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台风网实时路径,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5月份到来后,北半球的天气趋向于炎热,热带气旋也开始在北半球形成!因此5月份通常也是北半球台风和飓风最早出现的时刻,比如在今年的5月12号,今年的第1号台风“黄蜂”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形成,拉开了今年太平洋台风登台上场的序幕。
不过台风“黄蜂”已经在5月16日减弱为热带低压,残余云台团趋向于消散,然而这个产生于太平洋上的台风刚结束,一个生成于印度洋上的台风(多称为“气旋风暴”)则开始暴起,同样是在5月16日,就在台风“黄蜂”消散的时刻,热带气旋安攀开始猛烈爆发,至5月18日,已经演化成了超强台风,南亚地区称之为“特强气旋性风暴”,不过按照国际标准,这里产生的强热带气旋也是应该被称为台风的,因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和大西洋上形成的强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而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和印度洋上产生了强热带气旋都被称为台风,只是南亚地区多习惯上称为气旋风暴。
我国中央气象台认为在当日上午8点时,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风速达52米/秒,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则认为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130节,相当于65米/秒,风力大达17级以上,而且还有继续加强的趋势。
从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上看,这个热带气旋的中心有紧密而平滑的核心云区,中心的风眼圆而清晰,结构相当规整,说明这个热带气旋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它将从孟加拉湾登陆,给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带去狂风暴雨,并且也将影响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部分地区。
相对于太平洋上来说,印度洋上每年生成的热带气旋较少,威力也不如太平洋上的更强,不过目前的“印度台风”安攀却表现得非常强大,最新预测认为它将继续增强,其路径将一路向着北偏东方向移动,5月20日前后,其核心云团将在孟加拉国或印度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至少是是强台风级别,而且,还会不断向北停进,直到喜马拉雅山麓。
从卫星云图上看,气旋风暴安攀不仅强度强,而且环流大、在大力影响南亚东部地区的同时,也会影响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横断山区一带的天气情况,专家预测它携带的大量水汽将在海拔较高的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区制造大量降雨和降雪,就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会受到它的水气影响,出现大雪等天气状况,目前我国的珠峰高程测量队正在进行珠峰高度测量活动,这种天气之下应暂停活动确保安全。
不过气旋风暴安攀也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而且由于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的阻挡,它的强风必然会减弱,但携带的大量雨水对西藏、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部分地区旱情的缓解有利好作用,所以对我国来说,这个产生于印度洋的热带气旋很有益的。
参考资料:
《光明网》5月18日文章《孟加拉湾特强气旋风暴安攀》
《环球网》5月18日文章《巨型台风“安攀”生成 印度孟加拉国高度警戒》
《中央气象台》5月15日文章《2020年首个台风:1号台风黄蜂 昨日登陆》
飞机是怎么知道被导弹锁定并发出警报的?
实际上题主提到的导弹锁定警报说法有些不准确,战斗机不是对导弹锁定才报警,实际是根据自己是否被战斗机火控雷达锁定,以及自己是否被导弹逼近来判断并警告飞行员的。下图就是阵风全套的告警系统,包括了被动雷达告警系统、导弹尾焰告警系统,这已经是目前最典型的三代半、四代机的标配了。尾焰告警系统
导弹的告警系统主要体现在战斗机的“尾焰告警系统”,这是四代机研发的导弹来袭告警系统,采用红外成像或者光电原理,全向搜索战斗机周围的目标,发现导弹尾焰然后对飞行员进行报警。
最典型的就是苏-35的导弹逼近告警器为例,用6个遍布机身光学探测装置以及2个激光告警接收装置,可帮飞机实现全360°全向覆盖,预警各类导弹目标的来袭,他能发现30公里外来袭的空空导弹,以及50公里外大型低空导弹的来袭,甚至还能对10公里内的肩扛式防空导弹进行预警!
图:苏-35的机身传感器示意图,单孔的就是导弹逼近告警器
全向告警光电系统并非苏-35的独创,这套系统最早在试验机米格-35开始试验,欧洲更是该技术的鼻祖,目前在“台风”、“阵风”都广泛采用类似技术,中国的的尾焰告警系统研发很早,但感觉并不是很重视,一般的飞机都只是在尾椎上布置2个勉强覆盖后向光学告警窗口,唯一的例外是,歼-10C在进气口增加2个探测前向空域,使总数加到4个,但同属三代半、空间更大的歼-16却依然是2个。
而像现在新出来的两款4代机,美国的F35和中国的歼20战机,已经将这一个告警功能集成到机身分布的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中了,不但可以进行尾焰告警,即使是饶后偷袭的战斗机也会被发现
F-35分布孔径系统图像
雷达锁定告警器被动雷达告警系统是比较早,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玩意,各国战斗机早在二代机时代就装备这样的系统了,甚至美国的F22就是依靠被动雷达告警来对付三代机的,下面我们细说一下:
战斗力的机载雷达,在不同模式工作下,其雷达波频率特征各有不同,战斗机机载雷达,在空战模式下主要有四种模式:搜索扫描,敌我识别,边测距边搜索,锁定攻击!雷达在不同模式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比如搜索扫描模式下,雷达在能够照射的最大范围内进行扫描搜索,搜索区域最广(一般为机头前方±65°),在发现目标后,进行敌我识别,确认为敌方目标后,雷达工作模式开始慢慢转换,基本以目标为中心,搜索范围慢慢收窄,雷达波扫描频率会越来越快,并开启边测距边搜索模式对目标进行跟踪,获取目标的距离和距变率。如果要对敌人进行攻击,则切换为锁定模式,这时候雷达的扫描的范围缩小至大约只有机体前方10°左右。整个过程雷达波刷新频率从大约10秒以上变成1秒左右。
而雷达锁定告警器的作用,就是判断雷达搜索模式到跟踪锁定模式下雷达波的不同频率和能量,来判断对方战机雷达是否在试图跟踪你,如果雷达波的扫描频率达到1.5秒以下,可以判定战机已经被锁定,雷达告警灯会急促闪烁并发出急促的告警声音来警告飞行员。但其实没有任何卵用,现代空战准则,只要完成火控雷达锁定,飞行员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你已经死了,这也是为何各国都对自家飞机被火控雷达锁定反应如此之大的原因,因为自家飞机距离被击落仅仅只差按下按钮而已!
再说说F22是怎么猎杀三代机的,是怎么打出144:1的惊人战绩的。F22在与三代机的对抗中一般采取静默模式飞行,而三代机开启的雷达波搜索过程中,虽然发现不了F22,但是F22的被动雷达警告系统会发出提示,再然后F22开雷达开始搜索目标,而且F22的APG-77雷达就采用了低频信号组的方式,让自身的雷达波隐藏在环境电磁波里,使对方的被动雷达告警失效,达到完全隐身攻击的目的,这就是F22的杀招!
台风帕卡明天会登陆云南吗?
天气这个东西并不好预测啊。不过即便会经过云南,也主要是云南东部地区会受影响。昆明上一次市区淹水还记忆犹新,不过那是暴雨导致的。说实在的我长这么大还真没经历过台风,而且这一年来全云南也是历经了多场雷暴大雨以及大风。所以我估计,除非台风眼经过云南,否则大部分人只会把它当做一场暴雨打发了。而因为云南的地势,台风在云南不容易肆虐,在较远的西部地区,我估计也就下几场大雨了事。
长崎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谢谢邀请!有关北洋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近代史上的长崎事件,特指1886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期间,在日本发生的北洋舰队水兵与日本警察、部分平民的冲突。要比较清晰地了解这一事件,除了事件本身的经过始末外,也还需要对北洋舰队访日的背景,以及事发地区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为了有助于大家直观了解这个问题,我会把我这几年来在长崎事件事发地实地调查时拍摄的照片贴出一些。
下面逐层来剖析这一问题。
一、1886年北洋舰队为什么去长崎
关于长崎事件的起因,现代一些中国学者喜欢说成是北洋舰队故意去耀武扬威,结果非但没有能耀成威武,反而发生了灰头土脸的挨打事件,进而激起了日本对中国的警惕和同仇敌忾心,乃至还有人说这就是甲午战争的原因。总体上给人感觉,就是北洋舰队的自大、颟顸自己招来了这番事端。但是需要我们加以甄别的是,这种说法纯属是故意歪说,与历史事实根本不符。
在真实的历史上,北洋舰队之所以在1886年前往日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两艘铁甲舰可以顺道进坞油修。
(铁甲舰需要逐年进行这样的进干船坞维护的作业。CG制做:胡滨。)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在德国订造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得以归国,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11月8日验收成军。按照舰船保养规程,为了防止舰体水下部分被附着的海生物腐蚀,同时也是防止附着的海生物过多影响军舰的航速,例行每年要进入干船坞,离水维护。即将军舰舰底外附着的海生物刮干净,而后上油漆。
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干船坞(旅顺船坞正在修建中),北洋舰队的军舰上坞作业主要在上海旗昌等外商船坞完成。然而“定远”“镇远”回国后,这两艘军舰单舰的长度达到94.5米,宽度18米,中国沿海的外商船坞基本无法容纳这样的大舰,而整个远东地区,南方只有香港和新加坡有可以容纳“定远”级铁甲舰入坞的船坞,北方则只有日本的横须贺和长崎两地有符合条件的大型船坞。
(现代依然在使用的长崎大船坞,1886年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就是前往这座船坞入坞维护)
1886年8月,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和总查琅威理率“定远”“镇远”“济远”“超勇”“扬威”“威远”六舰例行绕巡朝鲜半岛,而后前往俄罗斯海参崴,将在俄国谈判中俄勘界问题的特使吴大澂、伊克唐阿接回国。返航途中,考虑到“定远”“镇远”入水使用已经逾一年没有进行过勘底坞修(1885年6月航行回国以来就没有进行过坞修),而如果等到北洋海军冬季例行南下时再前往香港坞修,则还需要等待半年时间,这样就严重超出了保养时限,对于国家耗费重金购置的这两艘主力舰显得不够负责。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决定就近顺道前往日本,又选择日本横须贺、长崎两地之中,距航路较近的长崎,以便让“定远”“镇远”得以快快进行坞修。于是丁汝昌将舰队一分为二,自己和琅威理率领“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舰前往日本长崎,“超勇”“扬威”则按原定航路航行。
需要说明的是。北洋水师之所以可以随随便便决定去长崎,其实是因为具有国际法上的法理依据。1871年,中日两国按照现代国际法的模式正式建交,其标志就是签订了两国的建交文件《日清修好条规》,其中规定两国的指定通商口岸,对方国家拥有军舰可以驶入的特权。而日本的长崎正是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政府从1878年起设领事保护,中国人不仅在长崎享有领事裁判特权(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人在长崎违法乱纪,不受日本司法管辖,而由中国驻长崎领事管辖),中国的军舰也可以自由进出长崎。
(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创作的“定远”铁甲舰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表现了日本人看到中国铁甲舰时的惊讶、羡慕反应)
(停泊在长崎的“定远”舰)
所以,北洋舰队军舰前往长崎。首先符合国际法,其次就近顺道修船,也属合理。唯一的一点特殊是,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之后,中日两国明里暗里就开始了海军竞赛,而到了1885年“定远”“镇远”铁甲舰回国,清王朝在中日海军竞赛中终于扳回一局,中国的海军力量超越了日本。而此时,作为中国海军压制日本海军标志的“定远”“镇远”直接出现到日本本土,是否会引起什么反应,无论是李鸿章还是丁汝昌都未作特别考虑。相反的,李鸿章事实上的确抱有借这次机会,展示一下中国海军建设实力的用以,以遏制当时在东亚不断针对中国挑事生非的日本政府。
二、长崎及事发地的一般历史
说完了北洋水师为什么要去长崎。再来说说长崎这座城市。
(表现中国客商在长崎饮宴场景的日本美术作品。19世纪纸本墨画)
(日本浮世绘。在长崎唐人街寻欢作乐的中国商人。)
北洋水师去长崎时,长崎是中国在日本拥有特权的通商口岸,然而事实上,长崎在更久远的历史上,就与中国存在密切的联系。且不说明代,就以清代为例,在康熙年间,就有大量从事海运贸易的福建、浙江商人前往长崎贸易乃至居住。日本幕府政权还专门在长崎划出一个区域,提供中国商人囤货,居住,日本人除了从事商业贸易者,或者游女(妓女)外,概不得入内。而这个填海填出的“新大陆”,称为“新地”,也就是在今天长崎的港口区附近的著名的“新地唐人街”一带。
(现代长崎红灯区入口处的牌坊,上面的清代中国人形象和洋人形象,说明了这一区域曾经的历史)
由于和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长崎文化受中国文化浸染颇深。又由于当时到长崎的中国人,多是贸易商、航运商,显得比日本人富裕得多,在日本花天酒地,现在有很多幕府时代关于长崎生活风情的浮世绘上,都能看到有表现中国人在长崎当大爷的场景。也由此,难免在当地日本人心中留下一丝羡慕嫉妒恨乃至报复的心理。
此外再说后来长崎事件的事发地。北洋水师修船的位置,是在长崎大石船坞,船坞的海对面就是长崎港口。港口一带因为历史渊源,本身就是唐人街,也就是说,后来的长崎事件一部分发生于唐人街地面。
(清代初年,长崎港的码头区附近就是华人聚居的区域,旧址就在今天长崎新地唐人街一带)
另外一部分呢,因为长崎的历史原因,各国船只往来,于是催生了当地的色情业发展。江户时代,为了便于管理和抽税,地方政府在1642年下令将长崎市内各处的“游女屋”全部迁移到丸山一带,形成了和吉原游廓齐名的日本三大花街之一的丸山花街,其街区后来成为“寄合町”,而地点就紧邻着码头区的唐人街,至今仍然是日本九州著名的红灯区。因而,1886年长崎事件的另一部分事发区域,则涉及到丸山花街。
(19世纪中后期拍摄的丸山花街照片)
(丸山町至今仍然保存着的一处19世纪中后期花街饭店建筑,第一次长崎事件或许就是在类似的房屋中发生)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从花街路过,在花街的酒店吃饭,并不能直接和去色情场所画上等号。
另外,在外国商人、水手云集的长崎,日本人表面恭顺,游女们招待热情,但是私底下存在怨恨报复心理。在北洋水师访问日本的数十年前,丸山花街就发生过一桩严重的涉外凶杀案,1867年7月6日,2名上岸休假的英国军舰Icarus的水兵,就是在丸山花街被日本人秘密杀害。
三、8月13日,第一次长崎事件始末
在中国的一些历史书和影视作品中,对长崎事件发生的原因,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则说是水兵逛妓院,或说是水兵购物和日本人言语不通发生冲突等等。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有问题。
(1886年8月13日晚上,丸山町某妓楼的老板就是来到这座警署报警。而不久之后,一批北洋水师水兵也是来到这里聚集,要求放还他们的同伴。至今这座建筑依然是丸山町的警局)
(笔者2014年路过船大工町拍摄的照片。100多年前,受伤的北洋水师一等水兵王发被日本警察押着就是经过这条道路送往长崎警署)
1886年8月9日,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舰抵达长崎,开始办理修船事宜。8月13日,“定远”舰一等水手王发等5名上岸休假的北洋水师水兵从码头区到了寄合町,即丸山花街一带,在一家妓楼中因为争夺游女等发生哄闹,将妓楼的障子(木、纸制的隔墙屏风)弄坏,妓楼主人前往丸山町巡查所报警,一名叫星川的警察赶到后,和几名水兵发生争斗,警察与水兵王发均受伤,而后王发被拘捕,经过船大工町,送到位于西浜町的长崎警察署,后转交给中国驻长崎领事馆。
四、8月15日,第二次长崎事件始末
第一次长崎事件发生后,中国驻长崎领事蔡轩立即向日本长崎县知事日下义雄进行交涉,要求将受伤的中国水兵王发送入医院治疗,并希望此事不要影响两国的关系。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闻知此事后,立即下令禁止再允许水兵上岸,要求各舰军官加强监督。然而在总查琅威理的要求下,最终在8月15日再度批准水兵上岸。
(长崎广马场街口,现代由华侨募资建成的路名牌坊,显现了这里是传统的华人聚居区。1886年8月15日下午,放假上岸的中国水兵首先来到的就是这里。)
1886年8月15日下午1时左右,约400余名中国水兵上岸,首先来到新地唐人街附近的广马场一带,在思福楼、宝和楼等中餐馆聚集。而当天,长崎县警署事实上已经预先调集了大量警力,对码头区实施了暗中布控。
(广马场街区的老旧建筑,还能看出一点明治时代日本建筑的样貌风格)
(长崎丸山町以制做蛋糕著名的百年老店福砂屋,创业于明治时代的店铺建筑依然保留,这座建筑应该目睹了1886年8月15日晚上的那场血腥事件)
入夜后,在广马场等处多个地点,均发生了日本警察就中国水兵的走路姿势,以及随地小便等事挑衅找茬的事件,发生了多起互相调闹的状况。晚8时之后,黑田雪章、福本富三郎等3名日本警察在广马场桥附近拦住3名中国水兵盘查,双方发生打闹,而后附近饭店里的北洋水师水兵涌出支援同伴,日本警察福本富三郎在混乱中被打死,而后事件陷入失控,大量的日本警察开始封锁街区,直接进攻中国水兵。
(1886年8月15日夜间北洋水师水兵遭到集中攻击的一个主要地点,思切桥)
(思切桥路口19世纪中后期的照片,长崎事件发生时大致就是这番面貌)
至当晚11点左右,在广马场、思切桥等地,均发生了大量日本警察围攻北洋水师水兵的严重事件。当时日本警察佩有警棍、佩刀(长刀)等武器,而北洋水师水兵则只有水手刀(西式折叠刀,大小和造型类似瑞士军刀),且北洋水师水兵人数不占优,又对当地街巷不熟,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五、长崎事件的解决
事发之后经过统计,8月15日晚间的事件中,北洋水师当时共有4名水兵被当场杀死,1名伤重不治而死,另有45人受伤。日本方面,除被当场打死的警察福本富三郎之外,另有1名警察伤重不治,29名警察负伤。
事发之后,北洋水师方面曾一度做好采取军事行动实施报复的准备,清政府方面最终采取外交和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现代的长崎。1886年时,北洋水师的舰船在左侧进行维护,而水兵上岸的去处则在港池的右侧岸上。)
先是双方在长崎进行联合会审,调取当事人和目击证人,收集证言、证物,之后经反复谈判交涉,围绕责任、赔偿等问题相持不下,最终在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的斡旋下,于第二年的2月8日达成了互相赔偿,各自问责的协议。总计日本向中国赔偿抚恤金、治疗费等共计52500日元,中国向日本赔偿抚恤金、治疗费等共计15500日元。
至于这件事的对错责任,双方不再追究对方。而从事后的发展来看,日本政府事实上已经明确了是长崎警察的过激行为挑起了这次风波。
1887年3月30日,日本警察城台友太因造成中国水兵王兆炎的致命伤,被判重禁锢一年六个月;警察滨岛彦助因导致中国军官叶烺重伤,判刑九个月;水上荣吉杀伤中国水兵王兆炎,判刑六个月,庄司幸四郎打伤中国水兵张林龙,判刑三个月。
其他则因难以查证,日方未再深入调查追究。
六、被扭曲的历史,究竟是谁准备炮轰长崎
北洋水师水兵在拥有特权的通商城市,遭到日方警察有组织的围攻,事态性质极为恶劣。在中国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创造了一个著名的桥段,即北洋水师总查、英国人琅威理对此怒不可遏,下令炮轰长崎,最终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制止。
这个著名的段子,随着影视剧的传播,被很多人当成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上,真正的历史现场,恰好和这个情况完全相反。
长崎事件发生后,事实上是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怒不可遏,当即电报威海基地,要求国内的各舰做好战争准备,一旦命令下达,即与日本开战。
(被现代中国人一厢情愿神化成英雄的英国人琅威理,事实上在长崎事件问题上的表现十分不堪,以至于彻底失去了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对他的信任)
而那位中国影视作品里表现出来的英雄琅威理呢?实际上非但没有什么下令炮轰长崎的举动,反而是在长崎事件的事后处理上,处处作梗,袒护日本人,更为严重的是,在中日双方进行联合会审时,琅威理故意释放大量含糊其辞、对中方不利的话语。这些行为令丁汝昌恼火不已,丁汝昌曾称“每议此事,彼(琅威理)竟张言,不是不在倭人,其委曲求全,惟恐打仗之情显露于外……(琅威理)种种作梗,笔难禅述”。而琅威理的这些举动,彻底激怒了丁汝昌,这也是几年之后琅威理被逐离北洋海军时,丁汝昌选择坐视默认态度的一大重要原因。
七、总结·综述
发生于1886年的长崎事件,其起因可以归结为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充盈对华扩张侵略的思想,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优势军舰到达日本,且中国水兵在日本街上散漫行走,最终引起了积郁在日本人心中的忌恨情绪的爆发。
在此事件上,我们不用自我轻贱,故意歪说是水兵前往妓院而招致了此事云云。事实上易时而处,很多在今天看来不正常的事情,在当时是司空见惯。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军舰访港,放假上岸的水兵的种种荒唐举动,并无法归结为是这支军队军纪涣散、缺乏战斗力。
长崎事件的原因、是非曲直,其实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早在当时就做过非常到位的分析,是对此事的最好总结。
是日各丁购买食物,于长崎街巷各处便溺,该日人初则用武,二则行凶,该勇队势寡不敌众,复又究其同伙数百人理论前事,日人遂协同巡捕以及闲杂人等不下一千余人,致有此事。便溺细故,酿成如此祸端,虽各勇不守成规到处作践,而日人结党行凶,洵属藐视我国已极。
彼主我客,我兵赤手登岸,彼捕伏兵于暗,一呼四合,不旋踵已挺刃塞途。我兵有先时欲归者,海滨民艇率皆不渡,其有心为仇,显然可见,曲直所在,亦不白可知。
除此之外,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即8月15日长崎事件发生时,事实上在日本警察追打砍杀中国水兵的核心街区,“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等部分军官正在当地一家酒楼饮宴,而且从楼上目击了日本警察行凶的过程,但是这些军官并没有挺身而出,利用高级军官的身份和权威去试图控制平息此事,而是选择了匿避。
河南安徽预计6月16日有大暴雨?
根据中国天气最新预报:目前菲律宾以东近海的地区出现了一个台风胚胎编号98W,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从移动方向来看,台风逐渐靠近我国。
并会在12日的上午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上,然后逐渐向广东中部到海南东部一带沿海靠近,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2号台风“鹦鹉”,而且强度还会逐渐的增强,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级,预计会在14日的前后沿海登陆。
2号台风“鹦鹉”2号台风“鹦鹉”属于热带风暴级,英文名:Nuri(来源:马来西亚,意义:一种蓝色羽冠的鹦鹉),其中心位于阳江东南方约75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即北纬17.1度、东经117.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8百帕。
由CIRA分析,2号台风鹦鹉的路径上虽然海温很高,但垂直风切变很大,发展潜力不高,并且HWRF模式已调弱鹦鹉,而到6月13日,河南部分地区降雨都基本结束,但在安徽的中部以及江苏中南部等部分地区还是会有大暴雨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三个地区的干旱情况,但“久旱逢甘雨”带来天气的巨大变化可能会导致河南北部地区的天气稍微差一些, 降雨在全面积上会覆盖不到。
到了6月14日的时候,暴雨或大暴雨的整体范围会缩小不少,降雨将会到达安徽中部、江苏南部、广东西南部以及广西的东南部等地局地,这些地区将会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再到6月15日,发生暴雨地区会进一步减少,暴雨也将只会发生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东部、江苏南部等地区。
因此可以发现,台风鹦鹉正在向偏西、偏弱的方向转变,而且较弱的强度有可能会登陆广东西部。台风鹦鹉的暴雨云团还有可能会被高层东风向西南方向切离,很有可能会到达干旱粤西和海南。这样看来的话,台风鹦鹉在某种程度上,是解决地区干旱的好台风。
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在台风来临前应该做好的准备1.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并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
2.关紧自家门窗,紧固容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
3.及时从危旧房屋中转移至安全处;
4.位于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做好转移工作;
5.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6.参加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要及时取消,并且做好人流疏散;7.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
2号台风“挂空档”预计提前登陆,外围气流已到广东,有何利弊?从6月5日以来影响我国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结束,这次暴雨具有“持续时间长、暴雨范围广、累积雨量大、短时强度强、强降水区域集中”等特点,也是可以说是自2005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龙舟水”降水过程。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暴雨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根据气象台估计台风却即将来袭——菲律宾以东洋面有个热带扰动正在酝酿,在未来的几天内很有可能会生成为今年第2号台风“鹦鹉”,并且根据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预计,这次台风对我国影响主要时段大约为14天。
从移动方向来看,未来逐渐靠近我国,很有可能影响我国华南沿海,还会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15日最大可能在广东登陆,登陆强度为热带风暴到强热带风暴级,随后,台风很有可能在登陆以后将继续朝着西北方向移动进入广西,最后将会在广西境内减弱消散。
根据“鹦鹉”6月12日上半夜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生成以来,就一直被副热带高压引导着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此期间盖受到副高进一步加强西伸的影响,从6月13日中午开始“鹦鹉”的移动速度比之前略微加快,这可能将导致它登陆时间比之前预期的要更早一些。
从云图动画上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垂直风切变的影响下,登陆前的“鹦鹉”底层环流中心就已经与它中高层的强对流区域完全分离,这就意味着“鹦鹉”的结构的极其不对称,风雨分布不均,它的主降雨区主要集中在“鹦鹉”的西侧,而大风区则主要在它的东侧。
在登陆前“鹦鹉”西侧的强降雨落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岛、雷州半岛、茂名等地,登陆后随着“鹦鹉”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主雨带很有可能将逐渐影响广西东部和南部地区,之前实况图显示广西广东大部分都在20℃以上,而广西中东部、广东西北包括雷州半岛的最高温接近28℃,局地30℃,甚至作为华南的南方-海南地区温度更厉害。
14时全国高温排行榜显示,可以说全国最高温前十名直接被海南占据了,最低温都在28℃以上,最高温30.8℃,从这点来看,海南今日高温算是直接“霸屏”了,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这近一个多月来,华南的广东福建等地基本无降水,尤其是广东基本上是滴雨未降。
但是根据预报,这次台风的即将到来将会导致广东沿海的部分区域出现大面积的中雨或大雨,其中中西部沿海局部预报有暴雨来袭,最大降雨量将高达70毫米,并且台风也将在广东西部登陆。
也就是说广东西部将会迎来大面积的大雨或暴雨,并且局部预报还有大暴雨,同时会在广东的中东部预计将出现大面积的中雨,而且随着台风的离去,广东的降雨将会减弱,但是在西部以及中南部的部分区域,还预报有中雨来袭,这就意味着这次台风很有可能将部分缓解海南、粤西等地的旱情。
不过从整体上来说,“鹦鹉”是一个强度较弱、个头比较小的台风,而且随着“鹦鹉”登陆后深入内陆,它的强度会迅速减弱,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根据GFS预测6月14日下午我国华南部分地区上空能诱发强对流的能量极高,“鹦鹉”环流携带的水汽与这种高有效位能结合后极易引起小范围的大风、强降雨甚至龙卷天气,在华南地区的朋友们可不能因为“鹦鹉”的登陆而掉以轻心。
那天文学家们是如何预测出台风的登陆地点呢?其实这是因为从目前来看海温、垂直风切变、高空辐散流出条件均有利,因此台风有较大概率会出来,后期强度也会决定好登陆点,而这是由于台风强度不一样,对流高度或者重心高度也会不同,平均引导层也会不同,低空会偏南风向北引导,高空则会偏东风向西推,台风发展越强,高空引导也就会越明显,路径也就会越偏西,总的一句话来说这次台风偏弱就会在珠江口东侧,偏强则会在珠江口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