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闯非洲,如何拍摄出凉爽的照片?
手机日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拍照,多数人用手机。手机摄影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夏天如何拍出凉爽的照片。这个问题无法针对性回答,凉爽体现很多,人物?动物?植物?建筑?还是风光?所以,我这里只有帮你介绍几种手机拍摄技能。处理好这些,并经常练习,自然会拍出“大片”。
1、正确的持机姿势。许多使用手机配设的人,发现自己的照片不清晰,这其实除了光线因素外,和没有使用正确的拍摄姿势有很大关系。
(1)拍摄时不要晃动手机。在按下拍摄按键时不能晃动,另外,切记拍摄完一定要过几秒后再移动手机。
(2)确保手机稳定。必要时可借助三脚架来固定。
(3)不要用两根手指捏住手机,如果是单手操作,则一定要握住手机;如果是双手,应该夹住,而不是握住。
总之,“轻按”和“稳拿”是获得清晰照片的基础。
2、正确的对焦方法。(1)其实手机对焦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在拍照的时候轻触屏幕,就会看到屏幕出现小方框,这个就是自动对焦和自动测光。就是说,在这个框里画面是清晰的,其他会模糊一些。
(2)给手机对焦一点时间。用手机拍摄一个对象,如果立刻转向另一个对象,这时会有一个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这其实就是手机对焦系统反应。
3、增加曝光补偿。不同手机调整曝光补偿的方式也不一样。以苹果手机为例,拍摄时,点击屏幕会出现黄框和小太阳的图标,点中小太阳图标可以移动上下位置。
4、开启网格线构图拍摄大海、田野、沙漠等景色时,可以开启手机中的网格线功能来辅助构图,网格线有助于横平竖直的画面拍摄。
5、使用手机滤镜。彩色画面中,颜色至关重要。由于天气光线等原因,有时照片效果不尽人意,这时可使用手机滤镜功能增添色彩或改善画面气氛。例如,拍雪景时,为了表现寒冷的感觉,可以用蓝色调的滤镜;为了增添祥和的气氛,可以用橙色滤镜;为了增加食欲,可以用黄色滤镜。
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影像,凝固瞬间,表达作者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这其实和使用器材、工具,关系不大。所以,要拍好照片,首先是思想上,不能认为是随手拍拍,而是行动上能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现在有些人在抢购屯粮?
受世界疫情影响,现在有些人在抢购屯粮,粮食真要涨价吗?
大规模屯粮没必要、更不可取。少量且适当的购进粮食满足日常生活还是可以的,也是编者鼓励的事情!
抢购粮食容易引起粮食的全面涨价,比如现如今全球小麦、大米等粮食价格的走高,就是全球范围内有的国家积极抢购粮食,而有的主要粮食出口国却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共同导致了粮食价格上涨。比如大米的价格每斤上涨了一毛以上,有的地区大米价格每斤上涨了20%,按照原来的行情来看,大米的价格每年波动为几分钱、充其量一毛钱,现如今不出一月的时间出现同等涨幅,让人难免认为粮食短缺,均在积极抢购粮食,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更容易助推粮价上调。
今年这次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以说是粮食上涨的重要原因,欧美等国家疫情的爆发,为了防控疫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游的消费者或者一些层面的国家积极进行粮食储存,使得价格不断被抬高。另外,也有非洲等国家爆发的蝗虫灾害有一定的联系,从年初至今一些国家爆发了蝗虫灾害,被蝗虫略过的地区粮食被破坏严重,可以说被蝗虫略过的地区粮食产量下降,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均受蝗虫灾害影响,印度又是重要的大米生产国,现如今今年受蝗虫灾害影响,那么粮食的产量下降也成必然。印度也是积极限制或者禁止了粮食出口。从这个角度考虑,为了保障本国粮食的供应,减少粮食的出口。
为什么编者不认可大规模抢购粮食、囤积粮食呢?
1,大规模购进粮食、囤积粮食容易刺激粮价,比如短时间内积极购进粮食,容易引起粮价快速上涨,在一种抢购的环境中相互推高了价格。
2,购买屯粮太多,后期会因存量多而亏损。比如即将迎来炎热多雨的夏季,夏季是粮食发霉变质的突发时期,炎热潮湿的环境粮食很容易发霉,现如今大规模抢购粮食夏季发霉变质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说,顺应形式小规模适当屯粮还是可行的办法,一方面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食物;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生活开支。
综上考虑,粮食价格今年走高将是可能的,但不会大幅度上涨,小幅度的上涨会实现,比如会达到阶段性谷峰价位。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男队新老交替何时完成?
成都世乒赛男团半决赛,张本智和一人连过王楚钦、樊振东两员大将,在国际乒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团体赛是一个体现一个球队整体实力的项目,能够在国乒身上拿2分的例子,之前还是发生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冯天薇力克丁宁、刘诗雯,为新加坡拿下2分。如今,张本智和在国乒男队身上也实现了如此壮举。日本男、女队都已是00后球员,中国男乒何时才能实现新老交替呢?
马龙“老迈”,梁靖崑球商有限,林高远习惯性崩盘,王楚钦羽翼未丰,仅小胖一人硬撑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34、35岁是正当壮年,然而对运动员来说,其实已经相当于70、80岁的“高龄”了。我们不能以瓦尔德内尔50岁、波尔40+的年龄来要求马龙,毕竟国外的运动员训练量和竞争程度远不能和国乒相比。2年后的巴黎,龙队就将来到可怕的36岁了。
1.“梁林王”三员大将一个也不稳,小胖硬撑之下也崩溃。我们先不来探讨马龙的年龄问题,毕竟龙队现在还高居世界第2,且在去年东京奥运会卫冕成功,大满贯新加坡站还能杀入男单决赛。龙队能不能参加巴黎奥运会,先放一边。我们来说一下梁靖崑、林高远、王楚钦这三个球员,是否能够在单打、团体上扛起大梁、担起重任。林高远队内年龄仅次于马龙,到巴黎奥运会时他也29岁了。这位被国乒培养10年以上的“妹妹”,仅今年就在WTT冠军赛再次崩盘于张本智和,突尼斯挑战赛又倒在法尔克拍下。很多球迷只认为林高远只崩盘于张本,但事实远非如此。2017年世乒赛,林高远决胜局10:4领先,被波尔逆转;世界杯对阵许昕,决胜局10:5领先许昕,同样被许昕翻盘。
除了大赛习惯性崩盘以外,林高远在挑战赛、支线赛随时能够负于世界排名100开外,不知名的欧洲选手。林高远与周启豪2位“内战王”,已经成为国乒男队一轮游、二轮游的典型代表。梁靖崑力大无穷,但球商堪忧。站定了打阵地站,大胖正、反手击球力量和质量,不逊色于樊振东。然而,对方稍有节奏或战术上的变化,梁靖崑就会被对手牵着鼻子走了。去年世界杯总决赛,梁靖崑作为国乒男队主力,竟然被非洲一哥阿鲁纳3:0横扫出局,单局还被轰出了11:1的悬殊比分;今年球星赛梁靖崑倒在欧洲新星莫雷高德拍下,冠军赛竟然又负于41岁的庄智渊。
梁靖崑、林高远这两个人,被国乒培养十几年,现在外战随时都能给你撂摊子。一个心理素质不及13、14岁的孩子,一个是力大无穷没脑子,技术有短板可以练出来。然而你心理素质、脑子不行、球商不够,难不成还得给你换心、换肝、换大脑?就算能换现在都快30了,也太晚了。王楚钦近年单、双打都有进步。澳门赛、球星赛他拿到男单冠军,还搭档王曼昱拿到混双冠军。大头成都世乒赛负于张本智和,主要是他比赛经验上不如张本。同为00后球员,张本14岁就参加成人组的公开赛了,那个时候王楚钦还在二队没出头呢。也就是说,国际比赛的经验张本要比王楚钦多出5、6年以上。
日本男、女队完成新老交替用了4-5年时间,男队青黄不接的状态,会持续到巴黎之后。球迷们能看出国乒男队不给力的现状,刘国梁能看不出来吗?这不是一个着急就能立马完成过渡的事。张本、伊藤、早田这些00后的日本球员,从水谷隼、石川佳纯手中接过男、女队的大旗,他们在国际赛场的历练都有5、6年了。距离巴黎奥运会仅2年时间,国乒二队的这些小将们,就能一飞冲天了?
1.马龙退了小将就能赢球,这个理念是否合乎逻辑?刘国梁曾说过:“马龙的位置不是让下去,而是你们把他打下去。”梁靖崑作为去年乒超联赛的MVP,他唯一输掉的2场比赛都是马龙送给他的。大满贯新加坡站,马龙以3:0再次横扫梁靖崑。很多球迷认为,马龙职业生涯过长,耽误了小将们参加国际比赛,历经成长的机会。马龙参加的比赛,你没打出来,那马龙没参加比赛,小将们夺冠了吗?谁打出来了?这就像班里的尖子生,马龙考了100分,你非说自己考得不好,是因为他考得太好了。马龙不参加考试了,你就能考100分了?马龙现在退役了,哪有一位小将说他能完成大满贯?或者说三大赛冠军拿下一个?
就是强如樊振东在东京奥运会,还是败在马龙拍下了吧?自己不争气,怪别人太强大,这个逻辑合理吗?林昀儒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把樊振东逼入决胜局才惜败,张本智和在家门口击败樊振东、王楚钦。2年后的巴黎,林昀儒、张本将来到24、25岁的个人巅峰期,我们二队与之同龄的小将,还在低级别的挑战赛、支线赛上频频被“爆冷”输球,国乒男队的新老交替与其他协会简直差了一个时代了。此次成都世乒赛,德国男队就全部启用了年轻面孔。
2年时间国乒男队的小将,很难在大赛上担当大任。林高远、梁靖崑已经达到他们个人的上限,再培养10年也意义不大。唯一能够在2年后,技术上、心理上有所成熟,能够帮上小胖打团体的,也就是王楚钦。大家觉得巴黎奥运会前,二队还能出2、3个樊振东吗?这个现实吗?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为什么战狼2的电影评论全是好评?
好评如潮的现象多来自于吴京的巨资投入,现场逼真,主题爱国热血
1、讲真,战狼2的画面感极强,让人倍感身历其境。据说,这部电影弄坏了100部汽车,给人的震撼力非常大!
2、吴京投入的心血,物力人力都不是盖的,只愿为观众们呈现出这一巨作,调动起所有热血青年的爱国情,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为之动容,想要站起来做些什么
3、吴京的打戏很有看头,很给力
4、张翰的倾情加盟,让剧情更多了一些喜剧色彩,“你妈妈没告诉你熊孩子不要拿枪吗,你妈妈没告诉你不要欺负熊孩子吗”
你见过最冷静的人有多冷静?
我本来不是一个冷静的人,因为我骨子里是不具备“冷静基因”的,但后来经历得多了,我变得越来越冷静。
我的父亲和他几个兄弟,都是急性子,心理素质差,都是遇事极不冷静的人。
我的母亲虽然比父亲强一些,但也不算十分冷静,遇到事情也经常着急上火。
所以,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急性子,因为本来就不具备“冷静基因”,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乱了手脚。但后来,我遇到了一位同事,他属于天生比较冷静的人,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慌不乱。用他的话说:不冷静又能怎样,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不起一点作用。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位同事算是我打开“冷静之门”的启蒙老师,再加上我后来也经历了很多突发情况,硬生生地磨炼出来了一颗“冷静的心”。
工地干活,从二楼跌落,五公分左右的钢筋刺进大腿大概在十年前,那时的我刚步入社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自然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我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干活,日结工资,一天50元。
刚开始,我的工作是往二楼推沙子,因为之前没干过劳动强度太大的体力活,所以刚开始很不适应,一切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乱子,警惕性很高。后来慢慢熟练了,我开始忽略了一些安全问题。
有一次,我把沙车堆到二楼,一不小心没站稳,从二楼跌落下来。地下有一根5公分左右长的短钢筋,直接扎进了我的大腿里面。因为当时速度太快,我甚至没有感觉到腿部的疼痛,当我想站起来时,才感到一股钻心的剧烈疼痛,我这才明白,完了,钢筋扎进腿里了。
但十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头脑冷静的工友,他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同事。他看到之后,连忙走过来说:“不要动,千万别站起来,手也不要摸,躺在地上等我过来”。他找了几个工友,推了一辆小板车,几个人把我抬上去,送到了一家附近的医院。
到了医院后,医生看到这情况都有点慌了,我心里一点不慌是瞎话。但那个同事一点都不慌,还安慰我说:“我们干这个的都受过伤,这情况,我们原来也碰到过,不是啥大事,钢筋不长,你不要害怕”。说实话,虽然当时我已经疼得几乎晕厥,但听到他这几句话,心里确实踏实了一点。
医生说要马上手术,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幸运的是没有伤到大血管。但因为情况紧急,当时给我做了半身麻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钢筋被取了出来。我本以为这是痛苦的结束,没想到后面还有更痛苦的事情,那就是插尿管。
为一条腿暂时不能用力,无法上厕所,必须要插尿管。这个痛苦超乎我的想象,甚至比手术还难受,而且要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因为身体里多了一样东西,导致我整夜无法入睡,怎么样都不舒服。硬是坚持了七天,在拔管子的时候,也是相当的痛苦。这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切身体会,拔出一瞬间的火辣与烧灼感,疼得让人崩溃。
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才体会到健康与自由的意义,对于人生也有了新的看法。自打那次以后,我仿佛成长了许多,改掉了原来遇事慌乱的脾气,从此开始变得越来越冷静了。
三叔半个右脸,被刀子削掉,我骑摩托车一路狂奔,送他去医院2015年8月左右,三叔叫我一起去山上摘槐花,当时去了好几个人,都在各自忙碌着。不一会儿,我听见三叔大叫:“快来人,我的脸掉了”。我连忙跑过去一看,他右边的半个脸掉在地上,血哗哗地往下流。根据他含糊不清的描述,我得知是他在摘槐花的时候,不小心手滑了一下,刀子直接从右脸的位置砍了下去,把几乎整个右脸的肉割了下来。
当时在场的几个人都傻脸了,因为这种情况大家都没有遇到过,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说实话,当时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但有了上次的经历后,我心里很清楚着急是没用的。
我强制自己冷静思考,我们当时是骑摩托车去的,摩托车的便捷性能为急救争取不少时间,我连忙脱下衣服,把地上掉的肉包起来,让他自己拿卫生纸捂住伤口。然后,我马上拿出手机导航最近的医院,当时顾不上选择,无论哪个医院,先去了再说。导航开启后,我马上发动摩托车带着他一路狂奔到医院。
到了医院后,直接挂了急诊,所幸那个医院的人不多,我匆忙地填了一些资料,三叔马上就进了急救室。右脸的缝合,经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手术才完成。出来后,医生说幸好来得及时,还能顺利缝合上,再晚一会儿末梢细胞就死亡了。
经过十天左右的恢复,三叔的右脸已经基本恢复了,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也不容易看出来留下的那一圈伤疤。
老婆怀孕,被告知可能是畸形儿2017年5月,老婆顺利怀孕了,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在前三个月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时,却是一波三折。
首先,孕酮值过低,说是可能造成流产,打了几周保胎针。
然后,NT值(胎儿脖子后面肉的厚度)异常。
最后,四维彩超头部图像异常,说可能是畸形儿。
这一次次的异常结果,让老婆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开始喝不下饭,睡不着觉。
说实话,自己的孩子,我一点不担心是瞎话。我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看了国内外关于这几项检查的大量文献,经过冷静的分析,我判断没有什么大问题。为此,我还专门找到一位老中医咨询,当然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他说:“小伙子,你要相信,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生育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了,不要过分相信化验单,过去在战场上出生的孩子,长大都没毛病,还很有出息”。
老中医的一番话,让我更加有信心了。然后,我就从心理上鼓励老婆,传达她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无论孩子是啥样,咱都生下来,我都认了”。
2018年2月14日(情人节),我儿子出生了,非常的健康,不过头确实有点大,因为他是个小胖子。现在儿子已经快5岁了,身体非常好,脑子也十分聪明。
父亲误诊为肺癌,我坚信是误判,带着他换了几家医院2020年7月,父亲出现咳血的情况,因为当时他得过肺结核,所以他怀疑这次是绝症。说起来这事,我现在都很恼火,当时父亲打电话给原来的医生,那个医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父亲追求是不是得了癌症,那个混蛋医生说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
当时父亲的情绪很低落,甚至都把叫过来交代后事了。但我当时坚持是误判,因为我是有医学知识的,恶性肿瘤的形成需要数十年,并不是那么容易得的。我坚持让父亲换医院,再次详细检查增强CT,甚至是做气管镜和穿刺活检。
父亲一开始不相信我,他并不知道我偷偷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后来,还是在我坚决的态度下,他随我到了省级医院进行复检。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分别做了增强CT、气管镜、穿刺活检等项目,结果是完全没有问题,更不是癌症。咳血只是因为局部的震动,导致旧病灶毛细血管破裂。
现在,父亲的身体很好,每天一斤酒,一顿肉。
写在最后冷静也许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后天锻炼出来,我相信,还有很多头脑冷静的人存在。
当一个人经历过风风雨雨,生死离别,甚至是与死神擦肩而过,那么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波澜不惊,冷静处理。重要的是,有些事情除了冷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着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冷静的人,只有相对冷静的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多么冷静,但起码我现在遇事不慌乱,因为我明白那没有任何作用。
人生短短几十年,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没什么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