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英雄志全攻略,刘关张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蜀国的?
三国鼎立期间,最大的黑马就是刘备和他的蜀国了。刘备虽然打着汉室贵族的血脉,但实际上是一位草根出身,在那个年代一位草根能建立起一个国家自立为王也算是奇迹了,那刘备到底是靠什么当上皇帝的呢?在三国演义里,整个蜀国的人物都非常耀眼,唯独刘备好像是个拖后腿的人物,其实这是大大弱化了刘备的能力。其实蜀国能逐渐壮大就是靠刘备一手撑起,刘备最大的能力也是体现在其中,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刘备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为何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司马懿四个字道破玄机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从来不乏屌丝逆袭这样的励志故事,无论是在盛世太平的时期,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英雄让我们不得不崇拜和敬仰。似乎在他们的身上存在有某种潜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为宋朝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相信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对刘备这个人物感到陌生,刘备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演义》中的灵魂人物。同时刘备也是整部《三国演义》中人生经历最为坎坷的一位枭雄人物,他不同于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同样也不如奸猾狡诈的曹操,更比不了拥有父兄基业的孙权,
可是,刘备最终却以自己的方式在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经过无数次的南征北讨、浴血拼杀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蜀汉王朝。那么问题来了,在那个英雄辈出、士族门观念十分严重的年代,刘备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是如何一步一步平步青云,最终成为一代霸主的呢?这个困扰了世人近千年的话题居然早就被司马懿用四个字道破了玄机,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
刘备字玄德,属于现在的河北涿州市人,我们知道刘备在最初无兵无权的时候,总是喜欢打着“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号来向别人介绍自己,为什么刘备见到被人总是不厌其烦的唠叨这句话呢?其实,我们知道在汉代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想要在政坛有所作为,那就必须先学会做官,如果要做官就首先要满足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第一个:必须是士人;第二个:必须要通经学;第三个:就是必须被举为孝廉。这里的士人就是对身份地位的要求,经学则是对才学的要求,而孝廉就是指孝子廉士,对道德的要求。
刘备一直强调只是汉室宗亲,就是明确告诉别人自己身份高贵从而有利于自己游走在贵族朋友圈,无形之中也可以赢得士子们的拥戴和归附。而纵观整部《三国演义》中刘备利用自己的大汉皇叔的身份和躬行仁义的道德,的的确确是得到了很多显而易见的益处。
例如,桃园三结义刘备只用了只言片语就赢得了关羽和张飞两员同生共死的兄弟兼大将,公元196年,刘备又以自己的仁义德行让陶谦在临死之前拱手让出了徐州,自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徐州牧。此时,刘备已经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一跃成为了可以和袁绍、曹操等诸侯相提并论的封疆大吏。
如果当然庞德随马超一起归降蜀汉?
庞德(?—219年),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人,东汉三国名将,勇武善战,因经常骑白马作战,被称为白马将军。
庞德一身事四主,原为马腾麾下武将,随之四处征战,勇冠三军,号称西凉除马超外的第二勇士。马腾死后归属马超,经常作为先锋将军征战杀伐,威振四方。马超兵败后,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处,曹操平定汉中后,加入曹操阵营,成为曹魏大将,颇受重视,立下赫赫战功,直至襄樊之战兵败被关羽所擒,誓死不降,为关羽所杀。
庞德的武艺超群,在三国里能排在前十名。在《三国演义》笫六十七回中有过描述:庞德车轮大战张郃、夏侯渊、徐晃、许禇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
为什么庞德没跟马超一起归降刘备呢?一方面是病重在张鲁的老家汉中修养,另一方面估计当时并不看好刘备。因而病好了就留在汉中张鲁处效力。直至张鲁兵败,归顺曹操。而其堂兄弟庞柔则跟随马超归降刘备。
公元219年,庞德与曹仁率军在宛城平叛后驻扎在樊城。因汉水暴涨,水淹樊城,恶战船覆,为关羽所擒,劝降末果被杀。曹操为之伤悲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公元263年,其子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汉,蜀破后,为报父仇,将关羽后代杀尽。
如果,庞德早年跟随马超归顺刘备,必成为蜀汉大将,独挡一面。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将荆州下属的临沮分封马超,但马超并没去,如果当时庞德在,多半会成为驻守荆州关羽的属下,可以成为其得力助手。
关羽傲才视物,刚愎自用,对荆州百姓好,对属下严厉。关羽在樊城带伤奋战,闻知荆州己失,而跟随刘备多年的傅士仁、糜芳因害怕丢失荆州而遭到关羽惩罚而投降东吴。关羽怒发冲冠,导致伤口迸发当场昏倒在地。
遍观驻守荆州十年的关羽,完全是凭个人光环以一己之力治理荆州,没有培养和发现人才,而辅助他的皆是泛泛无名之辈,没有一位得力副将,如智勇双全的庞德留守荆州,成为其助手副帅,以庞德之勇武,也不会导致后来的一系列失败。
而关羽的死,荆州的失守,也成为三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后来刘备兴兵伐吴,夷陵之战失败病死白帝城。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次北伐,耗损国力,直至蜀亡。
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迷惑?
提起五代十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期间的历史实在是太乱了。十来个政权走马灯似的轮番出镜、交叉登台,让谁看了都眼花,那么怎么才能捋清这段历史呢?接下来,我们就尝试一下, 用流水帐式的介绍,来看一看,五代十国的那段前尘往事。
唐朝大哥是怎么倒的读五代十国,首先避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先前那个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唐朝大哥,它到底是怎么虚了的?
虽然这段历史离着晚唐近,但咱们眼光还是要退回到盛唐时期。 当年大唐和吐蕃掰腕子,感觉有些吃力,便想着找个小弟,合力一起揍吐蕃。 正好云南这块有一群部落们在大唐和吐蕃两者中间吃瓜看戏。 大唐就说,别看热闹了,跟着哥混吧。 很快其中一个听话的蒙舍诏在大唐的支持下,统一了洱海六诏,成立了南诏国。
然而,好景不长,两人的友谊小船荡着荡着就翻了,大唐希望有个听话的打手小弟,但南诏却希望金盆洗手,自己今后也能以后站在台前风光无限。 就这样,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天宝年间南征,大唐更是直接损失数十万唐军,要不是大唐将士折损严重,当年安史之乱叛军能不能打进长安,还真不好说。 就这样,南诏成了盛唐埋下的最大隐患,一直到了晚唐,这个雷再次引爆。 唐懿宗时期,年轻的南诏王酋龙精力旺盛,打安南、打剑南、打岭南,把大唐西南搅翻了天。
唐懿宗的海晏咸通的理想破灭, 自然也是很上火。跟以往历史书中所说的奢华、无道昏君不同,唐懿宗其实也是个很刚的主儿。他把整个大唐压了上去,跟南诏PK了多年,最终弄了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南诏算是彻底废了,而大唐也离死不远了。 打南诏给大唐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打仗所耗费的钱粮,举国之战所消耗的国力,不是一代两代就能恢复的,而唐懿宗的生猛显然给后面的唐僖宗、唐昭宗挖了个经济大坑。
第二个便是为了防范南诏捣乱,朝廷从各个藩镇抽调兵力进行战斗,使得中原、江南等地的朝廷军力大为弱化,因此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朝廷可以调拨的军队力量,十分有限。 真是怕啥就来啥。 乾符元年,刚刚接手大唐皇帝工作的唐僖宗就被他爹给坑了。 这一年,王仙芝在长垣聚众起义,不久黄巢也跟进加码,一场大乱即将拉开帷幕。
黄巢的戏份王仙芝和黄巢闹腾的时候,唐僖宗这个小皇帝刚开始其实真没觉得这算什么事儿,毕竟哪个朝代没有叛匪流民,自己哪有空管这个,这会儿还有正事儿要忙——打沙陀。 沙陀盘踞在代北,还顶着个朝廷宗室的头衔,本来和李唐王朝名义上已经是一家人了,但沙陀李克用他们觉得,既然都是一家人了,你的河东就不能给我住住?
而面对沙陀的请求,唐僖宗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们,这个真不行。河东是大唐龙兴之地,临近关中,唇齿相依,必须要可靠的人镇守,你们拿走了,我冷。 为此晚唐时期的朝廷,即便在黄巢军南北来回穿插、愈演愈烈之时,却依然专心致志地在代北打沙陀。 直到最后把沙陀这个BOSS赶出塞北了之后,唐僖宗才压抑地发现,黄巢带着一票小弟们,从广州一路北上来踹门了。
我的小弟们呢?危急时刻,唐僖宗看了看周边的小弟们,我去,都是一群怂货。没办法,只能再派人将当年的不良少年——李克用叫回来。毕竟大家都是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先前的都不说了,你赶紧把眼前这事儿给我摆平了。虽然两者先前的关系破裂了,但大哥毕竟还是大哥。李克用见大哥发话了,也不能不干,但坚决不能白干,于是顺势就把河东讹过来了,唐僖宗虽然很肉痛,但也没啥办法。
且行且珍惜吧。就这样乌压压的沙陀军,带着塞北的鞑靼、契丹兵杀入关中,面对开了外挂、请外援的唐军,几十万的黄巢军最终也崩了,其中就有一些人当起了墙头草。朱温就是其中的先例,他跳下了大齐这个即将沉没的大船,却无意间揭开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帷幕。
黄巢一路东奔,想要回到河南道继续闹革命,第一个遇到的就是蔡州刺史秦宗权,秦宗权哪见过几十万敌军这种阵仗,直接就跪了。 这个时候,他在黄巢眼里不过是个小角色,然而历史总是会给人加戏。 黄巢进入河南道,没想到自己竟把自己给玩残了,明明局面不错,非要在陈州城下死磕,一打打了快一年,也没啃下陈州。一直等到朝廷腾出手,叫上沙陀南下,和河南道朱温等节度使一起,暴揍了黄巢,便彻底将其打落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黄巢军崩溃了,手下的小弟们纷纷重新找大哥,一部分人投向了以前的老熟人朱温,另一帮人撤回了蔡州,将秦宗权捧上了神坛,一时间秦宗权成为了最大的匪酋。 秦宗权此刻感到有些害怕,沙陀军就在不远处,想灭自己,不是什么难事儿。 然而一脸懵、有些害怕的秦宗权却没有想到,紧接着出大事了。 朝廷还想着自己河东那一亩三分地,于是就派人通知让朱温趁机悄悄做掉李克用。不过狡猾的朱温最后放水,让李克用从上源驿跑了,这下子,伤了的李克用可不再管平叛这个烂摊子了。
一时间谁都没空理会秦宗权,就这样,手中有兵的秦宗权便开始了放飞自我,四处出击,打河南,打淮南,暴揍天下。 秦宗权的生猛,让朝廷不得不想办法,还得找个可靠小弟把这事儿摆平,一看,那就朱温吧。 毕竟,朱温在先前这一年抗击黄巢的行动中,表现可圈可点,让朝廷感觉,这个朱温是个好同志,有前途,值得培养。外加河南道内这些草头王节度使都是靠造反起家,都不是朝廷的嫡系,朝廷便有意扶持、孵化出一个巨无霸。 一来替自己搞定秦宗权,二来顺便整合下河南道,干掉其他草头王,同时借机培养一个能跟河东李克用抗衡的小弟,省得沙陀军在旁边,自己总是害怕。 被领导看好的朱温就这样,走上了腾飞的快速道,五代向其开始招手。
秦宗权的崩塌,淮南崛起再看黑化了的秦宗权,他刚开始有点儿小看朱温了,觉得自己留一半兵就能搞得定河南道。 因此他将另一半兵交给自己弟弟秦宗衡,让其领着悍将孙儒等一票狠人,杀向了淮南,这一把,彻底把淮南给搞翻了,十国就此开始了征程。
本来黄巢在淮南、江南来回穿插,把忠于朝廷的节度使已经杀了不少,很多牙将、将领便趁机自立为节度使。但这只是小打小闹,现在突然听说秦宗衡要来整合江南,可把这些人给吓坏了。怎么办,只能干!淮南这边带头大哥是昔日大唐战神——高骈,此刻他正忙着在丹房里炼丹,求长生,替他管事的伙计吕之用把家里管成了一团糟。
吕之用这人打着高骈旗号,干了不少坏事。后来,引起了底下一些大将不满,一些人便开始内讧,扛着刀来到扬州要剁他。吕之用一看情况不对,顿时撒腿跑了,跑到了一个叫杨行密的家伙旁边,一顿忽悠对方,去扬州吧,救主公,而且扬州好,扬州城里都是宝。想要上进的杨行密,就带着本部兵马前去救援高骈,谁曾想,击败了叛军,却迎来了一生最强的敌人——孙儒。
这个时候的孙儒心态已经放开了,看到江南的花花世界,他想了想,还是单干好,于是就杀了秦宗衡,跟秦宗权撇清关系,自己准备当东南王。双方来回攻杀,杨行密是屡败屡战,而孙儒是节节胜利,他俩打的热闹,让旁边看热闹的朱温也很眼馋。 毕竟东南富庶之地,谁都想要,只是朱温正在整合河南道和秦宗权,腾不出手来,于是就上下其手开展了一系列小动作,将孙、杨两方都得罪的不轻。 杨行密总是一败再败,但打仗这个东西,不是讲你总输就不会赢。 最后,孙儒就打败了一战,结果就被杨行密给秒了,而常败将军杨行密最终一战成功,彻底在淮南站稳了脚跟。 孙儒失败之后,树倒猢狲散,他的手下的那些猛人们就开始踏上了四下逃生的道路。
马殷这一支去了江西、湖南,后来就在这里扎根,打下了马楚这片江山。 王绪及其部下王审知则去向东南,最终进入闽地,在当时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留了下来,最终建立了闽国。 再南面这时已经有人占了,广州那边黄巢一走,封州刺史刘谦、刘隐父子相承,将岭南打造成了铁桶之地,一般小喽啰,别想骚扰入境,也为后来南汉立国打下了基础。 等杨行密站稳淮南之后,这边朱温也整合完河南道。看着到手的熟鸭子飞了,朱温忍不了这口气,于是派数镇精兵南下,准备一举荡平杨行密。
这就是五代时期的翻版赤壁之战——清口之战。这一战,朱温方面损兵折将,先前南征优势化为虚有。 不过这把朱温也算是试出了杨行密的深浅,这家伙不好惹。既然自己搞不定那就找人一起搞,随后,被杨行密视为唾手可得的吴越之地,便成为了朱温大力支援的对象。而吴越的钱家就是靠着杨吴、南唐跟中原王朝的关系,在弹丸之地,渐渐站稳了脚,成立了吴越国。 钱家的处世方针很简单,不管谁坐天下,我就是反对淮南,这就稳了。
梁晋争霸,唐朝灭亡往南是不行了,朱温就开始专心地搞北面的李克用,而李克用这个人心太大,领导力不行,河东军方面经营出了几次大问题。 刘仁恭的叛逃,李存孝的叛乱,耶律阿保机的背叛,最终让李克用感到,再也无力争霸天下。 而此时朱温的事业却正是上升期。原本朝廷玩的平衡,梁晋争霸,朝廷得利。结果平衡最终被打破,李克用开始自保,而朱温则开始走上了巅峰之路,朝廷就危险了。 新上台的唐昭宗跟他哥哥不一样,这货想要自强,结果他一争气,可把大唐彻底给坑了。
在唐昭宗的领导下,朝廷先是带着关内一帮小弟打李克用,被李克用给揍了个鼻青脸肿,手下被召集的小弟们损失惨重退回关中。后来又想打蜀地解决一下经济问题,没成想,最后被王建给端了桃子,朝廷忙活半天,替人家前蜀开国之君铺平了建国的道路。唐昭宗很生气,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宦官不好,周边节度使也不好,都是欠揍的家伙。于是就仗着朝廷那点儿老本,想要揍原本的自己人——李茂贞、宦官,出出气,最后自己反被后者联合虐了一遍又一遍,丢死了人。就这样,唐昭宗不仅被废、被绑架,而且还把老哥留给自己的禁军老底儿全折光了,此时的唐朝,已经名存实亡。不久,唐昭宗再次被绑票,他手下的宰相召唤了朱温,快来救大哥。朱温来是来了,但他觉得,自己救完唐昭宗,也该尝尝当曹操的滋味了。
在这次救援皇帝的战役当中,朱温的干儿子高季兴表现不错,让朱温觉得这小子可以独当一面,于是后来就给了他一块江陵的小地方,让他经营着。没想到最后后梁都灭了,他这块儿弹丸之地,不但没事儿,还成立了南平国,靠着太小,附近的国家懒得吃它,一直延续了多年。
随后,一无所有的唐帝被带到了洛阳,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但朱温的耐心确实不咋地,不久,唐帝死,唐朝灭亡,后梁建立,五代正式开始。
后梁,突然死亡朱温灭唐之后,最难受又是最兴奋的,恐怕就是河东军了。难受的是自此老大没了,失落呀。兴奋的是环顾群雄,自己的身份最具有号召性,而且复国又是最正统的。随后晋王李存勖便开始了跟朱温、朱友贞父子的数年不死不休的苦战,其实按照实力来讲,河东干不过后梁,但后梁末帝朱友贞这位很奇葩,他想一战灭了河东。
具体操作是扒了黄河,将晋军渡过黄河的军队围住歼灭,然后再挥军北上平灭河东。然而李存勖玩的更狠,他直接冒险带着大军提前越过黄河,直插后梁首都,给空城的朱友贞玩了个斩首行动。
愿赌服输,最终朱友贞自杀,后梁数十万大军被迫投降,朱梁突然死亡。
后唐的灭亡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就开始着手统一工作,第一个倒下的就是前蜀,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王建建立的那个。 前蜀王建死了之后,后妃当政,把王建建国的那支老团队成员清洗得七零八落。 因此,当后唐领着百战之师来打前蜀之时,没啥战斗力的前蜀军队不断发生闪崩,明明看着不错,最后却一战即溃,主将唱着“运去英雄不自由”被俘投降。 前蜀皇帝王宗衍本来年轻没啥主见,最终听从母后建议,投降后唐,前蜀灭亡。
李存勖这边征服了前蜀,还没来得及庆祝,却遇到了河北藩镇的叛乱,愈演愈烈的叛乱使得野心家李嗣源最终走到了台前。 在叛军的拥护之下,李嗣源进入了开封,随后进入了洛阳,踩着李存勖烧焦的枯骨,踏上了帝王之位。 这个变故,让刚刚镇守蜀地的孟知祥很压抑,因为死去的李存勖那可是自己的妹夫,自己跟李嗣源,关系可没李存勖那么铁。 就这样,孟知祥开始与后唐若即若离,在相互猜忌中,慢慢脱离中央控制,并于后晋灭亡之时,趁乱建国,成立了后蜀。
而李嗣源即位之后,开始休养生息,虽然有着明宗的称号,但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唐闵帝即位之后,就开始着手处理干兄弟李丛珂的问题,派兵征伐。然而眼看着就攻入城内,李丛珂突然在城头飚了一捧眼泪,竟然让战局逆转,随后大军攻入洛阳,灭了唐闵帝。
但李丛珂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原那边盘踞的石敬瑭可是唐闵帝的姐夫,亲姐夫。自此两人就开始互相猜测,直到最后李丛珂忍不了,不干掉石敬瑭不行。结果面对朝廷大军,石敬瑭更狠,直接跪向了契丹人。
不久大批契丹骑兵南下,帮助这个便宜儿子灭了后唐,逼的李丛珂自焚,辅佐着石敬瑭登上了后晋皇帝,也顺便拿走了让后人切齿的劳务费——燕云十六州。
后晋灭亡,南唐的野望后晋石敬瑭跪着争取的皇位,让后人不齿,然而他的继承人侄子石重贵却是个猛人。 有志气,就是不向契丹称臣,惹得辽太宗勃然大怒,双方开始了长期的死磕,期间后晋还一度占了上风,打得辽主坐驴车逃窜,提前感受了下赵二的仓皇。
最终,后晋被辽国灭掉,皇帝被俘北上,本来辽太宗想呆在中原当皇帝,没想到身体不行,北归而去半路挂了。 一时间,中原没了皇帝,群雄并起,最终便宜了刘知远,趁机入主中原,建立了后汉。 在这段时间,南方也发生了变化,杨行密死后,权臣徐温掌权,把持朝政,而徐温的儿子们又不争气,最后大权落到了养子徐知诰的手中。 徐知诰通过玩禅让,最终替代了杨吴,自己又恢复了李姓,复兴了唐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唐。 南唐建国之后,也很生猛,看着中原乱糟糟的机会无限,本来想去浑水摸鱼,然而一个更大的诱惑摆在了面前,旁边马楚政权因为子弟争位,乱得一团糟,更加容易下手。
于是南唐便开始了征伐楚地、暴揍闽国、攻击吴越的扩张期,最终闽地并入、马楚归附南唐,而南唐的疆域也随之达到顶峰。虽然其后,楚地再次分出,但此刻的南唐感到,自己真的有谁与争锋的感觉。
后汉的作死,和后周的凋零后汉刘知远在位时,用尽了力气也没按住各地藩镇的野心,后汉军队不是在平叛的路上,就是在平叛的准备中。 刘知远死后,儿子刘承祐觉得老爹给自己留下的那些顾命大臣,都是坑货,于是小皇帝就举起了屠刀,一个个杀。
杀到郭威的时候,郭威说,我不想死。 造反的郭威领兵杀到汴梁,却看到更刚的后汉皇帝将郭威一家全剁了的现场直播,对方的大开杀戒,让后汉彻底没有了活路,也让郭威的养子柴荣,获得了即位的珍贵机会。刘承祐死后,太原的叔叔刘旻发誓跟后周势不两立,因此占据太原之地的刘家便继续打着汉的旗号,跟后周死磕着,这也是历史上的北汉。
郭威死后,柴荣上位,千古一帝的威名果然不是盖的,在赵匡胤、王朴等人的辅佐之下,北拒契丹、南击南唐,中原王朝气象大变,统一希望出现了契机。然而,就在柴荣即将大展宏图之时,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三十多岁的人,竟然挂了。 留下了一对孤儿寡母,最终被赵匡胤一个陈桥兵变给夺了皇位。
随后赵匡胤踩着柴荣先前铺好的路子,正式拉开了统一的大幕。
楚、南平、后蜀灭建隆三年,武平(昔日马楚)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宋军出兵,收复楚地,途径南平国,顺便把这个弹丸之地收了,随后出兵巴蜀,用了六十六天,灭亡后蜀。
南汉、南唐灭随后大军继续南下,平灭南汉。
最后南唐在吴越的夹击之下,被迫投降,李煜唱着“三十年来梦一场”,踏上了北上的不归路。
开宝九年,赵匡胤驾崩, 弟弟赵光义接着统一之战。
闽地、吴越归降闽地的陈家和吴越钱家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地归入中原。
北汉平灭而北汉最为顽抗,因为有着契丹的靠山,北汉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最终赵光义发动大军,击败契丹援军之后,在北汉太原城下组织了一场大型舞剑表演,被困多日的北汉,看完表演立即怂了,乖乖开城投降。
自此五代十国彻底归于一统,期间从907年到979年共计七十三年。
姜维学到诸葛亮的精华了吗?
不好单纯这么评判!
诸葛亮能力的精华主要在于高瞻的政治远见,完备的战略规划,细致的全面管理和不算顶级的领军作战。政治上属于顶级没话说,治军严明,作战谨慎,但显得平稳而欠缺变通!而个人品德高尚,操守端正,不苟言笑。现在话说太正儿八经给人心理压力大。
姜维自孔明去世后,主要担任的是军职。政治及管理方面无从涉及,故只能从军事当年的进行推断!姜维直到254年才真正获得总督内外军事的权利,一连串动作倒也是可圈可点,与魏征战,互有胜败,整体国土防御规划也算周密保险,守攻兼备。重点关隘配重兵能将,精锐部队打游击,机动兵团为梯队!这个规划是非常科学的。
但姜维有两个弱项和一个特点,导致没有建树!弱点是缺乏诸葛亮的威望,二是缺少足够的人事权。特点就是胆大如斗!一心复国,劝钟会造反。而胆大之人常伴随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行动果断而谋划有疏,与诸葛亮恰好互补!
综上所述,对于姜维是否学得精华,学了多少本事,不好判断。毕竟二人的发挥不是一个同等条件下的平台,只能说一个有全面展现的舞台,一个有受到掣肘的单一平台!或者说二者有一定的互补,这也是诸葛亮看中姜维的重要方面!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或署名!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奇闻异事至今无法解开?
我说三个:其一1626年,今北京宣武门一带发生破坏惨重灾变。
当时数万人皆成粉碎状,瓦砾盈空而下,人头、腿、耳、鼻等从空中落下。街面上碎尸杂叠,血腥味浓;人亡惨痛,驴马鸡亦同。至今无科学定论。
看着这些文字的形容,我都觉得吓人。这件事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但是现在的科学依然无法解释。
这件事【王恭厂大爆炸】与印度“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科学至今都没有办法解释出来。
【以上为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照片】
【以上为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照片】
那么我们来看看王恭厂大爆炸。具体是如何的:
时间是1626年,当时的北京那天早晨,天空晴朗,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突然间,传来轰鸣声。从首都东北部到西南角,灰蒙蒙的雾气升起,房屋一片混乱。清刻,一场大地震,天崩地裂,漆黑如夜,万间房平。若乱丝,若五色,若灵芝般烟消云散,经久不散。
你能想象那种场景吗?大概比打仗的那个时候都吓人。
东起顺城门大街,北至杏埠街,全长3-4里。周围有上万套房子,两万多人。碎片漫天飞扬,人的头、臂、腿、耳、鼻相继从空中坠落。
看着这文字都觉得好吓人。
当时到处都是尸体,你都可以闻到血的味道,人死的惨不忍睹,不光是人,活着的都死了,比如说家里养的鸡鸭,还有宠物之类的。
2000多名在北京宣武门工作的工匠被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摇下来砸成肉饼。树被连根拔起,飘得很远。一头重达500公斤的石狮从顺城城门飞出。
在香莱街皇家象园,所有的象屋都被推倒,成群的大象吓得从里面跑出来,狂奔。当然有一些死了。
里面含着的神奇事件一:太多太多人死亡了。当时有8个人在街上抬着一个女子过桥的时候,他们赶上了灾情。
轿子损坏了,在街道中央,但是神奇的是:轿子上的女客人和8个抬轿子的人都不见了。
神奇事件二:绍兴一位姓周的游客正在莱市口和6个人聊天呢。突然,他的头飞走了,尸体倒在地上。不过,附近其他的6人没有受伤。奇怪的是,在灾难中,受害者、受伤者和未受伤者都被脱光了衣服。你说奇怪不奇怪呢?
后面一辆经过园红桂街的女轿子在灾难中被掀开。所有人都光着,但没有受伤的痕迹。一位官员的仆人觉得灾难中没有棕榈帽、衣服、鞋子和袜子,这非常令人吃惊。
一个腿被压碎的人,看见他周围的男女赤身露体。有的用瓦片遮住下身,有的用扎脚带遮住下身,有的穿着床单或半条破裤子。
人都在,尸体包括一些其他的,但是衣服却不在。这就是除了那个为什么爆炸为什么出现这个事情的时候,又一个诡异的地方,出事的人衣服都没了!
然后。一个官僚的小妾,二妹,被埋在废墟下,突然听到有人在瓦砾上喊道:“有人可以答应你,下面有人吗?”她说:“救救我!”
当她被紧急救出时,她发现小二姐是光着的,什么都没有穿。前面这不是都说了衣服斗没有了,那肯定,救出来的时候没有衣服也是正常的,光着是必然的,所以救她的文士赶紧脱下她的长袍,把她裹得严严实实,让她骑着驴子回娘家去了。
那么当时人的衣服究竟去了哪里呢?其实咱们自己都知道,想一想,如果被抢,总不能所有人的衣服都不见了吧,所以当时有一种说法:
【此图片为我从网络上找的图片,当时的图片没找到】
当时1626年宣武门灾变后,据报道说是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弄到几十里外的西山上去了,但是这衣服究竟是怎么去的,没人知道,现在科学也没有个解释。并且大部分的衣服挂在树梢上。
当时明代文官组织张凤魁派了一支长长的队伍(即随从)前来查看。在西山昌平府的教学场地上,有成堆的衣服、首饰、银器和器皿。不光衣服在,连一些不见的东西都在那。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由于放射状冲击波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强劲的流使"脱下”的衣服飘挂西山之树,昌平教场衣服成堆(《国榷》),"衣服挂 于西山树梢、银钱器皿飘至昌平阅武场中”(《绥寇纪略》)。
据说当时:
发生爆炸的时候,明嘉宗朱由校正在乾清官吃早饭。然后他的大殿,突然间晃动起来,
在外面的士兵也没人通报,所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吓得不顾一切地往外逃。
【网络配图,奔跑当中】
跑到门外的时候呢,他又急忙拼命向交泰殿奔去,身边的侍卫们都惊得不知所措,只有一个贴身的内侍紧紧跟着 他跑。刚到建极殿旁,天上忽然飞下瓦片,正巧砸在这个内侍的脑袋上,内侍当场脑浆迸裂,倒地而亡。宗皇帝这时什么也顾不得了,一口气跑到交泰殿。大殿的一角放着张大桌子, 他连忙钻到桌子底下,才喘了口气,希望自己能逃过这一次劫难。
这么大的事,在历史上的那个时候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很快就传播了全国。每个人都吓的不行,顿时人心惶惶的。
然后由于当时的国情,国家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忠奸不分,很多大臣认为这场大爆炸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纷纷上书,要求嘉宗皇帝匡正时弊,重振朝纲。皇帝一看群情激愤, 事情也是既诡秘又恐怖,不得不了道"罪己诏",表示要"痛加省醒”,并告诫大小臣工务要竭虑洗心办事,痛加反省"希望借此能使大明江山长治久安,"万事消弭" 。他还下旨从国库中拨出黄金-万两救济灾民。
这件事虽然说是很神奇,具有神乎其神的色彩,但是确实是真实的,当时各种史料都有类似记载。虽然说是发生的300年前,但是还确实是真的。
以前的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现在的科学发达了,可以好好研究研究了,但是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没有证据证明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所以演变成了众说纷运:
王恭厂特大爆炸。
1 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
2 有人说是火药自爆
3 有人认为陨星坠落,认为隐火山热核强爆有之,认为是由地震、火 药及可燃气体静电爆炸同时作用亦有之
4 更有甚者,认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
5 这场大爆炸,又不像般的炸药爆炸, 在爆炸之前还有征兆出现。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击者之在在他所著的《明官史》书中,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
没人知道,但是当时的人说是火药引起的,最主要的是火药大都由王恭厂制造,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是这样的。所以就不了了之。
6 但是还有人说是什么呢?这个三百多年前发生和事件其迷底与不明飞行物有关。三位美国科学家提出这是一个由反物质组成的陨石,处地闯入太阳系,导致了这场灾难。不过有科学家反对。假定是反物质,那么记载中的"不焚寸木”又怎么解释呢。
说到这了,其实科学都没有个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呢?
观点太多,很多乱七八糟的,都扯到外星人身上了都。但每一个观点都没有摆出可辩驳的证据,使人完全信服。
所以说你假定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当时灾难发生的事,又让你的这个假设不成立。所以说至今为止都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历史的答案,彻底解开还需要时间,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就被解开了,但谁也不知道。
未来的事就交给后来吧。有想法或者看法的可以留言一起讨论哦!~
期待你关注我,了解更多关于历史有关的真实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