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早期症状,才有可能被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来说,通过测量体温来排查是否有冠状病毒感染,是一个比较方便和实用的办法。一般情况下,高于基础体温0.5度,就视为发热范畴。而人被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就会发生应激反应和变态反应,引起发热症状(当然了,也有些感染者是不发热的)。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体温超过多少度才算发热,以及发热机制是什么一、什么是发热?
发热(fever),也叫发烧,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体温升高可以是生理性,也可以是病理性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基础体温略有不同,体温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时间、环境、季节、还有女性的月经周期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发热,最好是根据自己平时的同样条件下的基础体温来比较。如果一个人平时没有测过体温,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基础体温是多少的时候,测量腋下体温,温度超过37.4℃,就可以认定为发热。
人的不同身体部位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的体温:直肠温度不超过37.6℃、口腔温度不超过37.3℃、腋下温度不超过37.0℃,而体表温度会低一些。按照体温情况,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低热是指体温在37.4-38℃;中等度热是指体温在38.1-39℃;高热是指温度在39.1-41℃;超高热是指体温达到41℃以上。
二、发热的机制(引起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能够引起机体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外源性的致热物质有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虐原虫等;内源性的就是我们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还有一些是生理性的,当女性在经期或者是排卵期的时候也会发热,有些药物也会引起发热等。当细菌病毒等侵袭我们的身体后,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当内生致热原(EP)进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随之升高。
病毒是如利用我们的身体来“传宗接代”的?当病毒感染人体后附着在人体细胞表面,并通过胞吞进入细胞,衣壳分解后,病毒核糖核蛋白转运入核,然后进行自己的基因组转录、复制、合成新的病毒RNA,并完成翻译。合成的核蛋白入核与新复制的核酸结合,合成的病毒表面蛋白进入高尔基体完成翻译修饰并转运上膜,然后新形成的核衣体壳进入细胞质并与插有病毒表面蛋白的细胞膜结合,新形成的病毒通过出泡的形式离开宿主细胞,这就是病毒利用人体细胞复制的过程。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都有哪些症状?新冠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发热、干咳、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憋气等临床表现。也有无临床症状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病例报道。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指出,确诊病例必须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者是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患者。
总结:不能单纯的从升高的体温来判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但是体温筛查,可以很大程度上筛出被感染者,当体温升高达到发烧的温度,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也是疫情防控的一个主要手段。有过密切接触感染者或者疑似病例的人,都需要自行隔离,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还需要做好自我防范,勤洗手、多痛风、出门戴口罩。平时要多注意营养搭配,合理饮食,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宅在家里十几天了几乎没有大便?
新冠肺炎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在疫情本身上,其实这个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自身的健康,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居家的时间较长,更应该注意已有的问题,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但在这期间,很多人的活动少,最容易出现肠胃的问题,便秘是其中常见的也是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长期便秘的人,免疫力也会更低的,并且还容易变成易病体质,还会损伤肝脏等等,引发便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在疫情期间,饮水过少,高油、高脂肪的食物摄入的过多,熬夜,以及蔬菜水果吃的过少,运动过少等等。
尤其如果十几天都没有排便,那就说明出了便秘以外,肠动力也不足,需要综合调整,比如:
1.早睡早起,晚上22:30上床准备入睡。
2.一定要足量饮水,白开水或者淡茶水都可以,每天1500-1700ml,一定要够量。
3.多吃新鲜的蔬菜500g,以及水果300g,每天都要吃到这个量,并且种类越多越好。
4.白天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运动。
5.主食粗细搭配。
6.保持良好的情绪。
7.晚上睡觉之前,以及早上起床之前,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揉腹50次,可以帮助促进排便。
另外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调整过来的,需要坚持,每天按照上述的建议进行调整,因为有半个月的没有排便,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所以不要因为一两天没效果就焦虑,焦虑本身就会加重便秘的问题,另外在提醒一下,千万不要用泻药,会泻出大问题。
得了新冠肺炎是什么感受?
昨天跟好友打了三个半小时的电话,她去日本出差,回国后确诊了新冠,住院12天已经出院,目前在居家监测中,明天就到期可以恢复自由活动了。她详细给我介绍了新冠确诊的具体情况。
朋友是单位出差,2022年7月份去的日本,7月28日乘航班返回国内。上飞机之前,还去做了两次核酸检查,尤其是第二次,是24小时内的核酸阴性。因此,她还挺得意,到日本一趟也没有中招。据她介绍,日本目前的新冠很普遍,她所前往的日本公司,总有一小半员工不在岗,一问,都是新冠阳性在家休养,需要10天后转阴再来上班。朋友他们的商务拜访与会议,是全程不摘口罩的,中日双方的人员都不摘,包括几个小时的会议期间,大家也一直戴着口罩。朋友当时想,可能是这种严格防护,保证了大家的安全。总之,他们顺利地拿着阴性核酸证明,坐上了回国的班机。他们是乘坐的东京-深圳直飞航班,抵达深圳后,按照机场的指引,在机场过关处做了落地核酸、取行李后被转运至隔离酒店,开始了他们正常的入境7天隔离。当晚8点左右入住隔离酒店,晚上11点多,朋友就接到了前台电话,通知她收拾一下行李,等会可能要被转运。朋友心里一惊:这是为什么啊?难道中招了?!不至于啊,在日本的两次检测都是阴性啊!询问前台,前台只是委婉地告知,可能是核酸检测有什么异常。夜里11:30,朋友坐上了转运救护车,被送到了隔离医院。当天晚上,朋友就感觉自己有点发烧,她还吃了点从日本带回来的感冒药,到医院后测了体温,38度多。因为舟车劳顿,朋友很快就在病床上睡着了。当晚并没有打吊针,医生也没有给开药。这一点是比较特别的,入院后,医生询问了朋友有没有服用过或者自备有退烧药或者感冒药,朋友如实回答去日本的时候带了一些,医生就嘱咐朋友发烧时可以服用,后续再没有给开过感冒药或者退烧药了。朋友的症状还比较严重,入院后,一共发了三天烧,最高温烧到了40度,整个人就是昏昏沉沉地在床上昏睡了三天。三天后,烧退了,嗓子开始不舒服,吞咽时嗓子里就像有小刀子在割一样,特别疼。之后就开始咳嗽,特别剧烈的咳嗽。问了医生,告知咳嗽并不是因为肺,是上呼吸道支气管炎症引起的。在此期间,医生还是没有开过抗生素或者消炎药,也没有让打过吊针。发烧时医生给开了维C,嗓子疼给开了甘草片,咳嗽给了咳嗽药水。感觉上治疗思路就是缓解症状,用自身抵抗力扛过去。朋友也问了日本得过新冠的朋友和同事,基本上症状都跟她一样:发烧两三天-嗓子疼-咳嗽,一般十天左右症状会消失,除了还会有点咳嗽。只是日本同事们说很少有人高烧到40度,基本上发烧都是38,39度。我俩分析,可能因为朋友在日本的出差行程安排得太满,身体太累,她在日本半个月基本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时在高强度的拜访和开会,所以才会烧到这么高的温度。对了,她确诊的是奥米克戎毒株。退烧后,朋友就开始询问何时可以出院,医生告知出院的标准是CT值(代表病毒浓度的指标,数值越高浓度越小)高于35,而提高CT值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来杀灭病毒,因此提高免疫力是关键。为了增加CT值,朋友一方面调整饮食,多摄入蛋白质,也按时在病房做些运动,增加身体免疫力;一方面使用医生开的洗鼻子药水,通过冲洗鼻腔,降低病毒浓度。12天后,朋友的CT值检测终于上了35,达到了出院标准。我问她有没有照过胸部CT,她说一直都没有,现在奥米克戎的出院诊断标准也不需要胸部CT了。朋友很开心她能出院,因为在病房里,是24小时开灯的,而且隔离病房没有窗(不能与外界空气流通),根本看不到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朋友只能把手机时间设定为上下午12小时模式,借手机显示的时间知道是该起床还是该睡觉了。出院后,还有7天的居家隔离,社区会安排大白上户做核酸,买的外卖也有志愿者给送到门口。坐在家里,能看看窗外的景象,自己做几个菜,朋友觉得生活又回来了。还有一天,她的居家隔离期限就满了,就可以正常出门了。但是新冠痊愈患者的生活还是会略有不同,比如后面半年,她会在一些时间节点收到通知,必须按时去医院做单人单管核酸检测,不能参加普通的社区混检,不然健康码会变红。比如她后续去其他城市出差,可能要单独咨询当地的防疫措施有没有特殊限制。奇怪的是,朋友公司一起出差的一共有五个人,大家都打了疫苗,包括加强针,出差期间同吃同行,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确诊,其他人在提心吊胆了三天后发现,他们都没事,连无症状都没有。所以,病毒的感染与否,与自身体质和抵抗力息息相关,朋友是出差期间最累的一个人,最终只有她被病毒击倒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什么症状?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很多网友私信我,好担心“中签”啊。我们来聊聊新冠肺癌感染了有哪些症状?我们结合第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和2月9日钟南山院士领衔发表最新研究论文进行科普。钟老领街的文章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进行的回顾性分析。下文中详细数据主要来源于此篇论文。
1.潜伏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但有传染性。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中位数3天,最长24天。人群普遍易感,意思是所有人都可以感染,报道有2名新生儿感染,最小的才出生30小时,幸好病情好转已回到妈妈身边。
2.传播途径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气溶胶也可以传播,警惕胃肠道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已经耳熟能详了,不赘述。气溶胶传播指病毒与空气物质混合悬浮于空气中,被吸入后可引起感染,预防措施与飞沫传播差不多,无非是注意通风和戴口罩。钟老在文章中描述,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警惕我们消化道传播的可能。给我们最大提示是食物一定要煮熟,吃东西前一定要说洗手。
3.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1099例患者中,发热发生率87.9%,但在发病看医生时,发热的发生率为43.8%。意味着发病早期不一定发热。咳嗽发生率67.7%,发热与咳嗽是最主要表现。乏力也是常见症状,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症状合并出现。
4.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少见。在1099例病人中,腹泻发生率3.7%,呕吐发生率5.0%,鼻塞等其他症状暂时未查阅到权威信息。
5.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有肺炎表现。在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的表现是毛玻璃阴影和双侧斑片影。
6.血液检查常见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1099例病人中,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3.7%患者白细胞减少,36.2%患者血小板减少。
小结:新冠肺炎感染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这些表现是很多病原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共有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肺部CT、血液检查、有无新冠肺炎病人接触史等综合考虑,最关键的是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确诊。总而言之,有可疑症状赶快就诊,避免病情恶化,检查结果判断交给医生吧。昆明又增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
估计过几天好会有境外输入的增加(16日确诊那个是10日就到昆明了,是有了症状才去医院确诊,好多回国的也应该会在潜伏期,过几天绝对要再发现),如果人数多,政府怕也不敢冒然开学。