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魂三国,Mlxg谈RNG转会?
前言:目前s10的春季赛已经结束了,lpl赛区的转会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大战队都在陆续官宣自己的最新阵容,现在目前玩家们比较关注的队伍,tes战队和fpx战队已经宣布了夏季赛的大名单和春季赛,没有任何的变动,而目前rng战队在昨天的时候,仅仅宣布了一个狼行的变动,而且这个变动很早之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到了,麻辣香锅在直播的时候也是评价了一下rng战队的现状,全华班已经成为了绊脚石,迟迟不肯官宣,也是有苦衷的,uzi似乎又被坑了。
Mlxg谈Rng转会期问题今年lpl赛区的转会期受到了很多玩家的关注,主要还是因为s10赛季出现了一些突发情况,导致比赛开展成为了线上赛,众多的世界赛事宣布暂停集中的msi和洲际赛,全部都取消了,而官方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所以宣布lpl赛区作为世界第一赛区,在今年的世界总决赛中,可以有四支战队的名额,这是世界赛开赛以来第一次出现一个赛区,拥有四个队伍的名额,这让lpl赛区很多的玩家都非常的激动。
众多知名战队也是开始纷纷增强这个名额,毕竟今年夏季赛的比赛是非常激烈的,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布夏季赛的规则,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Lpl赛区夏季赛的冠军,以一号种子的身份进入,积分最多的战队以二号种子的身份进入,四号种子肯定会是之前的冒泡赛形式,这一次多出来的三号种子,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法选出,会不会是积分进入之后?排名靠前的两个队伍进行争夺呢?
最近一段时间转会期,已经开始公布了,各大战队都在官宣自己的夏季赛大名单,Rng战队作为lpl赛区玩家,比较关注的一支队伍,在今年转会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议论他们的人员变动,尤其是上单选手圣枪哥,本来根据多方的爆料,圣枪哥已经可以确定加入到RNG战队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rng战队和lng战队之间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圣枪哥没法顺利的加入到rng战队,最主要的是昨天lng战队官方给出的声明,竟然是圣枪哥不想去。
就在最近的直播中,mlxg也是谈论了一下rng战队的转会期,他表示,现在的rng战队已经被全华班给束缚住了,成为了一个绊脚石,现在lpl赛区国产的顶尖职业选手价格太高了,Rng战队根本买不起,而且按照目前战队的形式来看,那些新人也不适合队伍,RNG战队同样等不起,所以现在的rng战队似乎陷入到了一个循环当中,对本身没有着优秀的选手,又无法有着新鲜的血液注入,导致成绩出现了太大的下滑,Uzi似乎再一次被战队坑了一下。
再见认为确实目前lpl赛区的顶尖国产上单就那么几个,实力比较强的有JDG战队的Zoom,TES战队的369,LNG战队的圣枪哥,其他的上单选手和rng战队的整体实力完全不匹配,而这三名选手前两名全部都是非卖品,肯定会跟随队伍打完接下来的几个赛季,圣枪哥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转会期价格不断的提升,导致rng战队的高层已经承受不住了,所以才出现了现在的情况,不得不承认mlxg真的是看的最通透的一个玩家。
各位观众老爷们怎么看这个事情呢?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是谁?
在枭雄辈出的五代十国,有这样一位奇女子。
她聪慧美丽,在豆蔻之年入宫做了唐庄宗的嫔御,成为“王的女人”。而三年后朝代更迭,她被遣散出宫时,又慧眼识真龙,嫁给一个勇武英奇的男人。
这个名叫郭威的男人在她的指引下,从一介粗鄙兵卒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将军,并最终定江山建伟业,登上了后周皇帝的宝座。
两次婚姻,所嫁的男人皆是皇帝;一生无子,过继的亲侄儿,也成了一代明君。
这位眼光非凡、聪慧绝伦的奇女子,便是后周柴皇后。
柴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她自幼容貌出众、通读诗书,在闺阁之时便颇有名气。
作为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她的姻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嫁与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实现家族联姻,另一条是入皇宫内院,做皇帝的女人。
风云频起的五代十国,皇帝如走马灯般变换不停。在柴家有女初长成的好年月里,恰好是唐庄宗李存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新皇登基,选品貌俱佳的名门闺秀入宫,柴家女儿的名字自然也被钦定在册。就这样,少女时的柴皇后,一朝选在君王侧,成了李存勖后宫里一朵花。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
那是柴皇后生命里最年轻美好的一段韶华,可是这般的锦绣韶光,却不得不与玉阶宫墙为伍、与冷扇寒窗相伴。
虽然美丽聪慧,但皇宫里从来不缺少妩媚风情的女子,所以柴皇后入宫后,一直未受宠。她所托付终身的男人虽为九五至尊,却并非世间良配。
李存勖在登基之后变得昏庸无道,时常与伶人欢饮达旦,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将江山社稷抛于脑后。
因深知后宫波谲云诡,所以入宫三年,柴皇后始终远离是非,一心明哲保身。
在那段不如意的岁月里,她没有消沉低迷,反而韬光养晦,学会了沉淀自己,并暗暗的为人生做足了长远打算。
在白玉阶前,在宫墙柳下,在软罗帐里,她读诗词、诵史书、攒金银,成为后宫里最懂得筹谋的女子。
聪明的女人都懂得沉淀,尤其是在际遇不如意的时刻。
一生漫长,前路变数丛生,只有沉淀自己、三省吾身,才能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去抵挡风雨、笑看风云,成为人生最后的赢家。
柴皇后就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李存勖只做了短短三年的皇帝便丢了性命,后宫里未有身孕的嫔御都被遣送回家,这其中就有柴皇后。
柴家在得到女儿劫后余生的喜讯后,立即派马车接她回家。可马车行至黄河渡口,突然天降大雨,他们便只得暂时安顿在旅店里。
那一日,柴皇后闲来无事,倚在窗前赏雨,突然有一位雄武轩昂的高大男子自暴雨中阔步而来,他衣衫破露、浑身湿透,但眉宇间的凛然英气,在瞬间击中了她的芳心。
那一刻,她惊呆了,世间竟有如此英武神气的好男儿。她瞬间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果断勇敢的决定,今生非此人不嫁!
她亲自去打听这个男子的姓名,得知他是军中一位地位低微的亲兵,名叫郭威。
柴皇后内心很激动,虽然她贵为先皇嫔御,而他只是无名小卒,但她觉得此人“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于是,她放下小女子的矜持,亲自登门向他表达了心意。
贫贱的郭威没想到会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刻得佳人眷顾,但当他凝视她美丽的容颜和明亮的眼神时,便再顾不得世俗的羁绊。
柴皇后的父母极其反对这桩婚事。但她目光决绝,异常坚定,她说,“日后他定会成为贵人,我不愿错过他!”
为明心志,她将自己的全部家当分一半给父母,留一半作为自己的嫁妆。就这样,一个尊贵的前皇宫嫔,一个落魄的无名兵卒,他们勇敢的结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人这一生至少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文君沽酒、红拂夜奔,向来明媚勇敢的女子,就如同烈火骄阳,对爱情执着,对自己负责,不仅惊艳了时光,也点亮了世间所有的美好。
对眼光超凡的柴皇后而言,她这一生最勇敢最明智的行为便是主动为自己定下一桩命中注定的绝世姻缘。
柴皇后与郭威,是五代十国里最恩爱最传奇的一对夫妻。
郭威自幼命苦,他家道中落、父母早亡,成年之后靠着勇猛善斗成了军中的亲兵,却又因打抱不平惹了人命官司。在世人眼中,他是个不成器的男人。
但自娶了贤妻,他的人生便开始焕然一新。
举案齐眉、红袖添香,于郭威而言,柴皇后是他的爱妻、是他的挚友、更是他的人生导师。
他识字不多,她便耐心的教他读书识字,为他讲古往之今来,历史之兴衰,百姓之疾苦,鼓励他要心怀天下。
他性情豪放不羁,喜欢赌钱吃酒结交游侠,她便以圣贤哲理柔声细语的规劝他,引导他谨言慎行、身正行端。
他落魄贫寒、身无长物,她便慷慨的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资助他结交良师益友,不被物质所困。
在她的眼里,他是一块璞玉,稍加打磨便可光芒万丈。在她温柔鼓舞与聪慧点拨下,郭威从一个低微的兵卒迅速成长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并在多年后,豪情定江山,建立了后周政权,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好的婚姻需要用心经营,不抱怨、不诘难、不做彼此的差评师。
唯有如此,世间夫妻才能同甘共苦,白首不离。
作为妻子,柴皇后做到了世间极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而她最终不仅收获了夫君的真爱,也成就了他的雄才伟业。
遗憾的是,在郭威称帝之前,柴皇后便不幸逝世了。她与他相识于微时,却未能亲眼得见他们一起开拓的壮丽河山。
她的离世,令郭威肝肠寸断,他追封她为“圣穆皇后”,从此一生再未曾立过旁人为后。
她一生无子,收养了亲侄儿柴荣。郭威爱屋及乌,始终视柴荣为郭家长子,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将江山社稷传给了柴荣。
他不曾以江山为聘,她却陪他历尽千帆,所以,他愿意将整个江山送与她的家族。这是一个男人的博大胸怀,亦是对妻子的情深意重。
一个美丽的女子,获得男人的爱情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除了爱情,还能收获他的尊重、敬佩与感恩。
虽然红颜早逝,但作为女人,柴皇后也算不枉此生。
柴皇后慧眼识天子、倾囊助真龙,有人常将她与武则天相比。
同是眼光卓绝,同是嫁给两代帝王,同是宠爱亲侄,但武周之后,天下仍是李姓,而柴家却最后拥有了江山。
柴荣去世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但赵匡胤留下遗训,“若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柴皇后以一个弱女子的超凡眼光与智慧,成就了柴家三百年的尊贵荣耀。
一个好女人,不仅能成就男人、成就江山、更能成就几百年的家族兴旺。
这样的奇女子,恐怕世间男子也多不及她吧。
南宋词人潘牥?
前言
潘牥字庭坚,福州闽人,生于嘉泰三年(1203年),卒于淳祐丙午(1246年),时年43岁。
潘牥原名为公筠,后来梦到有人“持方牛首与之”(齐东野语记载),于是改名为牥。
潘牥是端平二年进士,以敢言著称,曾经直指宋理宗理亏之处。潘牥的去世也颇为诡异,在一次诗会上“瀑泉灌顶”受了凉,回家后就病亡了。
潘牥传世诗词八十多首,其中词仅有四首半而已。
一、潘牥的直言潘牥敢言人所不敢言之事,宋史评价说:时对者数百人,庭坚语最直。
宋史中记载,潘牥上书给宋理宗所说之事,可谓胆大包天:
“陛下手足之爱,生荣死哀,反不得视士庶人。此如一门之内,骨肉之间未能亲睦,是以僮仆疾视,邻里生侮。宜厚东海之恩,裂淮南之土,以致人和。”
宋理宗赵昀,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他是是宋宁宗赵扩的远房堂侄。假如不是因为宋宁宗无子继承皇位,赵昀一生可能仅仅是个平头百姓而已。
宋宁宗八名亲生子都幼年夭折,于是命宰相史弥远找宗室继承沂王王位,将来作为皇储的备胎。机缘巧合之下,幼年丧父的赵与莒被选入宫内,改名赵贵诚,继承沂王王位。
原本要继承皇位的沂靖惠王赵竑得罪了权相史弥远,因此被设计丢了皇位。嘉定十七年(1224年),赵昀即位后,赵竑被进封为济王。宝庆元年(1225年),湖州人潘壬与他的弟弟潘丙图谋立赵竑,因此事赵竑受到牵连被赐死。
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这年潘牥在进士策中写下了这段话,告诫皇帝对自己的手足兄弟好一点。其实在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已经诏令追复赵竑的官爵。赵竑妻吴氏做了比丘尼,赐号为惠净法空太师,每月供给钵钱。
另外,潘牥还写道:
“陛下承休上帝,皈德匹夫,何异为人子孙,身荷父母劬劳之赐,乃指豪奴悍婢为恩私之地。欲父母无怒,不可得也。”
当时殿中侍御史正在弹劾方大琮、刘克庄等人,于是诬陷潘牥“姓同逆贼,策语不顺“,要因此治罪。
进士及第以后,潘牥先后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历浙西提举常平司,太学正等职。
后来潘牥受到丞相游似的欣赏,准备重用他的时候,他竟突然去世了。
二、瀑泉灌顶潘牥去世的时候,年仅43岁,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他在一次诗会中逞强,得病而亡:
同社复置酒瀑泉亭。行令曰:“有能以瀑泉灌顶,而吟不绝口者,众拜之。”庭坚被酒豪甚,竟脱巾髽[zhuā]髻,裸立流泉之冲,且高唱《濯缨》之章。众因谬为惊叹,罗拜以为不可及,且举诗禅问答以困之,潘气略不慑,应对如流,然寒气已深入经络间矣。归即卧病而殂。既不得年,又以戏笑作孽,不自贵重,闻者惜之。
潘牥裸身与瀑布之下,与诗友酬答。我们爬山的时候会发现,山泉水非常凉,这个潘牥因此受了寒气,回家后就得病卧床去世了。
大家对于潘牥的评价是,平时胡闹惯了,不知道保护自己,都为其感到惋惜。43岁,人在壮年,又受到丞相游似的赏识,本来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可惜。
三、潘牥词作潘牥只有4首词完整传下来,其中代表作是这首《南乡子 题南剑州妓馆》: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为什么怕呢?因为耳中听见的溪水声音和眼中见到的青山,可以勾起诗人的回忆。当年的山水依旧,佳人如同暮雨朝云一般去而不还。
旧地重游,期望与情人重聚,可惜物是人非,佳人不在,这种场景我们在电影中经常可以见到。3天前看过的陈翔六点半闰土的一个短剧不错,可以体会一下这种感觉,片名《我与你的相遇不只是命中注定》。
况周颐在《惠风词话续编》中评价说:
“潘紫岩词,余最喜《南乡子》一阕,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尽幅千里之势。……歇拍尤意境幽瑟。
下片把情人比作为仙女离开,当时的情景在脑海中出现:月下时时整佩环。诗人从想象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只有残更里霜月之下的梅花相伴。古人有折梅相赠的典故,可是这枝梅花又能赠给谁呢?
应是蹑飞鸾,也有悼亡之意,化作仙女离开,或指佳人已经辞世。
宋词中的这种言情诗,多以悲剧结束。但是现实中的诗人,是不是真得想追回这段感情,有没有润土追求爱情的执着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把青楼女子娶回家的,大多数人逢场作戏而已。
潘牥另有三首词,其中《乌夜啼》写的闺怨:
无端小雪廉纤,入平檐。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寻梅约。开还落。可曾忺。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
《满江红》咏怀,表现归隐之心: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沙岛外,渔樵而已,别无闲客。醉後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
身未老,头先白。人不见,山空碧。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
《洞仙歌》写景怀古:
雕檐绮户,倚晴空如画。曾是吴王旧台榭。自浣纱去後,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凄凉阑干外,一簇江山,多少图王共争霸。
莫闲愁、金杯潋滟,对酒当歌,欢娱地、梦中兴亡休话。渐倚遍、西风晚潮生,明月里、鹭鹚背人飞下。
吴王旧台榭,应是指姑苏台一带的建筑,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的姑苏山上。据说公元前505年,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将姑苏台付之一炬,成了一片废墟。
姑苏台的故事,引起了后代无数诗人的兴亡之叹。
结束语看完潘牥的故事,不由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老街幼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经常登墙爬树,钻洞潜水。有好友因此而丧命,回顾起来自己也曾有性命之灾,长大真是不易。
潘牥正值壮年,却因为游戏人生得病而亡,实在令人惋惜。
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作业,《南乡子》正格为双调56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不换韵。用龙榆生词谱:
翘首隔重山,暮色苍苍独倚栏。梦里秦云兼楚雨,凄然。欲问秋鸿信不还。
霜月几婵娟,曾约吹箫跨玉鸾。秋易魂伤春易老,经年。瘦尽灯花夜夜看。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老街味道
俄罗斯动员500万兵力能否打败乌克兰?
按照俄罗斯的人口基数,动员500万兵力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普京昨日还对外界宣布,如果有必要,将可以动员超过2500万人的超级军队,对乌克兰进行碾压式的打击。后面咱们还是按照一次动员500万兵力来聊聊吧。
依照俄罗斯辽阔的国土面积,如果把500万兵力分散到全国各地,也不见得有多密集。但是把这500万兵力全部用来与乌克兰死磕,那则在人数上处于绝对优势。乌克兰与俄罗斯边境线大约1000公里长。如果把这500万兵力全部放在边境线上展开攻击,那么按照乌克兰的总人口和能动员的兵力,则少得可怜,可能连俄军的零头都不到。那么自然而然就无法抵挡500万俄军的进攻。
但是,俄罗斯一次动员500万人的大军,就算人足够多,只怕是相关联的装备未必在短时间内凑齐。要知道,仅仅是500万人每一天的吃饭喝水,数量都是惊人的。而如何保证这500万官兵每天不至于饿肚子,不至于渴死,对于后勤保障的要求是惊人的。而前一阵俄罗斯动员的部分官兵,除了武器之外的基本单兵装备,都需要官兵自掏腰包购置。而在前线作战的部分动员官兵则爆料说把他们送到战场之后就没人管了,两三天没有吃喝是家常便饭。由此可见,目前俄罗斯经过几波动员,大概有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完成基本训练,有的已经开赴战场,有的还等待时机。目前这些官兵的基本保障都成问题,一下子弄来500万人,只怕顾此失彼,不用乌军来打,自身就会由于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不战自溃。
动员500万兵力,除却解决基本的吃喝问题之外,开支最大的是单兵装备和武器弹药。就是最简单最廉价的单兵装备(不同季节的服装,枪支,弹药,防弹衣,伤亡救助)需要多少?要花多少钱?俄罗斯一年的军费全部拿来武装这500万人都不够。更别说那些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导弹炮弹等等作战武器都是需要大量的钱财物资才能支撑的起来。
保守估计,依照如今俄罗斯的国力和战争潜能,无力承担这500万官兵组成的巨大的基本保障需求。
另外,如果俄乌战争发展到俄罗斯需要动员500万人的兵力、与乌克兰做最终的决战的地步,那么说明乌克兰军队国力已经强大膨胀到足以撼动俄罗斯的国家根基,没准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了。果真如此,那么俄罗斯动员的500万官兵,在乌克兰强大的打击下,只能是制造更多的炮灰,徒增伤亡,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或者仓促召集的500万兵力,赤膊上阵与乌军的北约标准的先进武器搏斗!
还有一个方面,如果战争拖到俄罗斯需要动员500万人参战的时候,说明他那些核武器等等统统没用了,而且美国和北语联军已经直接参战,俄罗斯处在战败和即将去军事化的岌岌可危的地步了。相信没有这种可能。
说一千道一万,两国理应尽早结束战争,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来。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春秋和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被称为“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由于周王朝的逐渐衰落,产生了一些非常奇特的现象。
中原地区的诸侯争霸是周天子权力的分崩瓦解的象征。诸侯们的相互吞并和战争引起了“恩德治国”的转变。从春秋到战国,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过程,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春秋的百家争鸣
公元前771年,诸侯故意让西戎去打周王城,当时的周天子和太子均被杀死。新上任的周平王东迁国都,东周开始,这也正式的标志周王统治权力的衰落。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期间242年的历史,所以后世称这段时期为“春秋时期”。
周朝前三百年的沧桑和分封导致了诸侯的兴起,曾经一统天下的大周王朝变成了诸侯面前的摆设。诸侯兴起改革,加速推进了文明的发展。
孔孟引领的诸子百家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涌现了“诸子百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是占立主导地位,众诸侯和贵族们推行儒道,提倡“恩德”、“礼仪”。儒家的“仁政”“王道”“礼制”使各君王相信,只有德行出众,才能获得贤明的声誉,天子、诸侯、百姓会爱戴这样的人,如此才会拥有统治一个国家的权利。
春秋时期已然开始流行: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礼仪、德行、文明上,失去道德礼仪就会如商纣王一样走向灭亡。此时的中原各国,发生矛盾,不是派大军拼命死攻,而是先由将军进行谈判,士兵被要求不能直接下“死手”,只需要击伤,减少对方战斗力。诸侯各国都在彰显恩德,体现仁义。
礼仪下的真实战争
公元前597年,邲之战。
楚国与晋国还未交战,楚国的许伯、乐伯、摄叔三人驾驶一辆战车突然冲到晋国军营袭扰示威,摄叔杀一人又生擒一人。晋国大军立刻派兵追击围剿,战车上的乐伯看到车前有一鹿,射杀后把鹿进献给后面的追兵。晋国的鲍癸看见到鹿竟然感叹:乐伯如此有礼,真是君子!下令停止追击。
晋鲍癸当其后,使摄叔奉麋献焉,曰:“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膳诸从者。”鲍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辞,君子也。”既免。
随后开战,晋国大败,而士兵在撤退时非常匆忙,一辆战车陷进泥坑之中。楚国士兵为了表示“仁义道德”,上前帮忙,还是在技术上进行了指导,把木棍放在轮子下增加摩擦力。
最后,晋国的战车顺利撤退了。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
春秋的礼仪缺乏实用性
这时的战争就如同一场戏剧表演。虽然礼仪、仁政可以让各个诸侯得到赞扬,可是这样的战争能获得的实际利益非常少,甚至如齐桓公一样还因为“面子”,白白送出大面积的土地。
拥有宏大的声望就如舞台上摇旗呐喊的勇士,台下的观众大声叫好,台上的人更加起劲。当舞蹈谢幕,台下的观众得到了愉悦,台上的舞者得到了满足。
可是回头想一想,这场闹剧双方都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心理的安慰可以抚平伤痛和仇恨,但得不到真正的利益。诸侯逐渐发现,那些“礼崩乐坏”的人反而在“闷头发财”。
战国的实用主义
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后世把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随着这段时期的历史发展,各个诸侯君王发现,礼遇并不能换来多少实际利益,很多新的君王开始摒弃“礼义廉耻”,开始变的暴虐无常。当一个人坏了规矩,所有人都开始加入这场掠夺的竞争中,他们开始肆意争夺,把之前的“仁义”抛到战马的扬起的尘土之中。
三家分晋的灭族危机
公元前377年,晋国大夫赵襄子不同意智伯的献地要求,引起智伯、韩氏、魏氏共同发兵围攻。赵襄子带领全族守在晋阳,在灭族危机之下,赵人体现了刚毅的坚强,一面死守,一面策反了韩氏、魏氏,三家共同灭智氏,瓜分了土地。公元前304年,赵、韩、魏被无奈的周王朝封候。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有很多史学家认为三家分晋是战国时代的开始。作为晋国的大夫,赵氏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选择了联合其他两氏而彻底消灭智伯,这个过程像极了当时的周朝统治。晋国公已经无法干涉手下大夫们的“拼死”争斗,周天子也一样。各个诸侯国开始用杀戮解决争端的时候,周朝的曾经奉行的“礼仪”荡然无存。
秦国的侧重点
在战国时期的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数万人死去,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更是推行“人头”军功制度。武安君在长平杀死赵国士兵45万人,在夺回上党的同时,也让诸侯知道了惹怒秦国的代价。
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此时期的谋略、纵横策术开始流行起来,战国的战争相比于春秋时期的表演,而更具有“技术水平”,各个国家开始把移花接木、借刀杀人、隔岸观火、离间反间、围魏救赵的计谋纷纷上演,而演出的结果早已没有了欢呼,剩下的只有血淋淋的战场。
公元前313年,张仪用欺骗的手段在楚怀王手中获得六百里土地,让楚王派人大骂齐王。楚王知道实情后发兵。结果不但惨败,又丢失了更多的领土。
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原以献大王左右。”...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实用主义带来的疼痛
张仪的行为放在春秋时期,就是罪大恶极的表现,就是引起王道怒火的挑衅。可是秦惠文王面对多得的数百里土地,做梦都会笑醒。张仪继续得到重用,而秦国的实用主义换来了真实的利益。
当诸侯还在信奉礼仪至上的时候,还在顾及恩德的时候,秦国已经在开始应用实用主义。这就仿佛大家都在泼水节开心的泼水时,秦国已经偷偷在人群中浇开水了。
虽然无耻,但是真的很痛。
当礼数成为战争中的笑话,当看到逐渐显露头角的秦国在发展壮大。诸侯们从心底发现了一个秘密:实用主义带来的是真正的强大。诸侯膜拜、百姓欢呼可能会带来荣光,可是那些在用长矛、战车冲锋的秦国士兵正在掠夺自己的土地,那些围攻而来的士兵目的就是毁灭。
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原各国已然改变了思想观念。
春秋到战国的礼崩乐坏
春秋和战国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诸侯虽然都在夹缝中求发展,但形式却进行了改变。春秋的“以德服人”深受孔孟之道影响,他们推崇的贤明、顺应天道确实在当时收获了一世英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弱肉强食”变得更加现实,更加有效率。
当秦国的商鞅提出的人口登记,当秦国的士兵以“人头”当作军功,礼仪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变成了最大的笑话。当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王突然醒悟,把每一寸掠夺而来的土地变成秦国的土地,这才是最实用的理念。
正是这种实用价值的转变,它让秦国走在了崛起的路上,而实用主义也落到了每个秦国百姓、士兵身上,他们信奉着商鞅灌输给他们的思想:种地交税,才能活下去。杀人得军功,才能过的好。
生活在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
实用被他誉为人类最需要的知识,而远在万里之外的战国,正在上演着由“礼仪”到“实用”的转变。
历史是大浪淘沙,在纷乱的古代只有土地和百姓、城池和士兵才能带来强大,虽然战国时期诸侯也在口口声声的喊着崇尚恩德,但背后的匕首早已经露出了锋芒。
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人。但不得不说,用人也是“实用主义”的体现。秦国用人从不考虑名声,能骗人的张仪、无德的商鞅、睚眦必报的范雎,只要对秦国有好处,秦王把实用主义一直用到了一统了天下。
春秋到战国的礼崩乐坏,持续了500多年,死了数百万士兵,但对于历史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战国的华夏子孙真正的明白了:“礼仪”不能丢,但“实用”才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