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地2必刷神器地点,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封王?
神龙政变后,发动政变的策划人宰相张柬之、崔玄暐(wěi)在被贬途中病死,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聊桓彦范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贬谪途中,被武三思矫旨杀死。他们被封王时,实际是明升暗降,已经拉开武三思、韦后陷害他们的序幕,在神龙事变后登基的唐中宗李显,对政变的功臣的奖励才是实打实的,政变首脑人物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暐为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这些新宰相又都分别获赠郡公的爵位,包括政变中立了功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被封为辽阳郡王、附马王同皎被封为琅琊郡公。
武则天当政时,尚书省称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门下省称鸾台,侍中为纳言,中书省称凤阁,中书令为内史,宰相称同凤阁鸾台三品,尚书六部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
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年老体衰患病中,以宰相张柬之首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拥立中宗李显复位,这是中宗李显第二次登基了,李显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的第三个儿子,高宗死后李显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就因要升岳父韦玄贞为宰相,顾命大臣中书令裴炎不同意,李显年轻气盛想耍一下威风,就气呼呼的说:“我把天下给了韦玄贞又能如何?”被裴炎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又立她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李旦从即位就是个傀儡,母后武则天一手遮天,当了6年傀儡皇帝,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改唐为周,将李旦降为皇嗣,武则天开始大肆重用武氏家族的兄弟侄子,她的侄子武承嗣封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承嗣到处活动,请求武则天废李旦,立他为皇太子。储位关系着未来,再怎么着,儿子也比侄子亲,未来是儿子继续当皇帝还是好一些,况且武氏诸王不得民心,立李姓储位,天下归唐。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情恶化,诏令皆出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假传诏命篡夺帝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为复兴唐室大业,安抚民心,“清君侧”,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
唐中宗复位后,张柬之等要求诛杀武三思,中宗没有答应,此时的武三思与中宗结为亲家,武三思的儿子武祟训娶了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结为联盟,又把武三思推荐给韦后,参议政事,张柬之等皆受其节制,韦后与武三思经常在中宗面前谄言,诬蔑张柬之、敬晖等恃功专权,并且给中宗出主意,不如给张柬之等封王,罢其政事,外人看来好象是尊宠功臣,实际是夺权。
武三思独揽大权后,又把张柬之等逐出京城,张柬之为襄州刺史,崔玄暐为梁州刺史,敬晖为滑州刺史,桓彦范为洺州刺史,袁恕已为豫州刺史,附马王同皎不满武三思勾结韦后专权,暗中策划诛杀武三思,被著名诗人宋之问、宋之逊兄弟告密,这两人是神龙政变时“二张”的马屁精,张柬之等诛杀“二张”后,把宋之问、宋之逊流放,他二人又偷偷跑回洛阳,走投无路时是附马王同皎收留了他们,当他发现武三思权倾一时,又当起了小人告密了附马王同皎。
神龙二年(706年),中宗以谋反罪将王同皎处斩。武三思诬馅张柬之等五王为同谋,再次贬张柬之等五人为边远州司马,途中,张柬之、崔玄暐病死,这时张柬之已是82岁的老人,崔玄暐也已经67岁,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被武三思矫诏杀死。
晋朝承认刘备是皇帝吗?
中国古代存在着三大乱世,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这里面魏晋南北朝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西晋经历了短暂的统一,但是很快又让中华大地陷入到更大的一场乱局中,可以说这段历史最被人们熟悉无疑是三国时期了,尤其是刘备从一个落魄宗室,最终三分天下,延续汉朝的国运,去世之后更是成为了季汉昭烈皇帝,庙号就是烈祖,这是整个汉朝(包括西汉、东汉和蜀汉)的第三位庙号为祖的帝王,虽然延续汉王朝,但是等同于重新建国,刘秀也是这样的道理,可以说我们后人在说到刘备的时候,都是确认他是皇帝无疑了。
三国最后归于晋朝,那么对于三个国家的皇帝而言,在晋朝的眼中,是不是都得到承认呢?对于刘禅我们都知道后人称呼他为蜀汉后主,那么在晋朝的时候,也是被人们称为皇帝吗?其实对于晋朝而言,刘备的皇帝称号他们是不认可的,虽然刘备宣称他的蜀汉是继承汉朝的江山,也被后世称为季汉,但是晋朝却不能认可,也不敢认可,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不是简单的承认问题,而是政权合法性问题。
在我们古代,“君权神授”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也就是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上天,所以皇帝才会自称“天子”,这是代表着他们合法的身份,虽然也有陈胜吴广等人造反时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又有几个人相信呢?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那些想要造反的权臣们,也要试探以及借助上天的意思,王莽篡汉是这样的操作,曹操不敢篡汉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尤其是曹操,已经完全能具备了抛开汉献帝自立的资格,却不得不捧着傀儡皇帝,他不敢称帝的原因很多,比如像汉朝内部有反对派,荀彧等曹操核心人员都反对,可见这股反抗曹操的势力不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曾经和曹丕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说明曹操也不能够不正是“天命”!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古代王朝的延续,后面王朝都需要一个能够证明自己政权合法性的东西或者理由,汉朝继承秦朝,手中是有秦始皇传国玉玺的,王莽篡汉也是一步步进行,先是做代理皇帝,后面接受禅让,王莽才敢取代汉朝,东汉刘秀为了证明合法性,不得不选择祭祀西汉宗庙,这也代表着他从西汉手中接过政权,东汉末年袁术为何有勇气称帝,不就是得到了传国玉玺吗?在他看来这就是上天授意,他才是天命所归,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延续,正统和合法性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哪怕仅仅是做做样子,比如禅让。
晋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的政权合法性该怎么解释呢?他的政权来自于曹魏,所以整个三国时期晋朝只能够承认曹魏是正统,因为否定曹魏也就等于否定晋朝,我们都知道曹魏的建立是曹丕通过汉献帝刘协禅让获得的政权,尽管我们都知道曹丕获得皇位是通过抢夺的方式,但是他手中掌控的是汉朝的天子刘协,这个天子的身份就是刘备以及孙权都认可的,否则他们自己的身份都是不合法的,刘备在称帝前的所有身份都是汉朝天子授予的,当然这是曹操假借天子的名义授予的,所以曹魏政权通过“禅让”获得政权合理合法,这种方式在古代是政权合法性最常见的方式,隋朝、唐朝、宋朝等王朝都是这样的一种操作,这样的操作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赠予,将国家以及皇帝的身份合理合法赠给他人,当然这里面没有人是心甘情愿的,但是流程不能少,在“禅让”的过程中还必须三请三让,而不能够像拿破仑那样自己从教皇手中拿过皇冠自己就戴上了。
所以说如果晋朝承认刘备是汉昭烈帝的话,也就等于承认蜀汉是三国正统,延续的是东汉的国运,而在古代“天无二日”,也就说整个国家只能够有一个皇帝存在,承认蜀汉也就等于否认曹魏和东吴,当年曹丕称帝,刘备紧随其后,两人都有理由和借口,但是东吴却不存在这样合法的理由,也就只能够称王,后面孙权废了好大得劲才和诸葛亮达成共识,蜀汉才承认了他皇帝的身份,可见对于政权而言,正统地位和合法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不要说一个政权了,就是一个皇帝继承皇位,也要讲究合法性,否则像朱棣这种造反的,也就不需要说自己是嫡子,以及伪造朱元璋当年就想传位给他的信物了,还要雍正为何那么多人怀疑他篡位呢?这里面不都是合法性的问题呢?
曹魏从汉朝手中通过“禅让”获得政权的合法性,而晋朝又是从曹魏手中通过“禅让”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所以仅仅从这个方面去考虑的话,就已经说明晋朝不能够认可,也不敢认可刘备皇帝的身份,这是由政权的合法性为出发点决定的。
其次,我们从官方认可的史书也能证明晋朝不认可蜀汉正统地位。
古代政权交接,除了利用“禅让”的方式证明合法性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前朝修史,其实官方修史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朝之前都是私人的名义编撰史书,像司马迁《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都是如此,虽然是个人名义编撰的史书,但是是得到当时政权承认的,古代无论是个人修史还是官方修史,除了总结前朝施政的得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盖棺定论,所以这也就代表着后面的王朝是前朝延续的事实,自然也就代表了王朝的合法性问题,否则就没有盖棺定论的资格。
唐朝开国之后一口气为前朝修了大量的史书,从晋朝一直到隋朝,先后编撰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朝史》和《北朝史》等八部史书,堪称一个大工程了,我们从这些史书的目录中就能够看到一些端倪,记录帝王的体裁如果是本纪,那么就是代表后面修史的王朝承认他的正统地位,相反如果仅仅是传的话,那就代表不认可他的正统地位,唐朝为南北朝的政权修史,已经代表唐朝认可他们的正统性地位了,而在晋朝时期陈寿编撰的史书《三国志》中,我们能够看到除了《魏书》曹操和曹丕等帝王使用了本纪之外,诸如武帝纪(曹操)、文帝纪(曹丕)等,其他《蜀书》和《吴书》中记录刘备和孙权等帝王采用的体裁是传,比如记录刘备的《先主传》、刘禅的《后主传》以及孙坚孙策的《孙破虏讨逆传》和孙权的《吴主传》,这已经能够清晰的代表官方的意见了,虽然是私人修史,但是官方不认可的话,是不可能流传下来的,尽管作者陈寿是蜀汉人,也不能不敢违背这样的规律。
再次,那就是晋朝否认刘备,有利于自身的统治。
我们都知道刘备的身份是汉室宗亲,也就是他的祖上和东汉皇帝有关系,也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一个是身份他最后在东汉灭亡后,再次建立了汉朝,也就是蜀汉,也被后世看做汉朝的延续,刘备的祖上是西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而东汉皇帝的祖上是西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可以说两者的祖上那是亲兄弟,在西汉的时候,他们两支只能是宗室“小支”,对于汉王朝而言,皇位的继承权是不会落到他们的头上的,因为战乱让刘秀和刘备有了登上皇帝宝座的机会,尽管刘秀的血脉和西汉皇室也很远了,但是刘秀统一了天下,所以合法性还是很好解释的,而刘秀后面也是这么做的,认下了西汉皇族香火,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刘秀没有办法给自己的祖上追封皇帝,就是这个道理。
而刘备的情况和刘秀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仅仅是偏安一隅,如果也能够像刘秀那样再一次统一汉朝,这个问题自然很好解决,但是蜀汉没能够解决曹魏,反而被曹魏给灭了,所以尽管刘备的汉室身份是真的,不过却不是汉室正统,这里面刘备称帝也玩了一个花样,宣称汉献帝被曹丕杀了,他是为了汉朝的江山社稷不得不登上皇位,可是就算是汉献帝被杀了,最合法的继承人也应该是汉献帝的儿子们,而不是他刘备,当然谁拳头大谁有理,后面晋朝统一全国后,不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也就能够保证他的政权的合理合法的延续,毕竟刘备不是汉室正统,否定他也就等于告诉司马家的旁支们,不要有像刘备这样的野心,如果放开这个口子的话,那也就等于司马家继承人靠的不是血缘的亲疏,反而是拳头,那整个政权还不是乱套了,难道谁强谁做皇帝吗?
所以晋朝统治者不会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也不敢承认他的皇帝身份,因为这关乎晋朝政权合法性的问题,也关乎继承人血统的问题,而最直接最有利的证据就下史书上,《三国志》对于三国皇族不同的记录体裁就已经说明了晋朝的态度,这也就代表了曹魏是正统,而蜀汉和东吴虽然也称帝了,只能够算是地方割据势力,就像五代十国时期一样,曹魏等同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地位,而蜀汉和东吴等于同“南唐北汉后蜀吴越”等地位一样,所以对于刘备等人的正确历史称呼就应该是蜀汉先主,刘禅是蜀汉后主,那个善于写词的李煜也被成为南唐后主,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了!
造梦西游ol无名之火和兜率紫炎怎么得?
造梦西游OL中,无名之火和兜率紫炎都是非常稀有的宝,它们的获取方式也比较特殊。
无名之火的获取方式:
1.通过参加游戏活动获得,例如节日活动、周年庆典等。
2.通过充值获得,每充值一定金额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无名之火。
3.通过参加游戏中的抽奖活动获得,但是概率非常小。
兜率紫炎的获取式:
1.通过参加戏中的奖活动获得,但是概率非常小。
2.通参加游戏中的限时活动获得,如充值送礼、消费送礼等。
3.通过加游戏中的竞技场、副本等活动获得,但是需要一定的力和运气。
总的来说无名之火和兜率紫炎都是非常有的宝物,想要获得它需要一定的运气和实力,同也需要参加游戏中的各种活动,多多积累经验和财富。
无主之地3金币怎么刷?
在无主之地3游戏里面通过打怪,开箱子,有概率得到带有掉钱属性的手雷(手雷伤害越低越好)和增加拾取现金,弹药的神器。
那么在得到手雷之后,前往潘多拉星球,选择旱土地图,旱土公路,在这里会一直刷新一辆秘藏战车,注意战车的机枪火炮哦!(ps:有时候等一会就会刷新)
出发点选择旱土公路
旁边有武器贩卖机
朝秘藏战车上丢手雷,可以掉落大量现金。(ps:旁边有武器贩卖机不用担心没手雷)
在混乱3模式下现金更多
通过一周目过后,可以开启混乱3,掉落的现金大幅提升(ps:刷等级也不错哦)
900%的加成
如果想同时刷等级,金币的可以前往无主之地3的第一个dlc,帅杰克的赌场,打完最终boss帅杰克机器人,会开启一个房间里面有大量现金,2个红宝箱,4-5个普通宝箱。(ps,boss有4条命,前三条是护甲,最后是红血)打boss最好带一把高伤害的腐蚀属性的枪,如:腐蚀属性的切割者,大厅,超聚焦等等。。。
金币铺地
另类刷钱
用通过做主线任务给的伊瑞德制造器,消耗10个镒矿获取10把枪,一把火箭筒价值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当然镒矿可比金币难得哦!
通过主线任务墓园之星获得
青青草原
老虎机也是获得金币的方法哦!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滑稽!)
揭秘逼武则天退位的五位官员为何无人善终?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时期的历史,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关于唐朝的历史,还是有很多人都是在议论纷纷,当然了,说到唐朝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唐朝的皇帝了,确实,唐朝的皇帝还是有很多的,那么,唐朝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揭秘逼武则天退位的五位官员为何无人善终?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朝堂无主,宰相也难见女皇。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其他人不得入内。史载:“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张易之兄弟有没有造反谋逆的计划呢?我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但张易之两人极有可能怕武则天去世后不仅权势不在,还可能大祸临头,所以结纳羽林军将帅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测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当时长安城中出现了“易之兄弟谋反”的传闻和帖子。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机诛杀张易之,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复辟唐朝。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彦范、敬晖两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敬晖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张柬之早年在外地担任刺史时,曾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张柬之此时也推荐杨元琰担任羽林将军,共同筹划政变。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在迎仙宫的消息越来越少。政变集团决定就此发难。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联合左羽林将军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余人向宫中进发。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东宫迎接皇太子李显。李显毅然出宫,走到了羽林军的前头。一行人走到玄武门时,官兵们看到太子出面,山呼万岁。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就簇拥着李显冲向迎仙宫。在宫门口,守卫与叛乱者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张柬之簇拥着李显轻易就斩关而入。当时武则天在迎仙宫的集仙殿养病。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就在集仙殿内,听到外面喧嚣,拿着兵器出来观看。在廊下,汹涌而来的羽林军将张易之兄弟当场杀死。张柬之等人事先还分派羽林军去各自的家中斩杀张易之的哥哥、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张家兄弟的脑袋很快就出现在天津桥南。长安的士庶百姓见了,没有不欢叫相贺的。有的人还想割张家兄弟的肉,在一夕之间就只剩下骷髅架子了。却说殿内的武则天听到外面人声杂沓,心知有变,撑起病体出来察看。她看到了张易之兄弟的尸体,看到张柬之等人持剑而来,大致知道了什么情况。武则天毕竟是政治老手。只见她缓缓地回到病床上,聚敛精力厉声问道:“何人作乱啊?”张柬之推拥着李显,并示意武士们涌到武则天病床前,说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怕计划漏泄,所以事先没有禀报皇上……”武则天强硬地打断张柬之的话,怒目瞪着李显,喝问:“这是你的主意?你怎么敢这么做?现在张家两兄弟已经伏诛了,你还不快回到东宫去!”张柬之同样强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东宫了。以前高宗皇帝将太子殿下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年纪已长,天意人心都归顺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诛贼,请陛下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武则天这才明白张柬之此行不单是为了诛杀张易之兄弟这么简单,而是冲着自己的皇位来着。这是逼宫。突然间,武则天感觉到一阵晕眩。她没有精力再跟儿子和大臣们理论了,只能默默地低下头。“谢皇上恩准!”张柬之朗声谢恩。当时,相王李旦也率领南衙禁兵在宫外加强警备,配合宫内的政变行动。李旦和李显一样是个懦弱的皇子,他为自己今天的行动吓了一跳。一旁参与行动的儿子李隆基惊讶地看着父亲。李旦意识到在儿子面前要维持一个果敢、英武的父亲形象,忙挺直了腰板。就在他胆战心惊的时候,宫外传来了阵阵欢呼声。李旦的一颗心落了下来。神龙政变的血腥气只停留在当天的张氏兄弟之死上。张柬之和李显并没有大开杀戒。病房中的武则天得到了妥善安置。她虽然被迫将国政交给李显监国,并在不久之后禅位给了李显,成了“大圣皇帝”。1年后,武则天即将逝世。朝廷适时公布了武则天的“遗制”。武则天在遗制中说要“祔庙”、“归陵”,也就是主动要求归附到李唐的宗庙,去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武则天还主动要求去掉帝号,自己不愿意做皇帝了,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最终还是作为唐朝的皇后进入了乾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前朝廷公布的所谓武则天“遗制”极可能不是武则天的意愿,但之后公布的赦免武则天情敌王、萧二家及政敌褚遂良、韩瑗等人子孙亲属的罪行,令他们复业的内容极可能是她真实的意思。没几天,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去世,享年83岁。唐朝上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葬于唐高祖乾陵。唐睿宗李旦在李显之后即位,给“则天大圣皇后”改了一个字,叫“天后”,不久又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武则天最终还是失败了。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因为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支持的态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赋四相诗·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一诗中写道: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但是张柬之五人的下场并不好,这和他们的政治幼稚病有关。当初,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二凶虽除,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多次向张柬之提起,张柬之都不同意,敬晖也没坚持。薛季昶感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之后,武三思勾结李显的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家庭武三思等及其余党仍当权用事,“为天下所患”。一些议论就将责任推卸给敬晖。武三思勾结韦皇后,枉毁张柬之等,最后抓住敬晖的一个把柄告发了张柬之等五人。唐中宗李显下诏说:“则天大圣皇后,往以忧劳不豫,凶竖弄权。晖等因兴甲兵,铲除妖孽,朕录其劳效,备极宠劳。自谓勋高一时,遂欲权倾四海,擅作威福,轻侮国章,悖道弃义,莫斯之甚。晖可崖州司马,柬之可新州司马,恕己可窦州司马,玄暐可白州司马,并员外置。”张柬之等五人都被贬官。敬晖在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推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政治斗争往往是残酷的,没有后悔药可吃。张柬之这时才说出当初不乘胜追击,顺便将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势力铲除干净的原因:“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现在大势已去,再来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杀害张柬之五人的唐中宗李显实在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确实控制不了处于转折关头的唐朝天下。新的政变已经在长安城里酝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