里的原型,面对这样一支部队,鬼子的炮火支援,因为村里石墙多,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村里道路尽是堵出来的死胡同,鬼子又没来的及摸清情况,吃了很大的亏。我军则借助预先修筑的阵地,有效减轻了伤亡,这时鬼子又因为自身伤亡,严重高估村里八路的实力,进攻过于谨慎,其实就是怕了,到处呼叫增援,附近网格状扫荡的部队以为网到大鱼,纷纷赶来。来的部队有先后,而先来的往往还不信邪,不等集结,就先发动进攻,结果就形成添油战术,这又反过来让日军更高估村里部队情况,甚至对宋庄进行了两次毒气进攻,被我军客服困难打退后,日军已经出现畏战,在阵前枪毙了一个拒绝进攻的小队长,不过已经没有强攻的意愿了,围着宋庄等大部队集结,这时整个华北日军都确定在这里围住了八路军主力,决心先围住,等自己大部队过来后,好好打一场会战呢,结果当天夜里,村里两个连分头突围,瞎忙了一整天的鬼子看人少,发生误判,以为是小部队佯攻,也提不起精神来认真堵截,精神头都防着村里大部队突围,对跑出去的八路连追兵都没有派,结果两个连突出去的人,跑出六里地后,汇合一起,转移了。等第二天天亮,鬼子大部队到来,一本正经的组织进攻,进村后发现人早跑了,才反应过来一直打的就是跑出去的那点人,可这时还到哪里去追?!
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为何解救不了天京?
天京战役的时候,并不是李秀成率军回援就能解天京之围这么简单,实际上天京之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战线很宽,耗时很长的一场战役,即便当时李秀成打退了曾国荃,湘军还可以继续卷土重来,天京仍处在危机之中。
1861年湘军攻占安庆后,天京便直接暴露在了湘军的攻击之下,到1862年春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天京战役由此打响。
岌岌可危的太平天国在进攻天京之前,清廷为保障天京战役的统一指挥,让曾国藩统辖了苏、赣、皖、浙四省的军事,同时在南方各省的人事上,也都安排了能与曾国藩合作的人,进以全力支持曾国藩进攻天京。这些人有四川总督骆秉章、湖广总督官文、湖南巡抚毛鸿宾、江西巡抚沈葆桢、安徽巡抚李续宜、浙江巡抚左宗棠、江苏巡抚李鸿章等,此外两广总督劳崇光因协饷不力被调离,换上了与曾国藩关系甚好的晏端书、毛鸿宾,并且由曾国藩的好友郭松涛担任广东巡抚。从这些人事安排我们就能看出,清廷把半壁江山充作了曾国藩的后方,使曾国藩能从容调度各省粮饷,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
而到了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只剩下了苏南和浙北的一小块地方,战略空间被严重压缩,尤其在安庆失守后,天京已经岌岌可危。在外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太平天国也是四分五裂。晚年的洪秀全滥封了2700多个王,很多人在封了王后就开始自立山头,李秀成、杨辅清这些大将难以统辖部众,内部指挥经常是一盘散沙。
就在曾国荃率军来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太平天国实力最强的李秀成还在率军攻打上海,在杨辅清、洪仁玕等人回援天京失败后,到8月份在洪秀全的严厉督促下,李秀成才于9月14日督率13王,率军20多万,号称60万回救天京。
二李战一曾李秀成的大军来到天京后,很快就对曾国荃的雨花大营展开了猛烈进攻。
从战术上来说,曾国荃采用了湘军惯用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法,把营寨修成了铁桶一般。外围是三道深达五六米的壕沟,在营寨大墙和壕沟之外,还筑有五六层“花篱”,其防守可谓是滴水不漏。
PS:“花篱”就是以粗木埋入地下,“旁筑坚土”的一种防御工事。
面对这样铁桶般的防守,李秀成只能硬啃,他采用“炮洞结合”的方式展开了攻击。所谓的“炮”,就是西洋开花大炮,这种炮弹在打到目标后会就地爆炸,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而所谓“洞”,就是太平军惯用的穴地攻城,挖地道挖到对方的墙角,然后装上炸弹将对方城墙炸开。
不过好在曾国荃部队严格按照营规作战,墙高且厚,壕深且宽。太平军在进攻的时候大炮不能靠得太近,不然开花炮的射程和打击范围会受到限制。当李秀成的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湘军士兵只要就地卧倒就能避免被对方重大杀伤;而由于营盘周边的壕沟又深又多,李秀成的穴地攻城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西方画家笔下的太平军,其精锐部队已经开始大量装备西式火枪
后来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从嘉兴率军赶来助战,李秀成的军力在得到了加强后,便一改“炮洞结合”战法,仗着人多直接强攻了起来。其实从装备来说,李秀成部队的火器装备要远远优于湘军,他的火枪多是从洋人手中购得,较湘军的火枪不仅威力更大,而且射程更远,太平军经常在湘军射程之外放枪攻击湘军,对此曾国荃只能收缩战线,躲在子墙后面进行抵抗,湘军被死死地压制在了营垒之中。
在压制住了湘军后,太平军便接近壕沟开挖地道,甚至几次挖到了曾国荃的营墙。好在曾国荃手下多为百战精锐,在太平军爆破前能妥当部署,爆破后奋勇出战,拼死堵住缺口,李秀成的部队才没有冲进大营。
之后太平军继续开挖地道,湘军就跟太平军对挖起了地道,一旦“内外洞穿”,湘军或是跟对方在地道里肉搏,或是用毒烟熏、用秽水灌,或是堵塞洞口,总之就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才最终抑制住了太平军的地道战。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后勤便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由于湘军水师控制了江面,曾国荃能源源不断地从安庆、芜湖等地获得接济。而南京防军和城外的李秀成部被曾国荃的营垒阻隔,无法获得粮草。李秀成在其自述中宣称:
“亦因八月而来,各未带冬衣,九十月正逢天冷,兵又无粮,未能成事者此也。”
李秀成在与曾国荃大战了46天后撤军,一般我们认为是李秀成因为粮草不济而撤军,实际上他始终以后方根据地“苏福省”的战局为重,在与曾国荃雨花台大战的时候,就已经悄然抽调精锐部队回援苏州了,因为这个时候李鸿章的淮军已经攻到了苏州。
合围天京对于湘军来说,进占雨花台只是在天京外围布了颗钉子,并不能把天京围死。如果不能攻占苏州常州等地,李秀成等人还会率军回援天京。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彻底封死长江,洋人也会不断地向太平军出售粮草和武器。此外,太平军在天京周边还有很多据点,这些据点也支撑了天京的城防,不拿下这些据点,太平军就能从周边不断地将补给送进天京城。总之就是,如果不能围死天京,天京是拿不下的。
在雨花台大战失利后,洪秀全采取了“进北攻南”的战略,即渡过长江,在天京外围的皖北地区展开攻势,吸引清军主力回援皖北,然后主力部队再调转回天京,攻破天京周边的湘军营垒。这是太平军惯用的“围魏救赵”战术,以前攻破江南、江北大营都是用的这个战术。只是这个时候的太平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此时的湘军也不是以前的向荣、和春可比的了。
执行这个战略的最佳人选自然是李秀成,因为他手上的兵是最多的。可李秀成对这个军事行动并不情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得不由,从雪而住”。1863年1月李秀成回到了老巢苏州,到了2月底,在洪秀全的严厉督促下李秀成才返回天京,主持“进北攻南”战略。由于李秀成返回苏州后耽误了2个月的时间,等李秀成率军渡江进逼无为、庐江后,已经是1863年4月底了,这个时候湘军已从各个方向驰援皖北,导致李秀成攻坚失利。又加上连日大雨,李秀成的部队出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在皖北盘恒了两个多月毫无作为。而这个时候曾国荃的部队却在雨花大营养精蓄锐,进一步威逼天京,于1863年7月完成了对天京的合围。到了这个时候洪秀全不得不放弃“进北攻南”的战略,严令李秀成回援天京。
李秀成在回来的时候因沿途不断遭到湘军阻击而损失惨重,渡江的时候号称50万大军,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4、5万的部队,这是李秀成最后的老本了,他舍不得拿来防守天京,而是将最后的基干部队派往了苏州。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知道李秀成有个“让城别走”的说法,意思就是天京城已经守不住了,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带领大军突围天国或许能有一线希望,不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李秀成是希望洪秀全能跟随他前往苏州,这样一来被洪秀全严重削减兵权的李秀成就能在太平天国内部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此洪秀全当然是不买账的了,他回答道“朕的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转手将天京城的事务交给了自己的二哥洪仁达和幼西王萧有和。“让城别走”,很有可能是李秀成的一次逼宫。
在逼宫不成后,李秀成知道天京是没戏了,便想尽快逃离天京,在交了10万两“助饷银”后,李秀成于1863年9月匆匆赶往了苏州。而到了1863年9月底,李鸿章的淮军攻克了苏州城外的要冲——宝带桥,直趋苏州南城的盘门一线,李秀成随后率军反击,但淮军并没有被打退,李秀成仅仅守住了城垣一线。
▲苏州外围水路争夺战
这个时候的苏州其实也已经守不住了,李鸿章已经攻占了苏州外围的全部据点,苏州已经成了他的囊中之物。此外,苏州周边的无锡、常州等城市情况也不乐观,清军已经开始对这些城市展开了围攻。之后双方又持续了多日的交战,李秀成始终不能打退淮军的进攻,到了11月的时候眼见苏州无望,李秀成才不得不离开了苏州。到12月,苏州被李鸿章攻陷,之后无锡、常州尽入淮军之手,天京成为了一座没有任何外援的孤城。
天国覆灭到1863年底,天京失去了一切外援,被攻陷是迟早的事情了。
不过在进攻天京的过程中,曾国藩也有重大的失误,他的失误在于没让曾国荃从洋人哪里购买武器。在之前与李秀成的交战中,曾国荃充分领略了洋人枪炮的厉害,于是产生了找洋人购买枪炮的想法,对此曾国藩严厉斥责了曾国荃,他认为打仗“在人不在器”,不过曾国藩当时是没明白,几年后他就搞起了洋务运动,还开办了军工厂。
▲李鸿章给老师留了充足的面子,没去攻打天京
由于没有开花炮,当时湘军使用的火炮对城墙又没什么破坏力,所以就只能用穴地攻城的土办法来攻城了,这也就导致了湘军攻城进度被严重拖缓,从1862年3月一直打到了1864年,围攻天京长达2年之久。这期间清廷也逐渐对湘军失去了耐心,一再督促李鸿章的淮军也加入到围攻天京的行列中来,不过好在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来抢老师的功劳,进军天京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尽量多争取时间让老师立下不世之功。
不过穴地攻城毕竟是太平军的看家本领,是很容易被太平军识破的。曾国荃的湘军在天京城下挖地道,所挖之处地面上的草就会枯萎,李秀成站在城墙上一看就知道湘军在哪挖了地道,便在地道尽头采用之前湘军对付太平军的办法来对付湘军:肉搏、烟熏、灌秽水等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成功阻止了湘军的多次地道攻势。
再到后来湘军攻克了钟山上的天堡后,就在上面架起了三座巨炮,对天京展开了日夜不断的轰击,然后再配合地道攻势重新对天京展开了进攻。在大炮的配合下,李秀成要再登城楼,玩那种看草色猜地道的游戏就不可能了。于是在炮攻的掩护下,湘军选中了一条“前数月所开、为贼所觉而中废”的地道连着挖了15天才挖到了城根,最后随着一声巨响,才终于把天京城给炸开了。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入了天京城,到黄昏的时候幼天王和李秀成突围而出,但不久后两人双双被捕。而洪秀全则在此前半个月因病去世,曾国藩为了增加自己的功绩,在上报清廷的奏折中认定洪秀全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服毒自尽而死,总之对于洪秀全这个罪魁祸首来说,曾国藩是不能让他好死的。
这里顺便再说一下,一般我们认为李秀成最终被俘是因为在他突围的时候把好马让给了幼天王,但这只是李秀成自供状的说法,实际上后来根据幼天王的说法,在他突围的时候是别的太平军将领带着他突围的,并没有李秀成让马的事情。
总结:
围攻天京并不只是围攻天京这一座城市的事情,而是要彻底围死天京,使其失去一切外援。在天京保卫战之初,李秀成并没有尽全力援救天京,当湘军来到天京的时候,李秀成还在攻打上海扩展自己的地盘。直到湘军进逼天京大半年后,李秀成才组织了20多万大军对曾国荃的雨花大营展开了围攻,其实这一战很惊险,实际上曾国荃是险胜。
之后李秀成再次耽误时机,没有马上执行“进北攻南”的战略,而是回到了苏州,等到李秀成渡江在外围作战的时候,湘军已经在皖北布置了重兵,李秀成未能在皖北打开局面,“进北攻南”战略失败。
后来随着苏州、无锡、常州等天京外围城市相继被李鸿章的淮军攻占,随着天京外围的据点逐步被湘军拔除,到了1863年7月的时候天京彻底沦为了一座孤城,失去了一切外援,到这个时候天京的陷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此后太平军与湘军在天京城又熬战了一年,自到1864年7月,天京最终陷落。
太平天国的问题主要在于,洪秀全的滥封王导致太平天国内部成了一盘散沙,其实几乎所有的王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对天京的形势并不上心,即便是李秀成这样的大将,也始终把自己的地盘放在了第一位,以至于一再贻误拯救天京危机的最佳时机,直到天京外围的城市、据点全部被清军拔除后,天京局势就无法挽回了。
1大胜一方暂登榜首?
赛前,这场比赛和广州的天气一样,非常有热度。贝尼特斯说,自己想带走三分。而卡纳瓦罗说,伊斯坦布尔奇迹谁都知道,但是他可以读懂贝尼特斯。
比赛开始后,恒大重新打起了他的控球战术,进攻进攻再进攻,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虽然在进攻过程中,没有进球,压得比较靠上,但是他们不急不躁,始终把球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大连一方摆出了防守大巴,国内球员防守,外援进攻,打起了反击战术!
中场的时候,双方1:1战成平局,我就写过微头条,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会审时度势,贝尼特斯摆出了对付广州恒大最好的战术——防守反击。防守不丢人,输球才丢人,要想在广州恒大的主场拿分,防守必须做好。
上半场大家踢的相对比较谨慎,机会球基本上势均力敌。从下半场开始到第80分钟,广州恒大进第2球之前。这段时间,广州恒大在主场想获取三分,必须加强进攻,而大连一方稳守反击,双方都获得了很好的机会,但是都与进进球擦肩而过。
但就在观众认为,可能大地方会带走一分的时候,也许场上的球员都麻痹的时候,恒大的机会就来了。首先是保利尼奥,来了致命两连击,紧接着,埃尔克森锦上添花,恒大在主场顺利拿到三分。
广州恒大获得比赛胜利,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保利尼奥的神勇发挥,他的三个鬼魅般的后插上,完成了帽子戏法,相信如果说保利尼奥是现在是中超第一外援,不会用任何异议。另外,本场比赛 我认为大连一方对保利尼奥的盯防不够。特别是在下半时。保利尼奥在后场拿球,带球前进,几米之内都没有人进行防守骚扰。所以保利尼奥可以顺利在球场前后往返,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误。
第二,卡纳瓦罗的完美指挥。坊间有种说法,卡拉瓦罗是菜卡,或者温柔的说,卡纳瓦罗是训练型教练,临场指挥能力欠缺,但本赛季自从和上海上港的比赛之后,我认为卡纳瓦罗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本质的升华。他现在看什么队打什么战术,临场指挥,都是大师级别的。本场比赛在双方焦灼的时候,主动换人。特别是李学鹏上场,立马盘活了恒大的左路。给大连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换上郜林,增加了控球权,两个人间接导演了本场胜利。
第三。可能比较虚,那就是广州恒大球员的比赛气度。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都能够从容面对,看看韦世豪,被卡拉斯科从背后铲倒。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了,当卡拉斯科还在跟裁判较劲的时候,韦世豪连头都没扭,仿佛置身事外!
当然,大连一方虽然输了,我们也看出贝尼特斯,作为名帅的水平。从某一个层面来说,逼的广州恒大100%的努力,90分钟没有敢丝毫懈怠。
另外一个问题。大连一方在下半场出现了体能问题,贝尼特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始终认为,大连队这些队员加上外援,加上贝尼特斯,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场赢球,也捍卫了广州主场最低消费的声誉,捍卫了广州恒大,下半场惹不起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