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端游互通,问道手游ios和安卓可以互通吗?
不可以。
1、不能,因为iOS版跟安卓版的问道手游数据不互通的,也就是独立的账号,不像目前的吃鸡手游混服可以一起玩,所以安卓和苹果的玩家不能一起玩问道手游。
2、但是经过很多玩家的建议,官方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通安卓和ios版部分服务器数据互通,虽然安卓苹果不可以一起玩,但是不同区组数据互通后就可以一起玩,也算是不错的了。
vivo版问道可以登其他帐号吗?
不同平台的游戏账户数据是不互通的,vivo平台的游戏只能使用vivo账户登录,不可以使用其它平台的账户登录。
未来微信会收费吗?
谢邀!我们知道腾讯旗下的QQ是有收费服务的,光会员就分为普通会员和超级会员,还有绿钻、黄钻等一系列的收费功能。但是微信至今没有收费,因此很多网友就问了,未来微信会不会和QQ一样,走上部分功能收费的道路呢?
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收费往往意味着用户流失,比如微信之所以取代短信,除了功能好用之外,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微信是免费的,而短信发一条就要1毛钱。所以如果有一天微信也收费的话,说不准用户就会改用其他免费社交软件了。
其次微信虽然对用户免费,但也有各种收费的手段。比如我们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在看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也会在文末看到广告内容。甚至有的公众号文章本身就是“软广”。
这些广告位微信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微信会根据用户浏览公众号时的阅读记录,分析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根据大数据精准地向用户推送定制化的广告,从而提高广告的转换率。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看到微信的广告后购买了相关的产品,微信也会从中获利。
此外微信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费功能,比如一些表情包就是付费后才能使用,这笔费用一部分归表情包作者,另一部分则归微信。
微信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就是金融功能了。比如我们和朋友之间往来的微信红包是存在微信钱包里的,如果要提现的话就必须支付千分之一的费用,这笔费用一部分交给银行了,另一部分则被微信收取。这些提现的费用虽然看似不高,但微信拥有10亿用户,每天的交易量都是千万级别,积少成多之下,利润就非常可观了。
还是平时我们玩王者、吃鸡游戏付费充值的时候。甚至点外卖、叫滴滴,线下支付的时候,微信也会向游戏开发商、外卖平台、滴滴打车等商家收取一笔手续费,这笔钱同样不是一个小数目。
最后微信作为10亿用户主要的社交工具,意味着掌控着巨大的流量。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流量就意味着利润。微信可以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体打造一个又一个产品,比如拼多多就是利用微信的流量,一步一步成长为淘宝的有力竞争对手。还有微信自己的视频号,最近也做的有声有色。
总的来说,尽管微信本身是不收费的,但它的很多功能都可以为微信带来巨大的利润,它本身的流量基础也能带来长期的效益。所以微信也没有必要向个人收费,只需保持社交领域绝对领先的地位,就能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变现。
把平淡生活过得精致?
是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要注入新鲜血液!比如一次聚会,一次旅行等等都可以。劈柴、喂马,周游世界— 绝对是我的梦想生活。下雪前的这个周末,和闺蜜出发去在去森林木屋,经历一次告别网络,告别钢筋水泥,告别车马喧嚣声的隐居。
木屋位于Brag Creek 的一片森林中,是私人拥有的土地,在网上预订的,说明了没有自来水、电力、没有网络。
车行进入屋主的庄园,开了一段路看到他的房子,马厩,鸡棚。 尚有手机信号,屋主开着皮卡在前面带路,开了十几分钟泥泞的林间小路到达木屋,一看手机,真的什么信号都没了。
木屋是庄园主自己建的,屋内简单的木板床,衣柜,桌椅和餐具一应俱全。 庄园主提供了一大桶水,蜡烛,斧头和柴火,室外有篝火堆。
特别喜欢室内这个18世纪的古董铸铁煮食炉灶,灶膛内生柴火,可以通过调节风口来控制火势大小,顶端有烟囱。和现代电炉灶一样,表面可供五个锅同时煮,煮的时候揭开铁盖,锅子直接在炉膛的火上烹饪。有三个烤箱可以同时运用,炉灶太古旧,大烤箱的门缺失了。
我们自己带了菜,红薯和面条。 劈柴,生火,做饭,烤箱里扔进几个红薯。 劈柴是个体力活,生火是个技术活,渐渐炊烟升起在雨后的树林里,有小松鼠在树枝上穿梭,有野兔跳过草丛。淡淡的烟火味,并着濛濛细雨,林间的空气清新,时间就在这里凝滞了,看天色渐渐暗下。 安静之极,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气息,此时点起室外的篝火,沏一杯热茶,裹起毯子在躺椅上,伴着暮色开始看书。 古代人的生活不就是这么简单,放下手机,放空心灵,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且听风吟, 时间就此静止。
入夜,濛濛细雨,关门入睡。 临睡前发现木屋的门是对外开的,没有门锁/插销,只能轻轻带上。夜静的出奇,只有树叶沙沙声,莫名的有点害怕迟迟睡不着,我出门拿了一把斧子进来,抱着大斧头居然入睡了……
夜里听到屋外门廊木地板上,动物蹄子的声音,不知是不是野鹿闻到了烤红薯的余香,合上眼倒头又睡。
炉灶里的热炭余温保暖了小木屋一整晚,早上开门出去满满的秋天的树林。 水凉凉的,呼吸都是热气。 继续劈柴,生火,做饭,煮茶,读书...... 慢生活,不过如此
如何建设良好的家校关系?
建议良好的家校关系,一个好方法就是——家访。
“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那么,绝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夜读“麻雀校长”张学勇的教育随笔,他这样说道。我想这也是我决定开展家访的原因吧。走近孩子的家庭,去那里得到关于他们的一知半解。
事先与家委会成员开会沟通,定下第一批家访学生。最终我选择艾同学作为第一个家访对象。
原因就是,我想了解这个生性内向的孩子的家庭情况,看能否从家庭里找到一把钥匙,能打开他的心扉,让他今后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在家委会负责人的有力组织下,我协同两位家长、孩子一起,到了艾同学的家。由于对他们所住区域不太熟悉,我驱车拐到一条小路时,就不敢往前走了。为了安全起见,我拨通了艾同学妈妈的电话,不料她已下楼等我,未带手机,接电话的是艾同学和一个女孩。突然接到电话的他们,似乎有些激动,又有些慌张。当我问道我应该怎么走的时候,电话那头变得有些语无伦次,似乎那里并不是他们的管辖区域。我再次询问,核实地点,女孩已经不愿多说,只剩艾同学一个劲地慌张,说着一些语无伦次的话。
我知道他又紧张了。
我只能凭着直觉向前开,幸好不远处,艾同学的妈妈已经在楼下等待。
艾妈妈很热情,又很平和,等我们和另外两位家长、孩子会合后,就径直前往他们的住所了。
到达他们的住所,门开着,却没有人应,也没有声响。虽然感觉不太好,可我又觉得这在意料之中,毕竟我来的是一位内向害羞孩子的家,而我就是来了解这问题的。
我选择到他的房间,把他逗出来。原来电话里的女孩是他的亲姐姐,读初一。姐姐笑容满面,但也一副更害羞的样子。毕竟是陌生人来家里,不自在是情理之中,我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我们在客厅转悠,熟悉他家的环境。房子很宽敞,尤其是客厅,四四方方,采光很好,让人心都变宽了。家里陈设也很齐全,摆放整齐,看得出艾妈妈是很持家的。正参观着,艾同学又“不见”了。原来他又“逃”回了房间。直到我“左哄又骗”,才又把他拉回我身边,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不让他逃离。
我们一行人在沙发上落定,渐渐聊起天来。交谈中,我了解到,艾同学的爸爸常年在外挣钱,很少时间亲自照顾孩子,妈妈也有工作,朝九晚六,能留给孩子的时间也不多。谈到下班后的生活,艾妈妈说做饭、吃饭、睡觉,就概括了每天的夜晚时光,我没有听到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谈天说地的画面。
学习上,我很客观地向艾妈妈说了他的问题所在,最核心的当然来源于他本来内向害羞所带来的种种不好。
尽管每个人具有天生不同的气质,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开朗乐观、活泼热情,那不亚于拔苗助长。但不同气质的孩子也能够做许多相同的事,比如主动、对事积极等等。对于艾同学而言,性格里的负面因素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表达、人际交往等等。由于不敢和老师接触,他错失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做题较慢,也很难跟上老师的思维。写话时,也只能用寥寥三四句去表达自己所见,似乎也不愿意多说。
艾妈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口中也只是那句“我就是觉得这孩子太内向了。”透露的是对孩子的不满和自己的无奈。过程中,孩子在我旁边总低着头,不发一言。
我试着时不时cue他,与他交谈,说他的各方面表现。我问:你上课其实很想发言,就是很紧张,是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继续把头低下。来来回回好多次,都是我主动找他交谈,他却没有主动找我说过一句话。不习惯出众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
怎么办呢?
我从家庭氛围入手,建议艾妈妈每天吃完饭,利用一小段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说说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而妈妈必须很认真地听、互动,当然也可以说说她自己的经历。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当他慢慢向妈妈敞开心扉的时候,那离在教室讲台上侃侃而谈也就不远了。
其次,我让艾妈妈帮助艾同学训练口才和胆量。在班级有活动需要发言时,让他先试着写下来,照着念,先在妈妈面前发言,熟练,最后在上讲台,也许会比打无准备的战效果更好,只看他是否愿意大胆展示。
最后,我希望艾妈妈能经常与群里活跃的家长多沟通,互相学习、交流,也许对自己如何更好教育孩子帮助更大。再者,我认为,一个愿意和家长、老师沟通的妈妈,一定会让孩子耳濡目染,成为愿意主动去交往的孩子。
家访中,我始终秉承一个观点,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缺了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的教育。在大班教学下,如果要让老师花大把时间,坚持不懈地对某一位学生进行某方面的训练,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孩子出现某一方面问题的时候,才需要家庭的力量,有意识地去帮助孩子克服、改正、提高,从而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对于艾同学而言,他温润、善良、对事认真,不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已然很不错了,我们只需要帮助他发展语言能力,让他成为会说话、爱表达,最终提高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孩子。
今天的家访过后,我相信离这样的目标不远了……
最后,用张学勇校长书里的一段话作结:“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静待一棵新蕾开成花,走近孩子的心灵,才能给他们一对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