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点不对劲,你在不经意间看到过什么至今不能说的秘密?
去年1月份,我去东北看雪,来到了心仪已久的雪乡,屋顶全是奶油蛋糕一般的厚厚积雪,四处一片白茫茫,煞是好看。
本来游玩的好心情却被接下来的事情打破了。我订的酒店在雪乡景区里,在外边玩了一会儿就必须进酒店了,不然那温度可不是开玩笑的。当我进酒店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对情侣,这对情侣包裹得严严实实,脸上戴着口罩,看来是要准备出去。
本来这也很正常,酒店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我也没怎么留意他们两个。可那女孩偏偏往地上扔了一个零食包装袋,包装袋里的汁水瞬间就淌了出来,本来地上因为人们进出带进来的雪化成水就显得挺脏的,如今再加上那包装袋里的汁水流出来,地面上顿时花花绿绿,恶心死了。
我一看到这么没素质的行为瞬间就来火了,立刻叫住了那对情侣,“你怎么往地上乱扔垃圾啊?”那女孩子一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停住脚步回头,一边拉下口罩一边开骂:“哎,关你什么事啊,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就爱扔怎么了!你管得着吗?”一听这没素质的女孩这么回应我,暴脾气立刻上来了,我指责她没素质,来景区丢人现眼。
这女孩也不是什么省油灯,各种难听的词都从她嘴里蹦出来。整个过程中那旁边的男的一直低着头,拼命地拉着那个女的,想把她拉走,但那女的吵在兴头上哪里肯走。那男的一急,低喊了一声:“快走啊你!”咦?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我立刻惊讶地看向那个男的,那个男的见我望向他,似乎很紧张,把口罩往上拉,头也偏向一边。
怎么这么眼熟?我快一步上前正面看向他。那女的一看我不跟她吵了反而去瞄她的男人,顿时更生气了,扯住我往边上拉。恰好这时我认出了那个男人,居然是我单位的王某,他有家有室的,身边这女的居然不是他老婆!这下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居然是你!”我指着王某喊出来。
王某一看我认出他,大力地拉上那个女人,落荒而逃。也不管那个女的在身后大呼小叫。他当然要跑了,被当场撞到和小三在一起,能不怕吗?这件事一直被我埋在心里,回到单位以后王某总是故意避开我,就算避无可避的时候也用那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带着点警告,带着点恨,又带着点尴尬。
其实他多虑了,我自然不会把这件事情捅出去,但人心隔肚皮,他不知我所想,自己做了亏心事却还害怕别人曝光,真是世间本无忧,庸人自扰之。
走进科学节目有多雷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走进科学》最初真的是科普节目,开办于1998年,每期都找一群学者严肃讨论科学问题。
可惜他们太专业了,讨论的问题不要说观众,就连摄制组都听不懂。
光是专业词语就是一堆堆的,听得人脑子疼。
况且专家们还自认为说话通俗,结果搞成了催眠节目。
据说有失眠问题的人本来一夜睡不着,只要看了当时的《走进科学》最多半小时就睡着了,因为太枯燥乏味了。
在之前,《走进科学》这么搞倒也没什么,关键2003年央视搞了末尾淘汰制。
碰巧《走进科学》那段时间收视率极低,据说几乎接近于0了,百分之百要被淘汰。
当时给出最后通牒,如果2004年《走进科学》还是这种收视率,直接节目被砍掉。
逼到这步了,《走进科学》只能改变模式,而新的模式一言概之,逗你玩。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虎头蛇尾的小说、网文甚至电影电视剧。
也就是故事一开始,用各种特别有吸引力的情节打动你,让你对这个故事极其好奇,忍不住的也要看下去。有时候这种吸引力一直维持到故事快要结束。但这还不够,中间一段一定要用名侦探柯南的模式,一个谜题接着一个谜题去探讨。
不过,人家柯南会有一个合理的结论,《走进科学》则没办法有。最后因为实在编不下去了,就用一个让人极端无语的结果结束这个故事。
而《走进科学》相比这些网文,还有个最大的缺点,它可是官媒的科普节目。
也就是说,无论开头和中间怎么编,最终都必须给一个科学的解释作为结束。
关键有些事情,压根就没有科学解释,因为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终,就出现了接近于大忽悠的《走进科学》,或者说逗你玩,把你当作傻子来逗。
萨沙举几个例子:
第一,自己长毛的鼓。
一开始渲染的极其神秘,一面使用了多年的牛皮鼓,突然长出了牛毛。
当地老百姓又惊又怕,猜测是不是牛皮的牛成精了,或者干脆是鼓成精了。
节目组开始采访各票人,从民间搞到大学,从大学搞到中央,找了很多牛逼的专家、学者甚至权威。
折腾来折腾去,实在找不出原因,又不能归为灵异,直接得出脑残答案:赃人家做鼓的人不专业,毛没有刮干净,当初牛毛没刮干净。
第二,峨眉山古寺的落叶
大体是说在峨眉山上有个古寺,明明就在森林中,却自从建成以后屋顶就从没有一片落叶。
当然推测为什么神奇的力量,将无数落叶移开。
结果用网上段子描述就是:这么个事儿,经过漫长,深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采访了寺中实习的和尚,游客,保安,居士,文物管理局局长,以及他的姑妈的二姐的堂妹的邻居家的一条狗,最后得出结论——是风吹走的。
第三,鬼魂控制的电灯
有一对老夫妻家里,电灯经常莫名其妙的亮,然后再关掉。开始还是偶尔亮,后来就经常亮,而且毫无规律,根本不受任何人控制。
老人想起来,这块宅基地是从大伯那边强行搞来的,大伯因此气病了,后来一命呜呼。
老人认为是大伯的鬼魂控制电灯,估计来折腾他们。
由于受惊吓过度,老人即便拉掉电闸过起了点蜡烛的原始生活,最终还是被吓病了,卧床不起。
结果也是找了牛逼的大学,搞不定。找什么神婆,说屋子下面是坟地,跳了大神也无用。
也是折腾了无数花样,结果大家猜猜怎么回事:检修电路发现,是老人家电灯开馆的螺丝松掉了,导致接触不良,随便紧紧螺丝就一切搞定。
萨沙要说的是两个字:看图!
第四,文盲突然写出文章。
一个文盲哥们,本来大字不识几个,看了什么电视节目以后突然写下了数百字的文章,写的还非常出色。
周围人都惊呆了,认为这兄弟是被什么文曲星附体了之类。
或者是前世是什么秀才,突然觉醒了前世的记忆。
然后,经过漫长,深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得出结论:这哥们不是文盲,他每天晚上都有记日记的习惯。
第五,白萝卜种子长出了红萝卜。
某个农民大哥春天播种了很多白萝卜种子,没想到秋天收获时候全部变成了红萝卜。
人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事真是千古奇遇,顿时震惊当地。
于是经过无数官方、民间、野路子专家的分析,调查了水文、土壤、地质、空气、气候甚至种植技术,终于得出了结论:这哥们当时种错种子了,用的就是红萝卜的种子。
萨沙一口鲜血喷到显示器上。
第六,天降神冰
说的是河北某农村突然出现怪事,天上掉下来两块直径半米的冰。
当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肯定不是冰雹。
老农们都害怕了,说是天降神冰,可能最近村里要出事,吓得日夜颤抖。
村里高中生有文化,认为可能是天外的陨石。
但陨石怎么会是这样子?
大家请来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长者仔细看过之后,带着思索的表情表示:“这是无根水,要是每天吃一口,可以治疗百病。”
于是胆子大的村民,就舔了一口,说是味道还不错,有咸味。
村里将两个冰球当作宝贝,恨不得当作人参果,人人都吃一口长命百岁。
于是有经过一大群专家,包括北京天文馆反复研究,做出了结论:这是飞机上乘客的排泄物,经过处理会成为冰块,并呈现蓝色。
我草,希望大家不是在吃饭时候看这节目。
第七,变异的熊猫
这集也很牛逼。
大体说有人发现了一种动物,外表很像熊猫,但不是熊猫。
专家怀疑是熊猫生长期间出现了突变,这是一种奇妙的生物,可能是超级熊猫。或者是某种熊猫同什么古怪生物交配后,产下的后代。
气氛烘托的相当厉害,勾着你向后看。
经过漫长,深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小子无聊,将自家的松狮犬染成黑白色!
由此《走近科学》一炮而红,一度收视率成为央视同类节目的领头羊。
看看这一段:作家郑军曾描述《走近科学》的火爆程度,北方浴池的习俗,是在里面喝茶、打牌、吆五喝六,有次我走进一家浴室,里面却出奇地安静,仔细一瞧,原来大家正目不转睛 地看《走近科学》。主持人张腾岳表示“以前我家邻居都不知道我是央视的主持人,现在外面买个菜,卖菜大爷都找我要签名。”
其实大家如果把《走近科学》当作娱乐片来看,感觉就会完全不同了。
你有哪些第六感很准的真实经历?
“第六感”是什么?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两次这样的真实经历。我因为是双胞胎,在上大学的时候,妹妹也同时在读大学。有一天我们学校的饭菜不好吃,特别想去她们学校蹭饭吃。但是因为远还没有自己去过。当时心里就想,如果妹妹能过来就好了,那天这种感觉就特别的强烈,总觉得一定会去她学校蹭饭。
结果到了中午快要吃饭的时候,心里就在等嘛。奇迹出现了妹妹真的来了我宿舍,并且约我一起晚上过去她那边吃饭。所以这次经历我真的相信有“第六感”的存在。真的是一次奇妙的经历。
提前感受到死亡来临的经历,也算是“第六感”吧我之前有个朋友,我们认识很多年了,后来他因为出车祸离世了。在他出事之前,我曾经梦见过去参加他的葬礼。这次梦境距离他出事可能也就是一个多月。之后我还说给他听,当时他不当回事。
在他出事的头一天,我们还一起去了郊外钓鱼。到了黄昏的时候他从远处走来,在落日余晖下我远远的看见他,当时就发现他整个人看上去是虚的,就是当时眼睛看到他就像一个影子的感觉吧。当时潜意识里就觉得特别的不对劲。那天的晚饭吃得也是很惶恐。吃完晚饭以后我们各自开着车回家,在十字路口红绿灯处挥手告别。当时觉得很不真实的感觉。
结果第二天晚上十一点多吧,就接到了他朋友打来的电话,他和家人开车出去吃饭,车子从悬崖掉下去了。因为他们去吃饭的地方是在郊外,要经过一段山路。那天以后我真的很后悔,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不好的预感告诉他,逝者已去真的是来不及了。
所以从这两次的经历,我真的特别相信“第六感”
言情的小说?
01
《冬至》
作者:凝陇
推荐指数:
文案:
麻醉医生陆嫣深夜接到急诊电话,在赶往医院途中,意外遇到已死亡多年的高中女同学邓蔓。
从那天起,身边的怪事便接踵而至。
“冬至,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日子”。
被掩藏八年的真相,一步一步就此揭开。
阅读指南:
破案+谈情。he甜文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甜文 悬疑推理
文章进度:已完成
全文字数:254459字
02
《陆门七年顾初如北》
作者:殷寻
推荐指数:
文案:
如果,心碎了……
顾初说:“那么,遇见就好。”
陆北辰说:“我会留下她的残骸辨明人性。”
顾初想过无数种重逢,只是这一天,重逢来得太猝不及防。她慌乱失措,他却持稳平静。
她喃喃:“北深。”
他:“我是陆北辰。”
陆北辰,身份尊贵又令人敬畏,他是国际炙手可热的人类学法医,是令罪犯无所遁形的高智商博士,是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那双毒眼的权威“尸译者”,是被高检机构誉为最难邀请的高冷男神级专家教授,是赫赫有名“北辰基金”的持有人。
他有着跟北深一样的脸,却,不是她的北深。
有人说陆北辰太理智,血都是冷的;
有人说陆北辰太危险,因为真理只掌握在他的手中,他仅用一把刀就能将人从颌下正中到耻骨联合给剥了不留痕迹;
也有人说,陆北辰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女人,一个伤他至深的女人。
一件件骇人听闻的血案,一桩桩离奇难解的案件,险象环生荆榛满目,她的世界不再平静,他却从容冷静抽丝剥茧寻找真相,提醒她:“你最好聪明些,我不想有一天亲手为你验尸。”
他不是北深,北深的手不是冰的,北深的眼不是凉的,他却用解剖刀抵着她的胸口说:“不及你这个没心的人。”
两年的笑换五年的痛,侵蚀他的何止是孤寂?于她,他只是她的陌路相逢,于他,她却是他不曾挥去的旧梦。
陆北辰时刻会让她陷入错觉,熟悉的背影,及熟悉的脸庞,然后她便无法呼吸。
他却说:“既然辜负,又何必心痛?”
但在某一天,有人告诉了顾初,不要相信陆北辰,因为他,不是陆北辰……
阅读指南:
法医和小助手~当然女主是正经学医的,被男主拐骗作助手去了。
内容标签:悬疑推理
文章进度:已完成
全文字数:406465字
03
《风暴眼》
作者:Sunness
推荐指数:
文案:
从前,有位孩子的母亲,她站在两个高大法警的中间。手铐束缚着她的双手。
她在最后对孩子的父亲露出微笑,语调疲惫而轻缓地告诉他:“别给孩子讲《杜松树》的故事。那个故事的结局不好。不能让孩子相信那样的谎话。”
阅读指南:
1.画风略压抑的悬疑言情文,非推理文,非恐怖文
2.因男主职业原因,各种案件穿插其中
3.男主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
4.女主是个特殊层面的变态
5.本文第一人称
内容标签:悬疑推理
文章进度:已完成
全文字数:223913字
04
《乌云遇皎月》
作者:丁墨
推荐指数:
文案:
她就像个小太阳,
而我是躺在太阳下的旅人。
因她照耀,终于抬头哭了。
硬汉汽车修理工VS二萌女作家的爱情故事。
阅读指南:
这是一个男主和女主在时间线里相向而行,一边破案一边救人一边谈恋爱的故事。
预警一下,这篇文章略烧脑,带点科幻悬疑的味道,甜中带点玻璃渣,因为我们的丁墨大大以为,只要最后男女主角在一起HE就是甜文。。。
内容标签:一见钟情
文章进度:已完成
全文字数:192325字
05
《寻郎》
作者:明月听风
推荐指数:
文案:
一个没有浪漫细胞的女人被月老通知要去把她的命定爱人带回来,否则将孤苦终老。
可那死男人长啥样?不知道。
什么个性?不知道。
做什么的?不知道。
不找行不行?当然不行。
认为凡事皆有逻辑的苏小培这回是踢到铁板了。
一句话:这是一个现代女心理学专家到古代和一位萌壮士谈谈恋爱破破案的故事。
阅读指南:
一个小小年纪就亲眼目睹了做警察的父亲被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杀死所以立志要找出杀人凶手和幕后操纵者成为了辅佐警察办案的心理师的女人遇到一个认真负责的月老到古代寻回自己的一段剪不开的红线姻缘却意外被卷进各种案件中——的故事……
标签: 穿越时空
文章进度:已完成
全文字数:573741字
古代女子如果在新婚之夜没有落红的话?
古代女子如果在新婚之夜没有落红的话,会有什么下场?其实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是有不同后果的。
对于落不落红,其实是不同时代对于女子贞节观的影响的。
谈及自古而来的思想,并一直对现代中国人产生影响的,必然绕不过贞操观念。
对女人坚守贞操的自觉要求始于西周初年。《周易》有言:“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就是说,男女相处,女人做到恒久就会大吉大利,而男人对女人恒久,反而有凶灾。这在事实上已经是对女人坚守贞操的自觉要求了。春秋时代的“易传”对此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女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对女人守贞的基本要求就是“从一而终”。
在先秦早期文献中,已出现“贞女”的记载,《周易》中虽有褒扬贞操的言辞,但对寡妇改嫁却没有严格的限制,相反还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少女婚前还享受一定程度的性自由。秦汉两代的统治者都提倡惩淫和防淫。从秦始皇开始,帝王后妃日益增多,为了防止宫女淫乱,便不断扩大宦官队伍。汉武帝还发明了用“守宫” 虫来防止女淫的办法,即,将一种名叫 yan蜓(俗称壁虎)的虫子用朱砂喂养,然后将变红的蜒捣碎点在宫妃身上,倘若红点消逝,便证明某宫妃有淫乱行为。为了不成为“淫荡女人”,历代宫女不得不为帝王守着活寡。
汉代的社会习俗表明,两汉妇女再嫁的现象并不鲜见。东汉著名学者蔡邑之女蔡文姬,以文才著称,但她一生嫁三次人,并不以此为耻。后来汉代儒士们在整理、编撰《礼记》的过程中,将“男女有别”提到显要位置,并将其肯定为万世“不可得变革”的“人道之大者”(《礼记·大传·丧服小记》。
唐代是一个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时代,对妇女的贞节观念也相对宽松,唐代烈女少,离婚改嫁之风盛行。唐代妇女敢于主动追求爱情,未婚女少私结情好,已婚女子另觅情侣之事屡见不鲜。
到了宋代,自从程朱理学形成后,贞操观念便严格起来了,程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了宋代,贞节观念明显强化,并开始片面强调处女的贞节,一女不事二夫,无论丈夫怎么对待她,她都不能提出离婚,即使丈夫比她先去世,她也不能改嫁,改嫁即失节。但男子可以一夫一妻多妾,丈夫可以休掉妻子等双重道德标准形成。
从这以后,我国古代对于贞操愈发重视,对于妇女的要求愈发严格。明清时,在国家、社会、家庭的要求下,妇女不得不遵从节烈,牺牲自己成全加国。明清妇女节烈与任何时代相比都已经登峰造极,不但数量多,种类繁,程度惨烈,情节离奇,而且妇女更认同于节烈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